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梦欣:章一菲《偷闲二集·序》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楼听雨诗刊」
 


梦 欣 本名郭业大,诗人,诗词评论家。籍贯广东潮阳,现居美国旧金山。喜好诗、书、琴、剑、山水、酒茶。有诗句云:但凭肝胆生春色,每把烟霞当故人。快乐人生观,尽源于此,也局限于此。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章一菲


偷闲二集

临海市章一菲女诗人,被人称为“当代一位难得的才女型实力派诗词作者”。十多年前就出版过一本诗词联作品集,书名为《偷闲集》。当下拟出其《偷闲二集》,想请乐清诗人赵迪生为其作序。不料老赵节外生枝,竟以“代人写序者,一要名气、二要才气,二者兼具的名家、大家,所写之序才能为作者的作品增光添彩”为托词,把美差事嫁接到余身上。
为了让梦欣责无旁贷地接受任务,老友记特地赠送了一顶金光闪耀的帽子:“您是国内目前最有名气,最具才力的诗词评论家”。不胜惶恐。又十分荣耀。照西方人的脾气,应立马称谢。可作为东方人,作为华夏文化熏染出来的学人,心安理得地接受就是一种狂妄。毕竟还知道自己的斤两,顶多也就算一个“诗词评论爱好者”。只是出于对诗词艺术的敬畏和嗜好,总是把对每一位诗家作品的解读、点评,当成一次次钻研诗词理论的学习,并由此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解说水平。那些点评文字,有人喜欢,便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如此而已,岂可自视太高、妄自菲薄。
说实话,为人作序,说难也真难,说不难也可以不难。不难者,你只要多说作者好话就得了。难者,好话要说到分寸上,让读者也认可确实是好,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你得把书的内容即全部作品都看一遍,力争看懂,看不懂的还得看第二遍、第三遍,这颇费时间。其次,你必须把握书的作品定位,考虑如何把优点说出来,但又要避免过分溢美。胡吹乱捧,把平庸之作抬成经典,是读者最厌恶之者。再其次,你还得把缺点也找出来,还得讲究如何说才不伤作者面子。毕竟人家请你作序,是想借你的笔,为其作品作广告,推广出去方是正道。记得有人总结过一条宝贵的经验,说作序“不可过高估计作者的虚心程度,也不可过低估计读者的鉴赏水平”。那就是,你必须在作者和读者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关于作者,本人在此之前一无所知。只是据老赵的介绍,才知道她是浙江临海人,1949年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因右派成份,读了小学之后,便被拒之中学门外,兹后便长期为生活奔忙,备受艰难,备受歧视。但凭其家学渊源和天生聪慧,从小就涉足诗词,乃以其作品,展现自己的才气,终于在诗词界得到一席立足之地。
原先,看其书名,也猜测其吟咏生涯,大概在其全部的生活经历中,只占一个极小的部分。或则事业丰满,分身有限;或则谋生不易,摊笺维艰。了解了她的身世之后,才确信是后者。那么,每创作一个作品,都是在辛苦的劳作、艰难的维持家计之后,才于零零碎碎的空闲时间里思索,然后再于“寒窗夜灯”里伏案写成的。可以想象,出门直奔田头地脚,回家环绕餐桌灶台,柴米油盐谋于肩上,衣食住行尽索手中,养儿育女,扶老牵幼,生活的百般凄苦,家境的独力撑持,苦,累,烦,忧,如影随形,饥,寒,痛,疾,不请自来。长时间生活于求生存、求温饱、求平等、求上进、求改善、求发展的狭窄空间里,凭着一份家传的基因和个人的爱好,自学成才,吟咏风雅,创作文艺,其用心处、其来回挫折处、其不被人看好和理解处、其付出比别人多千百倍的努力处,岂一个“难”字说得清楚!
那么,就来说一说作者千辛万苦用自己的心血和才智熬制出来的这一本《偷闲二集》的写作特色和艺术成就吧。就本人看来,不能任意拔高,误导读者,也不可一味贬低,损害作者。总体来说,是一本优秀的个人作品集,无论是在作品的数量上,还是在作品的艺术水平上,都比其12年前的那本《偷闲集》有极大的进步。

概括起来说,这个进步,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反映个人生活、个人心境、个人精神世界的作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羞于出口到敢于吐露,开始具有诗人最应该有的品性特征。
诗是心声。诗是个人情感的发泄。诗是性灵、情怀、胸襟、见识的表露与歌唱。如果没有特具个人的东西,没有打上个人印记的私密性心声表达,没有鲜活的爱憎情感注入于语言文字之中,一句话,没有发自心灵深处的歌唱,那还不能称之为诗人,至少不能称之为合格的诗人。
以此观之,作者的第一本《偷闲集》,反映个人心声,反映个人生活与思想情感的作品,是少之又少的(应制诗、应酬诗、贺诗及一部分的时令诗、游历诗均较少触及个人的真实情感)。这一缺陷在《偷闲二集》中有明显地改变。开始有了较多吐露个人心声的作品。下面略举几例。
《归 燕》千里关山越,茫然落柳梢。高楼非我属,无处可营巢。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通常是诗人用来寄托个人情感的,因此,咏物的最高境界就是咏物“及人”。这首作品,作者描述了燕子离开了原来居住的地方,飞越到遥远的新地方,却没有找到可以筑窝的地方,只好无奈地栖息在树枝上。这景象是一种暗喻。它是城市化大潮中离开农村家乡的农民工进城打工而在自己参与建设起来的城市中却没有自己安身立脚的一偶之地的一种缩影。刘禹锡当年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用燕子筑巢所在地方(乌衣巷)由繁荣到破败的变化,表达诗人对王朝更替、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在刘禹锡那里,燕子的生活质量下降了,但住的是同一个地方,燕子没得抱怨。在章一菲这里,燕子越过“千里关山”迁移到一个新地方,是想改变一下生活环境,没错,环境是比原来自己一直呆着的地方漂亮多了,档次提高了,但最终却发现这“高楼”不是自己可以入住的地方,无奈之下,只好“茫然落柳梢”。燕子伤心、委屈,后悔不已。这种情绪体验,相信在城里打工多年的人们是普遍有过的。当你年尾收拾几件衣物离开工棚走上回家的路程回头看一眼高楼林立(那大厦的地基或混疑土柱体可能还留有自己的几滴汗水)的璀璨灯光时,那种“看尽高楼不是家”的滋味,与“高楼非我属”的抱怨,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这个作品,既是作者对入城打工阶层精神苦闷的观察和了解(乃至成为他们的代言人),也包含着作者自己的部分真情实感。
《秋兴·兼六六生辰自贺 (用老杜韵 ) 》八首之四世事纷争一局棋,覆巢遗卵最堪悲。正当入学求知日,偏遇焚琴煮鹤时。岁月多因生计累,光阴无奈隙驹驰。老来旧愤随年减,惟有诗魔扰梦思。
这首七律,回忆了自己“覆巢遗卵”的悲凉身世,较多地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有意思的是,这一组六六生辰自贺如果拿来与《偷闲集》中的《五十生日述怀》相比,个人心声的表达,显然尺度大了很多。可以说,更接近现实,更趋于真实情感,至少是把“焚琴煮鹤”的悲愤心境诉说出来了。应该说,因为不由己不能经由自己选择的家庭出身造成无法同别人一样享受教育及其他生活条件乃至还会遭受各种歧视等等,一定会给幼小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创伤,可是,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一般都是不会将这一份情感袒露出来的。但这又不合乎诗人的情性。所以,当我们看到作者作为诗人的主体身份逐渐成熟起来时,屏蔽的限制逐渐减弱,便有了更多的真实情感注入到作品之中。下面这一首也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喝火令·习琴》   风雅六旬叟,纯真八岁童,闲情逸致祖孙同,偏爱宫商律吕,相对理丝桐。     逸响千珠乱,清音一院融,小楼自醉韵叮咚,可惜时艰,可惜梦成空。可惜焚琴煮鹤,梦碎劫灰中。注:琴被大食堂拿去当作柴火烧了。
这一段童年习琴经历的回忆,用了三个叠用的“可惜”一语,便把深埋于心头的怨恨泄露出来了。尽管作者并没有直接点出具体的社会原因,但“琴被大食堂拿去当作柴火烧了”的注解,足以让人明了一切。只要是对那一段历史有亲身的经历或一定的了解,便自然明白那是怎么一回事。


个人心声、个人情感、个人意绪的表达,不但体现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也更多的出现在许多现实的即时吟咏当中。试读下面二词。
《卜算子·苦雨》春雨暮连朝,辜负东湖柳,欲借清樽遣寂寥,忌病难胜酒。   斗室几徘徊,料峭寒侵袖,帘外频传滴嗒声,乱把心弦扣。
春雨,通常在诗家的笔下是正面的,因其滋润万物、催绿田野、恩泽花木而受到诗词骚客的赞颂,但反常写来,这“愁苦”的心绪就格外沉重。上片还只是一点孤寂的心绪,可是因为找不到消解寂寞心绪的法子,随着雨的连绵不断,孤寂的心绪逐渐叠加,到了下片中,最终成为“滴嗒声,乱把心弦扣”的不忍听、不堪听的地步。到底诗人当时是为着什么缘故心境如此怅惘,作者没有披露,我们当然不能随意推测。其实也无须披露,诗词只是情感的宣泄,情感足以动人便已可以。
《调笑令·重阳遣怀》    无奈,无奈,踯躅巾峰脚下,举头仰望长空,力薄难登九重,重九,重九,独与黄花对酒。
重阳伤怀,说“力薄难登九重”,其实应是孤独无伴(“独与黄花对酒”)。当然,这“力薄难登九重”,也许只是一个隐喻。词句的深处,大抵隐藏着对自己某种生涯局限的愤懑。当这种情怀又无处宣泄和消解时,就只剩“独与黄花对酒”一策了。
所以,从新旧两个集子的对照,便可见到,更多吐露个人心声的作品,在新结集的书里已占据一定的分量。像《新正寄怀》、《除夕手机酬唱六首》、《中秋后一月石桅岩山庄赏月》、《中秋寄怀》、《清明寄思---作于父母墓前》、《花月吟(四首)》、《秋兴·兼六六生辰自贺 (用老杜韵 ) 》、《中秋灵湖赏月》、《蜗居自嘲四叠前韵》、《鹧鸪天·生日自遣》、《踏莎美人·九日登巾山》、《童年杂忆---小令一组》、《高阳台·雁荡山书怀》、《南乡子·除夕感怀 》、《满庭芳·中秋感怀 》这些作品,都有作者自己的身影、自己的心绪、自己的哀乐、自己的爱憎、自己的生存信息。如果缺乏了这些极具个人情怀的作品,诗人的形象就无法丰满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的一辑就有极大的一个进步。如果将来再出第三个本子,相信这一部分还会进一步增强,而那些应酬类的作品,就不必占据太大的篇幅。
关注民生,关注民瘼,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疾苦,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让自己的吟咏注入了社会性的内容。
诗人,可以是纯粹个人的,他只在乎自己的生存、自己的感受,只写与自己相关的人与事,像擅长吟咏“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三变,他的诗词,调子大体也就青楼与酒,但并不妨碍他成为有创举有成就的名家。不过,更普遍的诗人都是社会性的,且更具影响力的一定是人民性的。即看到社会的黑暗面,看到社会的不合理处,看到弱势群体在社会底层中遭受的各种苦难,在他们的诗词作品里,一定有关注民生、关注民瘼、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疾苦的观察与描述。这正是屈原、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之所以伟大及世代受人赞颂的地方。作为后代的诗人,我们不必期待有相同的辉煌与成就,但不能没有相同的胸襟与方向一致的努力。所以,通读了作者的第二本《偷闲集》之后,欣喜的发现,这种关注民生、关注民瘼、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疾苦的社会性内容写作,也逐渐地增多了。举如:
《江河咏叹》水底绝鱼虾,浊波翻垃圾。源头何日清?还我一身洁。
这是环保方面的关注,是对生活环境恶化及官场贪腐社会现实的抨击乃对其深层次社会根源的追索讨伐。
《悼李义彭先生》李义彭先生,学生时代参加远征军,任高炮营营长,解放后遭受不公平待遇潦倒终生
投笔从戎赴远征,援英抗日请长缨。离乡背井全忠节,弹雨枪林半死生。报国何曾沾国禄,思亲反使失亲情。当年多少知交友,谁为功臣抱不平。
《意犹未尽,再写一律》大炮鸣天枉自忠,成王败寇古今同。可嗟“反共”莫须罪,毁却歼倭卓著功。吴市吹箫熬日月,楚冠压顶累英雄。存亡见惯无多泪,此日潸潸独哭公。
这是特殊身份民众阶层人生不平等遭遇方面的关注,是对新社会阶级划分及相关制度的质疑及社会道德风尚荡然无存的愤慨与拷问。
《文 革》红色山河红色天,弱牛驮货马耕田。遊街博士戴高帽,作势愚氓捧巨篇。圣物妄摧人发热,文明自毁祸空前。可怜武斗刀枪下,到处横尸裹草毡。
这是社会浩*劫方面的关注,是对祸*乱国家与民族、残害无辜民众、摧毁传统文化行径的控诉与鞭打。
《贺新郎•除夕见闻》 未语声先咽。诉悲凉、佝偻老妇,倚门低泣。自道一生生五子,夫死抚孤守业。耗尽了、一腔心血。茹苦含辛儿长大,盼相依、个个皆回绝。娘卧病,儿匿迹。     年年团聚唯除夕。敞慈怀、宴孙款子,安排年席。待到酒阑人散后,只剩杯盘狼藉。还有那、无边孤寂。连日操劳腰脚软,又须将、残馔重收拾。言未尽,泪盈睫。
这是底层孤苦民众生活状态的关注,是对现实生活中人生道德观念失落社会风尚日趋恶化的一种客观描述。作者没有掺杂任何评论,但事实的本身便已可以启迪读者深刻思考社会问题的历史根源。
《西江月·即事》才送兼旬苦雨,又逢连日骄阳,老天做事欠思量,农户频添惆怅。   瓜豆长淋变黑,果蔬久晒成黄,司炊主妇动愁肠,菜价明朝又涨 。
这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情景的关注,天气的反常可以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这是百年千年以前就有的困扰,如今依然还在发生作用,社会看来都没有什么进步可言。
以上所见,均为作者关注社会民生方面的作品,属于这方面的作品还有很多,限于篇幅,这里便不再一一列举。读者自可仔细阅读。
一、艺术水平方面的提高。
前面二个方面的进步,只能够说明作者已具备一个合格诗人应有的品质和情性,而艺术水平方面的提高,才是迈向成就方面的一个重要台阶。从艺术水平的提高上来看,首先是各种艺术体裁的完备掌握。先前的《偷闲集》,仅收录五律、七绝、七律、词和楹联。12年后的这一辑,增加了五绝和歌行体,艺术体裁便大体齐备了。
其次,《偷闲二集》的作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精巧的构思和语言运用的精准这三个特色,这是作品可读的魅力之处。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敏锐的观察力,使景象的捕捉随手可得,大大充实了作品的画面感。
诗是景与情的融合物。景的描绘与情的描述,都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能捕捉到瞬间出现或转瞬即逝的景象。当这种储存和积累在头脑中的景象被描绘到一首诗里时,诗的画面感就丰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情形,通常在田园诗、山水游历诗中最为突出。如《古山村掠影》中的几首: 
蜿蜒小径接岧峣,万木森森尚未凋。忽见枝头鸦雀散,绿阴深处有归樵。
看到“万木森森”中的“蜿蜒小径”,又看到砍柴人走出“绿阴深处”惊起“枝头鸦雀散”,几组镜头的捕捉,使全诗充满活灵活现的细节,四句均为自然景象的描绘,画面感极强。  古樟如盖罩山村,散学儿童坐树根。觅得幽闲清净地,几天旧课又重温。
“古樟如盖”,画面苍老古朴,大景致。“散学儿童”,呈现生机活力,小景致。“坐树根”上温习功课,画面充满乡村气息和温馨情意。
柳线婆娑点水低,石桥跨岸接双堤。乍疑浪底云团涌,牧妇驱羊过碧溪。
有了“牧妇驱羊过碧溪”这一细节,画面的层次顿时丰富起来。
村头三五自成群,阔论高谈气遏云。八秩老翁多阅历,旧闻说罢说新闻。
三五成群的群体画面,与八秩老翁的个体形象,交织在一起,乡村气氛浮出纸面。 槿篱小院傍溪湾,临水柴门昼不关。解识主人耕作苦,牛羊日落自知还。
有了“牛羊日落自知还”这一场面,一首诗顿时鲜活起来。 溪山坐卧易忘机,遥看双鸥掠水飞。树下有人头枕石,任它落叶乱沾衣。
“忘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细腻,当也是得益于观察的细致。 再看《雁荡组诗》中的几首: 芙蓉峰翠石攒成一朵莲,四山幻作叶田田。待看雨霁风生后,万壑松涛涌碧涟。
“万壑松涛涌碧涟”这一精彩画面,是经由合理想象而描绘出来的,这个合理想象的前提,是对“翠石”和周围山峰的仔细观察。
散水瀑恍疑天半玉龙飞,怒瀑千寻下翠微。击石穿崖声势壮,风回满谷散珠玑。
画面声色俱茂、形影灵动,正显示着景物观察的十分到位。
卜算子·古村落卜宅在林泉,地僻尘嚣远。涧草崖花自盛衰,活水无污染。    云傍槛边飞,莺向檐前啭。豆架瓜棚绕屋青,处处生机满。
双调词作因为有上下片的划分,大体上是一片写景,一片述情。但也有上下片全都用来写景的,此作即是。在44个字的篇幅里,一共描绘了民宅、林泉、涧草、崖花、飞云、啼莺、豆架、瓜棚等8种物象,足见观察力之犀利与敏锐。凡是观察到位的作品,翔实而鲜活的景物总是增加了作品的画面层次感。

二、精巧的构思,从跳出俗套中营造作品的自家面目。
好作品通常都是独一无二的。新颖与独创是最具独一性的两大元素。避免雷同、避免跟在别人后面、避免重复嚼着前人咀嚼过的话题而毫无新意的构思,是确保作品独具自家面目的关键。所谓“避熟就生”、所谓“独具慧眼”、所谓“匠心独造”,说的都是如何跳出俗套营造作品自家面目的事情。《偷闲二集》中有相当多的作品具有这种独一性的精巧构思,其中,尤以楹联创作最为突出。举如:
题灵湖联深宵鱼玩月;清晓鸟衔花。
古人诗词中有大量“鸟衔花”的句子,如岑参《江行遇梅花之作》“愿得青鸟衔此花,西飞直送到我家”、周朴《天门灵泉院》“猿抱子归青嶂后,鸟衔花落碧崖前”、李昴英《赠始兴顺首座》“定无牛犯稼,不见鸟衔花”等等,但“鱼玩月”一语,便未有人道过,而且,当鱼鸟对举而分别与“深宵”、“清晓”联系起来时,景象的清幽与淡雅,顿时充满诗情画意,是为构思之精巧。
听风亭风送江声来槛外;月邀山色落樽前。
前人多有“风送江声日夜流”、“风送江声五月秋”之诗句,但“风送江声来槛外”则未经人道过,至于“月邀山色落樽前”则更是出语陌生,境界独擅。题《听风亭》的楹联,正宜有江声、山色为伴,吟就风月情怀,韵味与意境,皆脱俗而见高雅。
赠永嘉古山村荆路茅山,不碍画家泼墨;烟村雨舍,最宜骚客题诗。
有“画家泼墨”,又有“骚客题诗”,则这古村落何愁不成挤满游客之出名景点,使得山路的荆茅、村舍之烟雨,也显得身价不凡。好的诗、联,对于提高景点的知名度,功不可没。
温岭市新河兴福寺二副之二徐墓对景莫咨嗟、伴一坡翠竹、半岭青松、山水有情留硕彦;怀贤频感叹、剩千叠荒烟、几丛乱草、丘墟无地拜先生。
有“一坡翠竹、半岭青松”朝夕相伴,是为“山水有情”;看“千叠荒烟,几丛乱草”周遭散漫,乃叹“丘墟无地”。上联见景仰“二徐”之胸襟,下联述怀念“二徐”之肺腑,如此情怀,如此笔墨,是“二徐”于九泉之下也感荣幸矣。古人也有“东风含笑拜先生”、“一杯浊酒拜先生”、“我来何处拜先生”等等诗句,相比之下,此联“丘墟无地拜先生”之沉郁厚重,似有过之。       岸头村嘱题之二凭千余年文脉传承,岸头毓秀;得百万里金沙积淀,海域钟灵。
巧用“钟灵毓秀”一成语,将其“凝聚天地灵气,孕育优秀人才”的含义赋予一个古村落,又切合该地濒临大海的地理位置,与“岸头”、“海域”分别配置为上下联中心语,构思恰到好处,也见文字组织之精美。
以上所列举的,是楹联作品中构思精巧的一些例子。诗词创作,也多有类似情形。比如这首五律《题灵云山骆驼峰》:铃声震大漠,沙碛遍行踪。背负伊犁月,蹄粘戈壁风。丰功留塞北,只影下江东。累矣思归隐,潜身野岭中。
位于“江东”的“灵云山骆驼峰”,怎么扯上“塞北”?原来,作者的构思从“骆驼峰”一名索义,因而便凭空生造出前两联的雄浑景象来。这么一写,本来不太出名的山峰立马有了气魄不凡、身姿雄伟、人文积淀厚重的属性,原本不沾边的“大漠”、“沙碛”、“伊犁月”、“戈壁风”,经由作者的牵拉,用来镶嵌到江东的灵云山上,奇迹就通过诗人的奇妙想象创造出来。正是这奇思妙想,化平庸为高大,济苍白于厚实。有巧思,始有笔墨之雄奇。
《紀念杜甫誕辰一千三百週年》的两首七律也见构思的功力:一 身世如同不系舟,荆湘楚蜀苦淹留。感時心共山河碎,傷別淚因黎庶流。茅屋長吟情切切,錦城久客恨悠悠。一枝動地驚天筆,寫盡人間點點愁。
战乱频仍祸不休,異乡飘泊几经秋。半生贫病奚囊瘪,万里烽烟客旅愁。社稷存亡萦笔底,黎元忧乐系心头。当年一掬伤时泪,化作诗声万古留。
其一的主题是要赞颂杜甫如何用一支笔写出“動地驚天”的作品来,作者构思的重点,在于如何列举出最有代表性的诗篇来佐证自己的评价。《春望》、《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几篇是最为有名的,其共同的特点是“寫盡人間點點愁”。由杜甫的“身世”下笔,先勾勒其“荆湘楚蜀苦淹留”的漂流罹难史,之后便由“感时”、“伤别”牵引出这几篇名作,正有层层递进、由表及里、水到渠成之结构特色。其二的主题是要演绎“江山不幸诗人幸”的见解而将更多的笔墨用于描述杜甫一生颠派流离的生存环境及人生际遇,使得老杜诗声是“伤时泪”的定论具有极其鲜活生动的具象描绘作为坚实的铺垫,读来令人信服。
词作的方面我们可以看《念奴娇·故乡》这个作品:  乡情萦绪,又徘徊、野径村墟田陌。默对清溪频照影,鬓与芦花争白。浣妇探头,村童瞠目,问是谁家客。无言讪笑,转身强忍悲戚。    一自老宅搬迁,族人离散,故旧无消息。唯有马头墙外路,留得丝丝踪迹。水逝年华,尘封记忆,都向其间觅。难禁酸楚,两行清泪偷滴。
整个作品是以作者偶回“故乡”所看到的景象,由此触发自己对几多往事的辛酸回忆。构思的特点是爱恨恩怨交织、情可露而事尽隐。上片落笔,以“乡情萦绪”示意带着浓浓的留恋心绪进入自己的家乡。“默对清溪频照影”,透露几分亲切的爱意。但村里已经没有一个熟人了,一时失落感涌起,竟没了和陌生人交谈的兴趣。下片补述自己搬迁离开家乡之后,村里人也各自离散,失去联系。这就是唯一交代的事体,再有就是“马头墙外路”还在。除此之外,先前究竟发生过什么事,自己在这里经受过什么苦难,作者不肯说。但由“丝丝踪迹”引发“难禁酸楚,两行清泪偷滴”的怨恨来看,或许是耻辱多于温馨、折磨多于恩惠。联系到其他诗词中有“正当入学求知日,偏遇焚琴煮鹤时”及“途设障,水成涡,只求人海莫翻波”等诗句,应知作者童年曾有过挫折与磨难。因此,这“丝丝踪迹”,较多的便是苦难的记忆,这也是这词的情感真挚处。唯其真,始感人。

三、语言运用的精准,丰富了作品的精彩度。
《偷闲二集》中的作品,艺术水平的提高还体现在语言运用的精准上。一般来说,诗词作品的语言,有别于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但又不能脱离生活现实。诗词作品的语言,通常要求形象、浓缩、含蓄、反常、响亮等艺术性,只有具备这些属性,作品才有更高的表现力和精彩度。我们平常所说的“炼字”,反复推敲,就是在语言的精准运用方面下功夫。从本集作品的语言运用上看,作者是有过一番锤炼过程的,效果也是值得称誉的。例如,《雨后官溪赏桃花》:蛙鼓潜声鸟不哗,仲春日日雨丝斜。今朝天意随人意,看尽官溪两岸花。  
蛙鼓,鸟不哗,雨丝斜,这些都是形象性的语言。天意随人意,这是含蓄性的语言。潜声,这是反常的语言(声音本不能“潜”,但当会叫出声音的人或动物潜入水里时,其所发出的声音也就听不见,是以声音没有了便可说是被“潜藏”起来了)。再如,《题百丈青观音岩瀑布》:震耳恍疑金鼓鸣,又如空谷走雷霆。老龙涧底喷浓雾,大士崖头倒净瓶。飘洒浇成三径绿,奔流划破一山青。分明点点杨枝水,化作甘泉泻不停。
用“金鼓鸣”、“雷霆”来形容瀑布传递出来的声响,用“喷浓雾”、“倒净瓶”来描绘瀑布飞流的形体态势,都极具形象性。而颈联的一联文字则具有高度浓缩、张力十足的特色。最后将飞流比喻为“杨枝水”化成的“甘泉”,也于形象之中寓有赞美的情感,显得蕴藉含蓄,感情色彩极为丰富。
下面这首《西江月·题古宅》,语言的精准更体现在形象、浓缩、含蓄及响亮这四个方面:曾历风霜洗礼,久经岁月炎凉。薜萝爬满马头墙,蚀尽恢宏旧样。   白石攒花道地,青砖镂凤门廊。八仙画桌列厅堂,見证当年兴旺。
曾经兴旺多时的古宅,如今没有人住了,寂静破落的景象,让人生出几多感慨,如果写成一篇散文、杂文,那得费几多笔墨。但作者用薜萝“爬满”墙头的具象描绘及“风霜洗礼”一语,便浓缩了所有内容。然后再用“蚀尽”二字,相当含蓄地道出了这一过程的深刻变化。但毕竟是大户人家,显赫的身份还可从客厅地上的“白石攒花”、门廊的“青砖镂凤”看得出来。而屋里残存的古典家具“八仙画桌”,更是以前的有钱人家方有的陈设。上片的残旧破落景象,与下片追索先前的辉煌,形成一种反差极大的对比。那么,这“风霜洗礼”究竟是怎么让这户富贵人家破败的,其中有些什么故事和警示,就值得读者深深思索。当然这需要结合相关历史背景才能理出头绪。而这一点不是我们要讨论的内容,我们这里只要知道这首词的语言运用十分简练、十分精到就行了。
似乎说得太多了。还是让读者通过自己的阅读去慢慢寻找诗集里的精华和特色吧。每个人的理解都是有差别的,本人的介绍不一定都能说到点子上。别让余之短视限制大家之视野、妨碍大家的观察,就此打住。
是为序。                                                       梦欣己亥岁杪识于美国旧金山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168):2020年第二期
每周试玉(162)|嘉宾【邵红霞 王震宇 王海亮】
《小楼听雨诗刊》2019己亥新春大拜年盘点 |【小楼听雨诗刊】 2019年(7-9)月专辑目录
首届【人间要好诗】诗词有奖活动完美结束(朗诵视频纪念版)
“人间要好诗”第二届诗词大赛结果公示
李树喜:“山大王杯”临海蜜橘全国征诗大赛代序
【小楼同题】难忘的2019诗词选辑
章雪芳|儿时多少梦  都挂树梢红
【小楼诗选】章一菲:二三宿雨香盈砌,廿四番风绿压城。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部分图片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浏览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


一楼看天下:

中华诗词研究院 叶嘉莹 周退密  杨逸明  林岫   

郑欣淼  寇梦碧 曹长河 周笃文 李树喜  范诗银

赵仁珪  王蛰堪 熊东遨 叶元章 魏新河 赵京战

楼立剑 熊盛元 钟振振 刘征  吴祖刚  蔡世平

王翼奇 尚佐文 林峰 杨金亭 刘庆霖 田遨 星汉 

陈仁德 安全东 林从龙 邓世广 周啸天 王亚平

王海娜 苏小隐 郑力 蒋世鸿 陈良 李文朝 杨启宇

崔广礼 谭伟媛 殊同 喻蘅  刘郎 雷海基  梅庐

郭定乾  谢莹  李昊宸  杨子怡  李荣聪   刘川

方益洪 丁欣  王志伟  曼珠  苏俊卿  马星慧  

凌钺一 苏王曦 朱汝略 杨启东 高先仿 沈家庄   

无名 叶文范 孟云水 李海霞 三江有月 苕溪客

潘乐乐 崔杏花 郭顺敏 凌大鑫 范东学 张桂兴  

西风钱塘 严野夫 周达 哈声礼 叶向东 付顺兰 

巴晓芳  李国军   张家安  李国新  冯南钟  

程皎  周戊香 席度  陈琳藩  秦绍遥  苏菲

张海鸥 吴未淳 姜玉峰 孔汝煌 杨敏 张淑萱

张家安  江合友   梦烟霏  抱朴书生  何振山   

刘利漫  由社 郑晓京王海亮 凡无尘  王政佳

杨新跃 郭庆华 高求志  王婉丽  弄影 李同振

韩丽阁 戴根华 王建强 曾少立 王一川 沈家庄 

冉长春 康福 黄旭 李恭震 徐鹏 章旭 杨慧芳

白秀萍 孙延红 毕小板   胡逆风  杨琀  任倞   

于钟珩  陈兴  杜琳瑛   凌泽欣   李亚丹  了凡

 孙临清 石屋诗舍 麦笛儿 郁时威  沈华维 张岳

化谷金青  王跃东  肖三羊  梁鸿鹰  杨勇民 

 孙琴安  马力   林峰(香港)  林培养   梦欣  

叶良俊  胡文汉 陈继豪  风清 金水  老树画画 

苏些雩 池健 詹骁勇  邹国荣 黄祥寿  海上清音   

陈少平 大有同人  林崇增  苏俊  韩倚云 楚之氓  

陶汉清 曾少立  刘学敏  班美茜  黄浴宇  洪君默 

郭爱萍  醉龙 曾齐禄  张柳  刘继鹏  唐定坤

时间鸟 空空  皇甫国 周粟庵 沙漠海 杨光胜

郑玉伟 沈旭納  张海燕 章一菲 诗词家人 邵红霞 

郭宏伟  王震宇  陈引奭  姚海宁 徐中美   江岚

雪馨  胡迎建  王国钦 张忠梅  徐中秋  陈一凡 

毛谷风  阿袁  何其三  何鹤  汪超英  李利忠  

汪冬霖  何智勇 汪 亮  古汉新  省吾 张梅琴  

汪康哉 何春英 丁金潮  赵玉  任战白  李含江  

孔梅 张文富 程良宝 缥缈鸿影 刘南陔 邢容琦   

 张明新  时新  包德珍  如果   姚泉名  李伟亮  

独孤食肉兽 李致音 廖国华 龚霖 古求能 烛焰

武立胜 高中昌 蓝天孤鹤  李蔚斌  张栋  楚成 

孙寅   韦树定  张青云    刘能英  傅璧园  

陈衍亮  梦也无声   卢竞芳  蝴蝶庄生   楚家冲  

常永生 成德俊 王德珍 焚琴煮鹤 李明科 李同振

王跃平  王艳玲  葛勇  了了堂  吴承曙  晋风  

李育林 李梦痴  寒颤星 一粟斋 兰心 梅子卿卿 

 何革 李葆国 高昌 刘雁来 曹辉  布凤华  一苇

莫真宝  宋彩霞  袁履庄 郑万才 李文庆  贾智德  

张立挺 张晓虹 潘朝曦 留取残荷 孙怀中  平沙

李宗健 胡社桥 沈沪林 王卓平 四知堂主人

孙全元  季军 潘泓  邱红妹 常立英 喻军 邓建军

黄旭 王传明 武阳 鲍淡如 李爱莲  段维  安燕梅

赵玉林 余一睿  秋水轩  张春义  喻石生 倪卓雅

冯晓  汤敏  祁冠忠  刘刚  许锦星    王義勝  瞿若

冬宁 沈利斌  周铭耿  甄秀荣  史济民  陈逸卿     

施提宝 那成章  王敬仁  曹世清  莫林  陈良誉  

胡树民  丁汉江  胡立宁  丁德明  卢景沛    曹森  

张祚勋  陈繁华  李忠利    落日长河 寒剑 蓝青  

北极狼獾 周向东何湛兮德生 杨厚均李秋霞

王善同 赵宝海 寤堂 张比 白衣卿相 李经纶

冯仲平 杨雪窗 钟家仲 郎晓梅 周逢俊 秦凤 

高玉林 周冠钧 高凉 傅震宇 江化冰 马春

楼炳文 刘雄 燕河 何薇薇 王永江 岳连婷

陈海洋 莫雨涵 胡彭 王增强 唐金梅 林丫头

静如 沈鹏云 汪守成 张福有 欧明俊 布文

眉卿 李豪逸 月晓风 赵章武 许东良 于文政 

赵迪生 康永恒 史耀华 黄飞鹏 陈志文 黄有韬

王建强 王跃平 王德珍 于文清 梦白庐 郑虹霓

剑尘 庄子云 龙佩 蔡淑萍 黄志军 梅振才 朱鸿飞

殊熠 百合 李寒秋 王金龙 罗伟雄 林凌凤 李寒秋

徐明 徐敏  大曾 朱雪春 洪子文 释圆一 骆春英

孟依依 陈伟强 冯青堂 陈锦平 张娟 王岳 陈伯玲

承洁 杨卫真 孙双平 曾拓 崔德煌 汪良忠 王家麟

曾继全 黄勇辉 陈廷佑 卢象贤 辞醉雪 周星华

萧雨涵 范义坤 陈晓敏 刘晓燕 李晓刚 王春艳 

陈永正 钱志熙 丘成桐 黄维樑 蔡厚示 张文胜

李元洛  杨叔子 王玉明 吴硕贤 刘鲁宁 章雪芳

关于投稿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如果喜欢,请点击右下角看,并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