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通史》第五十七集:靖康之难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  第五十七集:靖康之难





解说词







第五十七集:靖康之难

宋徽宗

北宋元符三年正月初八,年仅25岁的宋哲宗病逝,哲宗没有留下子嗣,也没有留下遗嘱,新任皇帝只能从哲宗的兄弟中挑选,宋神宗共有14个儿子,当时在世的只有五人,宋哲宗去世当天,向太后火速召集几位重臣,向他们哭诉,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无子,天下事需早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是历代立君的传统,宰相章淳建议立哲宗同母胞弟简王,太后不乐意,章淳又说若论长幼则申王当立。但是申王眼睛有疾,向太后认为不便为君,依次则当立端王,章淳坚决反对,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个被当朝宰相称为不可以君天下的端王却偏偏被选中,他就是宋徽宗,也是在他的统治时期,一度因为太祖以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形成的盛世繁荣,开始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宋徽宗究竟有多么轻佻,竟至于断送了祖辈给他的江山,他君天下之后,又究竟面对着怎样的内忧外患。

河南开封,曾经的北宋皇城汴京,公元1100年,北宋的第七位皇帝宋哲宗突然驾崩,让这座城市顿时陷入一种悲伤与恐慌,国不能一日无君,匆忙之中,向太后从五位候选人中选择了端王赵佶继承皇位,原因是先前皇帝说过端王有福寿且性情仁孝,大臣们看出太后的意思是立赵佶正符合宋哲宗的意愿,事已至此,认为端王不可以君天下的宰相章淳势单力孤,无法再争,于是向太后宣旨召赵佶进宫,在哲宗灵柩前即位,赵佶就是宋徽宗。

游彪:宋朝皇帝子嗣不昌,普遍状况,而为什么就是说,这个就是两宋的这种帝位,尤其是在继皇位的时候,很多时候出现这样一种,就是说很仓促的状况,就是因为他没儿子,好多皇帝没儿子,但我统计过大概有37%的皇帝是没有儿子的,就一直没有儿子,没儿子怎么办,那你就得选其他的宗室来继位,其他的赵家人的继位,为什么宋徽宗继位那么匆忙呢,就是因为哲宗无子,原来根本就没有徽宗什么事,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后来就是皇太后和几个大臣一合计,赵佶就继位了。

赵佶在向太后面前,乖巧顺从,礼数周全,向太后很喜欢他,另外,向太后对以章淳为首的官僚早已产生了极端不信任感,所以,明知赵佶不是当皇帝的料,还是力主他上台,而赵佶他既无思想准备,也未经过必要的历练。在藩邸时,他并不喜欢儒家经典、史籍等亲王宗室的主要功课,倒是对笔墨丹青、蹴鞠骑射怀有浓厚的兴趣,斗鸡走狗无所不通。宋徽宗在书法方面有卓越的天赋,书法自成一格,号瘦金书,他的书法笔势劲逸,顿挫有节,挺拔秀丽,风流潇洒,可以说北宋交给了一个艺术家而非政治家管理。

宋徽宗 瑞鹤图

赵冬梅:宋徽宗何止是书画,还有收藏,宋徽宗是一个在艺术、各个门类的艺术他都能通的人,确实是一个有创造力而且很有生命活力的人,把这样一个人放在皇帝的位置上是最危险的,他爱折腾啊。

徽宗即位之初,为了取得各种政治派别的支持,稳固自己地位,采取了调和新旧两派的政策,同时他为了改变自己轻佻放浪的形象,在生活方面也做了些尚俭戒奢的姿态,比如退还百姓献的玉器,又应谏官之请,放生內苑豢养的珍禽异兽。然而,随着新旧党争,早已不仅仅是要不要改革及如何改革的政见分歧,而是演变为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官场较量,宋徽宗不得不在新旧之间做出抉择。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向太后去世,宋徽宗的政治取向随即发生了变化,十一月,他下诏改元崇宁,即崇尚熙宁之意,继续打出了延续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路线的招牌,在这个背景下,宋徽宗和蔡京等人走到了一起,王朝由此走上了危机四伏的旅程。

蔡京

赵冬梅:我们不要忽略了这个年轻人刚上台的时候的理想,我有学生专门研究过他刚刚上台的时候,徽宗第一个年号叫建中靖国,他是要建中的,什么叫建中?就是他要重新找到平衡的,在此之前新旧两党之间的斗争已经变成了恶斗,就是不是东压倒西,就是西压倒东那个恶斗,宋徽宗刚上来是要调停的,调停回到那种能够异论相搅的相对宽容自由的这样一个政治氛围当中,就是他建中靖国,就是安定这个国家,这是他第一个年号的意义,但是他很快就不行了。他也不是作为继承人来培养的,他完全没有准备、没有经验,而且当时不也有人说他轻挑,不可以君天下,他倒是确实是后来证明轻佻,但是他刚上来的时候是真想做事儿来着。

但问题就在于徽宗又碰到了蔡京,蔡京能够与宋徽宗投缘,还在于他本人也有极高的书法造诣,号称天下无双,宋徽宗对蔡京的作品早有耳闻,还在他做端王时,就曾不惜花两万钱买过蔡京书写的团扇,如今端王成为徽宗,蔡京就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创作了一批又一批作品进献上去。当时的韩中彦官居左相,生性懦弱,斗不过强势的右相曾布,见宋徽宗欣赏蔡京,就援引蔡京入朝,企图让他与曾布鹬蚌相争,自己坐收渔人之利,谁知不久,韩忠彦反被扣上了变乱神宗法度的罪名,罢相逐出朝廷。此后曾布与蔡京的斗法也败下阵来,蔡京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宰相。

曾布

赵冬梅:蔡京绝对是个坏人,他坏体现在哪,他本来是跟着王安石的,但是司马光上台之后他麻利儿的就把那该废的废了,他能做到,所以你想这个人的人品如何,这人只认得利益,这人没操守,但这人也有一个放在他身上就是缺点的一个优点,就这人有才华,这人书法很好,文章也写得漂亮,估计可能人也仪表堂堂,所以宋徽宗会喜欢他、信任他,这两人混在一块儿,一个那么有生命活力的要折腾的人,再碰上一个那么帮他折腾的人,没好。

蔡京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当时宋徽宗和蔡京在名义上继承新法,实则将新法变成了搜刮敛财的工具,蔡京推行方田新法,竟出现了豪强地主土地越量越少,贫民下户土地越量越多的怪现象,徭役大量被转嫁到贫民下户身上,地方官吏为了多收役钱,获取奖赏又额外增收,有的地方竟然比元丰年间增加了上百倍的役钱。盐法和钱法的所谓改革,变成了掠夺民财的捷径,令天下常赋多为禁中私财,这一切都增强了宋徽宗对国家财政的独揽,也为他的穷奢极侈创造了条件。

包伟民:那么他在政治上是不是个白痴呢,我觉得不是,其实他还是很聪明的,他只是喜欢享乐,也不太关心民间疾苦,但是,他其实对自己政权的控制,还是很能干的,我们可以从蔡京的仕途看出来,他好几次被罢相,毫无还手之力,绝没有像秦桧那样,所以宋徽宗还是部署了一些跟蔡京有矛盾的人来制衡。

游彪:我觉得就是朝政的这种好坏,或者说是政治的清明与黑暗,可能更多的不取决于大臣,在中国古代社会这种体制下,决定性作用的还应该是皇帝。

登上桂林七星山的瑶光峰,可以在峰下的龙隐岩石壁间,见到一块刻有“元祐党籍”四字的石碑,据说这是蔡京的笔迹,崇宁三年,宋徽宗和蔡京掀起了北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打击元祐党人的政治迫害运动。按照宋徽宗的御笔指令,蔡京等人制作了一份元祐奸党的名单,以便让所谓奸党遗臭万年,不仅真正的旧党人士在劫难逃,一些原本属于新党的人也被打入了元祐党籍。如今这块石碑虽然久经风雨侵蚀,文字已模糊不清,但它依然可以见证北宋末年激烈的党争。原本唐宋以来一直有一种台谏制度来约束百官,包括宰相甚至皇帝,台官的主要职务为纠弹官邪,是监督官吏的官员,谏官则是侍从规谏,是讽谏君主的官员之一。在宋代以来,开了台谏合一之端,两者事权相混,谏官也拥有对百官的监察权。到了宋徽宗时代,台谏制度几乎形同虚设,徽宗骨子里从来不拿谏官当回事,而蔡京之流为了上位,除了与君王共武,别无选择。

赵冬梅:台谏是个很脆弱的制度,你想想台谏制度用来抗衡什么的?皇帝、宰相,对吧。皇帝宰相手里头都是有权的,有最高权力的,台谏这个力量来自正义,就是台谏官相信自己是正义的,然后周围的人也相信,在正义的立场上说话,大家都有这样一种共识,这个共识被破坏掉了,当你再说话的时候,你还真正义吗?

北宋王朝经过140余年的稳定发展,到宋徽宗即位之时,进入了一个繁荣富庶的太平盛世,人口首次超过了一亿,徽宗拥有着一个无比繁华的花花世界,供他挥霍。徽宗喜欢奇花异石,蔡京即令亲信在江浙一带搜求进献,还在苏州专门设立了应奉局,堂而皇之搜刮民财,凡百姓家有可供玩赏的一石一木,蔡京即刻派人将之掠夺,贴上黄封就算充公,这些奇花异石通过汴河运往开封,十船编为一纲,谓之花石纲,络绎不绝,昼夜不停,所经之处还要士兵押户,官员迎送。曾经一块巨型太湖石高达四丈,为了运输专门特制大船,用纤夫几千名历经数月才运到开封,一路上拆水门、毁桥梁、凿城桓以便通行,仅此一项不知花费了多少钱财。这是一块当年的遗石,也是花岗石的一个见证,这座调集上万士兵、工匠,历时六载,耗资不可计数的奢靡工程,令人唏嘘。徽宗在位26年间,蔡京先后四次任相,累计达十七年之久,搞得满朝上下乌烟瘴气,除蔡京外,王黼、朱勔、李彦、童贯、梁师成等人,也在朝堂内外呼朋引类,蠹国害民,无恶不作,合称六贼。在宋徽宗和这伙奸佞之臣把持下,宋王朝可谓黑暗到了极点。

宋宫遗石

游彪:在中国古代社会,公和私是不分的,中国人很早就讲天下为公,就是说早早地在先秦时期就讲天下为公这些东西,在周朝,周礼里头就讲天下为公,实际上就是说,这只是一种理想,真正在现实里头,很难做到,也就是不管在任何朝代都这样,都很难做到,你要说宋徽宗因私而失天下,或者是因不公而失天下,这恐怕很难这么去说,整个朝廷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体系只要有一环运转不灵就可能就出问题,所以这种宋徽宗的失国,实际上是各方面因素造成的,甚至有些东西是偶然的。

尽管后宫粉黛三千,纵情声色的宋徽宗还是不满足,为了寻求刺激,他经常微服潜至花街柳巷,寻欢作乐。樊楼,相传它是北宋东京七十二家酒楼之首,宋徽宗就是在这儿邂逅了京都名妓李师师,就在这位风流皇帝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时,危机正一步步向他逼近。宋徽宗君臣的极度奢靡,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日趋恶化,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又使社会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宣和二、三年间,在两浙、黄淮等地就爆发了方腊、宋江等人的起义,与此同时,北方女真的崛起,更让北宋王朝岌岌可危。从11世纪中叶,雄踞漠北的辽国走上了由盛转衰的下坡路,统治集团的糜烂生活令朝政开始败坏,内乱不断,辽国的末代皇帝天祚帝与宋徽宗同一年即位,其昏聩程度丝毫也不输于宋徽宗,当时的辽国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各族民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其中对辽国统治威胁最大的就是女真族

公元1113年,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继任完颜部首领,经过秣马厉兵的准备,第二年就发动了反辽战争,并连战连捷,很快占领了辽国东北部的大片地区。公元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国,定国号为大金,以会宁为都城,天祚帝闻知,慌忙率号70万大军御驾亲征,辽国军队根本不是大金的对手,被打得大败而逃,辽军的精锐在这一战中几乎丧失殆尽,此后形势急转直下,金军攻势更加凌厉,辽国内部开始分崩离析。此时一位名叫李良嗣的辽国官员投奔宋朝,并献计联金攻辽,收取燕云故地。宋神宗时,北宋曾确立先征服西夏,再北伐辽国的战略目标,宋徽宗打着绍述(绍述:承继前人所为)的旗号也标榜自己,要继续实施这个战略目标,在对西夏的战争取得一些胜利后,便把关注重点转向了辽国,宋徽宗对李良嗣的计策十分欣赏,赐他姓赵,授予官职,李良嗣此后就成了赵良嗣。

宣和元年,宋徽宗派马政等人从登州渡海前往金国商议夹攻辽国的具体事宜,宣和二年,又谴赵良嗣等为正式使节,携带宋徽宗御笔与金太祖阿骨打商定,宋金双方均不得单独与辽讲和,金军攻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军攻取辽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灭辽后,宋将输辽的岁币转输于金,金将燕云地区归还宋,这就是历史上的宋金海上盟约,又称海上之盟

游彪:在宋朝的时候,宋人当时西北的丝绸之路断了,宋人就必须出海,所以宋人航海技术发展很快,宋人航海的这种能力很强,所以他们能够很快的到高丽,所以他们是通过两条路,一条是陆路,陆路就是从契丹人这,还有就是从海路,如果说宋朝和金朝的之间的盟约,能够得到执行的话,对宋朝来说应该有好处。但是就是说他是不信守条约的,所以宋金海上之盟的签订,实际上是宋朝做了一个比较错误的决定吧,所以才导致后来北宋的灭亡。

包伟民:檀渊之盟我们可以说大约双方军事力量达到一个平衡,对契丹族来说,那就是契丹的军队孤军南下,到了黄河边上,其实他也不太容易再往前进了,那么宋军啊,当时其实在各个不同的大、小战役中间也有一些胜利的捷报,那么,所以双方其实是一个力量平衡下签的一份合约,尽管宋朝总是一种姿态,因为他是一种屈辱嘛,但当时地位是平等的,兄弟之国,真宗还是哥哥,因为他比辽圣宗年纪大,所以他是哥哥,那个是弟弟,只是他要交些钱,那个钱理论上来说就是礼物而已,这礼物跟后来税贡是不一样的。

对于联金灭辽,宋朝人很多表示反对,认为朝廷不能遵守与辽国在澶渊之盟时达成的和约,亲启事端,绝非良策,就连高丽国王也对前来为他诊病的宋朝御医说,闻天子将与女真图契丹,苟存契丹,犹足为中国捍边,女真虎狼,不可交也,宜早为之备。这些意见,宋徽宗一概听不进去。

宣和二年爆发的方腊起义,牵扯原本准备攻辽的军队,宋徽宗抽不出军队去履约海上之盟,又听说辽国已知道宋金海上盟约之事,宋徽宗害怕辽国的报复,一度后悔与金交往,想单方面撕毁约定。次年二月,金使前来催促宋朝如约进兵,宋徽宗有意拖延,直到八月,才写了封含混模棱的国书把金使打发回去,以致金人以为宋朝已经悔约,为双方以后的争端埋下祸根。宣和四年初,金军接连攻下辽中京和西京,天祚帝逃亡夹山,辽国的灭亡已成定局,宋徽宗于是决意用兵,这年四月和七月,童贯、蔡攸两次率领宋军,向燕京进发,发动攻辽战役,均遭败绩。熙宁、元丰以来在河北边境蓄积的粮草军需却消耗殆尽。

游彪:辽朝的契丹军队要是最后调动起来,驻守燕京地区的军队,还有就是这个驻守大同这边的军队、西京那边的军队,要调过去的话,女真人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所以说海上之盟应该说是北宋政府的一个决策错误,宋徽宗一直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是说是只有宋徽宗,别的皇帝也有这种想法,但是这可能跟他好大喜功有关,你看这个,我的祖先没有收复了燕云十六州,我给他收复了。

宋朝的腐朽无能被金人看得一清二楚,宣和四年,金兵占领了燕京,事情的结果既然不同于当初的约定,金人自然不肯轻易履行原约,几经交涉,才让宋朝收回燕京及其所属的六州之地,条件是宋朝不但要把给辽的五十万岁币如数交给金,还得每年加纳100万贯燕京代税钱,金兵撤退时,把燕京的人口财产席卷而去,宋朝付出巨额代价,买回的只是几座空城。宋朝君臣不但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在虚幻的胜利气氛中弹冠相庆,以为天下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第二年,已经降金的辽将张觉,在平州起兵反金,利欲熏心的宋徽宗企图通过招诱张觉,捞回平州地区,这是违背宋金协议的行径,必定会遭到金国的反对,宋徽宗不做好援助张觉,并防备金兵的准备,致使张觉很快被金兵打败,逃到燕山府,宋徽宗亲笔写给他的委任状也被金军缴获,金人来要人,宋朝起初还想抵赖,后被逼无奈,只得杀死张觉,将其首级连同他的两个儿子交给金国。

宣和五年八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去世,其弟完颜吴乞买即位,是为金太宗,宣和七年二月,金兵俘虏天祚帝,辽国的残余势力基本肃清,战争中掠夺的大量人口、财产,刺激了新兴女真贵族的扩张欲望,他们很快就把矛头转向了既繁荣富庶又腐败无能的宋朝。宣和七年十月,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西路由大同出发进攻太原,东路由平州出发攻打燕山,两军计划在汴京汇合,同时金国还派出了勒索宋朝的使者。金太宗战略巧妙,野心勃勃,他一边出兵攻打,一边出使敲诈,这成为以后金人对付宋朝的一贯手法。金军推进异常迅速,东路金兵不战而入燕山,在宋朝降将郭药师的引导下,长驱直入,西路金兵出发不到几天,就打到了太原城下,开始围攻城池。与此同时,金使来到汴京,盛气凌人地要求宋朝割地称臣。

今天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清明上河园,是以画家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照营造法式为建设标准,建造的一座大型宋代文化主题公园,这里除了复原再现出宋代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之外,每天还会通过古装剧,为游客们演绎那些世代相传的历史故事,汴京保卫战便是其中之一。

金兵攻入汴京令宋徽宗心惊胆战,不得已颁布罪己诏,并产生了逃跑避祸的念头,宋徽宗任命皇太子赵桓开封牧,企图让儿子以监国的名义替他挡住金兵,随后又在李钢等人的劝说下,诏命传位于太子赵桓,自己退位,称道君教主太上皇帝。即位的宋钦宗,虽然俭约朴素,也算得上勤勉,但却优柔寡断,多疑多变,既无勇气和定力,更没有什么深谋远虑,他在主站主和之间朝三暮四,一天数变,终于变出了一幕亡国的悲剧。

赵冬梅:他害怕了呀,就这么简单,他就是害怕了,害怕了然后他这太子是现成的,他就给他了,没有别的原因,然后你要知道他交棒之后,他就带着人带着兵,他就往南边去东巡去了,他跑到安徽的亳州去了,道教皇帝,他去崇道去了。

靖康元年正月初六,26岁的宋钦宗在李纲的极力劝谏下,暂时打消了出逃的念头,登上宣德楼,晓谕各军,表示要固守到底,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全面负责守城事宜,将士们感泣流泪,山呼万岁。李纲布置得稍有头绪,金军就兵临城下了,金军虽然攻势凌厉,但进展并不顺利,此时宋朝的西北边军和各地驻军正纷纷来援,金军长途奔袭,孤军深入,又顿于坚城之下,犯了兵家之大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宋朝君臣勠力同心,同仇敌忾,守住汴京,重创敌军原本是有可能的。但是宋钦宗内心畏敌如虎,根本不相信宋朝军民能够挽救危亡,因此汴京保卫战刚刚开始,宋钦宗就接连派使者向金兵乞和,对李纲唇焦舌烂的战况分析,只是敷衍搪塞而已,金方提出极其苛刻的条件,索要金500万两银,银5000万两,绢彩各1000万匹,马驼驴骡各以万计,尊其国主为伯父,凡燕云之人在汉者必须全部归还,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以亲王宰相作人质。金人的胃口实在太大了,索要金帛之数,即使竭宋朝天下之财亦难凑足,三镇是宋朝立国的屏藩,赵家的祖坟也在那儿,尽管条件如此苛刻,宋钦宗为求苟安无事,还是全部答应下来,下令搜刮汴京诸色人等的金银,好不容易刮得近20万两,银400万两,民间积蓄已空。同时康王赵构和少宰张邦昌也作为人质,被送到了金营。

游彪:女真提出这个,开价就很高了,当时就是说,他派出的使者出去以后,就是说政治上的要求要称臣,经济上要纳贡,还要求原来给契丹的东西,一开始甚至上百万、上千万的那么多开价,所以就是说,政治上、经济上开的这种价码非常高,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宋钦宗在和战之间犹豫呢,就是他没办法满足女真开的这种高价,满足了以后他会被人骂死,他会被朝廷的内外官员,不管是官员也罢,甚至包括他的这种亲属也罢,可能会被骂死,所以了他就没办法答应这个条件,所以他在这个和与战之间摇摆不定。

正当宋钦宗因为金帛不够而大伤脑筋时,正月二十,种师道、姚平仲率泾原秦凤路边防军开到了京城,其他勤王兵也陆续赶到,云集城外的宋军已达二十余万,种师道是德高望重的宿将,西北边防军又是宋军中最英勇善战的精锐之师,他们的到来使宋军士气大振。宋钦宗一时倒向了主战方,不仅如此,他还极力支持姚平仲速战速决的主张,令姚平仲出兵偷袭金营,结果事机不密,金军早有防备,设伏击破宋军,姚平仲畏罪不敢回城,只身亡命而去。种师道提出将计就计,当晚再派奇兵劫营,即使不胜也每夜出兵骚扰,令敌人疲惫而遁,但宋钦宗吓破了胆,再也不敢言战。此时,主和的投降派李邦彦,趁机造谣说,西北勤王之师已全军覆没,宋钦宗惊上加惊,生怕金人前来问罪,急忙解除种师道的兵权,又将李纲革职,解散亲征行营使司,更有甚者,他甚至还打算把李纲绑了交给金使。

赵冬梅:他(宋钦宗)本来能力有限,这么一个烂摊子就上了,一共就一年多一点吧,他根本没有办法,而且他上去之后,真正当家的、能调动的又有多少,所以宋钦宗是个可怜的老实人,老婆都只有一两个,他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人,如果说让他守城那还是有余的。

投降派的所作所为,激起了汴京人民的强烈愤慨,当时数百名太学生伏阙上书,指斥奸臣投敌误国,要求坚持抗战,恢复李钢、种师道的官职,汴京居民声援之声震天动地,宋钦宗无奈之下恢复了李纲、种师道之职,抗金形势重新高涨起来,金兵见汴京军民同仇敌忾,勤王之兵日益增多,深感局势不妙,不等金帛数足,取了割让三镇的诏书,又以肃王赵苏代替康王赵构为人质,匆匆退兵。种师道请求趁金兵渡黄河之时,发起猛攻,遭到宋钦宗拒绝,结果,金兵安然满载而归。

危机暂时解除,宋朝文恬武嬉,故态复萌,不是认真整军备战,却忙于控制太学,朝廷明令,严禁士庶以伏阙上书为名,聚众作乱,违者以军法从事,有司可先斩后奏。当然,这期间宋钦宗也在舆论的推动下,做了一些顺应人心的好事,清算了一批以六贼为代表的奸臣,其中就包括蔡京,他被贬岭南,死于途中。宋钦宗还将自己临阵逃跑的父皇太上皇宋徽宗接回了汴京,此后进一步限制了他对政治的干预,将他置于严密的控制之下。至于性格耿直、敢于任事的李纲,宋钦宗早已反感,甚至斥责李纲作威作福,专权骄横,将他逐出朝廷,后来李纲又被扣上专主战议,丧师废财的罪名,几度被贬。

金军一面答应讲和以麻痹宋朝君臣,一面照旧攻城夺地,并利用战场上的胜利,逐步提高议和条件,诱使宋朝步步屈服。同年8月,金兵再度南犯,9月初三,太原陷落,十月初五真定陷落,闰十一月初二,东西两路金兵再度会师汴京城下,汴京第二次被围,形势比第一次更加险恶,城内守军已不足七万,各地勤王之师在主和派耿中南、唐恪不得妄动的命令下,都留在原地裹足不前,宋钦宗虽然接连派使者诏诸路勤王兵速来救驾。但为时已晚,使者也大多被金兵截获,有个名叫郭京的骗子,自称能用六甲神兵击破金军,生擒金军统帅,宋钦宗听信了他的鬼话,派他带领所谓神兵出战,结果大败溃散,东京城就此被攻破。迫不得已,宋钦宗亲自到金营议降,答应称臣,割让河北、河东地区,靖康二年正月,金军先后将宋徽宗、宋钦宗扣押在金营。

游彪:檀渊之盟为什么能和,双方至少是在檀州势均力敌,你也弄不了我,我在这儿守着你,骑兵过不去,而且就是檀州背后的广大的地方政府,还是北宋统治,所以契丹人特别怕背后,这个宋朝的军队合击,没有形成有一种均势,和是很难的,所以到了这种大军压境,已经围城了,你再去想和,恐怕就很难了。

2月6日,金国皇帝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七日,宋徽宗等人被迫前往金营,金朝国相粘罕、斡[wò]离不分别押着宋徽宗、宋钦宗和后妃、宗室、臣僚共三千余人,以及掠夺的大批金银财宝、仪仗法物、图书典籍、百工技艺人等北归金国,北宋就此灭亡

赵冬梅:其实是应该这样说,徽宗负主要责任,但是不能只是徽宗,应该是徽宗和他的朝廷负主要的责任,然后就是宋朝的这种长期在分兵权的这个策略,对武装力量缺乏建设,对国防缺乏大的战略考虑,没有居安思危,这也要负一个主要的责任。

游彪:在王安石变法以后,朝廷的政策就变来变去,一会儿按王安石的来走,一会儿又按哲宗的走,按司马光的走,政策就全乱了,没有一个固定的这种、有一个延续性的政策,忽然就来回转,有些时候甚至是一年一变,你看到宋朝改年号,哪个时候年号改的最多,哪个时候最乱,徽宗改年号改的最多,最乱的时候。

靖康之难那一年,徽宗、钦宗二帝被北掳北去了,中原生灵涂炭,四处是游荡的难民,在南迁的散乱人流中,有一辆破旧的木轮车,一个有些年纪的中年男子,衣着普通,面容疲惫,靠着车帮在昏睡,他姓,在东京住了二十四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他知道这次离开东京,恐怕再也见不到了,不是没有机会再回到这里,而是那往昔繁荣的景象将不复存在,他来到南方安定下来以后,凭着记忆,写了一本《东京梦华录》,以记录他在东京生活的那段日子。他在序中写道,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驰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东京梦华录》的文字繁琐而直白,就像是一篇说明文,事无巨细地把当年东京的市井生活一一罗列,他的语气是平静的,甚至是乏味的,但在这冷漠的表象之下,传达出来的却是深入骨髓的哀伤。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一简对多繁汉字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文言文的修辞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72 《左传》(十一、十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通假字与同源字(全集)
古汉语常用字典、辞书、虚词(全集)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全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全集)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17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二)16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一)15 怎样判断入声字14 古文标点的要诀13 古书注解常用术语辨析12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11 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武汉大学| 说文解字导论
“人”类基础字形讲析
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动物类基础字形讲析
植物与庄稼类基础字形讲析
自然界基础字形讲析





【古代文学】《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纪录片《中国通史》100集 (视频、文字)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19 《荀子》18 《庄子》的艺术成就17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16 《孟子》15 《老子》14 《墨子》13 《论语》12 诸子散文概说11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 《战国策》的内容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5 《诗经》的内容(二)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国学精品课|《左传》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北大课堂| 《孟子》精读课程说明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一)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九)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一)


原典《左传》 10 重耳出亡始末

《左传》 09 子鱼论战

《左传》 08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07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06 齐桓公伐楚

《左传》 05 曹刿论战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03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 02 周郑交质

《左传》 01 郑伯克段于鄢

《诗经》 08 召南 小星

《诗经》 07 召南 摽有梅

《诗经》 06 周南 汉广

《诗经》 05 周南 芣苢

《诗经》 04 周南 桃夭

《诗经》 03 周南 卷耳

《诗经》 02 周南 葛覃

《诗经》 01 周南 关雎






中国古典文献学16 《四库全书》15 清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14 《永乐大典》13 胡应麟与辨伪学12 元明文献学特征与成就11 宋四大书10 宋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9 唐代佛经翻译08 隋唐五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7 魏晋图书编纂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纪录片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第6集 劫难
第5集 歧途第4集 称霸第3集 受挫
第2集 觉醒第1集 初生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第六集 天下至宝
第五集 翰墨情怀第四集 华夏心灵
第三集 霞光万道第二集 高天长河第一集 人类奇葩



~●~●~●~●~●~●~




延伸阅读: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 (珍藏版)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歷史有幾種讀法“词学”源流演变考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欢迎加入QQ群    
古代汉语文学[1]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此群已满,请加古代汉语文学[2]QQ群:314120068)


QQ群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古代汉语文学[1]:933201038QQ群二维码(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古代汉语文学[2]:314120068QQ群二维码(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以下为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