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喜欢勃拉姆斯还是瓦格纳丨勃拉姆斯曾说:“瓦格纳的模仿者们只是一群猴子,但他本人还是值得一提的。”

2016-08-20 盛韵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30917rvw6&width=500&height=375&auto=0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里卡尔多·穆蒂/维也纳爱乐)

勃拉姆斯和瓦格纳

   勃拉姆斯和瓦格纳的复杂关系,总令八卦爱好者津津乐道。19世纪70年代,这两位作曲家代表了德国音乐中对立的两极——古典派和未来派。当时几乎每个人都会被问到:你是喜欢勃拉姆斯还是瓦格纳?没有中间路线可走。


尼采在《瓦格纳事件》中将瓦格纳视为一个“事件”,意在针对世纪之交主要在法国、但也在欧洲其他地方出现的颓废派运动。瓦格纳仅被作为该运动的范例。作为摆脱瓦格纳的郑重宣告,尼采深刻地认识了瓦格纳的艺术并非颓废的使作俑者,相反是其实施者,他坚定地将其对颓废派的认识推向极致,也比较了其他的诸位后现代主义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1156x6cre&width=500&height=375&auto=0瓦格纳《汤豪瑟》序曲(卡拉扬指挥)

 尼采在跟瓦格纳决裂后写过一本《瓦格纳事件》,认为瓦格纳是欧洲近代文化疾病的表现。当然他俩一开始相处甚欢,瓦格纳还邀请尼采去自家庄园度假,据说尼采在瓦格纳家与他产生了龃龉,于是故意将勃拉姆斯的照片放在瓦格纳家的钢琴上,引得瓦格纳十分不悦。

原先是瓦格纳助手的钢琴家、指挥家汉斯·冯·彪罗在被瓦格纳骗走了老婆(也就是李斯特的私生女科西玛)之后,立刻转投勃拉姆斯阵营,音乐史上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这“3B”伟人的称号就是彪罗想出来的。


 勃拉姆斯的崇拜者通常都会鄙视瓦格纳,这已经成了一种风气。不过勃拉姆斯本人倒是有些顾虑,他总是说:“瓦格纳的模仿者们只是一群猴子,但他本人还是值得一提的。”这句话经常被引用来证明勃拉姆斯高尚、大度的品质。可是像约阿希姆(Joachim,著名小提琴家)和赫佐根伯格(Herzogenberg,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这样的人,则认为瓦格纳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他们说起过看《齐格弗里德》(《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三部)全剧实在是受罪,每次乐谱上出现某个和弦(比如渐弱的九和弦)时,他们就必须不断地向对方说“早上好”来互相提神。

Johannes Brahms and his Friends:It includes  M. Bruch, O. Dessoff, A. Dietrich, K.G.P. Gradener, J.O.Grimm, Heinrich and Elizabeth Von Herzogenberg, J. Joachim, Th. Kirchner, E. Rudorff, Robert and Clara Schumann,etc.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180x7ipas&width=500&height=375&auto=0瓦格纳《齐格弗里德》节选(俞峰,中央歌剧院)

 勃拉姆斯的著名评论家朋友爱德华·汉斯利克(Eduard Hanslick)在维也纳发表了一系列反瓦格纳主义的尖锐评论。而瓦格纳也不甘示弱,不点名地咒骂了某位作曲家“一会儿戴着亨德尔的哈里路亚假头套,一会儿又扮成演查尔达什舞的犹太人”,明眼人一看即知这说的是勃拉姆斯。不过勃拉姆斯本人的确没有公开表示过敌意,甚至还赞扬过瓦格纳。他曾经从瓦格纳那里借阅了《汤豪舍》的部分手稿,当瓦格纳要求他归还时,他同意归还,但要瓦格纳再给他一份新作品手稿作为替代。于是瓦格纳给勃拉姆斯寄去了《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一部《莱茵的黄金》。勃拉姆斯回信说:“我每天都由衷地感谢这部作品,我不会将它束之高阁。初看这个部分,也许它还不是你整部作品所要求的那种伟大诱因,但它的确以一种十分特别的方式呈现,所以请让女武神(《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二部)焕发光芒吧。”勃拉姆斯的语调十分友好,但我们可以想象瓦格纳会被这些不知所云的措辞搞得晕头转向。

 炫耀力量并不是勃拉姆斯的风格。英国作曲家埃塞尔·史密斯女爵说过:“勃拉姆斯明白自己的价值,哪一位伟大的创作者会不明白呢?但他从心底里是我见过的最谦虚的人之一。”在瓦格纳式狂妄自大的年代,勃拉姆斯代表的是一种艺术家角色的民主观念。他曾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艺术是个共和国,别给任何艺术家高人一等的地位,也别指望其他人会像仰视罗马执政官一样仰视他。”

编者注:本文作者盛韵,源自《新民晚报》      




本书为爱乐者而作,充满了乐趣与启迪,堪称趣闻轶事的盛宴,同时揭示了伟大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最人化的一面。这里有大胃王(亨德尔吃三人份的晚餐),有尴尬场景(勃拉姆斯在李斯特演奏时睡着了),有咄咄怪事(布鲁克纳的狗儿被训练成能够对瓦格纳的音乐嚎叫),也有爱的奉献(一位仰慕者不惜为普契尼宽衣解带)。这里也有值得记忆的片断,比如斯特拉文斯基告诉普鲁斯特自己如何厌恶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通迷糊电话,德沃夏克对于鸽子的奇特迷恋,威尔第绞尽脑汁把“女人善变”的旋律变成最高机密。这里还有绝妙的日常琐事(贝多芬喜欢喝十个生蛋做的“面包汤”),古怪的策略(威尔第觉得街头的管风琴整日演奏他的歌剧中的咏叹调十分恼人,便租下了所有的管风琴锁在房间里),音乐家的慷慨大度(海顿称莫扎特“是我认识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不管是通过本人还是名字”),以及冷嘲热讽(有人问托马斯?比彻姆爵士:“您听过施托克豪森的音乐吗?”“没有,”他回答,“但我可能踩过一些。”)这些逸事来自于成百上千的书籍、文章、未刊发的手稿(附录中提供了材料的来源),保存了原有的叙述方式,为那些音乐厅中广为人知的形象增加了新鲜的光彩。不论是对音乐厅常客、唱片买家、歌剧迷、八卦爱好者还是一般爱乐者,不论你的目的是浏览、细读、研究或娱乐,阅读本书都是一种绝妙的享受。

欢迎关注古典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群开放加入,请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点击阅读原文,今天公众号推荐购买的音乐图书书店

往期节目请点击以下链接:

作曲家:【古典+爵士】摇摆巴赫音乐会“音乐”是人类喜乐之源丨哈农库特的巴赫宗教康塔塔《心与口》(BWV147)【研究】圣乐与灵性:论巴赫的宗教音乐【观点】富特温格勒评价巴赫的音乐【巴赫专家】不用眼睛看天堂:管风琴家瓦尔哈【访谈】邓泰山:巴赫会是我的最后一座高峰321巴赫生日快乐丨他的音乐使我感到愉快丨我们可以安静的吃草啦【小传】巴赫养成记(上)【小传】巴赫养成记(下)【历史】“巴赫是父亲,我们是孩子”:C.P.E巴赫论巴赫音乐的埋没与复兴丨看完《马太》后,黑格尔说:“从欣赏伟大巴赫作品中的全部价值,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这种天才般的坚定和博学。”【周末乐谈】巴赫与灵魂的虔诚【音乐资源】巴赫作品目录(改编自维瓦尔第的作品说明)【贝多芬专题】《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分析音乐父亲节丨看贝多芬的父亲是如何培养贝多芬的音乐兴趣的【笔记】席夫讲座: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每晚古典讲堂丨席夫讲解贝多芬丨上海大师班否定的浪漫旅程丨贝多芬与《英雄》丨他的作品唤起对无限的渴望丨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贝多芬专辑】贝多芬晚期的音乐把听众变成了诠释家【研究】贝多芬的艺术歌曲哈农库特的天鹅之歌丨贝多芬的《命运》与“命运”无关?【比较】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六版本演绎比较【论文】严宝瑜: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史初探(一)【脑洞】王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与德国民法典必看丨耳聋的贝多芬指挥《欢乐颂》的视频?【唱片】重听拉杜·鲁普的贝多芬【音乐研究】朗陶尔米:“论舒伯特与贝多芬” (摘自《傅雷家书》)【主题】保罗·亨利·朗论莫扎特(一)/杨燕迪译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丨专为莫扎特而生丨她像操控木偶般演奏丨深知木偶的优雅与脆弱丨她不会刻意求新求变丨只是诚挚地面对内心之美。【视频】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视频】莫扎特250周年萨尔茨堡节日庆典音乐会【作曲家专题】莫扎特的作品 :不象他的生活,而象他的灵魂【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上)【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下)莫扎特最大的贡献“教会了乐器歌唱”,聆听郎朗的《莫扎特》【版本】莫扎特《安魂曲》版本比较音乐父亲节丨看莫扎特的父亲是如何规划莫扎特的音乐教育的电影中的莫扎特丨让子弹飞丨走出非洲丨莫扎特完成的天鹅之歌丨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分析】莫扎特《安魂曲》详细分析【城市】莫扎特在维也纳【纪念】卡尔•巴特:论莫扎特的自由——莫扎特诞辰260周年!陈丹青论莫扎特丨不强迫自己孩子听莫扎特丨《陈丹青音乐笔记》选读丨霍洛维茨之死【简论】莫扎特《安魂曲》“痛哭之日”的创作特点【视频】莫扎特声乐作品音乐会【视频】莫扎特歌剧《魔笛》看“灵魂属于贝多芬”的舒伯特的公众号多久更新一次?朱晓玫演绎舒伯特四手联弹(钢琴二重奏)【音乐与城市】贡布里希:舒伯特与他那个时代的维也纳【音乐资料】罗伯特·温特上音舒伯特讲座:第一讲:“舒伯特的维也纳”詹姆斯·列文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D667)》夸斯托夫的舒伯特《冬之旅》(Winterreise)【作品】舒伯特《菩提树》(D911:5)用音乐倾诉内心深处的温柔呢喃:舒伯特《降A大调即兴曲》男高音翁德里希丨自然地歌唱无需特殊技巧丨舒伯特《致音乐》丨莫扎特《魔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