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通史》第四十一集:炀帝功过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  第四十一集:炀帝功过





解说词







第四十一集:炀帝功过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几百年来的分裂,从地域上统一了中国,但隋王朝的统一并不牢固,在平定江南之前,中国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分裂时期,地方豪族势力的极大发展,导致了中央权力削弱,几个世家大族联合起来就可以改朝换代。到隋朝初年,地方势力仍然威胁着皇权,大隋王朝建立以后的一年时间内,已经发生了四次重大叛乱,而且多数发生在新统一地区。如何消弭分裂的隐患,让王朝实现长久的统一,这个几百年来无解的难题,需要大隋王朝的统治者用超越前人的智慧去解决。

开皇初年,一名叫梁彦光的官员被任命为相州刺史,如果在以前,临近赴任的这段时间,将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因为他需要自己挑选和任命僚属,帮助他处理各方面的事务。但从开皇三年之后,他再也不必这样做了,因为隋文帝废除了地方长官就地自聘僚属的制度,他的下属以后只能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

黄正建:因为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地方官主要都是由当时地方长官来自己辟属了,这样就造成一个弊病,就形成了一个地方这种小集团,或者说这个地方的割据,对于中央的统一的领导是非常不利的,那么杨坚看到这种弊病,所以他当皇帝以后呢,他就做了一个改革,就把所有的用人权、任命权都收归中央。

全国2000多个县以上行政建制的官员,不论用何种方式选拔出来,最后都由中央直接任命,因此在吏部官员忙碌的时候,地方官的上任反而显得轻松很多。在相州,梁彦光只能工作三年,三年后朝廷会根据他的工作情况,将他调往外地。从隋朝初年开始,文帝就规定,州县长官三年一换,下属官员四年一换且不得连任,因为官员在一个地方长期任职,很容易被地方豪强拉拢结交,进而互相勾结,影响到中央政令的推行。通过这些措施,中央不仅把地方官任用之权牢牢抓住,而且可以防止地方官员和当地豪强互相勾结,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南北朝时期,王朝的更迭十分频繁,地方势力各自为政,州郡县三级政区的设计十分混乱。

吴宗国:杨坚把东汉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变成州县两级制,撤郡500多个,裁减了大批官员,这样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量就大大加强,所有的各项改革措施就能顺利地进行。

由于王朝更迭频繁,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官职和称谓,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之后,想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对制度作出了重大革新。在魏晋南北朝官僚制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尚书省下面设立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等六部,在六部之下各有四司,负责各项具体行政事务。在后人的逐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最终成为非常先进的政治制度。

吴宗国:三省制度它至少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把决策跟行政分开,那么它这个中间呢,它是通过一种程序的分工,而不是一种互相的制约,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政治理念,一种政治措施。

隋朝统一前,连年的战乱产生了大量流民和荒废土地,而且地方豪强直接控制着当地的人口,这既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和徭役兵役征收的对象,也给国家稳定造成了隐患,再加上当时的赋税制度、徭役制度不合理,很多农民隐瞒户口,这些都导致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大为减少。

吴宗国:农民隐瞒户口的办法很多,明明都20几岁小伙子说才六岁,四五十岁的这个壮汉说已经70岁了,那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这个中间包括减轻赋税,减轻徭役,减轻刑罚,使得老百姓觉得报了户口,受政府的控制比接受这个豪强的控制保护,负担还轻,他可不就愿意去向政府申报户口了。

通过整顿户籍,隋朝政府清理出隐漏人口164万口,还有大量逃亡农民通过申报户口,重新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国家控制了大量的自耕农,并以此作为依据来收取赋税。这是1969年在洛阳发掘出的隋朝粮仓—含嘉仓,直到唐朝,这个粮仓依然在使用,这样一个粮窖可以存放多达五十万斤的粮食,现在这个粮窖里还能找到大量已经碳化的谷子。含嘉仓面积四十五万多平方米,有粮窖约400个,而这只是隋朝存储粮食的一小部分,当隋朝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后,国力迅速增强,国库充盈。公元589年,国家控制的户口有700万户左右,到文帝晚年的公元604年,户口就已超过了890万户,短短十五年时间内增加了近200万户,这无疑是个惊人的成就。伟大的君主除了要让国家强盛,还必须为帝国挑选一位理想的继承人。一向几乎无所不能的杨坚在这个问题上却犯了难,因为太子杨勇太令人失望了。

雷闻:生活奢侈,这与向来提倡节俭的杨坚的观念就很不相同。

杨坚和独孤皇后一共有五个儿子,三子杨俊封为秦王,出镇洛阳,四子杨秀封为蜀王,出镇益州,幼子汉王杨谅则留在长安,而此时杨坚的第二个儿子杨广,在干什么呢?

公元591年11月23日,扬州总管府的大殿香烟袅袅,一场隆重的受戒仪式正在这里举行,这场法事不简单,因为主持受戒仪式的是中国最重要的佛教派之一—天台宗的创始人,智㲊大师,而接受菩萨戒的正是隋王朝在江南的最高长官晋王杨广。这一年杨广21岁,作为隋朝的皇子,杨广为什么要纡尊降贵,和僧人杂处呢?就在两年前,平陈之役完成了中国的政治统一,但南方并不平静,第二年,江南各地相继爆发大规模反隋叛乱,杨广又受命出镇扬州,叛乱虽然很快平息,但如何尽快消除江南士人、百姓对新兴王朝的敌视,这无疑是一项紧迫的课题。于是,杨广把目光投向了在当地非常有影响力的佛教,几百年来,江南社会都笼罩在浓厚的佛教氛围中,而智㲊则是当时江南最著名的佛教领袖,对僧俗各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雷闻:对杨过来讲呢,跟智㲊这样的名满天下的高僧来交往的话,有助于扩大自己的影响。然后收江南之名望,事实证明杨广跟智㲊交往取到了很大的收效,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平陈战争以来,隋朝的这种征服者的一个形象。

开皇20年11月的一天,大隋皇宫里的气氛突然紧张起来,一件影响大隋王朝命运的事情发生了,经过长时间考虑,杨坚终于下了决心,更换了皇位继承人,太子杨勇被废,取而代之的是杨广。公元604年6月,一个隐秘的消息传出仁寿宫厚厚的宫门,迅速在隋帝国蔓延,64岁的皇帝杨坚病倒了,一个月后,为再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杨坚,去世了。杨坚给太子杨广留下了一份丰厚的家业,杨广继位后,次年改元大业,登上帝位的杨广能否像他父亲杨坚一样大有作为呢,面对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帝国,新的君主即将拉开其波澜壮阔,而又毁誉不一的人生。

1000名美女拉着龙舟缓慢前行,他们各自手持雕板镂金的船桨,这就是托名唐大颜师古所撰的《大业拾遗记》中所载隋炀帝的一次江南出游。在明代小说,隋炀帝艳史中的描写则更为细致,除了1000名美女之外,又添上了1000只羊。

雷闻:所以我们可以看见,从大力水手到这些美女和嫩羊,这样的故事就变得越来越香艳,但在香艳化的过程中,隋炀帝下江南的故事也被妖魔化了。

实际上杨广是一位胸怀远大志向的皇帝,他以大业这两个字作为自己的年号,隋书炀帝纪说,他尚秦汉之规模,处处以秦皇、汉武的功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成为历史上的又一位千古一帝,他必须要有所作为。杨广首先继承和完善了父亲杨坚创立的人才选拔制度,早在开皇七年,隋文帝下诏每州岁贡三人,当时主要是明经秀才两科,时称贡举,正式确立了后世所谓的科举制。大业初年,杨广又创立了进士科,实际上是一种文学科目,从而形成了秀才、明经、进士三科的常贡,体现了国家对人才不同层次的要求。隋朝的进士科虽取人不多,但其中的房玄龄、侯君集孙伏击伽等人,后来却成为唐初的名臣。

杨广曾经在南方生活很长时间,他深刻认识到江南陈朝故地与北方在文化上还没有真正融合,山东地区也不安定,国家的统一局面并不牢固。此外,作为都城的长安人口众多,关中物资供应不足,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杨广需要重新选择一座居于华夏中心地势险要,而且具有良好交通和经贸条件的城市作为都城,以便加强对东方和南方的统治,维护国家的统一。最终,他将目光集中到自古以来号称天下之中的洛阳

刘后滨:东部的河北、山东的政权是不服你的,你新统一以后,他们有一个很强大的反弹,南方也一样,开皇九年杨广平陈之后,第二年开皇十年,就是陈朝旧境全叛,那么巩固统一,是杨广面临一个很现实、很严峻的任务,如果你停在关中,在长安,那么指挥起来不是很方便。而洛阳,他认为天下之中,相对来说对于控制这个河北、山东、江南,他是比较有利的。

最终,杨广和他的大臣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洛阳,东都洛阳,三面环山,地势险要,有丰沛的饮用水源,而且临近山东、河北与江南等产量区,最重要的洛阳居于国土中心,是隋朝的交通和经贸中心。王朝的都城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和气质,谁能担负起设计、建造洛阳城的重任呢。这个重任最终落到了宰相杨素杨达及主管工程的将作大匠宇文恺的肩上,接到皇帝营建东都的诏令,几位大臣立即行动起来。仁寿四年十一月,仿佛一夜之间隋帝国开国以来最大的工地忽然出现在洛河边上,上百万民工被征调到洛阳,大隋的新都城即将拔地而起,杨素等人没有让杨广失望,仅仅用了14个月,一座巍峨的都城拔地而起,东都洛阳城周长27.5公里,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在如此短的工期内,建成这样规模的城市,也是难以实现的,人们不禁好奇,这样的奇迹在当时的施工条件下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黄正建:是这些民工的苦难,造就了东都的辉煌,因为当时记载征发民工的时候,大概有几百万人的修这个东都,几乎每天都有运尸体的车,就是运民工尸体的车,东到成皋,也就是现在的荥阳,北到河阳,每天运尸体的车在路上是来往不绝的,就是这些牺牲了大量的民工,在尸体上建造了东都这座辉煌城市。

在东都洛阳刚刚建成的时候,河北地区的三千多户工匠被官府迁入洛阳定居下来,同时杨广又将天下各州几万户富商迁入洛阳,为洛阳的繁荣打下了基础,从那以后,洛阳又重新成为古代中国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南北物资交流的枢纽,东都洛阳城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其他国家的城市建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营建东都的工程开工没多久,杨广又有了新的决定,开挖大运河,在动用数百万人修东都的同时,还要动用大量人力开挖大运河,杨广的目的是什么呢。

楼劲:江南的经济发达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北方的人口和北方土地可以产出的财富,却不足以供养一个庞大的人口和朝廷,这使得加强整个北南之间的水路运输,应该水陆运输的便利、水路运输的低成本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

吴宗国:物资、军队的调配都需要有畅通的交通,那么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那当然是水路。

605年,也就是大业元年三月,杨广征发百余万开通济渠,以沟通黄河与淮河,同时又发淮南十余万百姓开挖邗沟,以沟通长江与淮河。公元608年又令百余万男女百姓开永济渠,公元610年,隋炀帝又下令开江南河,沟通长江与钱塘江之间的水上交通,仅仅六年时间,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组成的大运河就全部完工。流淌了1400多年的京杭大运河,今天依然忙忙碌碌,运河从诞生那天起就成为运河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一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直到今天。船主老李从十七岁开始就帮着父亲在运河上跑运输,他的家庭从祖父那一辈起就生活在运河上。一年又一年,运河上的木船换成了钢船,掌舵的祖父换成了老李,唯一不变的是运河人的生活,还将一代又一代继续下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全长约2000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近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到今天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大运河连接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明,将北方的政治中心和南方的经济中心连为一体,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至今仍在造福炎黄子孙,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迎来了唐宋统一的灿烂文明,大运河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

这里是西部的一段古丝绸之路,即使拥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在此行进是非常困难的事。但是,在1400多年前,杨广曾不辞辛劳的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西巡张掖

刘后滨:隋炀帝本人他有要和汉武帝、秦始皇来比绩的雄心,那么汉代帝国和隋朝帝国中帝国的概念是要有世界存在感的,是要在这个更大范围内发挥影响的,要和人交往的,他努力要打通中国和中亚,甚至和欧洲之间的这种交往的通道。

自五胡十六国以来,由于战火绵延,各地政权更迭频繁,汉代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为烟尘断绝,曾经的繁荣早已陨落。大业五年,杨广西巡河右,这次出巡主要是为了解决吐谷浑对河西走廊的军事威胁,维护边境安全。因为就在一年之前,吐谷浑的军队屡屡侵扰张掖等边关重镇,杨广总领六军亲征吐谷浑,取得全胜,丝绸之路重新打通,大隋在吐谷浑故地置州、县、镇、戍,实行郡县制管理,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祁连山海拔近4000米,杨广曾经率领军队从这里穿过,他是中国历代第一个,也是唯一到过西部的帝王。据史料记载,隋炀帝曾在燕支山大设宴席,款待高昌王麯[qū]文泰,及西域27国各国来朝见的大臣和使臣,来自武威、张掖地方的许多仕女百姓也盛装出席,各国商人云集张掖进行贸易,丝绸之路重新繁荣。隋炀帝在位14年,曾经二下扬州,北巡突厥,西巡河右,经略西南,招抚琉球,他真正住在长安不足两年,住在东都洛阳不足四年,其它时间都在各地巡游。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为了建立一个幅员广阔的帝国,成就他的大国之梦,建立一番足以与秦皇汉武比肩的大业,隋炀帝始终在不停的奔走,但这也给他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隋的速亡埋下了祸根

这里是东北的辽河以东地区,1400多年前,一部分高句[gōu]丽人曾经住在这里,他们还不时进犯辽西地区,开皇十八年,隋文帝曾派汉王杨谅率三十万大军反击了高丽和靺鞨对河北辽西的联兵进犯。公元611年,隋炀帝决心彻底解决辽东问题,这年二月,杨广下诏讨伐高丽。

吴宗国:为什么要打高丽,完成国家统一,实际上是打辽东,当时朝鲜朝野皆以辽东为意,为什么以辽东意,辽东原来是汉朝的四郡地,原来是中国统一王朝的一个部分,这个辽东没有统一进来,国家的统一就没有最后完成,所以说从隋文帝开始,一直到唐高宗,每一个皇帝都打辽东,为什么要打,就是要完成国家的统一,作为帝王来说,国家的统一这是他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公元611年,为征辽东,全国各地的军队、水手,乃至粮草辎重等都汇聚到涿郡,所有人都认为,以大隋今天的强盛,平高丽,将像平陈战争那样顺利,甚至比平陈还要轻松许多,杨广对战争结果更为自信,然而,此时的隋炀帝根本不会意识到东征高丽这个决定,最终拉开了隋王朝空前危机的序幕,当然,也是他个人悲剧的开始

刘后滨:他忽略了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理环境,你这个隋朝的军队出海作战,并没有什么优势,你不善水战,尽管有一只来护儿的水军,那其实也是最后基本上全军覆没。

隋军最终大败,战后清点,渡过辽河的三十万隋军,回到辽河以西的才2700人,损失惨重的隋炀帝很快组织起第二次东征,就在高丽马上要弃城投降,几近成功的时候,有人却从后方匆匆赶到,向杨广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杨玄感起兵叛乱,杨玄感时任礼部尚书,负责在河南督运粮草,他扣下即将运往前线的军粮,起兵造反,许多关陇新贵子弟纷纷响应,叛乱的兵力一度多达几万人,直奔东都杀去,杨广闻讯后立即下令从高丽撤军。

黄正建: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他为什么叛乱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杨广,也就是隋炀帝,在他继位以后曾经对杨素有过猜疑,说杨素如果不是死了的话,我也会把他给灭掉,那么作为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自然心里就觉得很害怕,害怕有朝一日隋炀帝对他下手。

隋帝国的各地重臣得知杨玄感造反,怕危及权贵势力,不待杨广命令,即纷纷起兵讨逆,虽然杨玄感吸引了近十万各路农民军前来投奔,但是这些农民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差,不过一个月就被消灭,杨玄感自杀身亡,第二次征辽东就这样被叛乱所打断。

雷闻:当时追随杨玄感起兵的还有一大批像李密和李子雄这样,来自关陇集团核心家族的成员,这个现象就标明了隋朝的统治阶层已经发生了很严重的分裂。另外一方面呢,杨玄感起兵使第二次征辽战争很快就失败了,这样就动摇了隋朝的统治基础,使之后的农民战争能获得更多的一个发展空间。

公元614年,杨广三征高丽,此时,高丽历时三年战争,国力早已不支,只好向隋炀帝认错,并称臣求和,这次东征大隋取得了名义上的胜利,但是隋朝国内早已怨声载道天下骚动。据史学家考证,攻打高丽的兵役徭役量,超过了隋代几项大工程的总和,达到几乎全国就役的程度

黄正建:征高丽一百三十万军队,要多少人来供给他们吃住,还有一些军器兵器什么的,那要征发更多的人来为他们服务,就拿造船来说吧,当时就在沿海地区设立了几个造船厂,比如在东莱,就征发了很多人日夜不停地为他建造战船,那么这些民工就站在水里头,天天都在为他造船,结果腰部以下都生蛆了,死者也是死了差不多一半左右。

征辽大军中的大规模逃亡开始出现了,愈来愈多的人逃奔到山东、河北的深山大泽之中,很快全国就形成了三个农民军集团,即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以及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百姓摇旗呐喊的时候,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爆发了,大业13年,唐国公李渊,武威富豪李轨,江都都守王世充等手握重权的大臣不约而同纷纷起义,割据一方,众多士族也加入其中。

616年,杨广在万念俱灰之下,带着萧皇后第三次乘龙舟经大运河来到江都,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却是逃避,而且这一次他再也没能重返关中故土,杨广把在长安时就一直置于案头的名贵铜镜也带到了南方,他有时依然会揽镜自照,面对镜中的自己感慨道,这么好的一颗头颅,将来会是谁来砍下呢。大业14年3月14日,全副武装的叛军闯进杨广的寝宫,最终杨广死于江都。丢了江山社稷的杨广,早就想过自己会丢了性命,想过后人将会批评自己,但他无法预料,后世人提到隋炀帝,往往会联想到“残暴”“奢靡”等词,最终他还丢了名誉。杨广的悲剧,不只是国破身亡,更在于他的形象被后世刻意的贬低。

雷闻:事实上他推行的很多政策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的,只不过在当时的情境之下,他推行的了一点,也了一点,毕竟经过了数百年的割据战争之后,广大百姓需要的其实是安定,他们最基本的要求的是过上平稳富足的生活。

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打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乃至攻打辽东,都是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杨广还进一步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了三省制与科举制度,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作为一位辛劳的帝王,杨广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制度成果。大业,这个作为昭示杨广满腔抱负、力图创建宏图大业的年号,最终只走到了大业14年,也就是公元618年,应运而生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物质和制度成果,继往开来并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的历史即将走向又一个鼎盛的朝代。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一简对多繁汉字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文言文的修辞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72 《左传》(十一、十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通假字与同源字(全集)
古汉语常用字典、辞书、虚词(全集)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全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全集)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17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二)16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一)15 怎样判断入声字14 古文标点的要诀13 古书注解常用术语辨析12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11 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武汉大学| 说文解字导论
“人”类基础字形讲析
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动物类基础字形讲析
植物与庄稼类基础字形讲析
自然界基础字形讲析





【古代文学】《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纪录片《中国通史》100集 (视频、文字)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19 《荀子》18 《庄子》的艺术成就17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16 《孟子》15 《老子》14 《墨子》13 《论语》12 诸子散文概说11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 《战国策》的内容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5 《诗经》的内容(二)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国学精品课|《左传》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北大课堂| 《孟子》精读课程说明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一)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九)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一)


原典《左传》 10 重耳出亡始末

《左传》 09 子鱼论战

《左传》 08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07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06 齐桓公伐楚

《左传》 05 曹刿论战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03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 02 周郑交质

《左传》 01 郑伯克段于鄢

《诗经》 08 召南 小星

《诗经》 07 召南 摽有梅

《诗经》 06 周南 汉广

《诗经》 05 周南 芣苢

《诗经》 04 周南 桃夭

《诗经》 03 周南 卷耳

《诗经》 02 周南 葛覃

《诗经》 01 周南 关雎






中国古典文献学16 《四库全书》15 清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14 《永乐大典》13 胡应麟与辨伪学12 元明文献学特征与成就11 宋四大书10 宋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9 唐代佛经翻译08 隋唐五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7 魏晋图书编纂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纪录片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第6集 劫难
第5集 歧途第4集 称霸第3集 受挫
第2集 觉醒第1集 初生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第六集 天下至宝
第五集 翰墨情怀第四集 华夏心灵
第三集 霞光万道第二集 高天长河第一集 人类奇葩



~●~●~●~●~●~●~




延伸阅读: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 (珍藏版)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歷史有幾種讀法“词学”源流演变考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欢迎加入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古代汉语文学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