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通史》第二十四集:昭宣政治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  第二十四集:昭宣政治






解说词







    



第二十四集:昭宣政治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汉武帝刘彻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这位统治中国长达54年的雄主,北击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凿空西域,使得汉王朝的疆域空前广阔。然而,在这个强大的帝国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危机,外患并未彻底根除,内乱接连不断,全国多地频繁爆发农民起义,大汉帝国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谁能够扶大夏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从而避免秦朝覆亡的悲剧。随着汉武帝的黯然离世,大汉王朝迎来了它的另一个重要时期——昭宣时代

公元前91年,大汉王朝在汉武帝的统治下,已经走过了49个春秋,这位曾创下旷世伟业的帝王,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疾病缠身,时常将国事托付太子。太子刘据是汉武帝二十九岁时才有的长子,很小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曾深受武帝喜爱,就在汉武帝又一次出宫养病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倾动朝野的大事,巫蛊之祸

巫蛊术是巫师通过诅咒、射木偶人和毒蛊等方式,企图使仇人罹[lí]祸的巫术,这种巫术在西汉时很流行,汉武帝对此也深信不疑,这也给阴谋家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江充是有名的酷吏,素与太子不和,于是进谗言说:宫中有人在用巫蛊术诅咒汉武帝,武帝大怒,令其彻底追查,江充令人在太子宫中偷偷埋下桐木人,然后假装发现,太子非常恐惧,他不甘心蒙冤等死,于是逮捕并杀死江充,发兵自保,汉武帝闻讯大怒,派丞相率大军讨伐,激战五日,太子兵败逃出长安,最终自杀,他的母亲卫皇后也被迫自杀。巫蛊之祸发生在汉王朝的统治中心,被牵连杀害者多达数万,影响所及动摇着汉帝国的根本。

徐卫民:这(巫蛊之祸)对汉代社会来讲,对汉武帝当时盛世来讲,也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更重要的我是觉得通过这件事情,汉武帝才真正地认识到了,在这样一个繁荣的社会底下,隐藏着很多的社会矛盾,如果没有这件事情,汉武帝也可能意识不到要改弦更张,那么汉朝社会也可能就会丧失在汉武帝手里。

经过多方调查,汉武帝获知太子完全是被逼上绝路的,被愤怒压抑的父子之情强烈迸发出来,悲痛万分,他始终不能相信竟然是自己亲手酿成了父子相残的悲剧,不仅痛失爱子,而且让帝国失去了理想的接班人。此后不久,更为致命的打击接踵而至,匈奴入侵边境,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七万大军反击,纵兵深入,以致孤立无援,兵败投降,辉煌一生的武帝从未遭遇过如此惨痛的失败,与此同时,国内情况十分严峻,穷兵黩武导致国力虚弱,各地频繁爆发农民起义,朝廷忙于应对,疲于奔命,汉武帝和他的帝国一同陷入重重危机之中。这一切让汉武帝不得不对自己多年来的统治方略,进行深刻反思,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执政方略必须做出重大调整。

恰在此时,搜粟都尉桑弘羊建议,多征发戍卒到轮台屯田,汉武帝于是下达著名的轮台诏,他批评桑弘羊的建议是扰乱天下,给百姓增加负担,对百姓毫无用处,朕不忍心再听到这样的建议,他对自己以前的政策进行深刻反思和检讨,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轮台诏称得上是汉武帝最后岁月的治国新纲领。

李开元:汉武帝好大喜功,而且引起了政治动乱,他几乎把一个完好的汉帝国带到了毁灭的边缘,但是,他在最后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反悔,他认为自己几十年是做错了,所以有一个轮台罪己诏,根据这个,他做了政策的转化。

轮台诏明确了新的治国思路,就是让政策回归休养生息、富国养民。留给这位老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必须尽快重新选定接班人。然而,剩下的皇子不是年幼就是节行有亏,这让汉武帝左右为难。

这幅画汉描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辅佐成王的故事,传说,周武王死后,周成伟王年幼,由其叔叔周公旦辅政,周公不负周武王之托,将周朝治理的稳固强大,等周成王年长后,周公还政于周成王。汉武帝病重之前,令画工画了一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送给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这等于宣示天下,他要立八岁的少子刘弗陵为帝,以霍光为首辅大臣辅政。霍光是已故大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性格沉稳,处事周详,深得武帝信任。汉武帝临终前,拜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四人共同辅佐少主,显然,被赋予周公使命的霍光,将成为未来汉王朝最重要的角色。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霍光将带领其他三位大臣肩负着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一同开启昭宣时代。

李开元:在接班人的问题上,他选定了一个非常好的人,叫霍光,中国历史上评价相当于周公这么高地位的人,他知道怎么去引导这个政策转换,但是他又不去制造政治动乱。

后元二年(公元前87)二月,汉武帝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他在遗诏中写到:苍苍之天不可得久视,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道此绝矣。带着对帝国的眷恋与生命的不甘,汉武帝长眠于于茂陵

王志杰:这里就是汉武帝茂陵,刘彻的陵墓,西汉帝王陵中最大的一座,在汉武帝墓陵周围,有20多个陪葬墓,见于确切的历史文献记载,能知道的陪葬墓有西汉一代的两个大军事家,有卫青、有霍去病,还有汉武帝茂陵这个西北角有夫人,还有最远的就是霍光。

王志杰馆长,已经在茂陵工作了五十三年的时间,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十几年前他开始研究并撰写一本《汉武王朝人物志》,这本人物志的最后一个章节是有关四位辅政大臣的,霍光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昭帝即位的最初几年,除了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施行一些惠政外,国家少事,霍光经历了武帝中晚年政治的转折,无论是从他的个性还是观念出发,他都会选择忠实地执行武帝晚年的与民休息国策。然而,这与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激进改革派有着严重分歧。

桑弘羊,中国古代杰出的理财家,公元前119年前后,在国家遇到严重的财政危机时,汉武帝重用桑弘羊进行全面的经济改革。桑弘羊在全国推行盐铁、均输、平准等改革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盐铁官营,就是当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盐和铁,收归国营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盐池,是我国最古老的盐业生产中心,古称河东盐池,是西汉时期最为重要的盐产地和集散地。当年,绵延不绝的车队满载食盐运向四面八方,运城由此得名。如今,广袤的盐池和深深的车辙依稀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盐自战国起,就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桑弘羊改革将盐的生产,由过去的民营改为民制官收,国家提供煮盐用的铁锅,生产出的盐由国家统一收购、运输、售卖,国家为此设立专职官员掌管盐务,并在全国多数郡设立盐官,分布之广,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此举使盐税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桑弘羊进行的众多经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效,暂时缓解了财政危机,史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晋文:桑弘羊的财政思想,一个最大的特色是强调重商,他在中国历史上最具有贡献的见解,我认为有两条,一条是(桑弘羊)认为富国不一定非要用农业,工商业也可以富国,第二条,他在历史上最早提出这种大生产的优越性。

张振明: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古荥[xíng]汉代冶铁遗址,保存较好的一号冶铁高炉,它长轴是4米,短轴是2.8米,容积50立方米,日产铁大约在一吨左右。这在当时,不但在我们国家,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张振明,40年前亲自参与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的发掘工作,在这个12万平方米的遗址内,他们发现了两座巨大的炼铁炉和众多炉底积铁,仅一号炼铁炉内,就发现了重达20余吨的炉底积铁,众多迹象表明,在桑弘羊将冶铁收归国营后,铁生产的规模更加扩大,像古荥这样的汉代冶铁遗址,国内还有多处。国家来管理它,有很多好处,集中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高度集中可达(使得)铁的这个产量大幅度地增加,促进了整个国家力量的强盛。

桑弘羊改革在很短时间内,使得濒于崩溃的汉朝经济得以恢复,国库再次充实,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保证了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然而,桑弘羊改革的弊端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日益显现出来,在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现任馆长看来桑弘羊改革的弊端远大于他的成果。

阎书广:桑弘羊众多改革措施中,最重要的就是盐铁法,盐铁官营,对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呢,它也存在着封建官营事业的弊病,比如说,生产的铁器的质量不高,规格不符合要求,包括售价过高的这些方面,以及官吏强迫农民进行购买的这些弊病。

桑弘羊改革的众多弊端,在改革十余年后日益凸显,百姓怨声载道,地主、官僚、贵族和商贾也强烈不满。霍光掌权后,为了缓解严峻的社会矛盾,主张对国家垄断的工商业稍微放松一些,而桑弘羊则坚决主张严管,为了能在统治阶级内部达成一致,霍光听取了同僚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荐贤良、文学之士询问百姓疾苦,为即将召开的朝廷会议做准备。公元前81年2月的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贤良文学60余人,与朝廷大臣齐聚长安,共同探讨治国之策,事前谁也没有想到,会上辩论异常激烈,以致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会议之一,御史大夫桑弘羊更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贤良文学猛烈抨击武帝推行的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管制政策,历数其弊端,认为这是与民争利,是造成百姓贫穷困苦的根源。作为这些政策的制定者,桑弘羊反驳道:这些管制措施是制衡周边民族,安定边疆、满足国用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国家大业,决不可废。双方的辩论精彩纷呈,这次辩论称的上中国古代非常罕有的一次辩论赛,史称盐铁会议。恒宽根据原始档案,撰写了《盐铁论》一书,保留了这次辩论的珍贵记录。然而,当时辩论的会场早已荡然无存。

这里是西安市三桥镇高堡子村的一个农家院落,很难想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当年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刘振东:这就是西汉很有名的建章宫遗址,建章宫是汉武帝的时候兴建的,到昭帝的前期还在使用,所以说,那场非常著名的盐铁会议,就很有可能是在这里举行的,这个会议讨论的议题也很多,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的议题都有,其中一项很重要的讨论的内容就是盐铁,关于盐铁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在会上发生了很激烈的争论。老乡在这里耕地,把废墟里的瓦片都耕出来了,这是汉代的,你看,这纹饰还比较清楚,绳纹,像绳子在上压上的纹一样,叫绳纹

在这些俯拾可得的砖瓦间,2000多年前的那场会议和那段历史,似乎依然清晰。盐铁会议五个月后,朝廷颁布一条决定,废除酒专卖和关内铁官,根据《盐铁论》记载,这个决定是包括桑弘羊在内的大臣提出,霍光代表昭帝奏可的,霍光在这件事上充分尊重了大臣的意见,但是,这件事仍埋下了桑弘羊与霍光决裂的隐患。在桑弘羊看来,举贤良文学以及召开盐铁会议本身,已经反映了霍光的态度,桑弘羊是一个极聪明且自信的人,尤其是武帝中后期,他拯救了国家的财政危机,但是,武帝晚年,他的思想并没有随着武帝一起转变,他始终相信,积极有为的方针是正确的。

霍光执政后期所采取与民休息的无为政策,令他难以接受。除桑弘羊外,另外一个辅政大臣上官桀及燕王刘旦等人,也对霍光甚为不满,很快这些对霍光不满的人便勾结在一起,他们要除掉霍光。他们暗中窥视,等待着时机。这天,霍光出宫沐浴,一封号称是燕王旦的上书,趁机进入皇宫,递交到昭帝手上,这封上书举报霍光,出京检阅羽林郎,擅自调增幕府校尉,专权自恣,可能要篡夺皇位,要皇上马上调燕王旦进京保护。然而上官桀、桑弘羊他们显然过于低估昭帝智商,十四岁的昭帝立刻就识破这封信是伪造的。上官桀等人见谗毁霍光不成,于是策划由长公主设宴邀请霍光,设伏杀了他,废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九月,阴谋泄露,长公主、刘旦自杀,其余参与谋反者被灭族。一场颠覆政权的危机安然度过,霍光得到了汉昭帝的全面信任,朝中再无可与之抗衡的势力,史称威震海内,这段历史让后代历史学家对霍光的评价众说纷纭。

元凤四年(公元前77)正月丁亥日,十八岁的昭帝在未央宫加元服,即举行成人仪式—冠礼,虽然一般而言,年幼的皇帝成人后便可亲政,但昭帝依然将政事委任于霍光,霍光继续执行与民生息的政策,宽松国家权力对民间的控制,社会秩序明显好转。然后,三年后,年仅21岁的昭帝猝然病逝,这位八岁登基,执政仅13年的年少天子在霍光的辅佐下,继承了汉武帝末年富民政策,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扭转了汉武帝晚年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社会稳定发展,为昭宣中兴打下了良好基础。霍光也不辱使命,内外措施得当,成效显著,昭帝和霍光的关系,被《汉书》赞为: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

宋燕萍:霍光是以周公来自居的,他确实是忠心耿耿、全心全意像周公一样辅佐汉昭帝的,在他辅政期间,整个昭帝政治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这些政绩,为昭宣中兴打下了基础。

昭帝无子,他的猝然离世令霍光和大臣们措手不及,霍光和大臣商议,立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为帝,事实证明,这仍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刘贺当了皇帝后,不仅生活是奢靡,而且急于摆脱霍光的控制,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霍光与几位重臣密谋后,上奏皇太后废黜刘贺,昌邑王在位仅27天,选择新的皇帝再次提上日程。由于武帝子孙凋零,可供选择的人并不多,这时,流落民间、身为庶人的刘据之孙刘病已进入了霍光的视野。

刘据因巫蛊事件兵败自杀,妻妾、子女均被杀,当时,刘病已刚刚出生几个月,被收系狱中,廷尉监丙吉、掖庭令张贺等人可怜他尚在襁褓,派女囚喂养他,历经磨难活了下来。昭帝时,承认了他的皇室血统身份,公元前74年7月庚申,这位命运多舛的少主被迎入未央宫,次日,便举行了登基典礼,是为宣帝。然而,此时的汉宣帝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在霍光面前,他显得唯唯诺诺,史载:宣帝即位拜谒高庙时,霍光随从骖乘,宣帝感觉若有芒刺在背。

晋文:霍光为了专权,废除了昌邑王,立了汉宣帝,之所以立汉宣帝,是因为汉宣帝他的势力比较孤单,没有盘根错节的亲戚支持他,也没有党羽支持。但是,汉宣帝他知道自己的政治命运完全掌握在霍光手里,霍光既然可以立他,也就可以废他。

宣帝入朝后的第二年正月,霍光表示要归政皇上,宣帝谦让,表示一切仍需委任大将军,结果一切如昭帝时一样,凡事先向霍光汇报,然后再向汉宣帝上奏。此时,霍光已权倾朝野,他虽然对汉室忠心耿耿,但是权力欲和控制欲很强,他一方面牢牢控制朝政,另一方面大肆封赏,提拔自己的亲属,史称: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在牢牢把持朝政20年后,公元前68年3月,霍光病逝。这位三朝元老不负汉武帝的临终嘱托,在内政外交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措施,使国家平稳过度,稳定发展。霍光死后,汉宣帝以堪比帝王的葬礼将他安葬于茂陵,长伴于汉武帝身边。

王志杰终于完成了霍光这一章节,这意味着,《汉武王朝人物志》历时十余年,最终编写完成。这期间,他几次登上霍去病墓,眺望远处的霍光墓,每次,他脑海中浮现的霍光形象似乎都不相同,书稿完成的当天,当他又一次远远眺望时,远方的那个封头此刻异常清晰。

霍光死后,汉宣帝宣布亲政,此时的汉宣帝再也不是唯唯诺诺,他开始真正实施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他逐步削弱霍家人的权势,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让霍家人坐立不安,情急之下,霍家人决定铤而走险,密谋毒死汉宣帝,然而此时,汉宣帝早已羽翼丰满,公元前66年,宣帝以谋反罪将霍氏一族灭族。

宋艳萍:霍光呢,他是完全以周公来自居的,在他辅政期间,他逐步排除了上官桀等其他的一些辅政大臣,大权独揽,而且,他还把自己的整个家族带入了上层,把持政权,所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一个权臣,甚至一个家族,他如果控制的政权太久,而且甚至到了操控皇帝废立的地步,他的覆灭是必然的。

霍氏家族虽被清算,而汉武帝轮台诏定下的基调,由霍光所执行的休养生息政策,被汉宣帝延续并发扬光大,在其25年的统治中,政治清明,重视教化,汉王朝再一次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段清波,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长期从事陕西境内的大遗址保护工作,几年前他参与的一次考古普探工作,解开了汉宣帝杜陵保护区全面发掘的序章。

张挺:房舍的建筑遗址大概就在这个位置,帝陵东门的东边,发现了60多座陪葬坑,原来我们只知道有五座陪葬坑。

众多陪葬墓的发现,让汉宣帝成为继汉高祖刘邦之后,陪葬墓最多的汉代帝王,这也让研究汉宣帝多年的段清波教授,重新审视汉宣帝通统治下的这段历史。

段清波:在我们右前方这个高大的封土下,埋葬的是西汉的第十个皇帝—汉宣帝,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区域,称之为杜陵,这个陵园里边,除了埋葬的皇帝和皇后之外,还有大量的一些大臣的陪葬墓,一共是107座,在整个西汉这些皇帝里边,汉宣帝是唯一一个从小坐过监狱,从小在民间生活的皇帝。所以,他一当了皇帝以后,他深知国家的现状,甚至民间所有的疾苦,他也知道社会存在的什么问题,国家当下存在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他采取了第一项措施就是对受巫蛊之祸的那些冤假错案,进行全部地平反。

亲政不久以后,汉宣帝亲自参加了一些案件的审理,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他还听从大臣的建议,一改自武帝以来严刑峻法的作法,提倡省法制,宽刑罚。为了从制度保证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汉宣帝下诏置廷尉平四人,随后,又公布了一些列减免刑罚的措施,为了鼓励孝道,宣帝下诏,子女包庇父母、妻子包庇丈夫、孙子包庇祖父母罪行的都不治罪,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宣帝还下诏斥责一些地方官,舞文弄法,欺上瞒下,方便百姓避讳,汉宣帝甚至将自己的名字由病已改为,并赦免之前触讳治罪的人。他还先后十次下令,大赦天下。在奉行为政宽简的同时,汉宣帝延续了昭帝时期轻徭薄赋、劝民农桑的政策,即位不久,即免除当年租税,此后,又先后三次减免徭役赋税。在汉宣帝统治后期,国内经济繁荣,农业连年丰收,谷价创汉朝立国以来最低。为了防止谷贱伤民,汉宣帝专门设立了常平仓,谷价低时,加价买入,饥荒时原价售出,这种以国家力量来干预粮食价格的举措,使得百姓得利,国家安定。在汉宣帝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官吏都鼓励农桑,发展生产作为首要政务。

段清波:我们有一个数据,从武帝时期,每石粮食50钱,到了这个时期,每石粮食只有五钱,而且社会人口的数量也得到大幅度提升,汉宣帝也深知一套好的措施、好的制度,也需要一些大量的循吏,去帮助他实施、帮助他执行。

所谓循吏,就是世人所说清廉而又有能力的地方主官,《汉书循吏传》共收了六个人的传,其中五人出现在宣帝时期。汉宣帝认为治政的关键在于吏治,吏治的关键在于地方官,每当任命州刺史、郡太守、诸侯王相等地方官时,宣帝都亲自召见,详细询问执政方略,然后综核名实,治政确有成效的,就颁布诏书加以勉励、赏赐。每逢年初郡国上计,宣帝都亲自询问地方官员政令得失、了解民情,他反对频繁调换郡太守,认为只有这样,百姓才会有安定感,才会服从管理。但宣帝并非一味施行仁教,而是因地、因时制宜,在大力推行循吏政治的同时,也在三辅等官僚、豪强势力盘踞的地区,重用以任刑罚出名的能吏。

赵广汉是汉宣帝时期的能吏之一,担任颍川太守期间,针对当地大姓宗族肆意横行、朋党为奸的现象,用计谋对他们进行离间,鼓励检举揭发。上任几个月,就诛杀首恶,郡中震栗。担任京兆尹时,赵广汉成为第一个敢向霍光家族开刀的人,当时霍光刚死不久,霍家依然权倾朝野,赵广汉查到霍家非法酿酒、屠宰,亲自带人,闯入霍光儿子的宅第搜查,砸烂酿酒器具,砍坏了门户,霍光的女儿当时是皇后,向宣帝哭诉,宣帝心里支持赵广汉,但顾及皇后的面子,只得下诏责备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等也都是汉宣帝时的能吏,他们严厉打击豪强势力、贪官污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宣帝晚年曾与后来的元帝,当时的太子刘奭[shì]闲聊,刘奭批评皇帝执刑太深,认为宜用儒生。宣帝勃然作色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并感慨道,乱我家者,太子也。

张小锋:汉宣帝的太子就是后来汉元帝刘奭,这个人,应该讲是纯任德教,就是特别注重儒家,汉宣帝就给他讲:汉家自有制度以来,本以霸王道杂之,也就是说,他既会用儒家思想,也会法家思想,还对其他有用的思想都会全部采纳,不会纯粹依靠儒家思想来治理天下。应该讲这种治国理念是非常高明的,它不仅维系了汉朝的统治,更重要的是它为后来历代帝王所沿用,对后世的启示就是,任何国家的统治既要利用仁政来得天下,又要用法律来维护他的统治。

公元前49年年底,宣帝病逝于未央宫,结束了二十五年的统治,汉宣帝被后来追尊为中宗,中兴之主谓之中宗,汉宣帝对内轻徭薄赋,整饬吏治,对外安定边疆,将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众多功绩使得他与高祖刘邦、文帝刘恒、武帝刘彻并列,成为西汉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汉宣帝和他的前任汉昭帝共执政三十八年,践行武帝后期休养生息的政策,政治清明,呈现出吏称其职、民安其业的和谐繁荣景象,被后代史学家称之为昭宣中兴

从汉武帝发布轮台诏,到昭帝时期的盐铁会议,再到汉宣帝的霸王道杂之,从积极有为到休养生息,汉帝国的统治者们艰难地抉择着历史的方向,大汉帝国在辉煌与危机转圜之际的这一次平稳过渡,注定在时空长河中留下悠远的记忆,昭宣时代为历史勾勒出一个强悍王朝的温和背影。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一简对多繁汉字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文言文的修辞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72 《左传》(十一、十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通假字与同源字(全集)
古汉语常用字典、辞书、虚词(全集)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全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全集)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17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二)16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一)15 怎样判断入声字14 古文标点的要诀13 古书注解常用术语辨析12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11 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武汉大学| 说文解字导论
“人”类基础字形讲析
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动物类基础字形讲析
植物与庄稼类基础字形讲析
自然界基础字形讲析





【古代文学】《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纪录片《中国通史》100集 (视频、文字)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19 《荀子》18 《庄子》的艺术成就17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16 《孟子》15 《老子》14 《墨子》13 《论语》12 诸子散文概说11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 《战国策》的内容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5 《诗经》的内容(二)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国学精品课|《左传》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北大课堂| 《孟子》精读课程说明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一)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九)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一)


原典《左传》 10 重耳出亡始末

《左传》 09 子鱼论战

《左传》 08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07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06 齐桓公伐楚

《左传》 05 曹刿论战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03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 02 周郑交质

《左传》 01 郑伯克段于鄢

《诗经》 08 召南 小星

《诗经》 07 召南 摽有梅

《诗经》 06 周南 汉广

《诗经》 05 周南 芣苢

《诗经》 04 周南 桃夭

《诗经》 03 周南 卷耳

《诗经》 02 周南 葛覃

《诗经》 01 周南 关雎






中国古典文献学16 《四库全书》15 清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14 《永乐大典》13 胡应麟与辨伪学12 元明文献学特征与成就11 宋四大书10 宋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9 唐代佛经翻译08 隋唐五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7 魏晋图书编纂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纪录片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第6集 劫难
第5集 歧途第4集 称霸第3集 受挫
第2集 觉醒第1集 初生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第六集 天下至宝
第五集 翰墨情怀第四集 华夏心灵
第三集 霞光万道第二集 高天长河第一集 人类奇葩



~●~●~●~●~●~●~




延伸阅读: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 (珍藏版)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歷史有幾種讀法“词学”源流演变考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欢迎加入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古代汉语文学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