谈西诺波利的马勒《第八交响曲》丨这部作品“表达了生于死、人与宗教之间两个原始也是最为迫切的欲念——救赎与解脱”。
谈西诺波利的马勒《第八交响曲》
演奏马八的难度不仅仅在理解演绎,还在于如何在音乐性与音响性、情感性与空间布局上找到一条正确的方向,准确勾勒出艺术家的真切感受,从而展现马勒创作时的初衷与原貌,马八表达了生于死、人与宗教之间两个原始也是最为迫切的欲念——救赎与解脱,救赎既是自我救赎,也有来自上帝的拯救,解脱则是灵魂欲脱离开躯壳、精神得以超脱的升腾,如果对马勒的人生经历有所了解,就不难理解当马勒头脑中闪现出“请造物主的圣灵降临”这个创作灵感时该有多么激动,他在长久的矛盾与悲伤痛苦中、在历经命运的坎坷与打击中,最终找到了一条铺向天国的救赎与解脱之路,而这里面既有上帝也有自我;也就不难理解为啥仅仅用了八个星期就完成了这篇巨作,那该是由一种何等自发创作冲动的趋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1608k5c90&width=500&height=375&auto=0马勒第八交响曲(杨松斯指挥BRSO现场)
也就不难理解马勒为何在第二部分选用歌德的《浮士德》中浮士德这个不懈奋斗、历经安危、遍尝疾苦而终造福祉后,最终意念得以满足灵魂升天的过程,这个过程所涉及到的绝非浮士德一人、更非马勒一人,而是一个庞大的天上人间共同参与的集体情感与集体感召的趋动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马勒是空前的、对于交响音乐的救赎题材是空前的、而凡尘中人与上帝意志最后契合的如此完满同样是空前的,因而,它需要一个庞大的音场与殷实富足的音乐来再现它,它需要给每一个细节都留有充分的表达与想象空间,它需要一个大张其鼓引人注目的中心舞台、它需要在灿烂的震撼与光照中来到达人生的至境,只有这样,才能与马八“匹配”,才是一个让人真切感受到马勒的马八。
西诺波利,Giuseppe Sinopoli,1946年11月2日-2001年4月20日
我的观点很明确,马勒音乐中的蕴含与气场需要通过强有力的音响形式体现,它也需要有充分的空间结构来承载,同时,它本身音乐结构、情感与音乐形态的复杂也决定了诠释者需要有足够的理性来理捋,它应该是空间结构、维度与层次的综合,因此,我始终以为演奏马交与演奏其它作品有所区别,它比演奏其它后浪漫派作品要复杂些,在这方面它也比瓦格纳、理察施特劳斯走的更远,它的音乐与音响的空间性密不可分,从巴赫、贝多芬直到瓦格纳、施特劳斯,都可以用单声道录音与以重现,他们也确实有不少的单声道录音存世,杰出的历史录音可以影响效果,但并不影响演绎的准确、并不影响作品精神的还原,但马勒似乎不行,马勒的气场更需要有强大的音响空间来填充还原,相对于其它作曲家,它更加依赖于先进的录音条件和演奏本身的音响效果,比如马八,我就很难想像用单声道的历史录音去还原,那将是风采流失和大煞风景的,单声道的历史录音若有也会在不小程度上让马八索然失味。
以我看,演奏马八既需要充分“扬起来”,也需要充分“沉下去”,宗教的圣念与冥思、对上帝的憧憬与向往,往往需要沉静纯朴的音乐形式表达,马八中这样的乐段一定要“沉”,一定要表现出理性的光辉,一定要理捋出曲张的层次,一定要让听众清楚感受到这个过程是怎样一步步的深化与延伸,演奏的空间如何一看两极的“比度”,二看两极空间是否足够丰满,而就马八讲,是看你的演奏是否足够的神明与庄严,在这一点上,滕斯泰特无疑是杰出的,沉的下去,扬的起来,豁的出去,收的回来,它在高起点(迪亚语)的基础上,把这个过程一步步深化,你能看到他的“延伸”与拓展,因此,它的整体性十分出色。伯恩斯坦从一开始就是明确的,从一开声就已经让你想象到他的终极目标会是何等的光辉灿烂,他动用一切可能、不惜夸张来为终极目标“造势”,演奏始终有声有色,他也大大强调了那番羁绊尽除、如释重负、腾空而起的瞬间,那是一种刹那间的狂泻和由此而发的冲出地心引力的升腾。而索尔第则表现出无比的坚定,他以刚强的姿态、明确的语汇来向尘世告别,他把这个过程表现的足够强大,听听最后几段,惊天动地般,斩钉截铁般,没有犹豫、没有眷恋不舍,挟裹着浩然长气直冲云霄,他的马八在音乐性与音响性上都颇为令人满意。
从音乐与音响、条理与情感的角度讲,西诺波利与爱乐乐团版值得一听,此版录于1990年12月,它与伯恩斯坦热情浪漫的演奏形成两极,我个人喜欢此版,就在于它表现出与伯恩斯坦不同的情调、温度、色彩与演奏方向,而又不失热情宏大与感召,西诺波利真是一理性的诠释者,它的演奏具有一种天然的冷色调,而表现出来的结果则是在宏大空间感之下非常请晰的构架,第一部分这几段,很难找到还有谁能把马勒的意旨与人声部分的层次“做”的这样清楚,没有含混、也没有相互的侵染,声部间彼此的边缘一目了然,情感温度被严格控制着,听者绝不会产生“过”的疑虑,指到意到,它的高潮也是“清晰”状态之下的高潮,第一部分最后三段,可谓是越繁缛、越清晰、越庞大、越精细,面对马勒多头绪的庞杂与繁缛,仍然呈显出手术刀般的精准,令人叹服,我一直以为,西诺波利的演奏,都是预先设计、预先策划的结果,不管面对何样作品,他都不会“即兴”,不管演奏到何种状态,都不会“心旌摇动”,总是按步就班地按预定的计划走,即使是马八这样需要临场“澎湃”一点的作品,都不会为临场气氛所动,西诺波利非常清楚,他的“策划”是一流的,完成这策划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旅程,效果必然一流,而只有理性的热情、有控制的动态、充足的力量,才能把马八的意旨与气度全方位展现,而不会仅仅偏于一隅。
表达方式完全是我们所熟悉的西诺波利式,听听第二部分器乐部分,于冷沥宽广、条理严峻中见热情,一个宁静而富于思考的开始,一个非常充分的铺垫,整个第二部分演奏的富足而详解,你感觉不到像在伯恩斯坦那里来自指挥强大的推力,西诺波利的动力来自于理性,来自布局本身,他棒下的演奏员(包括人声)需要“提醒”,但并不需要额外的“助推”,一切都是准备就绪的,西诺波利只须打开一扇扇门,细部尤其令人满意,你在这找不到含混, 人声部分独唱声部总得看男声优于女声,特别是男高音刘易斯,非常成功,“在这自由眺望”这一段,唱的令人心旌摇动,音色、情感与功力俱佳,使得接下来的器乐与合声沉吟段把那种爱的浸润表达的很美妙,女声独唱我个人感觉未达到圆满预期,这是此版唯一的不足,但男声部分很给力,出色的男高显然提升了整个独唱声部的实力,它的引领作用超越了斯塔德和伯拉西,尾声没啥可挑剔,西诺波利擅长把握大场面,胸有成竹,气象自然不凡,最后一段涵义尤为宽广,通往天穹的圣路装扮的充满圣色,所有的环节都尽善尽美,足以为演奏画上一圆满的句号。(转自快乐平和坚定的博客)
欢迎关注古典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群开放加入,请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往期节目请点击以下链接:
作曲家:【古典+爵士】摇摆巴赫音乐会丨“音乐”是人类喜乐之源丨哈农库特的巴赫宗教康塔塔《心与口》(BWV147)丨【研究】圣乐与灵性:论巴赫的宗教音乐丨【观点】富特温格勒评价巴赫的音乐丨【巴赫专家】不用眼 47 32813 47 15533 0 0 2865 0 0:00:11 0:00:05 0:00:06 3092看天堂:管风琴家瓦尔哈丨【访谈】邓泰山:巴赫会是我的最后一座高峰丨321巴赫生日快乐丨他的音乐使我感到愉快丨我们可以安静的吃草啦丨【小传】巴赫养成记(上)丨【小传】巴赫养成记(下)丨【历史】“巴赫是父亲,我们是孩子”:C.P.E巴赫丨论巴赫音乐的埋没与复兴丨看完《马太》后,黑格尔说:“从欣赏伟大巴赫作品中的全部价值,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这种天才般的坚定和博学。”丨【周末乐谈】巴赫与灵魂的虔诚丨【音乐资源】巴赫作品目录(改编自维瓦尔第的作品说明)丨【贝多芬专题】《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分析丨音乐父亲节丨看贝多芬的父亲是如何培养贝多芬的音乐兴趣的丨【笔记】席夫讲座: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丨每晚古典讲堂丨席夫讲解贝多芬丨上海大师班丨否定的浪漫旅程丨贝多芬与《英雄》丨他的作品唤起对无限的渴望丨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丨【贝多芬专辑】贝多芬晚期的音乐把听众变成了诠释家丨【研究】贝多芬的艺术歌曲丨哈农库特的天鹅之歌丨贝多芬的《命运》与“命运”无关?丨【比较】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六版本演绎比较丨【论文】严宝瑜: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史初探(一)丨【脑洞】王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与德国民法典丨必看丨耳聋的贝多芬指挥《欢乐颂》的视频?丨【唱片】重听拉杜·鲁普的贝多芬丨【音乐研究】朗陶尔米:“论舒伯特与贝多芬” (摘自《傅雷家书》)丨【主题】保罗·亨利·朗论莫扎特(一)/杨燕迪译丨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丨专为莫扎特而生丨她像操控木偶般演奏丨深知木偶的优雅与脆弱丨她不会刻意求新求变丨只是诚挚地面对内心之美。丨【视频】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丨【视频】莫扎特250周年萨尔茨堡节日庆典音乐会丨【作曲家专题】莫扎特的作品 :不象他的生活,而象他的灵魂丨【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上)丨【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下)丨莫扎特最大的贡献“教会了乐器歌唱”,聆听郎朗的《莫扎特》丨【版本】莫扎特《安魂曲》版本比较丨音乐父亲节丨看莫扎特的父亲是如何规划莫扎特的音乐教育的丨电影中的莫扎特丨让子弹飞丨走出非洲丨莫扎特完成的天鹅之歌丨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丨【分析】莫扎特《安魂曲》详细分析丨【城市】莫扎特在维也纳丨【纪念】卡尔•巴特:论莫扎特的自由——莫扎特诞辰260周年!丨陈丹青论莫扎特丨不强迫自己孩子听莫扎特丨《陈丹青音乐笔记》选读丨霍洛维茨之死丨【简论】莫扎特《安魂曲》“痛哭之日”的创作特点丨【视频】莫扎特声乐作品音乐会丨【视频】莫扎特歌剧《魔笛》丨看“灵魂属于贝多芬”的舒伯特的公众号多久更新一次?丨朱晓玫演绎舒伯特四手联弹(钢琴二重奏)丨【音乐与城市】贡布里希:舒伯特与他那个时代的维也纳丨【音乐资料】罗伯特·温特上音舒伯特讲座:第一讲:“舒伯特的维也纳”丨詹姆斯·列文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D667)》丨夸斯托夫的舒伯特《冬之旅》(Winterreise)丨【作品】舒伯特《菩提树》(D911:5)丨用音乐倾诉内心深处的温柔呢喃:舒伯特《降A大调即兴曲》丨男高音翁德里希丨自然地歌唱无需特殊技巧丨舒伯特《致音乐》丨莫扎特《魔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