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蒋飞 仝垚炜 蒋飞宏观研究 2023-09-13


核心观点

 结论 

1月份PPI同比降幅扩大,通缩压力仍在,本轮主动去库周期还未结束。而核心CPI明显回升,再次确认消费需求初步复苏。不过当前地产、汽车等大宗销售仍在低位,经济能否持续复苏还需观察。通胀暂时较为温和,或是降息的较好窗口期。

 数据 

1月份CPI同比2.1%,前值1.8%;环比0.8%,前值0%;核心CPI同比上涨1%,前值0.7%。PPI同比-0.8%,前值-0.7%,环比-0.4%,前值-0.5%。

要点 

PPI同比好于我们预期,我们在年度报告中预期欧美需求快速回落,油价单边下行,实际上欧美需求相对强韧,油价震荡、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反弹,PPI同比降幅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不过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PPI环比持续低于历史均值,仍表现出一定的通缩压力。

往后看,CRB指数同比还在震荡下行区间,根据其对PPI的领先作用,3个月内PPI同比可能仍有进一步负增的压力。

1月份春节效应明显,CPI食品、服务等价格均明显上涨。CPI环比+0.8%,首次打破去年8月一直在延续的通缩趋势,好于我们预期。主要是我们在年度展望中预期今年PPI同比降幅可能较大,进而低估了非食品CPI的涨幅。

食品中除了猪肉价格持续回落,其余多种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均扩大。猪肉价格方面:2022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快速回补,而去年12月、今年1月初疫情“达峰”,需求屡次受到抑制,生猪价格的回落速度比我们预期的更快。当前猪肉收储开始启动,今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可能进入震荡区间。

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进一步回升至1%,确认国内消费初步修复。往后看,居民出行仍在保持恢复,核心CPI可能继续上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PI居住分项。1月CPI房租、CPI居住均有小幅好转,不过地产销售仍在低点,1月份推出的差别化房贷动态调整机制等地产需求端刺激政策仍然较为克制,我们认为未来还有总体较大幅度降息的空间。当前核心CPI、CPI居住等指标虽然回升但仍然在较低位置,通胀总体可控,一季度应是LPR降息的较好时点。

1

PPI同比降幅扩大,通缩压力仍在

1月份,PPI环比延续负值,为-0.4%,同比-0.8%,好于我们预期。我们在宏观经济年度展望中依据领先指标CRB现货指数和国际油价做出判断,认为今年国际油价或将单边下行,PPI同比可能有持续负增压力。实际上今年以来欧美需求具有一定韧性,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反弹,油价也在震荡,PPI进一步负增的压力稍有减缓。虽然1月PPI同比继续高于我们预期,不过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PPI环比持续低于历史均值,仍表现出一定的通缩压力。

分结构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差距依然较大:生产资料PPI同比-1.4%,降幅与上月一致;生活资料PPI同比涨幅收窄0.3个百分点至1.5%。

具体来看,PPI生产资料价格环比由上月的-0.6%转为-0.5%。统计局指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国内煤炭价格下行两方面因素带动工业品价格整体继续下降。分行业看,部分石油/煤炭相关行业价格下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均环比下降。同比看,统计局公布的30个行业中,有18个行业出厂价格同比涨幅缩窄或降幅扩大。

PPI生活资料价格环比进一步下降,为-0.3%。其中食品、衣着、耐用消费品价格均环比负增。生活资料PPI同比+1.5%,涨幅收窄0.3个百分点。

今年年初以来,CRB现货指数仍在震荡下行区间,根据其对PPI的领先作用,后续PPI同比可能仍有进一步负增的压力。我们维持《艰苦奋斗,抗击通缩》的观点,需警惕PPI同比降幅继续加深。2022年全年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4%。今年短期内PPI通缩压力仍在,工业企业利润可能受到挤压,本轮主动去库存周期还未见底。

2

疫后叠加春节效应,CPI同比明显回升

1月份,CPI同比涨幅回升0.3个百分点至2.1%,CPI环比+0.8%,首次打破去年8月一直在延续的通缩趋势,好于我们预期。主要是我们在年度展望中预期今年PPI同比降幅可能较大,进而低估了非食品CPI的涨幅。

分食品和非食品看:1月份CPI中,食品权重约18%,1月份同比涨幅扩大1.4个百分点至6.2%,与我们前期预测基本一致;值得关注的是核心通胀同比+1%,涨幅比12月扩大0.3个百分点,整体非食品价格同比+1.2%,涨幅比12月扩大0.1个百分点。我们进一步观察食品和非食品细项对CPI的拉动。

1月春节效应明显,食品、服务价格均明显上涨。食品中,除了猪肉价格持续回落,其余多种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均扩大。统计局数据显示鲜菜、鲜菌、鲜果、薯类和水产品价格分别环比上涨19.6%、13.8%、9.2%、6.4%和5.5%;猪肉价格下降10.8%,降幅比上月扩大2.1个百分点。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1月30日-2月3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6∶1,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2022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快速回补,而去年12月、今年1月初疫情“达峰”,需求屡次受到抑制,生猪价格的回落速度比我们预期的更快。往后看,当前国内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都处于高位,猪肉供给相对充裕,而春节消费旺季已过,我们维持《12月通胀点评》的观点,今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可能进入震荡区间。

非食品CPI由12月的环比-0.2%转为1月的+0.3%。主要是今年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春节期间出行和文娱消费需求大幅增加。统计局数据显示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电影及演出票、旅游价格分别环比+20.3%、13.0%、10.7%和9.3%;其余如家政服务、宠物服务、车辆修理与保养、美发等价格环比也均有上涨,涨幅在3.8%—5.6%之间。

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进一步回升至1%,确认国内消费初步修复。疫后首个春节,出行、线下消费有明显恢复。文娱、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和服务价格对CPI的拉动明显提高。往后看,居民出行仍在保持恢复,核心CPI可能继续上升。2月以来重点城市地铁客运量基本达到2019年同期的90%以上,百城拥堵指数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2月9日国家卫健委称,近期全国疫情日趋平稳,目前监测未发现病毒变异株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和致病力明显增强的情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PI居住分项。1月CPI房租环比、同比降幅均收窄0.1个百分点,分别为-0.1%和-0.6%。并且CPI房租环比值略高于2020-2022年同期均值。截至22年12月,我国16-24岁人口失业率还在16.7%的高位,失业率与房租同比整体具有一定同步关系。当前CPI房租同比初步好转,后续仍要持续关注这一指标,确认青年就业回暖节奏。

1月份CPI居住环比0%,同比降幅缩窄0.1个百分点至-0.1%,对CPI的拉动维持在负值,预示1月70大中城市房价可能继续负增。实际上今年1月份,30大中城市合计成交面积仅870.6万平方米,同比降幅扩大至-40%。其中今年春节周(除夕-初六)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比2022年同期下降64.6%。2月以来商品房面积值成交才逐步回稳,但同比仍在-20%左右的低位。

1月份推出的差别化房贷动态调整机制等地产需求端刺激政策仍然较为克制,我们认为未来还有总体较大幅度降息的空间。当前核心CPI、CPI居住等指标虽然回升但仍然在较低位置,通胀总体可控,一季度应是LPR降息的较好时点。


风险提示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美联储货币政策意外收紧、经济数据不及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证券研究报告: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2月10日报告发布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

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仝垚炜(研究助理)
S1070122040023  tongyaowei@cgws.com

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二季度或再降准一次——2022年4月央行降准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物价降速加快,加息仍有空间——美国11月通胀数据点评

欧央行强硬加息——欧央行1月加息点评

内需修复第一步——1月PMI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内需修复第一步——1月PMI点评

年度小结和2023年看点——12月财政数据点评

防疫政策优化,消费快速复苏——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仍需坚持走完加息路程——美国12月通胀数据点评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12月外贸数据点评

通缩趋势仍在延续——12月通胀数据点评

抗通缩仍是主旋律——12月金融数据点评

差别化房贷政策继续加码,降息周期延续——1月房地产政策点评

美国制造业PMI指数继续下行——美欧12月PMI点评

美联储或将继续加息至5.5%——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

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长城宏观】短期利率的再思考——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