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辰 | 最后的战役
摄 影 师:贾雨辰
采 访 人:何 青
我们的摄影专业在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一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科班摄影教育又有什么优势和缺陷?贾雨辰像是一个典型的范本,在他身上有过商业和艺术的迷茫,也有技术和思想的差距。通过阅读思考,再用拍照表达,摄影在生活中是如何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又是如何在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各种工作结构里发挥作用?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一个集思考者、制作者、沟通者于一身的摄影人?
——何 青
H:何 青
J:贾雨辰
H:作为摄影科班的大四学生,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学习阶段,即将面临毕业有什么感受?
J:是我觉得对于我自己的艺术造诣和资源平台都会有个很大的提升。我觉得我现在处于一个还是需要继续学习阶段,经历了大学的四年,虽然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上有了一定的见解和认识,但是还是不够。最简单的例子,这一次,我们去平遥国际摄影展上,我就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很好的作品,他们自己都特别有想法,关注的点都特别的不一样,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启发。还有现在我们已经在准备我们自己的毕业设计的阶段,在准备的过程中才发现自己的知识面太少,还是需要继续的补充“能量”。我觉得我自己现在是出于一个比较迷茫的状态,毕竟马上就面临毕业了,想想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就很头疼,纠结很久了到底是去北上广深找一份关于摄影的工作还是在武汉按照父母的安排工作,还是考研。其实我自己是愿意继续往下读书的,虽然现在研究生毕竟不在是“稀缺”资源了。
H:但是什么让你当时选择了摄影作为专业?摄影带给你的改变有哪些?
J:最初是因为美术联考的失败,让我知道还有摄影这个东西,能让我上大学,然后就上艺考班,最后到了我们学校的。其实,一开始我是对摄影并不是特别的感兴趣,因为我爷爷和外公都特别喜欢画画和写书法,所以可能对绘画方面更感兴趣,但是家里一直有台相机,就只是平时出去旅游的时候用用。真正让我对摄影燃起兴趣的是拍摄和摄影史,一开始我就认为这个东西不就是把东西框在里面就好了,很随意,但是上了摄影课才知道原来还有各种的方式方法,不一样的光圈,快门参数的变化都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那个时候我就喜欢上了摄影,觉得这个玩意儿特别的有趣儿。慢慢的我就用我自己相机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时不时的再看看自己拍的照片,还能想到当时发生的事情,有的时候还自己骂自己为什么能拍的这么的非主流。到了大三,我们接触到商业摄影,感觉自己又get到一个新的技能,竟然还能有这种操作,原来我们自己也能拍摄时尚封面照片,也能拍静物,虽然没有大师拍的好哈,但是还是有那个味的,哈哈哈哈哈,那个时候就不断的看时尚商业的人像,静物等等,也慢慢的模仿学习拍摄,发现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哈哈哈哈哈。在没有的事情的时候我会看一些商业展览和网站看那些商业作品,但是我看着看着,就觉得商业这个东西吧,越看越麻木,就看谁的技术好,并不是当初我想学习到的(不知道我这样说准不准确),太过于商业的东西可能就只在于他的商业价值了吧。慢慢的我发现我喜欢的只是商业的这种形式,但是其中是有思想表达的,并不是一个个简简单单的东西放在那里,只是让人觉得你的拍摄和后期的牛逼,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想要的是有思想的作品但是是以商业的这种形式来表而已。当我自己认识到这一点以后,我就开始不断的阅读,各个方面的,但是说实话有些书是真的读不进去(可能就我一个是这样吧,哈哈哈哈),就逼自己静下来去读,其实书真的能给你不一样的启发。说到摄影带给我的改变把,我觉得我出去跟别人说我是摄影师,会拍照,就感觉自己特牛逼,就像当时7080年代,当兵那种威风,哈哈哈哈哈。不过话说回来,摄影真的让我静了下来,真的,通过不断的理解,阅读让我对很多事情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H:在你的大学四年里有没有对你影响很深的一些的人或者事情呢?
J:嗯,让我想想啊。其实对我有影响的人还是蛮多的哈。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其实每位老师都还挺不错的,哈哈哈哈。但是,有位老师真的不得不提,对我来说,甚至对于我们这一届意义都非常大,他叫王波老师,是个特别厉害的老师,他是从大二开始带我们的,主要是后期的制作和前期拍摄,上了这么多年的学,第一次碰见一个老师能为了学生的作业,借更好的显示器去看作业,生怕出现什么问题,对于每个同学的作业都是放大到180%去看,任何人找他问问题都会耐心的解答,哪怕他手上有自己的事情,也会放一放来解答学生的问题。就比如说啊,有一次,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其中有个同学对其中的步骤还是有不太懂的位置,他都是停下手中的演示,手把手的教他们,并且告诉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缘由,让同学彻底搞懂。不吹不黑,在王波老师身上真的有特别多让人学习的东西,就比如说他能坐在那里安安静静的修图修一天(我觉得我是做不到的,哈哈哈哈),还有就是他对高精准度的追求,对细节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真的,他这些习惯都在不断的影响到我们,就比如说,大二刚刚开始学习修图的时候,根本就静不下来,一碰到问题,就想着放弃,算了,不做了,但那是经过在王波老师的带动下,就逼着自己静下来修图(最初,其实我是拒绝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期的技术真的有所提高。还有就是几个朋友是从大一的时候一起玩到现在,都是特别好的朋友,她们两个我感觉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无论是做事还是拍摄上的帮助,遇到问题都会互相帮忙。
H:在你的作品《最后的战役》里,面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吗,这些拍摄场景是如何选择的?
J:其实当时在拍摄前期构思的时候,我就想了很久,其实有很多面具让我选择的有很多,什么猪头,牛头等等,为什么我选择了防毒面具,第一防毒面具的作用就是防止毒气来侵害自己身体,那么我想表达的是就是用这个防毒面具去防止社会那些不好的“毒气”去进入你自己身体,心灵最干净的位置。对于场景的选择其实有特别的将就,在前期构思策划的时候,我就已经定义我这组作品不会拍摄成那种很暗的,或者是同类作品的风格,第一我觉得太大同小异了,没啥意思,第二就是我想用这种特别唯美的场景来讽刺社会,你看社会表面是多么的美好,其实背后确是一场场不知名的战役来构成。第三是因为我觉得最后的战役是属于每一个来观看作品的人自己去定义,我没有办法以我自己的主观的意识去定义这一组作品,可能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时间段所经历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一场“最后的战役”,所以我采用的是尽量美化的画面表达方式来展现画面的色彩和构成。
《最后的战役》/ 部分
H:你在简介里谈到“社会的毒气”,你是怎么去理解它的?你又是如何与它进行对抗?
J:其实吧,我觉得社会的毒气就是这回一些不好的社会的风气。例如政府官员的贪污导致市政工程出事情,上贪下腐败,有些时候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你不得不这么做,还有最可恶的就是医院排队看病这个事儿,说起来真的是特别的气人,就前几天,去医院看病,因为那个主治医生特别有名,所以来找他看病的人特别的多,所以几乎排队的人很多,这个时候就有有人插队的,找关系的,反正各种插队,我就想说来医院的谁不急呢,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排队看病呢,非要去插那个队。我觉得只有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一起去努力,才会有更美好的世界,就像我所拍摄的那样,世界那么的美丽,对吧。
《最后的战役》/ 部分
H:为什么选择了美化的方式去表现这种主题?有考虑过黑白或灰暗的色调吗?
J:其实在上面的问题我有谈到这一点哈。其实在一开始的前期的构思策划的时候我就把黑白或灰暗的色调给pass了,我觉得太大同小异了,和别人都一样,那有啥意思,要做就要做的不一样。其实,这个美化是个讽刺的美化,讽刺这个社会可能太过于的美化,都让人必须带上防毒面具了,哈哈哈哈。当时决定用美化的效果,还有个原因是不同的观者都会有属于自己去定义,我没有办法以我自己的主观的意识去定义这一组作品,每个人经历不同,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一场“最后的战役”,所以我采用的是尽量美化的画面来表达。
《最后的战役》/ 部分
H:这个作品为什么最终以书的形式进行呈现?在平遥的展出效果如何?
J:其实,这次选用书的展览形式展出,是有特别设计过的,在尝试不同的打印方式以后还是觉得用这种单张的输出方式会比较好看,有人可能会比较像明信片吧,哈哈哈,其实是为了在展览的时候方便过来观看和展示,并且这次做的是艺术微喷,采用的纸张也是博物馆展览级别的纸张。其实,我们在这次平遥国际摄影展很棒,好多院校的老师和国际友人都赞不绝口,哈哈哈哈,是不是说的太多了,哈哈哈哈哈哈,好像为我们学校打广告似的。
H:最近在读什么书?有对你影响特别大的摄影师吗?
J:其实最近看有关摄影的书看的少了,嘻嘻嘻嘻,我还是比较喜欢看历史书和小说,最近的钱钟书的《围城》就很不错,虽然已经这是看的第三遍了,但是每一遍看的感受都一样,我觉得吧,搞摄影的什么都得会,什么书你都得看,什么东西你都得略知一二才行,不能太过于狭窄,要不然你的摄影也就那样了。(纯属个人见解)我觉得对我影响特别大的应该是贝歇夫妇吧,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摄影史的课上,他们说研究的是类型学,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原来还真的有人会把东西归类来拍摄,并且拍的还这么好。通过贝歇夫妇,让我继续深入了解到了更多的摄影的流派,风格等等。
H:之后有什么创作计划、学习计划?
J:最近我就在准备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已经有了点初步的想法和构思,准备拍摄一组关于金钱和模特的关系,虽然我们平时拍照都会用到模特,我想探讨下模特对与金钱的看法,可能是方方面面的,社会上不是也一直在出什么某某模特什么什么的对吧,名字我都想好了,叫你爱LV么,哈哈哈哈,这样会不会太过于直白了。生命不止,看书不断,对吧。
H:你怎样理解自然生长计划,有什么建议或期待吗?
J:我觉得自然生长计划是个特别好的一个计划,它让有想法的摄影师聚集在了一起,在这个计划里面,不同的摄影师有着不同的观看方式去看这个社会,每个不同经历的人拍摄出的东西也不一样,就比如说我特别喜欢王一山老师《须弥山》那组作品。所以自然生张计划就是特别好的一个融合。建议到是没啥,哈哈哈,希望以后在自然生长的大家庭里能遇到更多有趣的人,能和更多的摄影师去交流和学习,听听他们的观看之道。
《最后的战役》/ 部分
关于 自 然 生 长 85后中国摄影师成长计划
之所以选择邀请1985年后出生的中国摄影师加入这个摄影成长计划,是因为希望能与志同道合且观点相近的伙伴一起探索摄影,一起举办展览,一起完成有趣的项目。
这个摄影成长计划叫作《自然生长》,宗旨是呈现当代摄影师丰富的摄影实践和实验,寓意我最向往的状态——在宽容的环境中自然生长,不被强行扭曲、改造,受到应受的尊重,尽可能自由地创作。
邀请的摄影师们人数众多,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显示出的对摄影的认知都有差别,但他们孜孜不倦地尝试摄影不局限、不拘泥、不终结于其自身的各种可能性的精神,却很相似。他们努力延伸着视觉表达的维度:无论是模糊媒介的边界使之更具弹性,还是思考形式带给内容的影响,抑或是用最简单的技法强调所处理的主题……
不打算赞美他们的作品的价值,为他们增添任何浮夸的光环。相反,只想以我们的绵薄之力,诚恳忠实地向观众介绍中国当代摄影生态图景的原貌,打开一扇让观众了解85后摄影师眼中的当代生活的窗。虽然并不全面,也谈不上代表性,但至少,足够自然。
项目执行人:黎光波
项目监制:崔波
此文为原创内容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往期回顾
(点击姓名即可查看)
鸣谢(排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如有需要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