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通史 | 第九十一集:统一大业(视频、文字)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历史书籍可免费下载。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第九十一集:统一大业(上)






  

 第九十一集:统一大业(下)




 



解说词


      


第九十一集:统一大业



康熙四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708年,一支队伍从北京出发,踏上了遥远的行程,这是一支皇家的测绘队伍,这支队伍的任务,是要完成康熙帝提出的对中华大地千万平方公里的实地测量,并绘制出一幅幅原辽阔的国土疆域图。在管理国家以及长期的战争中,康熙帝养成了使用地图的习惯,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寄托着康熙帝内心对辽阔壮美江山的热爱。

这是紫禁城里平常的一天,官员毕恭毕敬出入前殿,宫女婀娜多姿往来后宫,世界上最大宫廷里,讳莫如深的宫廷生活,让宫墙外的人们感到无比的神秘。对于入主中原的清廷来说,这仅仅是表面的平静,在遥远的西部,来自北方和西北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挑战与威胁,无疑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在这些少数民族当中,以漠北喀尔喀蒙古、漠南、察哈尔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最为强悍,这是元朝覆亡后残留的力量,他们依然拥有强悍的骑兵,以及重建统一汗国的梦想。



李治亭:明朝是276年,明朝和蒙古打仗也200余年,打打停停,停停打打。


在北方草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以狂飙之势,打造出蒙古帝国的辉煌,明王朝建立后,成吉思汗的后裔们被迫退守大漠,他们难以割舍的黄金家族情结,希望有机会再现昔日雄风。公元1636年,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位王公齐聚盛京沈阳,尊奉皇太极为蒙古可汗,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尊号,此后,在逐鹿中原和统一全国的进程中,蒙古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元1638年之后,喀尔喀还开始向清进九白之贡,即一只白驼,八匹白马,喀尔喀也在名义上成为清廷的臣属,然而蒙古部落各有自己的游牧范围。由于对牧地、部众,尤其是全蒙古汗位的争夺,各部内部或彼此之间经常会发生摩擦,甚至攻掠。



这是清人绘的《厄鲁特蒙古图》,表现了恬静闲适的厄鲁特蒙古人的生活,厄鲁特部蒙古分为和硕特部、杜尔伯特、土尔扈特部、准噶尔部。准噶尔部游牧与天山以北,伊犁河流域,首领叫噶尔丹,少年时候,他就去了西藏,跟随达赖喇嘛学经,成为了达赖喇嘛的得意门生。


马大正:那么在康熙的时候呢,正好是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的首领、就是赫赫有名的噶尔丹,这噶尔丹,实际是准噶尔部的一个很重要的领袖人物,那么噶尔丹这个人呢,从蒙古族的一个民族领袖来说,他还是很有自己的政治抱负的,他的政治抱负的什么呢,他的政治抱负就是要恢复他的这个先祖成吉思汗的伟业,这个对每一个蒙古族的政治家来说,可能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梦想。


摆在康熙面前的强敌,就是厄鲁特蒙古的首领噶尔丹,噶尔丹娴熟弓吗,长于谋略,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梦想成为蒙古的霸主,所以,当他掌握了准噶尔部统御权后,很快就对厄鲁特中部,及邻近的的蒙古部落发起一系列兼并和掠夺战争。



李治亭:他把战胜漠西蒙古,还不足以完成他祖先的事业,那怎么办呢,向漠南蒙古进兵,想把漠南蒙古吞并了,吞并之后再把漠北蒙古吞并了。


远交就是噶尔丹给清廷进贡,以利于他对漠西蒙古各部的统一,入主中原之初,清廷将主要精力放在摧毁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以及南明政权上。进入康熙初年,清廷忙于平息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已经没有力量去控制西部边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对蒙古诸部和西藏地区采取安抚、怀柔政策,噶尔丹也借此机会发展壮大起来。就在1680年,也就是康熙19年,已经占有天山北麓的噶尔丹派遣12万骑兵,进入今新疆喀什一带,控制了南疆,接下来,噶尔丹又开始了东进计划,将进一步控制青海的和硕特部蒙古和喀尔喀蒙古,这一计划,实际上是和清廷争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权。噶尔丹的扩张,逼迫战败的厄鲁特蒙古部落,由西向东涌进青海、甘肃,深受其害的喀尔喀蒙古由北向南,逼近长城,威胁京师。此外,令康熙帝夜不能寐的是,噶尔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与沙俄形成联合,这对正在维护疆域完整的康熙帝来说,造成了极大的被动。



马大正:噶尔丹这个人物,他不是想投靠沙俄,他想利用沙俄的力量来达到自己政治目的,大家都知道《尼布楚条约》,当时清朝跟俄罗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国与俄罗斯在东北方向的正式的按现代意义的边界线,就在这个签订《尼布楚条约》谈判的过程中,噶尔丹也看到了这一点,他想利用这个机会来吸引俄国对他的支持,俄国当时也想利用噶尔丹这股政治力量,作为牵制康熙的一个筹码,希望在《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过程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当时在这个过程中间,噶尔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想利用沙俄,实际上被沙俄所利用。



康熙帝所生活的年代,正逢西方列强崛起,清朝北面和东面后来的两大强敌,沙皇俄国和武士道盛行的日本,一个羽翼尚未丰满、但扩张领土的野心已经勃发 ,另一个仍很落后,却喜欢率意妄动。明万历十年,也就是1582年,以叶尔马克为首的歌萨克骑兵越过乌拉尔山进入西伯利亚地带,第二年就发生了古勒寨之战,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战死,俄国不断侵扰清廷,对中国西北以及东北大片肥美的土地觊觎良久,为了东北边境的安全,康熙第一次东巡,在松花江上,写下了夜来雨过春潮生,流花叠锦绣谷明的诗句。康熙27年,也就是公元1688年,正当喀尔喀蒙古的抗俄斗争进入高潮,噶尔丹在沙俄侵略军头子戈洛文的挑唆和支持下,率三万人马侵入喀尔喀地区,喀尔喀各部惨败,南下归附了清廷,噶尔丹又以追逐喀尔喀蒙古为名,进犯当时已为清廷所统一的乌珠穆沁地区。两年后,噶尔丹又侵入乌尔会河以东的欺辱乌兰地区,也就是今天内蒙古中部乌拉盖草原一带,同清军发生了第一次激战。



吕文利:乌珠穆沁左翼旗境内,乌尔会河发生双方历史上的第一次比较大的冲突,这次战役是以清军的惨败而告终,那么双方共投入了有四万多的兵力,激战了半天。


第一次击败清军的噶尔丹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掌北方,显然要与清廷分庭抗礼,独霸蒙古,气势正盛的噶尔丹乘胜长驱而入,逾过呼伦贝尔草原南下,直抵距离京师仅仅350公里远的乌兰布通。面对危机,康熙帝清醒的认识到,噶尔丹这个人,力强志大,必将窥视中原,至殒命不止,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安宁边疆,他迅速作出断宜速灭的评定方针。从明万历十一年,也就是努尔哈赤骑兵开始,到康熙二十二年,时间跨度整整百年,这100年,中华大地处于战火与分裂当中,作为一代雄主,康熙需要重新实现金瓯完整。康熙29年,也就是公元1690年七月初六日,康熙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了出征仪式,亲自将出征将士送至东直门外,随后自己也亲自带领大军北上,遗憾的是,途中因为患病又返回北京。其中一路清军在康熙皇帝之兄瑜亲王福全率领下,出古北口,经热河上塞罕坝,据敌40余里处安营扎寨,大将军本营共有十二座,时称十二座连营。今天,营寨的痕迹依然可辨,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境内的浑善达克南缘,乌兰布通峰耸立在这里,300多年前,康熙帝以20万大军与葛尔丹在这里展开大战,史称乌兰布通之战,葛尔丹帐篷于峰顶,在峰前河畔丛林布阵,将骆驼敷蹄卧地,背负箱跺,称为驼城,士兵则藏于驼城后。



吕文利:清军是利用他们的大炮进行轰击,对准噶尔的军队造成了有效的杀伤。


乌兰布通古战场,乌兰布通峰前有一片水面,叫将军泡子,因清朝大将军佟国纲战死于此而得名。

20万铁骑来到这儿,当时指挥这块的是他的舅舅,康熙的舅舅佟国纲,就我背后这块,这战场就在这儿,这就是将军泡子,背后有个山你们看到了吧,乌兰布通就是指的这块儿,

 乌兰布通就指着这个山,咱们汉语翻过来就是大红山子战役,蒙语翻译过来就是乌兰布统之战,当时就发生在这里。

如今乌兰布通古战场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克什克腾草原深处,安国大将给佟国纲长眠在这里,尽管清军没能再乌兰布通剿灭噶尔丹,但是送到噶尔丹威胁的喀尔喀蒙古正式归附了清廷。公元1691年,康熙帝从北京来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这里他主持而来一项盛大的宴会,参会的蒙古喀尔喀部的众多首领,为了使得会盟增加气氛,康熙还特意从北京带来四头大象。



多伦是蒙古话,多伦是七个意思,这个原文是多伦诺尔,七个湖,康熙在这个七个湖的地方,扎了很多营帐,把那个蒙古的所有王公都请来了,很多帐篷、蒙古包,把内蒙古的王公都请来,新疆的王公请来,西藏的喇嘛请来,外蒙古王公请来,举行一个阅兵、会盟,大家都来,然后呢在这个仪式上正式宣布,外蒙古归我清朝,正式宣布,宣布完了以后呢,就说外蒙古的这个部落,从此以后就是我清朝的一部分,这个制度呢就按内蒙古的制度走,官呢我给你们封,然后呢每年进贡,九白之贡,九匹白马一匹白骆驼,叫九白之贡。



康熙帝按照内蒙古编制,将喀尔喀诸部分设34旗,实行扎萨克制,赐封了各首领的亲王、郡王等爵号,还亲手把酒递给喀尔喀蒙古首领哲布尊丹巴。为尊奉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的习惯,会盟之后,康熙决定在会盟地敕建喇嘛寺庙,敕名汇宗,康熙亲写匾额。这次会盟,使得清廷从此将漠北地区纳入到直接管辖之下。


阎崇年:说康熙皇帝,虽曰守成,时同开创,虽曰守成,就是把原来的祖先事业加以守住,并且巩固了,而且呢开创了疆域,太祖,太宗,顺治三朝,前三朝都没解决,特别是入关之后,顺治甚至用了18年没有解决,到康熙22年,1683年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比方蒙古,特别是外蒙古,喀尔喀蒙古,康熙完全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所以康熙说什么呢,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多伦诺尔会盟五年后,康熙帝再次出征噶尔丹,公元1696年2月30日,康熙帝率京师八旗兵及火器营共三万余人开向草原,按照康熙的计策,清军将噶尔丹诱至昭莫多,就是今天蒙古国乌兰巴托附近。这是反映清军后勤保障的《北征督运图》,噶尔丹据守山头,康熙要求清军将领费杨古率军下马步战,集中火力猛攻山头。最后噶尔丹大败,清军在月色下追杀三十余里,他的妻子阿奴被斩,噶尔丹自己带领二十等骑兵逃入大漠。这次战役历时98天,历史上称为昭莫多之战,经过这一战,噶尔丹军的有生力量被消灭殆尽。公元1697年2月,康熙帝第三次率军亲自征,决心彻底消灭噶尔丹割据势力,在早春凛冽的寒风中,康熙率领大军一路到达了今天蒙古国境内的克鲁伦河北岸的托诺山。康熙三十六年润3月13日,噶尔丹亡身与草原深处的阿察阿穆塔台。清廷平定噶尔丹,在统一西北和北部边疆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西藏,一片遥远而神秘的雪域高原,西藏旧称吐蕃,康熙末年时改称今名,在元朝已经归附中央管辖,并赐予喇嘛对于吐蕃的统治权。康熙55年,也就是公元1716年,一只强悍的骑兵向这片雪域高原奔来,这支部队的首领叫策妄阿拉布坦,他是准噶尔部新的首领,策妄阿拉布坦趁青藏各派势力冲突,企图控制青藏地区,悍然发动了对西藏的武力征服。


吕文利:他派遣了支军队走戈壁、沙漠,然后越过这个和田的大雪山,这条路非常非常的隐蔽,所以说呢,在西藏的拉藏汗并没有发觉。


策旺阿拉布坦所部在西藏大肆屠杀,非黄教寺院被毁坏500多所,一时间,清王朝遥远的西南边陲狼烟四起。公元1718年5月,康熙帝派侍卫色楞入藏平叛,色楞侍勇轻进,结果中了埋伏全军覆没,色楞被俘后惨遭杀害。两年后,康熙皇帝派皇14子胤祯率军挺近青海,直取西藏,拉萨的藏民欢迎大军到来,还他演奏起了乐器,清军将准噶尔军清除出西藏,还从青海请回真五世达赖洛桑加措,并举行了隆重的坐床典礼。随后,清廷在西藏拉萨设置噶伦,并派四千军队留驻拉萨,维护治安。



马大正:当时清朝呢在那个时候,还是康熙的时候,我好不容易把这个噶尔丹给收拾下了,跟那个策妄阿拉布坦的力量还处在一个战战和和的这么一种状态,他怎么能容忍你这个力量又跑的西藏去给我添乱了,所以呢,康熙皇帝就是一点没有含糊,马上派军队进藏,清朝军队把准格尔的军队赶出了拉萨以后,那么实际上呢,就为清朝的进一步控制西藏,确立清朝在西藏的管理体制上开了个好头。



清廷对西藏的统御由来已久,皇太极时就遣使致书西藏的可汗和大喇嘛,顺治帝对西藏问题的处理,就是对其父祖策略的成功延续。早在1642年,厄鲁特蒙古和和硕特部领袖顾实汗,在五世达赖喇嘛的邀请下,率军入藏,推翻的统治卫藏20多年的噶玛噶举教派的藏巴汗政权,成为西藏及青海地区的最高权力者。这个地域空前寥廓的国家里,多民族聚居共存,处理好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成为了入关后顺治帝稳定政权的新挑战,在扶持顾实汗的同时,顺治帝还大力扶持达赖喇嘛,顺治九年,五世达赖洛桑加措率领班禅及顾实汗的代表一行三千人赴京,经历了长途跋涉,终于在年底抵达北京,经过反复斟酌,顺治帝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迎接五世达赖一行,相聚那天,顺治帝以田猎为名,与达赖相会于南苑猎场。

   


 马大正:清朝对五世达赖是很看重的,这个跟清朝当时的一个国策有关系,咱们都知道清朝它作为一个生活在东北地区的一个满洲的边疆民族,它要来成为中国的主人,它依靠什么,一个是依靠满洲和蒙古的结盟,他把蒙古的力量作为他的统治集团里面一个核心力量的组成部分,满洲跟蒙古所以能结合,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纽带,那就是藏传佛教。


达赖在京城居留期间,下榻在顺治帝专为他建造的寺庙里,也就是今天北京安定门外的黄寺,顺治帝对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并用的政策,扶持顾实汗和达赖喇嘛分别掌管行政、宗教事务,使得西藏归于清廷的领导。公关1653年,顺治帝派遣大臣携带金册金因入藏,正式对顾实汗进行册封。


成崇德:历代达赖是不是真的,或者是不是重要的,是不是地位高的,就看这个封号,金册金印在谁手里,这金册金印传给你了,转世灵童是你,那就是你的。



公元1722年,69岁的康熙帝因病去世,这位南征北战,也为治理社稷江山而奔劳一生的皇帝,为清朝开启了大治的时代,也基本奠定了一个统一国家的雏形。这一年,45岁的雍正皇帝登基,他在位13年,然而刚刚即为的雍正皇帝却面临着西藏分裂的挑战,就在清军驱逐策旺阿拉布坦的过程中,和硕特亲王罗卜藏丹精以及青海和硕特各部首领曾随清军入藏,出了不少力,清廷为表彰他们的功劳,分别给予赏赐,并重新进行了人事安排,但早就想独霸青海、西藏之地的罗卜藏丹津对清廷的安排大为不满。罗卜藏丹津于雍正元年发动的反清武装叛乱,正式宣布要恢复先人的霸业,即据占西藏,遥控青海,刚刚登上皇帝宝座不久的雍正帝希望罗卜藏丹津能罢兵和睦,但罗卜藏丹津根本不听劝告,清廷的反应迅速而强烈,雍正二年二月,雍正帝任命年庚尧为抚远大将军,从西宁急行军,夜袭罗卜藏丹津,还在酣睡当中的罗卜藏丹津慌乱中换上女人的衣服,投奔准噶尔汗国,仅用十五天的时间,清军便把面积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到管辖之下,解决了青藏地区的问题后,雍正帝又把视线转向准噶尔部。



雍正五年,策旺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凌继立,雍正七年,清廷决定两路进军西北,以解决准噶尔部的威胁,一直到雍正十一年冬,元气大伤的噶尔丹策凌向清廷求和,雍正帝决定议和,希望准噶尔和喀尔喀两部的游牧界限明确划分,永息兵戈,准噶尔汗国的存在,客观上使得清朝西部疆域保持了完整。


成崇德:准噶尔蒙古很强大,他们经济上发展,社会稳定,所以雍正的时候,和他们画了一条边界线,雍正的一个任务就是把他们和清朝和准噶尔界线划了,他这个界限的不是国家之间的界限。


在瑞典国家图书馆,有一幅出自噶尔丹策凌之手的地图,这幅图转流传,展示了三百多年前清朝西部疆域的广大。


成崇德:1617年,瑞典的炮兵跟俄国兵打仗,瑞典炮兵的被被抓了,被俘虏了,被俘虏以后呢,这个在俄国军队里,然后俄国军队又和准噶尔人打仗,又被准噶尔人俘虏了,俘虏以后呢,就被弄在噶尔丹策凌手下,住了17年,住了17年以后,这个人在走的时候,1643年,走的时候回的瑞典的时候,噶尔丹策凌给了他一副地图,亲手画的准噶尔地图,就画的西北疆域,这幅地图呢,他带回去以后,就收藏在瑞典国家图书馆,这幅图是实际上是什么的,就是清朝统一西北新疆,那边的中国疆域图。



公元1735年,雍正帝去世,其子弘历继位,年号乾隆。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南巡,这是一次历时100多天的长途旅行,此次旅行,乾隆拜谒了明太祖陵,还登了泰山,乾隆帝放眼天下,可谓国泰民安,他心静安逸,他发出谕旨,提倡百姓开垦荒地,以增加粮食产量。60年后,全国土地大约增加四五千万亩,人口增加过亿。


成崇德:最后就到了乾隆时代,这个时候,中国的疆域,1300万平方公里土地,已经逐渐地的疆域巩固了,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在这个时期奠定的,第二个,中国的人口从一亿人口到了三亿人口,每年有六七千万两的财政收入,这个时候你看看这个书法家、画家、小说、诗歌大量的出现,我觉得这个时代,这个时候的中国的经济、人口什么的,在世界上和18世纪的同期的欧洲比较,和其它国家比较,已经在世界领先了。



然而在康乾盛世的太平里也隐藏着危机,就是西部遥远的新疆—西藏时时出现分裂的现象,这也是清朝入关以来一直在致力解决的难题,25岁登基,在位60年的乾隆帝,回顾他的平生,认为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用兵新疆,一件是六次南巡。公元1745年,乾隆执政第十年,久与清廷为敌,雍正帝一直没有剿灭的噶尔丹策凌病逝,达瓦齐成为准噶尔部首领,1754年,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阿穆尔萨纳被达瓦齐击败后,率兵投降了清朝,十一月,乾隆帝从北京乘马,疾驰三日,冒着严寒赶到避暑山庄,接见阿穆尔萨纳一行。


张杰:乾隆皇帝这样吧,咱俩先出去打打猎吧,结果皇上五发五中,阿穆尔萨纳呢五发才中两三箭,一看这家伙怎么和清朝打,皇上都那么厉害。



乾隆帝用蒙古语同阿穆尔萨纳交谈,决定采纳他的意见,改变秋季用兵的传统,而在春季彼马未肥,则不能遁之机,大举用兵。就在这年夏天,乾隆帝从圆明园出巡,经热河,由古北口出,取道吉林,而后到达盛京,此时,他已四十四岁,正值壮年,乾隆帝归故里,拜祖陵,抚今追昔,在祖辈开创业绩的的土地上驻足观瞻,这次东巡历时153天,是他六次东巡时间最长的一次。


张杰:用我们今天话说,是为了对这些满族王公、八旗官兵进行传统教育,这个我们要牢记传统,这才有乾隆20年以后的统一新疆的重大事。


就在乾隆帝这次东巡之后,一场面对遥远西部的战争开始了,乾隆帝开始采取了主动进攻的策略,乾隆20年,也就是公元1755年二月,乾隆帝派兵出击,清军已到伊犁,达瓦齐能从睡梦中惊醒,自立为汉的达瓦齐,最终被清军俘获。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刚平息的战火又突然燃起,原本归顺清廷,被封为亲王的阿穆尔萨纳因向清廷请求当准噶尔四部总汗的愿望未获应允,于八月举兵叛清,震怒之余,乾隆帝决定再次出兵征讨,清军第三次进入伊犁,公元1757年四月,清军在库龙葵之战中获得大捷。此时乾隆第二次南巡,到了江浙富庶的鱼米之乡,还在江浙阅兵三次,这一年六月,阿穆尔萨纳逃往俄国,不久患天花病死。至此,自康熙年间以来为患西北、屡向清廷挑战,长达近70年的准噶尔部,最终被评定,纳入国家版图,从秦始皇以来的2000多年,游牧民族南扰中原农耕民族的难题终于获得解决。



阎崇年:到乾隆中期,新疆问题完全解决了,完全归附到清朝的管辖之下,譬如说,设立伊犁将军,伊犁将军驻地在惠远城,现在新疆伊犁的霍车县,管辖的面积在清朝大约相当于210万平方公里。


清廷于乾隆27年,也就是1782年,设置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作为管辖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官员。


马大正:从这次开始,新疆直接归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当时伊犁将军在新疆管理的体系很有意思,充分体现了清朝政府的因俗而治的策略,这么一种思路。


经过几代长期努力,整个西部边疆地区终于与内地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整体。此外,康熙帝收复了宝岛台湾,一些列的军事行动,尽管花掉了年均国库财政总收入的百分之六七十,但对促进边疆的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康乾盛世的光阴里,从瓜果飘香的南疆,到蓝天白云的西藏,都吹拂着统一与和平的猎猎长风。拉萨的大昭寺和后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藏有一卷重要文书,它奠定了西藏的长治久安,这就是乾隆帝的《钦定西藏章程》藏文版,也叫水牛年文书,这一本书将西藏地区的行政、人事、司法、财税、外交、军事等权力赋予驻藏大臣,《钦定西藏章程》标志着清朝对西藏更加全面有效的管理。

   


马大正:清朝就觉得在西藏该怎么办,怎么治理西藏这么一个偏边之地,所以呢他当时就是说两个举措吧,一个呢正式从中央政府派出驻藏大臣,这个是中央政府直接任命的驻藏大臣,另外呢,他还得考虑到清朝的地方统治里面,他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因俗而治,那么根据这个因俗而治的原则呢,他在西藏必须面对的一个百分之百的藏民,都是信仰藏传佛教的,他的宗教氛围很浓厚。第二呢,西藏有这么两个活佛系统,主要的两个活佛系统,当然还要一些其他的分支活佛系统,那就是达赖和班禅两个活佛系统,所以他要把达赖跟班禅这两个活佛系统,首先得把这个两个活佛系统要维持平衡,这从中央政府的角度来予以平衡,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他不断的强化驻藏大臣的职权的过程中,他就确定了活佛要死的,死了怎么办,他为了强化中央的权威,所以他就制定了一个金瓶挚签的活佛转世制度,这个金瓶挚签的活佛转世制度这个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你转世必须我中央政府确认。



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灵童转世,金本巴瓶掣签决定,这一制度解决了西藏宗教领袖的历史难题,也是乾隆帝的一个创造,直到今天,西藏仍然按照这一制度来选定班禅。公元1778年,乾隆帝庆祝自己的七十大寿,邀请第六世班禅进京,第二年6月,六世班禅率随行人员两千余人从西藏札什伦布寺启程赴京。在北京,六世班禅不幸染上天花,病重时,乾隆亲自画了一幅百梅图,祷求六世班禅早日康复,可是贵为皇帝的乾隆也回天无力,为了纪念六世班禅,乾隆特命在他生前住过的黄寺西侧,建立一座清净化城塔,俗称西黄寺,以志纪念。



乾隆帝天资聪颖,擅长书法绘画和诗文,乾隆在位60年,仅记载他言情的清高宗实录就达1500卷。图大鸿谋远红楼远,宅中燕翼垂,即今大一统,前烈万年知,乾隆帝的这一感叹,也体现了清朝所达到的新高度。至清代,中国最终形成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又高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也成为几十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这是康熙帝时代开始测绘完后的清朝全图了,乾隆帝两次派人到新疆补充测量,完善地图。清朝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帕米尔高原,东到大海,北抵外兴安岭至鄂霍次克海,南至南沙群岛,

陆地总面积达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岿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据央视


【往期列表】
第九十集:收复台湾
第八十九集:王朝的稳固
第八十八集:入主中原
第八十七集:崇祯帝
第八十六集:白银资本
第八十五集:江南市镇
第八十四集:耶稣会士来华
第八十三集:张居正改革
第八十二集:海疆与互市
第八十一集:王阳明心学
第八十集:土木堡之变
第七十九集:内阁制度
第七十八集:郑和下西洋
第七十七集:永乐迁都
第七十六集:明太祖朱元璋
第七十五集:元顺帝
第七十四集:马可波罗与中国
第七十三集:海上丝绸之路
第七十二集:大元帝师八思巴
第七十一集:两都巡幸
第七十集:忽必烈大帝
第六十九集:蒙古兴起
第六十八集:西夏兴亡
第六十七集:辽金文化
第六十六集:金朝兴亡
第六十五集:完颜阿骨打
第六十四集:西辽建国
第六十三集:契丹兴起
第六十二集:宋代文化
第六十一集:宋代新儒学
第六十集:东京梦华
第五十九集:偏安东南
第五十八集:宋金和战
第五十七集:靖康之难
第五十六集:王安石变法
第五十五集:士大夫共治天下
第五十四集:澶渊之盟
第五十三集:宋太祖
第五十二集:五代十国
第五十一集:唐代宗教
第五十集:唐朝的对外关系
第四十九集:敦煌
第四十八集:吐蕃兴衰
第四十七集:世界都会长安
第四十六集:中晚唐的困局
第四十五集:安史之乱
第四十四集:开天盛世
第四十三集:武则天
第四十二集:贞观之治
第四十一集:炀帝功过
第四十集:再造统一
第三十九集:魏晋佛教
第三十八集:陈朝兴亡
第三十七集:北周武帝
第三十六集: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三十五集:梁武帝治国
第三十四集:门阀政治
第三十三集:魏晋风度
第三十二集:西晋统一
第三十一集:诸葛亮治蜀
第三十集:三足鼎立
第二十九集:黄巾起义
第二十八集:清议与党锢
第二十七集:丝绸之路
第二十六集:光武中兴
第二十五集:王莽改制
第二十四集:昭宣政治
第二十三集:两汉经学
第二十二集:汉武帝
第二十一集:文景之治
第二十集:郡国并行
第十九集:楚汉战争
第十八集:秦始皇统一中国
第十七集:秦国崛起
第十六集:诸子百家
第十五集:战国七雄
第十四集:列国变法
第十三集:孔子
第十二集:春秋争霸
第十一集:周王室衰落
第十集:周公摄政
第九集:武王克商
第八集:商代文明
第七集:殷商兴亡
第六集:夏王朝觅踪
第五集:邦国时代
第四集:文明起源
第三集:农业起源
第二集:中华先祖
第一集:中华道路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27)〔视频〕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

天文

礼俗

车马

姓名

地理

科举

历法(2)

历法(1)

职官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系列)

10太后干政

09窦婴为相

08董生对策

07平安太子

06景帝清障

05继位太子

04储君之争

03立储风波

02宫闱角逐

01史家绝唱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

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含释义)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中国通史 | 一百集(前50集)【视频、文字】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人像。

欢迎加入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1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1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电子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8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