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通史》第八集:商代文明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  第八集:商代文明






解说词







第八集:商代文明


这完全是一次意外的发现,1899年,晚清翰林院编修,金石学家王懿荣偶染痢疾,医生为他开了一张处方,上面有一味中药被称为龙骨,然而当王懿荣按照药方将龙骨购回家后,突然发现龙骨上刻着一种从未见过的古文字,经研究,王懿荣鉴定龙骨上的文字就是商代的文字,这是中国发现和研究商代甲骨文的开始,王懿荣因此被称为甲骨文之父,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商代文明这一消失已久的文明逐步显露出它的真实面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王懿荣自杀殉国,他的甲骨文研究也因此结束,这个几千年前的王朝似乎又要蒙起她那神秘的面纱,幸好,王懿荣的好友刘鹗同样认识到甲骨文的重要,他收藏了王懿荣留下的甲骨,并继续收购和研究甲骨文,三年后出版了《铁云藏龟》,其著作记录了有字甲骨1058片。小屯村河南安阳一个偏僻的小村落,在过去这里很多人家都藏有大量的甲骨,直到现在一些人的手中都可能存有甲骨,而如果没有发现这一现象,甲骨文及商代文明的研究将无法取得多大的成效。
殷墟

自1928年至1937年,在殷墟先后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工作,合计所得甲骨24918片,以及大量铜、陶、骨、玉、石器等遗物,并发现了商代晚期的宫殿和王陵遗址,众多学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考证当中,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王襄、郭沫若、商承祚、容庚等人成为中国研究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早期学者,多姿多彩的商代文明进一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汉字的造字方法基本可以分为六种,其中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中国古代对这六种造字法称为六书”,这些造字的方法成为了专家学者们破解甲骨文最为有力的依据。到殷墟这个时期啊,基本上这个六种造字法,基本都有了,比如说象形、形声、会意、指事、通假或者假借,转注这个可能还不是太明确,但是这几种方式基本上都有了,当然最大一部分还是象形。
文字是文明的象征,文字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终于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时代,而商代最主要的文字甲骨文,正是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不仅如此,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方块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和使用空间最广的汉字,它们不仅为我们熟知使用,而且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中国很大,人口众多,方言也很多,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统一的这个文字系统,那么这个中国的本身的国家的统一,民族的统一,就成了问题了。
甲骨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内容都与祭祀有关。这个祀就是祭祀,这个祭祀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商人认为万物皆有灵,那你要讨好神灵,得到保佑,还有一个,实际上也是为了维护国家政权的统治,因为商人的祭祀我们可以看到,他虽然祭祀各种各样的,有自然的神,但是始终祭祀自己的祖先是他的中心,所以我们说祖先崇拜是商人宗教信仰当中的核心。
 在商代,每逢祭祀都会杀掉大量的牲畜来作为祭品,因此商人为满足祭祀的需求,要捕获和饲养大量的牲畜,这大大促进了狩猎经济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当时饲养的家畜,牛、羊、马、犬、豕、鸡六畜俱全。用于祭祀的牲口主要是来自于两类,一种是大自然的野生的,还有一种是家养的。五畜,这个鸡、牛、羊、马、狗,马当然不用于祭祀,但是主要的鸡、牛、羊,这些很多都是家养的。
相对畜牧业,农业则是当时更重要的经济来源,在殷墟发现了3000多件石镰,成千百件的埋在一坑,并有使用过的痕迹,虽然在商代后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但商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仍然是石器和木器,计有镰、锄、铲和耒耜等。自从商朝的第十九位国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以后,农业得到了更大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其他产业。商代农作物种类甚多,甲骨文记载最多的是黍,此外还有稷、麦、稻、桑、麻等,现在的主要谷物商代已经大致具备了,中国的农耕文明开始变得成熟,成为整个中华文明得以长久发展的物质基础。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必须要有一个很完整的历法,没有历法它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收割,它就没法正常地进行,所以商代的历法来说是非常发达的。商朝历法以太阴(月)记月,以太阳记年,干支记日,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在早期卜辞中,闰月放在年终,叫做十三月,称为年终置闰法,这是中国设置闰月的开始,为中国传统历法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并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此时粮食有了大量剩余,商人开始用粮食大量酿酒。
中国是个造酒古国,早在夏朝之前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已出现了自然发酵的果酒,酒能够缓解劳动的疲劳,增加生活情趣,种种妙处使人们对酒产生了特别的钟爱,逐渐催生出谷物酿酒的技术,到了商代,中国人独创了酒曲复式发酵法,在当时,酒最早主要是用来祭祀的,祭祀的巫师(贞人)会服用一定量的酒来完成和神灵的沟通,再后来,无论在祭祀、祝捷等重大活动中都会用到酒,商人饮酒之风盛行起来,按说呢这个酒文化,因为商人他那个时代宗教崇拜非常发达,用酒来祭神,这是酒当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商代的现代考古发现里面,商代的器物里面,酒器是非常发达的。
商代,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对当时华夏大地的影响都极为深远。在距殷墟一千多公里之外的江西吉安大洋州镇,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青铜器,甚至更遥远的三星堆遗址中也出土了与商代相仿的青铜器,在当时,青铜器是权力的象征,这些酒具设计之巧妙,做工之精美,直到今日都让人叹为观止,然而因为年代久远,这种技艺已经失传。
在商代,青铜器铸造已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尤其到商代后期达到高峰,其高超的青铜器制造工艺让后人叹为观止,商代的青铜器往往与权威和地位相伴,它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却很少用于农具,也很少铸造人物或动植物,这反映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思想,显示出商代统治者最重视的还是宗教、政治、军事,并将它们与器物文化高度结合在一起,这些直接进献给贵族祭祀或者实用的器具,当时的匠人们如果稍有不慎将会面临杀头的危险,因此他们是用生命来完成他们的作品,这让他们铸造出来的作品无论从工艺还是造型都几乎接近完美。
 在当时,青铜器除了被铸造成礼器、兵器之外,还被用来大量铸造乐器,这其中就有打击乐器铜铃、铜铙等等,商代生产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娱乐有了更大的需求,娱乐的要求推动了商代音乐的发展,商代的文艺非常发达,出现了专门学习音乐、舞蹈的乐人。据音乐学家研究,商代的音乐已经有了半音观念,可以奏出曲调,已有比较固定的音高等,高度发达的商代音乐是中国丰富的礼乐文化的先声。
在商代遗址中,考古专家发现了大量的玉器,这其中既有琮、圭、璧、玦、璜等礼器,戈、矛、大刀、戚、钺等仪仗类玉器,也有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各种物品,虽然这些玉器的品质参差不齐,但数量之大,种类之多,足以证明玉在当的贵族心目中的地位。
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就出现了对玉器的使用和加工,然而只有到了商代制玉工艺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制作,真正的玉文化也由此开始形成,玉不仅以美观著称,更以湿润、细腻、坚硬、纯正等特点,代表着仁义、智慧、勇敢、坚贞等美德,深受世人喜爱,在当时玉不仅被制成国之重器,象征天命、威权、等级,也被制成家庭中的把玩,与个人的喜好品行融合一起,美玉文化由此更加普及。
 商代的交通包括水路、陆路两种,水上交通工具是船,陆路交通使用车。在商朝的遗址中出土的玉石,有的来自新疆的和田,有的来自遥远的南方,正是有了先进的交通工具,使商王朝与遥远的外邦建立了贸易联系,商朝先民善于经商,在郑州、安阳等商遗址中都发现了一些非本地所产的海贝、鲸鱼骨、大海龟龟板等,贝壳作为商代中晚期的货币,仅妇好墓中就出土了大约4000个,它们有的来自南海,有的来自印度洋沿岸。
商朝的先民也把另外一种物品运送到了世界各地,这种物品如此奇妙,以至于几千年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无数的人曾以拥有一件这样的器物为荣,更有许多人不远万里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沿着商人的足迹来到中国寻找这件物品,世界以它为中国命名,它就是瓷器。
殷墟的商代白陶,可以称之为原始瓷器,虽然数量不多,但这让我国发明瓷器的历史至少提前到了三千多年前的早商时代,如今这种技艺就像铸铜、雕玉和造酒一样,早已融入到我们的血液当中,制作工艺虽然有所改变,但千百年来一直传承下来,商代制陶业已经成为商朝主要的手工业部门之一,在当时的王都和贵族城邑里都设有制陶作坊,除制作一般陶器外,能够采用高岭土烧制白陶。
商人色尚白,制作的白陶,如卣、盘、罍、尊等,形制与青铜器相仿,花纹也如同青铜器花纹一样精美,这些晚商遗址发现的刻纹白陶,系经过摄氏1000°C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其造型秀丽,刻镂精美,色泽皎洁,叩之有声。
可惜的是,商人酗酒成风,奢糜无度侵蚀着这个巨大的王朝根基,最终在醉人的酒香中,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政治腐败,人心涣散,终至灭亡。很多人说,商朝是因酒而亡的,这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公元前1046年的一天,当周人的军队就要攻入商朝首都,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商王纣,绝望地登上了祭祀星天的城南鹿台自焚身亡,商朝由此灭亡。
如今中国社科院考古学者何毓灵仍在坚持着中国文人一个多世纪的梦想,破解甲骨上的文字,以彻底打开那个辉煌的时代,马柏成仍在进行着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仿制工作,恢复当时的技艺,已成为他一生矢志不移的追求,跨越了几千年的艺术创造,如今仍在造诣深厚的工艺大师手中得以实现,收藏于中外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商代文物告诉人们,历时五百余年左右的商王朝确实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不仅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古老文明之一,为世界文明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更对后续的中华文明以深远的影响。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一简对多繁汉字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文言文的修辞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72 《左传》(十一、十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通假字与同源字(全集)
古汉语常用字典、辞书、虚词(全集)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全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全集)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14 古文标点的要诀13 古书注解常用术语辨析12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11 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武汉大学| 说文解字导论
“人”类基础字形讲析
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古代文学】《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纪录片《中国通史》100集 (视频、文字)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18 《庄子》的艺术成就17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16 《孟子》15 《老子》14 《墨子》13 《论语》12 诸子散文概说11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 《战国策》的内容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5 《诗经》的内容(二)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国学精品课|《左传》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北大课堂| 《孟子》精读课程说明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一)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九)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一)


原典

《左传》 09 《子鱼论战》

《左传》 08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07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06 齐桓公伐楚

《左传》 05 曹刿论战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03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 02 周郑交质

《左传》 01 郑伯克段于鄢

《诗经》 07 召南 摽有梅

《诗经》 06 周南 汉广

《诗经》 05 周南 芣苢

《诗经》 04 周南 桃夭

《诗经》 03 周南 卷耳

《诗经》 02 周南 葛覃

《诗经》 01 周南 关雎






中国古典文献学13 胡应麟与辨伪学12 元明文献学特征与成就11 宋四大书10 宋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9 唐代佛经翻译08 隋唐五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7 魏晋图书编纂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纪录片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第4集 称霸第3集 受挫
第2集 觉醒第1集 初生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第四集 华夏心灵
第三集 霞光万道第二集 高天长河第一集 人类奇葩



~●~●~●~●~●~●~




延伸阅读: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 (珍藏版)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歷史有幾種讀法“词学”源流演变考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欢迎加入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古代汉语文学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