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通史》第四十三集:武则天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  第四十三集:武则天





解说词







第四十三集:武则天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只有一位女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破天荒的成为男权社会的皇帝,她所统治的王朝前承贞观之治,后启开元盛世,中国的整体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她虽然离开人世已一千三百多年。但时至今日,人们仍常常提起她。她是魔鬼,因为她的杀气太重,她是圣主,她的一生总与奇迹相伴,她在突破,突破了世俗,突破了宫廷,突破了男权社会,突破了整个时代。她所成就的辉煌,为人类历史增添了与众不同的无比瑰丽的色彩,她的传奇不可复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就是武则天。

这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中最为著名的一尊佛像,卢舍那大佛,虽然经历了千年的沧桑,但仍显得悠远神秘,传说中,它是按照一个人的容貌塑造,而这个人的名望远胜于这尊大佛,她就是武则天。公元638年,十四岁的武则天被召入皇宫,成为皇帝唐太宗的女人,这对于武家来说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举家欢庆。最疼爱她的母亲却非常担心。因为她知道,最为尊贵的皇宫,也是十分凶险的地方,处处充满了明争暗斗。武则天离家时,母亲哭着与女儿诀别,而武则天则显得非同寻常。

刘后滨:十四岁入宫,一般的人入宫都是悲悲啼啼,因为那预示着你的命运今后很惨,武则天入宫,她妈妈就哭,她就劝她妈妈说了句话,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意思是说我有机会见到皇帝,你怎么知道一定是祸不是福呢,你干嘛要像平常家小儿女一样哭哭啼啼的呢,这句话是武则天时代的一个时代强音。

公元625年武则天出生于山西文水,她的父亲武士彟[yuē]本是商人,为唐朝建国立下功劳,最终晋升为工部尚书。武士彟的原配相里氏病故,唐高祖亲自做主,把隋朝权贵,观王杨雄的侄女嫁给他,这就是武则天的生母。武则天有一个很美好的童年,父亲非常疼爱她,但刚刚十一岁使父亲就去世了,她的异母兄长对她很不好。命运的转折,使武则天过早的体会到世态炎凉,敏感的内心蒙上浓厚的阴影,她倔强的想要脱离家庭的束缚,宁愿到深不见底的皇宫中去奋斗。作为君临天下的皇帝,唐太宗有很多女人,武则天只是并不抢眼的一位,唐太宗看见武则天,看她眉目间有无穷的妩媚,于是赐号为媚娘,但光靠这种妩媚,在佳丽如云的后宫并不能脱颖而出,武则天入宫的地位并不算高,只是一个才人

黄正建:唐朝的嫔妃制度是这样的,除了皇后之外有四妃,就是贵妃、淑妃、德妃和贤妃,四妃之外就是九嫔,九嫔就是有9位,第一等就叫昭仪,九嫔之下呢,又是婕妤9个,美人9个,才人9个,才人当然是最低的一等了,才人之下还有宝林27个,御女27个,才女27个,基本就这样一个结构,那么武则天的是进宫的时候是封为才人,也就是说刚才我们所讲到婕妤、美人、才人的最低一等。

武则天必须要显示与众不同,一个意外的场合,机会似乎降临。唐太宗有一匹狂烈的骏马狮子骢[cōng],身手矫健的骑手也不能驯服它,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柔弱的武则天站了出来,她说只需给我三件东西,我就能驯服这匹烈马。唐太宗吃惊的看着武则天,问她需要哪三样东西,武则天回答,一是铁鞭,二是铁檛[zhuā],三是匕首,如果铁鞭打它不服,就用铁檛击它的头部,如果还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似乎武则天这番话也让太宗感到了暗暗的杀气,在整整漫长的十二年光阴里,武则天一直试图有所突破,但毫无结果,她的地位没有得到任何升迁,更令人担心的是唐太宗即将死去,所有的希望似乎都将跟随着唐太宗的驾崩而破灭。公元649年,唐太宗病逝于含风殿,整个后宫凄风冷雨

驯马 洛阳博物馆

吴宗国:皇帝死了以后,没有子女的(妃嫔),一律到感业寺去做尼姑,大概就这么一个制度,那么做了尼姑以后,就在那里了此一生了。

感业寺遗址

武则天也不例外,唐太宗一死,她被迫到感业寺做尼姑,陪伴她的只有晨钟暮鼓。这就是武则天当年出家的感业寺,它已经在西安西北静静的度过1000多年,如今它在一所小学的后院,孩子们也在30年前搬离这座房子,到教学楼上读书。但是,这里一直不变的是老师讲述的故事,在这本教材中,讲述了武则天的一生。老师尤其会重点讲述武则天在这里的经历,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感业寺的磨砺,武则天未必会有后面的辉煌。

在感业寺,武则天是孤独的,她在等待一个人的到来,这个人就是当年的太子李治。在唐太宗病重期间,两个人曾同时服侍唐太宗,没想到相互间产生了浓浓的爱意。此时李治已成为新皇帝,但他们两人一个在皇宫,一个却在寺庙,这是武则天唯一的机会,公元650年,在唐太宗周年忌日时,李治到感业寺行香祈福,武则天终于见到了李治,泪如雨下。李治同样急切地想把武则天接入宫中,但武则天毕竟是自己父亲的女人,受到伦理道德的制约,即便身为九五之尊,李治也无计可施。王皇后知道了此事,主动建议皇上将武则天秘密召进宫中,王皇后当时正想对付受宠的萧淑妃,她觉得把武则天接入皇宫可以为她所用,但王皇后万万没有想到,这是一个让她后悔一生的决定。

五代周文矩宫中图

黄正建:女人这种选择其实很傻,她等于引进来自己一个敌人,她以为她会站在自己这边来斗别人,她没有想到这个人也得宠了怎么办。

被压抑的情感一旦再度复燃,便爱的一塌糊涂。进宫后,李治将三千宠爱集于武则天一个人身上,武则天很快就被封为昭仪,他们的情感还不是短时间的,而是长久的。王皇后终于受不了了,王皇后转而联合萧淑妃一齐对付武则天,她们机关算尽,要把她彻底打垮,而武则天要抗争的却不只是王皇后和萧淑妃两个人,更大的障碍还在宫廷之外,王皇后的背后是强大的支持唐王朝政权的关陇集团

刘后滨:关陇集团是在北朝后期,西魏北周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关中陇右地区的这些军事贵族,为核心的一个政治集团,那隋唐的皇室都出自这个集团。

唐高宗李治支持武则天,他与舅舅长孙无忌、大臣褚遂良等代表的关陇贵族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长孙无忌、褚遂良是唐太宗临终前的顾命大臣,是他们全力协助李治当上了皇帝,而且在李治称帝后,继续执掌着朝政大权。李治和武则天起初打算,以和平方式笼络长孙无忌等人,但无论如何低声下气,都无法奏效。此时的争斗已转换为关陇贵族与新兴力量的较量,为了对付关陇集团,李治、武则天转而扶植新势力,一批依靠科举入仕、庶族出身的薪金官僚,如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开始在政治舞台上斩露头角。双方的争斗已到了最后关头,宫廷内外充满了紧张的氛围,这时,手握兵权的元老重臣的李勣[jì]在一份秘密的奏章中,对唐高宗说了一句惊心动魄的话。

吴宗国:李勣对唐高宗说,立皇后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你用不着去问这些人,唐高宗接受了李勣这样的建议,果断地废掉了王皇后,立武则天立皇后,这说明了什么,立皇后由国事变成了家事。

此后,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韩瑗、来济等被相继贬杀,王皇后、萧淑妃被打入冷宫,这不仅标志着自西魏、北周以来关陇贵族统治的终结,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皇帝—贵族政体的终结。公元655年10月,武则天入主中宫,被册立为皇后,从入宫那一刻起,武则天就面临着作为女人的各种压力,她一直在试图突破,如今,经过十七年的坎坷与抗争,四十四岁的武则天如愿以偿,她终于登上了女人世界的最高峰。

刘后滨:唐高宗历史上说他一个很懦弱的人,其实他其实还是很敢做主的一个人,废王立武对他来说是件大事,能够做到这一步也是很不容易。

朝廷中新掌权的政治力量是由于拥护武则天而起来的,这无疑增加了武则天的政治砝码,使她不再局限于在后宫当皇后,皇帝李治身体多病,将朝廷的一些事情交给武则天处理,武则天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唐高宗对武则天的处理非常满意,于是委以政事,劝农桑、薄徭赋、广延路、杜谗言,武则天的建言十二事,处处为百姓和中下层官员着想,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拥护,也集中体现了武则天的政治智慧。紧接着,武则天开始组建自己的权力网,她招纳许多文学之士,组成自己的智囊团,称之为北门学士,她让智囊团参与朝政重事,密令他们参决朝廷奏议及百司表书,以分宰相之权。不过,唐高宗仍然执掌着最高统治权,虽然武则天一度自作威福,引起高宗的不满,但最终他们还是和好如初,在政事的处理中,武则天越来越能就大局出发,做出重大决策。就在这一年,唐高宗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二人共掌朝政,三十年驾轻就熟治理着国家,武则天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水平,她其实已具备了当皇帝的能力。

吴宗国:那么在官员的任用上,这个武则天了也是受到了历代好评,司马光、李贽[zhì]都评价武则天,在用人方面,爱养人才、爱护人才,使天下英雄尽为之用,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的出色,只要你是真正有才了,就提拔到负责的岗位上去,所以这样子使得当时整个的政治也是充满了活力。

可是,公元675年3月,当唐高宗因风疹加重无法上朝,打算逊位于武则天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无法接受由一个女人来做皇帝,这是中国千年以来从未所有过的,马蜂窝被捅开了,包括宰相郝处俊在内的朝臣们不顾一切的强烈反对着,为稳定局势,唐高宗只好中途作罢,武则天也退缩了,这件事毕竟突破了男权社会的底线。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病逝于洛阳宫,临死前,唐高宗留下遗嘱,太子即位于柩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公元684年1月3日,太子李哲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唐中宗年轻气盛,不顾法度的破格提升皇后之父韦玄贞。这件事强力刺激的武则天,她雷厉风行地召集百官,下达太后令,将唐中宗废为庐陵王,转而立幼子李旦为皇帝,她自己则从幕后走到前台,牢牢地掌控了朝政大权。武则天废立皇帝,其实调战的是根深蒂固的皇权制度。这是一件异常危险的事情,武则天很可能因此身败名裂,她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扬州爆发了徐敬业的叛乱,这件事发生在武则天临朝称制的第二年,文学家骆宾王还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来点燃大众的反武激情。徐敬业的兵变看似来势汹汹,但很快被镇压,越王李贞等李唐宗室宗王也在各地发动了武装反抗,同样被武则天轻松的镇压。

在平叛兵变的过程中,武则天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政局中的绝对优势,她找到了自信,紧接着,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官吏的整治行动也逐渐展开。武则天创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报箱,她大开告密之门,发布命令,只要有告密者,臣子们不得过问,都要提供当时最快捷的交通工具—驿马,以武品官员的待遇提供饮食,让其一路顺风的抵达皇宫。如果告密者所说的话符合武则天的心意,此人就会马上得到破格重用,如果告密者所说的话是虚构的,武则天也不予以追究,这无疑是对告密份子最大的怂恿。四方告密者蜂起,就在告密风潮中,开始出现了一批在历史上令人不齿的酷吏

告密箱模型

通过种种非常手段,武则天一步步逼近了皇帝的宝座,但越逼近她越发意识到自己遇到了所有女人都无法突破的难关,那就是人心的向背。武则天可以解决现实的一切难题,但在千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男权观念面前,她感到很难很难。她该如何制造舆论,向朝野上下宣扬她政权的合法性正当性呢。

雷闻:因为武则天作为女性,她要做皇帝,她其实是在儒家的政治传统里面,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叫[pìn]鸡之晨,惟家之索,所以觉得这个女性是不应该当政的,所以说武则天她其实在儒家思想里面没有找到她的合法性的依据。

这里是位于河南省境内的洛河,古称雒[luò]水,它从洛阳城穿城而过,汇入黄河,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被视为神河。如今生活在洛河的人们很少有人知道,在1300多年前,这里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它改变了一个女人的命运。武则天距离皇帝的宝座只差一步之遥,她非常清楚,必须要找到一个依据,让所有人看到一切都是天意所为。

公元688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暗中派人选了一块特殊的白石,并在上面凿上文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然后暗中派人向朝廷呈献,自称是在洛水中偶然获得,武太后大喜,将这块石头命名为宝图,众臣为武太后上尊号为圣母神皇。一个多月后,圣母神皇大赦天下,将宝图更名为天授圣图,一系列大肆宣传和渲染之后,普天之下都知道了宝图之事,更记住了石头上所刻的文字。

从此时起,武则天已被隆重的推上了神坛,此后各地祥瑞不断。五色鸟、祥云、白狼,一向浑厚的蒲昌海都变得清澈见底了,当地老人与来自天竺的婆罗门解释说,中国有圣天子,海水即清无波。敦煌的刺史李元亏立刻将这类祥瑞上报武则天,以表功邀宠。超自然的力量为武则天提供了养料,漫长的古代社会,人们曾普遍认为特殊的自然现象是上天对人世的预兆。武则天非常聪明,她要借住吉瑞,使民众相信她本人乃是天命所至

史料记载,武则天亲自主持修建了一座重要的礼制建筑,成为她祭祀神灵和施行朝政的场所,这就是明堂,它在中国传统文化政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座明堂的顶部专门设计一个高达一丈的铁凤凰,外面涂以黄金,这自然是武则天作为女皇的象征,她还给明堂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万象神宫。武则天还是感到欠缺,她要开创新朝,这意味着在她需要更高层次的理论和信仰支持,佛教给予她新的启示。

雷闻:在唐朝就有法明和尚,有十个大高僧就给她做了一本书,叫《大云经》授记义疏,而恰好在这个《大云经》里面就讲到,说是印度的传说故事就是吉祥天女,她是以女身来统治阎浮提国土,阎浮提是指哪儿,就是指中国,经里面就说了有一个女的、吉祥天女她将来会统治中国,所以武则天就利用佛教的义理,来给她登基制造一个正当性的一个理论。

佛教自西汉末年由天竺(古印度)传入中原后,经光阴流转,已成为中国思想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佛教不仅生长于百姓身中,也与政权紧密相连。公元690年9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武则天假意不答应,但擢升傅游艺为给事中,这当然是一种暗示。一时间,六万余人都仿照傅游艺的举动,上表请武则天改国号,就连皇帝李但本人也上表,说自己不愿意再姓李了,请求改为母亲的武姓。如此,武后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推迟了,她选择九九重阳节为登基的吉日,大赦天下,将唐朝改为周朝,她本人成为周朝的皇帝,尊号圣神皇帝,经过三十年的苦心经营,又经过三四年紧锣密鼓的活动,六十六岁的武则天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心愿。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无疑是位成功的政治家,但她毕竟还是一个女人,她必须有超乎寻常的智慧,用大胆的举措,收取更多的人心,做出更大的成就,才能够在男权社会中有立身之地。

吴宗国:由于唐朝的三省制度,武则天始终不能掌握宰相,不能控制这个宰相,所以她就不可能真正地参与这个最高统治,这个恐怕是她在当时最大的压力。

武则天开始亲自主持修撰姓氏录,有效拉拢中下层官吏,进一步打破了门阀制度,她广开仕进之门,不只是低品的官员,宰相的任命也不断打破常规,甚至一些五品、六品的官员。能被直接任命为宰相,平民百姓也可能一夜之间变成高官,武则天曾一次性任命了捨遗、补阙六十人,破格提拔的官员们对武则天感恩戴德。

制度上的突破显得更为重要,在科举制度上,武则天有两项新的举措,首先是大开制科,它是由皇帝临时确定考题下制进行考试的,科目很多,一般人和在职官员都可以参加,通过科举,武则天给那些沉寂下僚的优秀人才开辟了一条迅速升迁的道路。其次,武则天创设了武举,后来平定安史之乱的中兴名臣郭子仪就是通过武举获得出身的。

宁欣:科举考试我觉得有点儿相当于咱们的大学入学考试,但是它们不完全是,实际上知识份子你想获得出身,你必须参加科举,当你参加科举及格以后,就叫做及第进士,那你就去可以参加吏部的栓选。吏部的栓选就是咱们人事部组织的公务员考试,相当于这样。

武则天的目光同时掠过了整个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武则天打破门阀制度,魏晋以来崇尚门第的贵族政治从此一蹶不振,她将政权想普通民众开放,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称得上武则天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武则天时代,虽然一度因改朝换代而造成血雨腥风,但在她的统治稳定之后,社会秩序就恢复正常了。“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对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可谓公允。在她统治时期,人口大量增殖,疆域空前拓展,基层社会安定,文化高度繁荣,生产力得到大幅提高,这一切都为即将来到的开天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吴宗国:她不仅仅是为了她自己,选拔了这么一批人,使武则天统治时期整个的政治一步步向前推进,同时还为开元之治准备了人,开元23年以前,朝廷的所有大臣都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真了不起。

武则天继续前行着,她有着自我作古的勇气,但她毕竟还是人,越到晚年就越感到了无法突破的巨大压力,她仍将无法改变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基础与秩序。她的内心也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男权影响,她虽然非常宠爱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但从没有想过要把帝位传给女儿,接班人的竞争主要是在武则天的侄子与儿子之间展开。武氏是一个大家族,在武则天的后辈中,最出类拔萃的是她的侄子武成嗣武三思,而武成嗣谋取太子的呼声则变得非常高。此时,武则天的儿子睿宗李旦已经降为皇嗣,仍居住在东宫,实际上被严密地监管起来,最初武则天确实倾向于武成嗣,她的内心非常纠结,因为皇嗣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刘后滨:帝制的中国是家天下,你武则天做皇帝,那是你武家的天下,理论上你只能把你的皇位传给姓武的人,因为你是武周王朝的开国皇帝,你不能让江山改姓,可是女性做皇帝有这个问题了,你传给武家的人,那一定是传给你的侄子,或叫你姑姑的这些人,才是武家的人,可是你传给武家的人以后,他们当皇帝以后,你的身份是什么呢,你就是姑姑,因为你的侄子当皇帝以后,他会被他们的父亲(就是武则天的兄弟)做太上皇,立在太庙里面,姑姑在太庙里面是没有位置的。

宰相狄仁杰是武则天最为信任的大臣,他问武则天,侄子与儿子相比究竟谁更亲一些。武则天晚年,不能不考虑自己身后的荣辱,狄仁杰等人的话说到他的心坎上,只有你自己的亲生儿子为接班人,才可以永保自己受到祭祀,自己的子孙永远继承自己的事业,这才是为自己所设计的最长远的规划。武则天终于完全取消了立武氏兄弟为太子的想法,将庐陵王接回神都洛阳。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武则天的心情是苍凉的,记得她刚当女皇时,一切都笼罩在无比神秘的氛围中,武则天以为自己与天相通,无所不能。不知怎么回事,史书上竟然还有武则天在晚年生出牙齿的记载。这样一来,武则天更以为自己能超越众生了,但武则天终究还是人,当病魔一次次降临的之后,她也不能不察觉到自己的局限,更加用心地安排后事。公元701年10月,武则天回到了长安,改元为长安元年,这无疑是个意味深长的信号,因为这是她移居洛阳之后,二十年来首次西返长安,更标志着王朝政局的重大调整。

大明宫遗址

刘后滨:因为唐朝的发际之地是在长安,她本人也是作为皇后的身份陪着唐高宗从长安到洛阳的,改唐为周以后,她以洛阳为首都,号称神都,那么武周政权是以洛阳为首都的政权,那么现在她回到长安,年号改为长安,带着儿子回到长安,就是一种动向,表示自己要把皇位交还给儿子。

武则天令皇太子改从武姓,并召集皇太子、梁王武三思等人,在明堂盟誓,昭告天地将永远和平共处,接着武则天又煞费苦心的安排原来的李家与武家通婚,以便亲上加亲,不至于在自己死后兵戈相见。除了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士势力之外,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又结成了一个新的权力集团,他们都对李显顺利继承皇位构成巨大威胁,使政局走向了新的变数。终于公元705年正月,在武则天又一次病重时,宫中发生了政变,一支队伍直奔武则天所在的迎仙宫,这支队伍由宰相张柬之、崔玄韡[wěi]等人率领,见到张易之、张昌宗,张柬之二话不说将其斩首,政变官兵将武则天的长生殿团团包围,要求武则天传位太子李显。随后,武则天被软禁了起来,并移宫于上阳宫。虽然她亲生的儿子成为新皇帝,仍然定期向她请安,还给她上了新的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但那谁都知道,这不过是一个空头衔,她所有的政治权力都被剥夺了,她几十年苦心营造的武周王朝,也顿时烟消云散了。

乾陵

最热衷于权力的武则天,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结局,这是对她最致命的打击,不过,人世间的事确实不好琢磨,就像禅宗之顿悟一样,经过最致命的打击之后,武则天虽已气息奄奄,却在弥留之际悟通了人生。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她突破了自己,原来所有的权力富贵都是空的,回首一看,自己的一生显然多在偏执当中,所谓的圣神皇帝也不过是过眼烟云。81岁高龄的她感觉有点累,她想要安息,重新做回李家媳妇,武则天临终前留下遗嘱,去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并与唐高宗合葬,她甚至主动提出让她曾经恨之入骨的王皇后、萧淑妃的族人全部恢复旧业,出乎人们的意料,一辈子好强到极点的武则天变得平和了,她与世界和解了。这是武则天的陵墓,也是唐朝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皇家陵墓,墓碑上一个字没有,似乎是什么也不说了,又似乎有永远说不完的传奇往事。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一简对多繁汉字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文言文的修辞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72 《左传》(十一、十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通假字与同源字(全集)
古汉语常用字典、辞书、虚词(全集)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全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全集)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17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二)16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一)15 怎样判断入声字14 古文标点的要诀13 古书注解常用术语辨析12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11 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武汉大学| 说文解字导论
“人”类基础字形讲析
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动物类基础字形讲析
植物与庄稼类基础字形讲析
自然界基础字形讲析





【古代文学】《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纪录片《中国通史》100集 (视频、文字)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19 《荀子》18 《庄子》的艺术成就17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16 《孟子》15 《老子》14 《墨子》13 《论语》12 诸子散文概说11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 《战国策》的内容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5 《诗经》的内容(二)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国学精品课|《左传》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北大课堂| 《孟子》精读课程说明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一)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九)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一)


原典《左传》 10 重耳出亡始末

《左传》 09 子鱼论战

《左传》 08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07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06 齐桓公伐楚

《左传》 05 曹刿论战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03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 02 周郑交质

《左传》 01 郑伯克段于鄢

《诗经》 08 召南 小星

《诗经》 07 召南 摽有梅

《诗经》 06 周南 汉广

《诗经》 05 周南 芣苢

《诗经》 04 周南 桃夭

《诗经》 03 周南 卷耳

《诗经》 02 周南 葛覃

《诗经》 01 周南 关雎






中国古典文献学16 《四库全书》15 清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14 《永乐大典》13 胡应麟与辨伪学12 元明文献学特征与成就11 宋四大书10 宋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9 唐代佛经翻译08 隋唐五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7 魏晋图书编纂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纪录片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第6集 劫难
第5集 歧途第4集 称霸第3集 受挫
第2集 觉醒第1集 初生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第六集 天下至宝
第五集 翰墨情怀第四集 华夏心灵
第三集 霞光万道第二集 高天长河第一集 人类奇葩



~●~●~●~●~●~●~




延伸阅读: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 (珍藏版)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歷史有幾種讀法“词学”源流演变考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欢迎加入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古代汉语文学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