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allisonRTKL上海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这篇文章将带领大家初步了解下美国大院CallisonRTKL及其作品,并与大家分享X同学的CallisonRTKL Shanghai工作经验总结(访谈形式)。
采访正文
小编L:X同学,你好。首先我代表Unidesignlab团队谢谢你接受本次邀请,与大家分享你在RTKL Shanghai的工作经历。说到这个RTKL建筑事务所,我想很多建筑汪们一定听说过,但对这个事务所所知甚少。所以你可以先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吗?
X同学:从规模来看,RTKL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规划公司之一,创立于1946年,随着团队发展在1961年正式更名为RTKL,分别代表了Archibald Rogers,FrancisTaliaferro, George Kostritsky, Charles Lamb四位建筑师和规划师,业务范围较广,在全世界范围内设立了多处事务所。上海办公室于2003年成立,目前主营建筑规划室内,其中建筑设计包括商业综合体,住宅,酒店,但不涉及医院和工业等类型建筑(由其他办公室负责)。
CallisonRTKL Shanghai Office
小编L:在你没进RTKL之前你对这个建筑事务所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工作过了一段时后,这个印象有什么变化吗?这段工作经历对你个人能力上的提高有没有什么帮助?
X同学:实话实说,在进公司之前只知道是家大型美国建筑设计公司,除去上海科技馆之外,并不了解太多作品。作为一个学生,基本上在校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安藤忠雄,扎哈,柯布之类个人符号很强的大牛,对于这种模糊个人身份没有明星建筑师,更注重用现代公司制度保证设计质量的事务所,其实知之甚少。在工作过后,最初的印象也没有改变,只是我更加理解了这种公司的运作模式和存在原因,也完全认可这种事务所的优秀之处。的确,他们不需要明星建筑师去吸引客户的眼球,他们是依靠平均优秀的设计能力和相对来说高质量高完成度的作品去开拓和稳定自己的市场。不看缘由不深入了解直接去批判这类型公司设计成果不够先锋特色不明显是很不公平的。正因为当今社会的高度发展,行业才需要细分,对应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应当有不同的公司,不是每一个项目都需要极致完美做到拿奖程度。
Chadstone Shopping Centre, Melbourne,Australia. Photo @ CallisonRKTL
讲真,在此之前接受的英式本科建筑教育涉及的项目其实体量都很小,对于真正大型项目设计的知识储备基本上为0,RTKL作为一家成熟的企业其实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商业设计范本,而这套流程能保证一个项目即使任何人中途退场都能继续下去。因为大型项目设计周期都很长,一个建筑师要同时分管多个项目,做过几个建筑师助理,在一年内其实参与了很多项目,也能算是经历了一个项目该有的每一个阶段,从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到深化扩初,也包括对于在建项目后期的监督和协调。除了学习设计方式,各地规划,软件运用,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这套高效流程。(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是要选择大公司还是明星建筑事务所,见仁见智。)
小编L:RTKL的工作氛围如何?员工们平时交流的怎么样?广大建筑汪们都想知道RTKL的福利待遇怎么样?平时有举办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吗?
X同学:RTKL是标准美式外资企业,工作氛围相对于日韩企业更为友好轻松,但根据室内规划和建筑分组的话,建筑组要稍微内向点(大概是工作更多一些的原因?),不过同事也都很好相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每周五会有一次happy hour大家聚在一起吃下午茶,每个月还会为同一个月出生的员工庆生。公司福利待遇还不错,私以为最大的福利就是办公室选址在新天地,环境好吃的多以及满大街美女(其实公司美女也很多!划重点!),氛围很好。加班这种事在建筑行业内部无法避免,只是RTKL不那么疯狂,有限度的加班,而且比较合理的是实习生加班有加班工资,正式员工加班可以置换成同等时间的调休,年终如果无法休完所有假期,会将加班时间置换成工资。除了会精心布置年会之外,有时候会有一些跟母公司相关的庆典,选址也都在例如新天地一号之类的会所;员工本身体育类社团比较少,都是团队内部自己组织活动,但随着Callison的加入,预计会吸收扩大Callison本身就有的羽毛球足球社团,感觉越来越好玩了。
Park Marina, Mumbai, India. Photo@ CallisonRTKL
小编L:RTKL上海和美国总部的协作关系中独立性大吗?在你看来RTKL这个事务所的整体风格是什么?你能给大家讲讲你在实习阶段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吗?
X同学:RTKL各个办公室之间都很独立,拥有独立运作完成项目的能力;与此同时,同属一个总公司又方便了协调合作,例如shanghai office经常会与chicago office合作,也会在别的office做中国项目时给予帮助,这是大型跨国公司的绝对优势所在。
要说风格的话,我觉得很难去定义RTKL,大家知道有一种菜叫融合菜,不喜欢的觉得它四不像,喜欢的人觉得还蛮不错。如果仔细去看RTKL各个office做的项目,也会发现他们都会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文化氛围进行适当调整,当然整体还是偏美国偏现代的。
小编L:RTKL的团队工作模式是什么样的?公司人员流动大吗?
X同学:RTKL Shanghai 大致有200人左右,总共有五个设计团队,各个团队独自承接项目,有时候会有室内与建筑,或者建筑与规划合作的情况,就是说多个团队服务于一个甲方。团队内部分工比较细致,团队总负责人主要负责接洽甲方统筹项目,一般不会干预设计,内部设立多个PM, 由其主管整个项目进行过程,除了甲方之外,还要接洽设计院咨询公司施工方材料供应商以及任何可能出现的角色,idea和方案会由有多年设计经验的设计师带领一个团队负责,正是这种细分保证了大型项目有效高质量的完成。
人员流动不算很大,因为总体来讲,RTKL的工作环境薪资待遇都算不错,还会有老员工跳槽出去几个月之后再回来的情况。去年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也进行过小幅裁员,在并购完Callison之后算是稳定下来,而且Callison也将在今年十月份搬入RTKL所在办公室,正式一起工作(那些从RTKL转到Callison的不知道作何想法。。。)
City Creek,Salt Lake City, Utah. Photo @ CallisonRTKL
小编L:RTKL平时在工作方面用什么软件?用法和学生时代有何不同?
X同学:总体上来讲,SU,Rhino,CAD,PS,ID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需要使用,没有软件歧视。Shanghai Office相当重视REVIT,早在好几年前就邀请了Revit公司对员工进行软件培训,对于Revit的重视程度是我所知的公司中相当高的了,这可能也是美国总部的要求。RTKL在美国的其他办公室几年前就能完成基于REVIT建模的全套设计,上海办公室各个组也都已经有用Revit设计完成的项目。我以前学生时代的时候出于好奇使用过Revit,但那时候基本上是需要什么学什么,完全野生派学习套路,一般这种套路可以将SU, Rhino之类的学得差不多(不说UN那种差不多,还是请翟老师带带我),但对于Revit这种有自己建模逻辑与系统的软件来说,不经历过一个完整的实际项目操作,很难体会到它的精髓与优势。而这种优势,对于需要整合多方效率至上的项目来讲还是有很大意义的。另外,美国公司都很注重LEED,公司内部基本上人人都有LEED AP和BD+C的证书,公司也会报销学习,考试还有会员费用。
Torre Europa Office Refurbishment,Madrid, Spain. Photo @ CallisonRTKL
小编L:一年的RTKL工作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你有什么感悟?这段经历对你个人对建筑的理解产生了什么影响吗?你有考虑过转行从事其他工作吗?
X同学:大部分刚毕业的建筑学生肯定都是想进明星建筑事务所的,甚至疯狂到倒贴钱也干,只因对先进建筑设计理念的崇尚和对美学的追求。一开始我也这样,进RTKL属于阴差阳错,但这一年不失望,它让我看到了建筑设计行业的另外一面,也让我看到了另一部分行业内人在做什么。很多人苛责CallisonRTKL之类的公司没有对建筑设计本身有更高的艺术追求,但建筑市场毕竟不是艺术市场,多种类型的公司共存才是常态。
说没想过转行肯定是骗人的,毕竟别的行业的妹子都美美的,生活也相对轻松,但怎么讲,心里还是喜欢建筑设计比别的行业多一点。现在希望的是能不能同时从事别的行业赚点钱补贴下生活,也缓解下做建筑的生活压力,完全脱离这个行业我觉得自己也做不到,当年执意转行建筑的我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啊。友情提示,如果未来有想转甲方的同学,不妨可以考虑先进RTKL这种公司工作几年,在这种外企呆几年对跳到甲方有很大帮助,认识一些同事后来就去了绿地华润万达之类的甲方公司。
身在国内的我们可以欣赏到KKAA的哪些精品项目?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hanghai, China. Photo @ CallisonRTKL
Shekou Sea World Plaza, Shenzhen, China. Photo@ CallisonRTKL
LXM Residential Towers, Shanghai, China.Photo @ CallisonRTKL
Greenland Center, Shanghai, China. Photo @CallisonRTKL
Lenovo Campus Global Headquarters, Beijing,China. Photo @ CallisonRTKL
W Beijing Chang’An, Beijing, China. Photo @CallisonRTKL
下面是来自UDL旗下作品集辅导团队的广告,针对申请英国,欧洲,美国和澳洲各所建筑名校
将你的个人信息,申请意愿,个人作品样品发送到UDL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或UDL官方邮箱 service@unidesignlab.com ,提供免费作品集评估以及辅导试听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你想知道的UNStudio, KCAP, GroupA的工作体验
似曾相识的Schmidt Hammer & Lassen?SHL Architects工作经历实录
瑞士的事务所不是只有Herzorg & De Meuron,Christian Kerez和Mario Botta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