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杂谈诗词创作(三六):散文阅读惯性与诗词文本误读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刊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散文阅读惯性与诗词文本误读
文学研究最基础的工作,是对具体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亦莫能外。
对于一篇具体文学作品的阅读,包含着三个要素:
一,文本解读。
二,艺术分析。
三,审美判断。
首先,我们要读懂作者在“说什么”。这就是“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有两种不同的定位:“作者定位”与“读者定位”。
所谓“作者定位”,是指读者以作者为本位,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尽可能做到客观、冷静,在作品文字所给定的弹性范围内,披文入情,力求对作品做出有可能最接近作者本意的解读。
它关注的焦点,是作者的创作。
所谓“读者定位”,是指读者以自我为本位,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不关心作者想说的是什么,只关心我从作品中读到了什么。
这种定位,理论后盾是西方的“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在中国古典传统则是“六经注我”,“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
它关注的焦点,是读者的接受。
作为一般读者,普通文学爱好者,爱怎么读就怎么读,这是他的自由,关卿底事?不容他人置喙。
但作为学者,专业研究者,当我们在对具体作家具体作品创作的本身进行研究,而非对其作品的大众接受进行研究时,通常都采取“作者定位”。
故本文所讨论的“文本解读”,是“作者定位的文本解读”。
然而,光读懂作者在“说什么”还不够。还要探讨作者“怎样说”,审视其写作技术,这就是“艺术分析”。
然而,光读懂作者在“说什么”,弄明白作者“怎样说”,也还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最终,我们还必须对该作品作出评价:它“说得怎样”?“说”得好还是不好?好到什么程度,不好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审美判断”。
只有这三方面的要求都达成了,我们对一篇具体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研究才算是走完了各道基本工序,可以暂时告一段落。
在这三个要素中,“文本解读”是最基本的。
如果连作者在“说什么”都不清楚,那么作者“怎样说”,作品“说得怎样”,统统免谈。偏离或背离了较准确的“文本解读”,“艺术分析”和“审美判断”即无异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类似于九方皋相马,赏识于骊黄牝牡之外,虽细节辨认有误而终极判断正确的情况也是有的。但那毕竟是少数和特例,不能执此以否定“文本解读”的准确度决定“艺术分析”与“审美判断”的正确率,这样一个常理与共识。
在古典文学的各类文体中,“诗词”是为人们所公认的最难读懂,从而误解率也最高的一类文体。
一般读者不必说了,一般学者也不必说了,即便是资深的专家,乃至于大师级的学者,对具体诗词作品的文本阅读,误解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囿于篇幅,本文无法作全方位的审视,只能就其中一个较重要的问题——因“散文阅读惯性”而导致的诗词文本误读,略事探讨。
中国古代所谓“散文”,是文体的一个泛称。它主要区别于骈文、诗歌,不须押韵,不必骈偶,不拘声律,不限字数,弹性较大,书写相对自由。
而“诗词”比起“散文”来,则规矩要多很多,有些甚至是刚性的,书写起来梏手桎足,不那么自由。
具体来说,诗、词均须押韵,即便是自由度较大的古体诗;
近体诗与词还讲究声律;
近体诗中的律诗包括排律,还有对仗的要求;
近体诗中的绝句、律诗,以及词,还有字数、句度的规定。
这种种文体上的差异,形式反制(制约)内容,决定了诗词与散文在语言结构、书写策略等许多技术层面上是不尽相同的,有时甚至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将诗词当作散文来读,按散文的阅读习惯来解说诗词文本,就很容易陷入误区,失之毫厘而谬以千里。
一般来说,散文的语言表达,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风格虽然也会有文野雅俗之分,但结构大体是一致的。如作语法分析,则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都有一定的顺序,都在它们该在的位置上,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因此,散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可用一个字来概括,曰“顺”。
而诗词由于受到格律(押韵、声律、对仗、句度等)的约束,有时虽无关格律,但为了追求某些特殊的审美效果,其语言表达往往会打破生活语言的常规,表现出种种不同于散文语言表达的语法变态。最常见的莫过于语词顺序的错位,即语词的不规则排列,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未必都在它们所该在的位置上。
诗词中这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果也用一个字来概括,曰“拗”。
在一般阅读中,比较起来,散文阅读更近于大众阅读,诗词阅读则属于小众阅读;散文阅读总是生活的常态,诗词阅读则非生活的常态。
“习”以为常,遂成其“惯”。沿着散文阅读的惯性来读诗词,就好比日常在平坦的大路上走惯了,一旦外出旅游,攀登陡峭的山崖,纵然小心翼翼,也难免会跌跟头。
群内花絮:
编后语:
另,此是属于钟教授的个人专辑,如您觉得内容不错,点赞红包会转入钟教授专辑专用帐户。钟教授语,读者关注阅读就是支持,赞赏的红包,都用于赠书(钢笔字诗词,书,刊……)。投桃报李,非以为报也,永以为好也!请赞赏钟教授专辑的诗友们加小编微信号15021309959,小窗赐知地址,以便邮寄。作者/钟振振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听雨诗刊】2020年(7-9)月目录首届【人间要好诗】诗词有奖活动完美结束(朗诵视频纪念版)
“人间要好诗”第二届诗词大赛结果公示
今日关注|第三届【人间要好诗】大赛获奖作品
“山大王杯”临海蜜橘全国征诗大赛获奖作品《小楼听雨诗刊》四周年|庚子之夏钟振振杂谈诗词创作(三五):重审宋词“剽窃”唐诗案之三: “窃字”“窃意”与“窃格”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部分图片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都市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
一楼看天下:
关于投稿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今天,您点在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