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宏观·张瑜】贸易战下的中美CPI:短长期与分项影响全拆解——数论经济·系列二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文/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华创证券宏观研究员:杨轶婷
联系人:张瑜(微信 deany-zhang) 杨轶婷(cathyyangyt)
核心观点
前言
5月伊始中美贸易谈判再生波澜,同时国内食品价格共振上行,内外冲击下,贸易战对两国通胀的影响再次引起市场关注。通过拆分匹配法和回归估计法,我们对中美两国CPI在不同行业、不同时期所受冲击进行了全面测算。
一、贸易战如何影响一国CPI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贸易战加征税率到CPI变化的传导路径,这其中有多个环节,即关税抬升→进口商品价格抬升→消费品价格抬升→CPI上升。进口商品中,消费品价格的变化将在第一时间反映在CPI变化中,而中间产品和资本品价格的抬升,则将经过生产过程缓慢反映到消费品价格(成本价格的抬升→产品价格的抬升),并最终影响到CPI。这也体现为,一国进口结构中,消费品占比越高,CPI即期受到的冲击越大。
此外,关税税率变化并不会100%的全部传导到居民消费端。在整个过程中,进口商品的替代性、汇率贬值的对冲作用、供给端和消费端的价格谈判力等都会成为干扰因素。
其次,进一步考虑如何测算贸易战对CPI冲击。此处我们采取两种方法——
1、拆分匹配法:即详细拆解中美两国的进口结构,匹配进出口商品到CPI栏目,以计算CPI篮子的价格变化。这里我们根据国际公布的中美HS6位进出口数据,以及联合国公布的HS-COICOP标准对商品进行了逐一匹配。此外,我们还根据HS-SNA标准确定商品的生产环节(消费品、中间产品、资本品),以测算贸易战对CPI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2、回归估计法:利用回归直接测量进口价格指数(IPI)对CPI的影响,并由此估算CPI所受冲击。
二、贸易战对中国CPI:短期影响甚微,长期小幅抬升
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征税清单合计已经覆盖中国对美进口的71.5%,占中国全部进口的6%。中国对美的进口中,消费品占比不足10%,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占据了主导。
结合回归估计法和拆分匹配法,贸易战对中国的短期影响微乎其微,大约在0.03个百分点左右,但长期内或引起0.27个百分点的小幅抬升,食品项(粮食、烟酒)、居住(建筑材料)、交通和通信(运输设备及零配件)所受冲击较大。长期所受波动虽然较大,但可以通过加快设备及材料的自主研发、寻找替代进口减小实际冲击。
三、贸易战对美国CPI:短期形成扰动,长期明显抬升
目前,美国对来自中国的2500亿商品税率均提升至25%,已经覆盖美国对中进口的45.5%,占美国全部进口的10%。未来若对3000亿美元的关税也开始实施,则美国的加征关税清单将基本全面覆盖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占美国全部进口的20%左右。美国对中的商品进口中,消费品占比较高接近30%,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另外各自占据三分之一。
考虑目前2500亿的加税清单,贸易战对美国CPI短期内形成扰动,大约在0.1个百分点左右,同时长期内或引起高达0.53个百分点的抬升,居住(建筑材料、家具)、文化和娱乐(文娱用品、印刷品等)、服装、交通所受冲击较大。额外再加征3000亿后,根据模型结果,将共计拉升CPI 近1个百分点。
美国CPI受贸易战影响较大,主因美国的进口结构中消费品占比大,且美国境内的商品消费进口依赖度强(接近15%)。但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的贬值和强势美元,或能够部分对冲美国商品进口价格上涨美国CPI的上行。其次,美国CPI篮子中服务项占比较大(60%),能够缓和商品关税对CPI整体的冲击。
风险提示:全球贸易政策发生转变
一
贸易战如何影响一国CPI
5月伊始中美贸易谈判再生波澜,伴随中美两国再次提升关税税率(美方率先提升,中国反制随后)。同时,5月国内食品价格共振上行,水果、猪肉及蔬菜价格同比均攀升至15%以上。内外冲击下,贸易战对两国通胀的影响再次引起市场关注。那么贸易战是以何种路径传导至CPI?应该如何测算?产生冲击究竟有多大?
1、贸易战到CPI的传导路径
贸易战加征税率到CPI变化需要几个环节,即关税抬升→进口商品价格抬升→消费品价格抬升→CPI上升。
加征税率后,部分进口商品价格的抬升将拉动该国整体进口商品价格。而进口商品中,又被具体分为消费品、中间产品和资本品。消费品价格的变化将在第一时间反映在CPI变化中,而中间产品和资本品价格的抬升,则将经过生产过程缓慢反映到消费品价格(成本价格的抬升→产品价格的抬升),并最终影响到CPI。这也体现为,一国进口结构中,消费品占比越高,CPI即期受到的冲击越大。
此外,关税税率变化并不会100%的全部传导到居民消费端。在整个过程中,进口商品的替代性、汇率贬值的对冲作用、供给端和消费端的价格谈判力等都会成为干扰因素。
2、如何测算贸易战对CPI冲击
清晰贸易战加征税率到CPI的传导路径后,进一步考虑如何测算贸易战对CPI的冲击。此处我们采取两种方法——
1、回归估计法:利用回归直接测量进口价格指数(IPI)对CPI的影响,并由此估算CPI所受冲击。2、拆分匹配法:即详细拆解中美两国的进口结构,逐一比对商品到CPI栏目,以计算CPI篮子的价格变化;对于预测结果,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对最终的测算结果均有一定指导意义,有利于综合判断。
2.1、回归估计法
回归估计法直接关注进口价格对CPI的拉动,而忽略中间环节的传导过程,具体分为2步。第1步,确定IPI影响系数,利用回归直接测量进口价格指数(IPI)对CPI的影响。第2步,确定IPI上涨幅度及其对CPI的拉动。其中
2.2、拆分匹配法
拆分匹配法计算较为繁琐,大致分为3步:
1)、对加关税商品和CPI分项进行匹配,全球各国的CPI分类标准均参照COICOP标准制定,因此这里以联合国制定的HS-COICOP对应标准进行匹配并大致对应,并以联合国制定的HS-BEC-SNA标准,判定商品类别(消费品、中间产品、资本品);在测算短期冲击时,仅考虑消费品,在测算长期冲击时,额外考虑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对下游价格的传导(假设100%);
2)、统计CPI分项j受关税影响幅度,需要确定分项j下各商品的加税额、进口额;
3)、确定CPI整体所受关税冲击。
假设有N个CPI分项,某CPI分项下对应n个加税商品,有商品i属于CPI分项j。则有:
其中,我们将公式(1)中的最后一项假设为一国消费的进口依存度。由于缺乏各细项商品的消费数据,在测算短期影响时,我们统一以一国整体的消费品进口额/消费支出作为替代,测算长期影响时,以一国整体的中间产品进口额/(GDP-消费支出)作替代。
二
贸易战对中国CPI:短期影响甚微,长期小幅抬升
1、中国对美征收关税情况:两轮关税覆盖对美进口的71.5%
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征税清单合计已经覆盖中国对美进口的71.5%。2019年5月1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6月1日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别实施25%、20%或10%加征关税。对之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仍继续加征5%关税。
假如6月1日该公告正式实施,则共计有1100亿美元、近6000个税目商品加征关税,1100亿商品清单平均加征关税接近19%,占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1539亿美元的71.5%,占中国全部进口的6%。
2、中国对美进口结构:机电和运输设备占主导,中间产品占主导
3、对CPI冲击:短期影响甚微,长期小幅抬升
搭建模型:在中国,输入型通胀对CPI影响不大,必须考虑国内影响变量:国内因素如需求、食品价格波动对CPI影响要远远大于输入型通胀。我们选取进口商品价格同比(代表输入型通胀)、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代表食品的价格波动)对CPI进行简单的拟合,模型的R-squared=0.89,拟合结果在几种测验结果中最好。从模型系数上可以看到,食品价格是影响国内CPI的主要因素,输入性因素对我国通胀的影响有限。进口商品价格每上涨1%,拉动CPI上涨0.05个百分点。
CPI= 0.0502*IPI+0.1923*AGRI_PRICE+1.5859
根据模型估算,对美加征关税对CPI影响不大,拉升CPI约0.06个百分点。对美加征关税的商品占中国全部进口的6%,平均加征税率为19%,即影响中国进口价格上涨1.1%,拉升CPI占比0.06个百分点。
3.2、拆分匹配法
短期来看,贸易战对中国CPI的冲击在0.03%左右,影响甚微:从估计结果来看,在短期对CPI 0.03%的冲击中,食品项(禽肉、水产品等)、居住项(塑料制机器、建材等)、教育文化和娱乐(运动设备、印刷品等)对CPI的影响拉动最大,分别为0.012%、0.007%及0.005%。
长期来看,贸易战对中国CPI存在抬升,接近0.27个百分点:从估计结果来看,在消费品对CPI的冲击之外(0.028%),长期内中间产品、资本品还会对CPI形成近0.25个百分点的冲击。其中食品项(粮食、烟酒)、居住(建筑材料)、交通和通信(运输设备及零配件)对CPI的影响拉动最大,分别为0.11%,0.03%,0.03%,或为未来关注的重点。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对长期内可能受到的CPI冲击,缓和措施更为充分,如加快设备及材料的自主研发、寻找替代进口等,实际所受冲击大概率要低于测算结果。
三
贸易战对美国CPI:短期形成扰动,长期明显抬升
1、美国对中征收关税情况:两轮关税覆盖对中进口一半
目前,美国对来自中国的2500亿商品税率均提升至25%,已经覆盖美国对中进口的45.5%,占美国全部进口的10%。美国时间2019年5月10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宣布正式对中国输往美国的价值2000亿美元的5700多种产品征收25%的关税。
5月13日,美方宣布拟对中国另外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美国301条款委员会预计6月17日召开公开听证会。未来若对3000亿美元的关税也开始实施,则美国的加征关税清单将基本全面覆盖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占美国全部进口的20左右%。
2、美国对中进口结构:机电音像设备占主导,消费品占比较高
美国对中的商品进口中,居民的直接消费品占比较高。按HS分类来看,以机电音像设备(51%,包括电机设备、音像设备)、杂项制品(12%,包括家具、玩具、运动用品)和纺织品(7.8%)占主导。按SNA分类来看,美国对中国进口中消费品占比较高接近30%,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另外各自占据三分之一。
3、对CPI冲击:短期形成扰动,长期明显抬升
结合回归估计法和拆分匹配法,贸易战对美国CPI短期内形成扰动,大约在0.1个百分点左右,同时长期内或引起高达0.53个百分点的抬升,居住(建筑材料、家具)、文化和娱乐(文娱用品、印刷品等)、服装、交通所受冲击较大。并且根据回归法测算,额外再加征3000亿后,美国CPI或将上升接近1个百分点。
美国CPI受贸易战影响较大,主要因为美国的进口结构中消费品占比大,同时美国境内的商品消费进口依赖度强(接近15%)。但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的贬值和强势美元,或能够对冲美国商品进口价格的上涨和美国CPI的上行。其次,美国CPI篮子中服务项占比较大(60%),能够缓和商品关税对CPI整体的冲击。
搭建模型:历史上来看,美国CPI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波动相关性高。我们选取进口商品价格同比(IPI同比)、对CPI进行简单的拟合,模型的R-squared=0.76,拟合结果较好。
CPI =0.1552*IPI+1.9024
根据模型估算,美国对中加征关税或对CPI形成较大拉动,拉升CPI约0.4个百分点。目前对中加征关税的商品占中国全部进口的10%,加征税率为25%,影响美国进口价格上涨2.6%,拉升CPI近0.4个百分点。若6月美方宣布对剩余的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根据模型结果,加上前两轮关税将共计拉升CPI近1个百分点。
3.2、拆分匹配法
短期来看,贸易战对美国CPI的冲击在0.1%左右,形成扰动:从估计结果来看,在短期对CPI 0.1%的拉升中,食品项(水产品、水果等)、居住项(家具、建材等)、文化和娱乐(文娱用品、印刷品等)对CPI的影响拉动最大,分别为0.02%、0.04%及0.04%。
长期来看,美国CPI或受贸易战影响明显抬升超过0.53个百分点:从估计结果来看,在消费品对CPI的冲击之外(0.11%),长期内中间产品、资本品还会对CPI形成近0.42个百分点的冲击。其中,居住(建筑材料、家具)、文化和娱乐(文娱用品、印刷品等)、服装、交通都将受到较大冲击,分别为0.21%,0.08%,0.05%和0.05%。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2019年5月26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贸易战下的中美CPI:短长期与分项影响全拆解》。
【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
从三因素框架看美债利率--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一
长缨缚苍龙--中资美元债年度报告和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二
2019年外资行一致预期是什么?——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三
3万亿外资青睐何处—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之四
【请回答·2019】
来者犹可追--2019年度策略报告&系列四
紧握黄昏中的手表--2019年度海外策略报告&系列三
美中期选举后的四种政策情景--系列二
2019年通胀:中枢提升,整体无忧--系列一
【思想汇系列】
宏观调控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第四期&20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第四期
【思想碎片系列】
券商股东面临大洗牌?--系列八
【穿越迷雾系列】
穿越迷雾--2018年秋季策略会报告
关税对通胀影响有限--基于双模型估算--系列六
2000亿关税清单全梳理,哪些商品美国难以找到替代?--系列五
寻找基建的空间--系列四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
【汇率一本通系列】
【迎接政策微调系列】
“迎接政策微调”系列电话会议之二--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
【华创宏观&行业“迎接政策微调”】地方调研--中部A省调研纪要
【国家资产负债表系列】
大类资产配置何去何从:基于资产负债表修复不同步性的视角--系列四
【高频观察·每周经济观察】
【高频观察·中资美元债周报】
一级地产大额新发,二级积极情绪稳固——中资美元债周报20190217
市场全面上涨,银行永续成亮点--中资美元债周报20190126
一级地产金融发行热,二级继续上涨--中资美元债周报20190120
开年放大招,一二级市场强劲--中资美元债周报20190112
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中资美元债周报20181230
【高频观察·全球央行双周志】
【华创宏观•张瑜】全球迎来人口老龄化挑战--第18期
2019年央行对风险事件和财政政策如何评估?--第17期
2019年美欧日货币政策怎么走?影响如何?--第16期
金融危机的反思:我们离下一轮危机还有多远?--第15期
【高频观察·中国信贷官调查】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