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通史》第二集:中华先祖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  第二集:中华先祖






解说词







      

第二集:中华先祖


桑干河蜿蜒延伸,由东向西,横贯河北张家口阳原县全境。将一片叫做泥河湾的地方,切割成一道道纵横交错的峡谷。这个看上去十分普通的地方,却是迄今发现的我们远古祖先最北端的活动地点。远古的泥河湾,一直猛犸象步履缓慢地走向沼泽,那里的水源是它身体正需要的。突然它的前肢陷入泥泞,并越陷越深..........杀机正在陡然逼近.........埋伏在丛林中的古人快速冲向大象,用最原始的石器和木棒,给予它致命一击。

  《山海经》讲述了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一尊天神女娲降生了。她独自一人来到凡界,见景色优美却独少生灵。便照着自己的模样,用黄土捏出一个个小人。后来,她嫌捏泥人太费力,就用枝条沾了黄泥乱甩,顿时贵贱人等应运而生,繁衍生息。

   随着大爆炸,宇宙形成了无数的星系,在太阳的周围有一颗蔚蓝的行星,这就是我们的地球。大气层和液态水,使得地球成为我们已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大约在四十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最初的生命,而人类的出现则是数百万年前的事情。我们的祖先来至于一种数量稀少的古猿,以至今天很难发现他们的遗迹。他们在森林里腾跃飞荡,靠采集植物为生,采摘果实和嫩叶的生活,为这些古猿带来了发达灵巧的手指和上肢。

        从1975年开始,考古人员陆续在云南禄丰县的地层内,发掘出一具残缺的古猿头骨,若干个颌骨和上百颗牙齿,它们距今约八百万年。这是中国迄今知道与人类最为最近的动物,被国际古人类学界定名为腊玛古猿禄丰种。在过去的五千万年里,地球上曾发生过很多次大型气候变化事件。大约在四千五百万年前,地球经历了最后一次升温事件,导致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炎热,然后开始降温,一直持续,一直持续。然而在这期间出现一些持续很短的回暖时期。自从中新世以来,我们知道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了降温事件,在这段时期,地球上首次在南极出现冰川时期。今天,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任何雨林的迹象。

        数百万年前,随着气候的变化,食物逐渐短缺,古猿开始从树上来到了地面。他们不得不经常搬动石块寻找食物,或者用棍棒挖掘野生植物的块根充饥。在这些劳动中,古猿的四肢逐渐产生分化。前肢逐渐从支撑身体的作用中解脱出来,分化成手。后肢则单独承当起支撑身躯的作用,分化成脚。脊柱形成了四个弯曲,这样的话呢,他就把脊柱富于弹性,所以人跑、跳的时候,不会把这个脑子给震坏了。

        直立行走,打开了人类创造文明的源泉。我们的工具、武器、建筑、音乐、绘画以及后来形成的文字,都是建立在直立行走之上的。直立行走使人的双手解放出来,可以来制作和使用工具,然后可以来携带东西,当然可以进行一些厮打啊、防护啊。直立使我们的祖先扩大了视野,他们可以发现更远的猎食目标,也能更加迅速地发现远处的危险。而随着直立行走,他们的身体结构也逐渐改变,退变得更加修长,这些都让我们祖先的生存能力得以大大提高。劳动促进了古猿的四肢分化,人类进化分三个阶段,一个是猿人(直立人),古人(智人),新人(现代人)三个阶段。后来以后南方古猿也被纳入到人的范围里头以后,这里前头又加一个阶段,所以等于四个阶段。

   这里是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的大那乌村。1965年,地质工作者在这里进行调查时,意外发现两枚牙齿化石。这两颗化石被紧急运往北京。通过对比,元谋人牙齿跟猿类有明显的差别。而跟北京猿人的牙齿标本相当接近。在那两颗牙齿出土位置不远处,更多的惊喜出现了。这里先后出土了七件石器,人工打制痕迹十分清楚。而使用石器是人类区别动物的一个重要证据。专家们根据牙齿出土的层位,伴生动物化石的研究,测出元谋人的生活时代,是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相对于更早期的南方古猿和能人,他的这个脑量是增加的,大脑开始更加发达。大脑发达也就表明了他的智慧更加的发达。

二百万年以来,地球上至少已经历四到五次冰期\间冰期的交替,每次冰期的数万年终,无边无际的永久性冰雪从南北极推进到温带,甚至亚热带,仅留下赤道附近的狭窄生存空间。海水退去,绿野变荒漠,气候寒冷干燥,大量物种灭绝,我们的祖先幸存者被迫在饥寒交迫中长途迁徙,寻求新的生存乐土。

  云贵高原上,元谋人寻找着食物。他们没有猎豹的速度,也没有狮子的力量,更没有野狼有力的下颚。但是,他们拥有灵巧的双手。速度惊人的长腿,以及他们手中的长矛和石器。狩猎改善了他们的体质,为了能够猎食成功,他们的双腿必须能够快速和长途奔跑。而在与体型较大的动物搏斗时,他们必须能够灵敏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这些需求会刺激和引导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和增长,并最终使人类变成了地球上最强悍的动物。迄今为止,在中国的长江,淮河和华北地区多处发现了至今二百万年前后的直立人化石或石器,证明我们的祖先在一百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劳动力,声息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

  1929年12月2日,北京西郊的周口店龙骨山上,在12米深的洞穴里,劳动了一天的考古工作者准备收工。这时,在洞底秉烛发掘的工地负责人—裴文中,突然兴奋地大叫起来:“头盖骨!”驰名中外的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就这样被发现了。北京猿人的脑子并不算大,只有现代人的一半。但是北京人的肢骨却和现代人的极为接近。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结构。

        经过测算,考古人员得出北京猿人的身高,男性平均为156厘米,女性是144厘米。已经腾出双手的他们,制造武器这一举动,改变了游戏规则。这个星球上,没有任何物种比人类对使用武器和工具更加情有独钟。人类使用工具的能力,是我们掌控世界的关键所在。在周口店,考古人员在山洞里,还发现了北京猿人留下的大批鹿骨。它们都已破碎,并明显被焚烧过。

        在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火了。火,造就了我们今天的文明。它帮助我们消化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之后再咀嚼食物,让食物更容易被我们消化和吸收。同时,日益丰富的营养,让人类的大脑飞速进化,我们的头脑变得发达。两百万年间,人类的脑容量增加一倍。对于生活在洞穴里边,黑暗、潮湿的洞穴,作为有一些野兽、猛兽、猛禽,不断的伺机去侵扰他们的这些人来说,火的熄灭应该是个灾难性的事件。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使这个火长燃不灭。

   然而,北京猿人的生存环境并非太平,危险和杀机如影随形,大自然的各种考验锤炼着他们。他们不仅会因为猎取不到食物而挨饿,甚至会被凶猛的鬣狗追杀。他们生活在高山密林,禽兽遍野的环境里。仅靠单独的个人力量,几乎无力抵御猛兽。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携手相伴,过着群居生活。由于有了群体的组织,有了简单的石器,有了火,北京猿人已经渐渐拥有了掌握自己命运甚至开拓新生活的能力。

   猿人在经历了大约几十万的漫长岁月后,又逐渐发展到了古人阶段。古人,又称早期智人。相当于考古学上旧石器时代中期,这一时期延续到至今四五万年前。此时,人类体质上遗留下来的原始特征逐渐趋于消失。石器的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中国境内的古人化石和遗迹分布较广,特别重要的有陕西大荔人,山西丁村和许家窑人等。

 广西崇左,一次意外的发现,吸引了古人类考古界的目光。1996年,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开始对广西卡斯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在崇左木榄山一个看似十分普通的洞穴里,潘文石有了大量的收获。这里出现了大量哺乳动物的化石,其中一块残缺的古人类下颌骨成为最为重要的发现。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早期智人出现的一个证据。而通过一些釉系法,对这个样品进行分析,认为这个下颌骨呢,出现的年代应该是在距今十一万年前。

  一种学说认为,东亚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是大约在六万年前从非洲迁徙而来,根据这一学说,中国的北京猿人等等,在距今约二十万年前已经灭绝。而现代中国人及中国的晚期智人,都是来至非洲的人类后代。而崇左智人洞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证明了中国古人类的进化是连续的。早期现代人在十万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我们的祖先正逐步向更加成熟的现代人走来。大约从四五万年前开始,我们的祖先从古人进化到了新人,也就是现代人阶段。这时,人类体质形态的原始性质完全消失,现代人体质逐渐形成。

   新人的足迹遍布中国大陆,主要有内蒙古河套人,山西峙裕人,四川资阳人,山东泰安人,吉林榆树人,云南丽江人等。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山顶洞人。1936年11月,贾兰坡在龙骨山的山顶洞里又连续发现了3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山顶洞分四个部分吧。一个部分叫上室,是人生活的地方;一个部分叫下室,是埋死人的地方;一个部分叫下窨,它里头有好些完整的动物骨架,所以估计是天然的陷阱,动物掉下去的。一个部分是门厅,也就是过道。”山顶洞出土的人骨化石,可还原为八个人。

        山顶洞人生活于至今三万年左右的亚间冰期里。那时,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山下有广阔的草原,虎、洞熊、狼、猎豹等生存于其间。山顶洞人以渔猎和采集为生。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野兔,和数百个北京斑鹿个体的骨骼,应该是他们狩猎的主要对象。人类应该说在狩猎和采摘能力方面,比以前是有很大的提高。

   骨针,是山顶洞里最令人惊愕的发现。针身保存完好,仅针孔残缺,残长82mm。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制技术,他们在直径只有3.3mm的骨针上,钻出俏致细孔。这是中国最早的缝纫工具。它说明山顶洞人已经穿上了服装,更重要的是,这些小小的骨针解决了我们祖先的保暖问题。使他们能够离开洞穴,走向更远的平原,走向寒冷的世界。

        在山顶洞,人们还发现了141件装饰品,如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和刻沟的骨管等。7颗精致的白色小石珠表面被染成红色,散布在头骨附近,当为项链或头饰。山顶洞人懂得用赤铁矿粉来对装饰品染色,使其更鲜艳美丽,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已经封存在他们的内心里。家族墓地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从松散的原始群落,转变为固定而持久的大家族,并最终导致了我们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氏族公社的产生。 

        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二者虽在一地,但是北京人文化层在下面,山顶洞人文化层在上面,也就是说北京人年代要早于山顶洞人,二者在体质特征上也有很大差异。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代。假如要是说北京猿人到了王府井大街,他戴上帽子,戴上口罩,在王府井大街上走,他要不说话别人可能也不觉得他是一个猿人。那么假如要是山顶洞人,下到这个王府井大街上,他不用戴帽子,他不用戴口罩,他只要不说话,别人也不知道他是来至那么古老的时代。他的这个形态呢,已经跟现代人很接近了。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一简对多繁汉字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文言文的修辞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72 《左传》(十一、十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通假字与同源字(全集)
古汉语常用字典、辞书、虚词(全集)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全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全集)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14 古文标点的要诀13 古书注解常用术语辨析12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11 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武汉大学| 说文解字导论
“人”类基础字形讲析
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古代文学】《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纪录片《中国通史》100集 (视频、文字)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18 《庄子》的艺术成就17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16 《孟子》15 《老子》14 《墨子》13 《论语》12 诸子散文概说11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 《战国策》的内容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5 《诗经》的内容(二)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国学精品课|《左传》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北大课堂| 《孟子》精读课程说明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一)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九)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一)


原典

《左传》 09 《子鱼论战》

《左传》 08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07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06 齐桓公伐楚

《左传》 05 曹刿论战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03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 02 周郑交质

《左传》 01 郑伯克段于鄢

《诗经》 07 召南 摽有梅

《诗经》 06 周南 汉广

《诗经》 05 周南 芣苢

《诗经》 04 周南 桃夭

《诗经》 03 周南 卷耳

《诗经》 02 周南 葛覃

《诗经》 01 周南 关雎






中国古典文献学13 胡应麟与辨伪学12 元明文献学特征与成就11 宋四大书10 宋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9 唐代佛经翻译08 隋唐五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7 魏晋图书编纂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纪录片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第4集 称霸第3集 受挫
第2集 觉醒第1集 初生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第四集 华夏心灵
第三集 霞光万道第二集 高天长河第一集 人类奇葩



~●~●~●~●~●~●~




延伸阅读: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 (珍藏版)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歷史有幾種讀法“词学”源流演变考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欢迎加入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古代汉语文学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