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通史》第五十八集:宋金和战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  第五十八集:宋金和战





解说词







第五十八集:宋金和战


宋高宗 赵构

公元1162年,宋高宗赵构禅让皇位,退居德寿宫,从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登上皇位,宋高宗一路退步,至此,他终于退无可退了。宋高宗在位的35年,正是宋金双方在和与战之间艰难拉锯,互找平衡的一个历史时期,其间南宋朝廷依靠以李纲、岳飞为代表的爱国将领和人民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击败了金兵一次又一次的猛攻,总算保住了半壁江山,这段历史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和与战的撕扯与纷争呢。

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的商丘古城,依然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但是,在古城的地底下,还叠压着历史上的六座都城,其中就包括了北宋的南京城,当时叫做应天府。作为南宋的第一位君主,宋高宗赵构正是在应天府登上皇位的。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初,金兵押着宋徽宗宋钦宗北撤,傀儡皇帝张邦昌失去了靠山,只能将早年被废,居于民间的宋哲宗皇后孟氏迎进宫中,孟氏得知皇室宗亲只剩下康王赵构这棵独苗,连忙派人联络,并下手书让赵构继承大统。高宗重建的宋朝,史称南宋,是北宋政权的直接延续

应天书院

包伟民:赵构,他是徽宗的第九个儿子,最开始的时候,这个皇位怎么着都轮不到他,那是毫无疑问,所以呢,对他来说,他就是作为一个皇室的亲王,本来就可以太平地过一辈子日子,但结果呢,来了女真人,等到女真把这两个皇帝,徽宗和钦宗都抓走以后,留在宋朝领土,原来领土范围之内的,跟赵家血缘关系最近,当然就只有他了,地位最高的,因为他是徽宗的儿子,他是钦宗的弟弟,所以理论上,这个皇位也就落到他头上了,如果他这个政权再建立起来的话。

赵冬梅:从大的背景上来讲,这个时候,赵构是惟一的人选,他的血统决定了,他是皇帝的儿子,而且是皇帝惟一剩在这的儿子,然后还有就是老百姓也需要,举这样一个赵构的旗帜来反抗侵略,来组织整个的这种反侵略,所以这个时候使赵构。

宋高宗初登帝位,北中国烽烟四起,朝中主战主和两派针锋相对,互不相让,高宗明着起用主战派李纲为宰相,暗地里却与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等人策划南逃。李纲精心谋划,整顿军制,恢复战力,河北河东的抗金义兵纷纷聚集,宋军力量迅速增强,不断有捷报传到朝廷,各地趁火打劫的散兵游勇也被他派兵平定。但是,高宗对李纲的各项建议置若罔闻,甚至还把他贬出了朝廷,李纲在宰相的位置上只待了七十五天

包伟民:赵构在应天府,在商丘,宣布继位,任命李纲为开封留守,因为当时开封还在宋朝的掌控之下,他曾经十多次上奏章,希望赵构能够回到首都,回到开封去,那么那段时间,他对开封的防卫的经营,也是很成功的,所以他在任留守期间,金国没有再派兵南下,这是跟他当时在开封地区的守卫工作是直接有关系的,他的一生是有些曲折,但最后这一段经历,作为开封留守的经历,是他一生最风光的一个阶段。

李纲一走,宋高宗就从应天府轻舟快马地逃到了扬州,年近古稀的宗泽连上二十四份奏疏,徒劳地请求高宗还都北伐,最后忧愤而死,临终时他连呼三声,过河、过河、过河,饱受异族入侵之苦的开封百姓,为失去这样的抗战派名将而悲恸不已,三日吊祭,往哭不绝。

赵冬梅:金朝方面其实一直都有,就是在战略上一直也有分歧,它内部的派别当中也有,比如说我们是把宋灭了呢,还是说就枪一把就走呢,另外还有当战争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这个占领,我们只是到黄河边上呢,还是我们到淮河呢,还是我们到长江,还是我们干脆就把宋整个吞掉呢,其实他内部一直有,它不是铁板一块的。

公元1128年形势图

金人主战派希望以速战速决的方式,置新建立的高宗政权于死地,于是,在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七月,金兵再度南犯。大名府、相州、濮州等北方重镇相继陷落,济南知府刘豫投降,此时,即位不久的年轻皇帝,二十二岁的宋高宗却把军国大事一概交由黄潜善、汪伯彦等主和派来应付,自己则在扬州行宫里恣意寻欢作乐,真可谓“金戈铁马破空来,欢声笑语犹不觉”。

包伟民:这些民族我们知道,因为历史已经不只一次的展示这种事例,尽管人很少,但他们战斗力很强,因为他是全民皆兵的,也就是他的生产组织,他平时打猎,这种生产组织,同时也是个战争组织,那么更何况我们中原地区的政权越来越文弱。

金军统帅完颜宗翰,又名粘罕,刚占领徐州,又派五千骑兵奔袭扬州,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正月三十,这股金兵攻陷泗[sì]州,南宋举朝震惊,二月三日,金兵攻占天长军,今安徽天长,离扬州不到一百五十里,五百骑兵马不停蹄地向扬州袭来,中午时分,宋高宗正与宫女厮混,内侍突然闯进报急,吓得高宗提上裤子就跑。

包伟民:金朝的,就是女真族的那些领导者,他是生机勃勃的,不管是制度建设,还是经济的发展水平等等,可能跟中原地区的还是有差距的,但是最起码在军事力量上,它是非常有力量的,那么在整个政治上,它是有进取心的,因为他们民族处在这样一个阶段。对于宋朝的皇帝,我想首先他不是一个,因为他们出生在帝王之家,他不是从民间出来的,也没有,其实也不可能说他有什么进取心等等,他就是一个父母亲把这么大一份家业给他了,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守家,守家业,应该不那么有开拓性,甚至于有点死气沉沉的样子。

瓜州就在扬州以南十几公里的地方,要想南逃,唯有在此渡过长江,瓜州古渡就像一位千年老人,见证了太多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时刻。方寸大乱的宋高宗仓皇间借了一条小船,由此渡过长江,表面看来这是他一人的逃跑,但贵为天子的他大概不知道,他这一步退却,整个天下的重心,已经发生了转移,中国的历史也由此改写。扬州军民争相避敌,倾城而出,踩踏至死者不计其数,此日,金兵进入扬州,纵火屠掠,又追杀到江边,十余万人或葬身水底,或丧命刀下,侥幸未死者全成了俘虏,朝廷大量的财宝器物,文书等也被金兵缴获,若非高宗逃来扬州,这十几万人也不至于死于非命。

包伟民:到扬州以后,他跟当时的两个宰相,一个叫黄潜善,一个叫汪伯彦,问女真人在哪里,那两个宰相说,女真人还很远,那两个宰相当然是这么说,这个非常无能的两个人,那他就相信了,他就在扬州待下来了,结果女真人的追兵下来了,给他吓坏了,连夜逃,就是整个的,我想他经历过程,对他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他对女真族的军队是极其惧怕的,在他心理上,吓坏了这个是。

刚逃到南方的高宗气都没有喘过来,就遭遇了宋代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兵变,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五日,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将官苗傅刘正彦的带领下,直扑皇宫。当时,张浚、韩世忠、刘光世等朝中大将都领兵在外,高宗身边兵微将寡,苗、刘二人见军民的不满情绪可用,便策动了兵变,先杀遇敌不战,率先逃窜的王渊等人,再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fū],由孟太后垂帘听政。

包伟民:苗、刘兵变其实是个内争,因为高宗一下子就从这个亲王当了皇帝了,他当然不太可能有太多的管理能力,那我们也是可以理解,所以他任用他亲信的人,必须是他自己旁边关系特别亲密的人,那谁呢,那就是宦官。另外当然就是给他当警卫的人,当时的一个宦官的头子叫康吕,他的那个警卫部队,那个都统司的长官,叫那个王渊,这两个人他特别信任。但这两个人其实不是什么好人,所以这两个人就引起公愤,因为他们在往南逃的时候呢,还自己抢东西,总之发生很多坏事。高宗带的那个都统司,就他自己周围的那个警卫部队,有两个将领就表示不满,主要是对那个宦官头子康吕,以及对那个都统制王渊,感到不满,所以他们就要把这两个人杀掉。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跌宕起伏,高宗在政治上才开始变得成熟起来,他人虽然怯懦,却足够聪明,能够把主战、主和两派背后的社会心理与自己的私心统筹考量,开始在主战主和两派间玩起了平衡,直到岳飞出现,他这么玩也就更有了本钱。

杭州的岳王庙是一处纪念抗金名将岳飞的庙宇,也是杭州非常有名的一处名胜,游人络绎不绝,岳飞出身于相州汤阴的雇农之家,自幼习武,力大无穷,不到二十岁,就能挽弓三百斤,开腰弩八石。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犯,岳飞目睹其残暴,义愤填膺,毅然告别母亲、妻儿,投身到如火如荼的抗金斗争中,后背是母亲姚氏为他刺上的尽忠报国四字。

岳飞的一战成名要从著名的黄天荡之战说起。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一月,完颜兀术突破长江天险,相继攻陷建康,杭州,明州等地,尾随宋高宗穷追猛打,宋高宗被迫乘船飘摇海上,一直逃到温州,惯于策马驰骋的金兵,不适应江南河湖纵横的地形,再加上金兵残暴的杀掠,激起了南宋军民的奋力反抗。次年二月,完颜兀术不得不逐步北撤,到达镇江时,抗金名将韩世忠率水军八千余人拦截,将十万金兵困在黄天荡。黄天荡是位于长江下游,靠近建康的一段江面,河网密布,芦苇丛生,金兵对这样的地理环境相当陌生,双方相持四十余日,金兵屡战屡败,几乎陷入绝境,最后靠火攻才冲出重围。南宋朝廷命张浚收复建康,张浚胆怯不敢进,部将岳飞不等张浚命令,主动发起进攻,转战半月,杀敌数千,乘胜收复了建康,岳飞由此威震天下。

位于江苏省靖江市的岳飞庙,是岳飞生前所建,因此又叫生祠堂。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岳飞自泰州退往江阴补充军粮,途中遇到大量江淮间流离失所的难民,于是把这些流民聚拢起来,在阴沙这个地方派兵加以保护,百姓感其恩德,在此专门为岳飞立祠堂建庙以瞻仰,岳飞一心骨粘百姓,声名由此远播。由于以岳飞为代表的抗战派的阻击,金军想通过全面进攻,快速灭亡南宋的企图难以得逞,金人于是改而采取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的策略,将全面进攻改为东守西攻。在东面,册立投降金朝的原济南知府刘豫为儿皇帝,建立伪齐政权,接管淮东、淮西和京西地区,建立同南宋之间的缓冲地域,企图以汉治汉。在西面,集中力量进攻川陕,以期控制长江上游,为迂回包围南宋创造条件。就在主战派出现像岳飞这样先锋人物的同时,主和派一位重量级人物也登上了历史舞台。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十月,秦桧带着妻子王氏回到了南宋,王氏出身名门,秦桧是攀着妻子的裙带得到高升的。当初,金兵攻破开封,秦桧夫妇沦为金兵俘虏,很快变节投降,得到金人的欣赏和任用,从他当权期间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与金朝统治者是有相当默契的。

包伟民:对于秦桧和赵构来说,他们是利益共同体,秦桧要推行他认为正确的政策,那就是要跟金朝求和,不管我多少屈辱,但是我要保住我现在江南的南方地区的,就是淮南以南的那块地区,对于赵构来说,他的目的也是这个,所以他们两个是利益共同体。

秦桧一见宋高宗就建议南北两方各守其土,互不相犯,以放弃故土、停战议和来换取金朝对南宋偏安的认可,这个建议正中宋高宗下怀,马上任命秦桧为礼部尚书,安排这么一个搞外交的官职给秦桧,暗喻高宗似乎知其底细。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高宗连续拜秦桧为参知政事和右相。

赵冬梅:秦桧这个人比较可疑,秦桧曾经做过金人的俘虏,而且更加可疑的是什么呢,他跟他夫人逃回来的时候,还带着婢女,带着一应的家居用度,这哪像是逃命啊,逃命就卷点细软就得了,所以他很有可能是金朝的主和派放回来的,高宗一旦决定了这个投降路线,以屈辱换和平的路线之后,高宗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他信任秦桧是更便利的,对吧,而且秦桧能帮他挡很多东西。

包伟民:就当是皇权来说,宰相在强,皇权还是要比宰相要强的,他怕的不是秦桧,他怕的是金,因为秦桧代表的是一种政策导向,我把他免了以后,金会有反应,觉得你政策导向会有变,他问题在这。

宋高宗重用秦桧,是期望他能在与金议和上有所作为,但在当时的金朝统治者还没有放弃灭亡南宋的大背景下,秦桧虽多次向金示好,却收效甚微,金人不仅连一点回音都没有,而且继续发动对川陕地区的大规模进攻,支持北宋叛臣原济南府知府刘豫,在金国扶持下所建立的傀儡政权伪齐的南侵,这不能不使宋高宗大失所望,在有心乞和不可得的情况下,怵于抗战派和全国军民的舆论形势,宋高宗不敢全然放弃抗金旗帜,加之秦桧第一次出任宰相,就与左相陷于激烈的政治斗争当中,其阴险倾侧的用心,拉帮结派的伎俩,也引起了人们的警惕。于是,在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八月,秦桧罢相,宋高宗甚至宣谕朝廷,立榜朝堂,表示对秦桧终不复用。

秦桧跪像

随着金人东守西攻战略的推进,襄阳因其特殊地理位置,逐渐成为宋金和战局面的焦点,襄阳各郡扼守长江中游,逆江而上可以进川,顺流而下可逼江浙,北控关中,东抚中原。当时的西北战区,由于主帅张浚轻敌冒进,南宋川陕五路大军大败,幸亏有主战派将领吴阶在和尚原、仙人关两路败金军,才使南宋川陕防务趋于稳固。但是,伪齐军队在金兵的配合下,已经占领了襄阳等地,相当于在南宋的软腹部插进了一把利刃,将半壁江山断为两截,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春,已任江南西路制置使的岳飞上书朝廷: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中原,此为基本。朝廷采纳岳飞建议,命他出兵收复襄阳,宋高宗的本意是以战求和,并不打算反攻中原,因此再给岳飞的手谕中,反复强调只准收复六郡,不得越界用兵,也不准以北伐为号召,否则虽立奇功,必加尔罚。岳飞迅速收复襄阳六郡的胜利,震动了朝廷,高宗接到捷报后说,朕虽素闻岳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这也是南宋首次收复大片失地,岳飞因此被封为节度使。

赵冬梅:相比之下,他在中兴四将里资历最浅,他的军队并不是最多,但是他的军队特别能打。

在南宋诸大将中,岳飞是继刘光世、韩世忠、张浚、吴玠之后,第五位封节度使的大将,年仅三十二岁,这一仗充分显示出岳飞领导的军队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因而赢得了岳家军的美称。至此,金朝对南宋的政策出现了从消灭到议和的重大转变。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底,宋金议和,双方以黄河为界,南宋向金称臣,每年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金方同意赐还原伪齐所辖的河南、陕西等地,并归还宋徽宗和郑皇后的梓宫,以及宋高宗的生母韦氏,因为这一年是金熙宗天眷元年,所以史上又称天眷议和,宋、金双方取得暂时的和平。

包伟民:他后来是非常屈辱的,因为它对金是称臣的,这个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汉族的政权向一个游牧民族的政权称臣的,就这么一个。本来可以表现得更硬气一点,但他们没有做到,他们宁可表现得姿态特别低,宁可屈辱,那么这里面当然作为个人,像秦桧也好,像这个赵构也好,当然他有他自己的小算盘,只要保住他的位置就是。那对秦桧来说,我就是要把这个议和的局面给维持下来,不维持下来,我的政治地位就没有了,对他来说,这个宰相的位置是跟政策连在一起的,所以某种程度上,他们就放弃了国家利益。

天眷议和后,宋高宗马上诏令定都临安,像金人显示要偏安东南,放弃恢复旧疆,但此时金朝内部出现了新的权力斗争完颜宗磐等人结成一伙,操纵军政大权,与金熙宗等形成尖锐矛盾,金熙宗便在完颜兀术的支持下,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完颜宗磐等人,由此,完颜兀术势张。他反对把归还河南、陕西作为与宋议和的条件,为了夺回河南、陕西,他要强迫南宋接受更加苛刻的议和条件。

公元1140年形势图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金朝悍然撕毁墨迹未干的和议,兵分四路,再次大举攻宋,此时宋高宗已再用秦桧为右相,金人撕毁南侵,给了宋高宗和秦桧当头一棒,看来一味屈膝求和,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好在南宋主战派从未放弃战斗,完颜兀术所率的金军主力在顺昌被宋将刘锜的八字军击败,退回东京,岳飞乘势反击,屡败金军,取得郾城、颖昌大捷,收复了京西广大地区。命令部将梁兴等人潜渡黄河,深入金军后方,联络两河义军,形成东西并进,南北夹击东京金军的有利态势,致使完颜兀术打算放弃东京。正当岳飞准备举兵收复中原,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之时,宋廷为了向金朝乞和,强令岳飞退兵,所复失地又沦入金军之手,一代抗金名将岳飞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

经过这第二次的宋金拉锯战,完颜兀术只得重新坐到谈判桌上,尽管局面险些被岳飞翻盘,他还是提高了议和的价码。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高宗全盘接受了完颜兀术的条件,议和正式达成。议和内容有,一,南宋世世子孙谨守臣节;二,确定宋、近边界为东起淮河中流,西至大散关;三,南宋每年向金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这就是南宋历史上极为屈辱的绍兴和议

赵冬梅:我觉得绍兴和议,你君父之仇未报,而且那个仇,那就是眼么前的事儿啊,二十年就全忘掉了,那人就变成没心肝的了,当然如果说你这个一辈子都活在仇恨当中,是挺可怕的,但是如果说你就跟金鱼一样,只有七秒钟记忆,那我觉得也非人类啊,高宗就是有点非人类的样子,他的君父之仇,对他来说那是亲爹呀,他把他亲妈要回来了,而且还有那是何等的屈辱啊,那些个公主、帝姬,这个仇其实还是应该记得。

包伟民:绍兴和议当然是以南宋政权极其屈辱的形式给签署下来的,关键是地位上,如果当时南宋政权那些主政者,能够更硬气一点的话,大约这种对峙的局面还是能够维持下来,就当时的军事力量来看,在我自己估计啊,军事力量的估计啊,金真要消灭南宋,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那南宋要是打回去,像岳飞这样挥手一呼,就能打到黄龙府,那也是后人的一厢情愿,也不太可能。但是起码不太会导致宋金之间如此的,外交关系如此的不平等,所以绍兴和议的一个最大的影响,除了当然它带来了和平之外,从此奠定了宋金之间的不平等的关系,这就是绍兴和议的一个最大的历史影响。

风波亭,本来是南宋时期临安大理寺狱中一座小亭的名字,大理寺正是当时朝廷的最高审判机关,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一月二十七日,赵构亲自下旨,将岳飞赐死于临安大理寺狱中,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被斩于临安闹市。

这里是杭州的庆春路和湖滨路交叉口,1993年,庆春路全面拓宽改造之际,曾有热心市民呼吁,在此恢复风波亭遗址,并为岳飞建立塑像。岳飞二十岁从军,三十九岁被害,一生戎马倥[kǒng]偬[zǒng],始终战斗在抗金最前线,岳家军纪律严明、骁勇善战,以致金人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兀术在给秦桧的信中明确要求: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一代抗金名将未能马革裹尸、战死疆场,却死在自己所捍卫的朝廷之手,其强烈的悲剧色彩,千百年来一直撞击着中国人的心灵,令后世之人对他生出无尽的痛惜和由衷的敬仰。

赵冬梅:岳飞太干净,他不续妾,不贪财,你知道这个是很犯戒的,就是宋朝人讲,说这个,使这个将啊,武人要使贪,使愚,他们讲的那些廉洁,那些讲名节的东西,都是针对于文官而言的,那些道德不约束武将,他们希望这些武将是贪婪的,是愚蠢的,然后才是好控制的。岳飞他不像是个武将,又不是一个文人,然后他又那么年轻,其实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岳飞跟高宗之间没有私人关系,他们之间的私人信任其实没有建立起来

岳飞墓

包伟民:对岳飞现在,大概讨论最多、争议最大就是谁杀了他,秦桧杀的还是皇帝杀的,有的人说秦桧杀的,有的人说哪有那么简单啊,秦桧不敢杀等等,对不对。那么就行政程序来说,岳飞这样的一个大将,那宰相的权再大,都不可能杀的,皇帝没有指令,宰相敢杀大将,在宋代绝不可能的事情。

宋高宗杀了岳飞,也夺了主战派的兵权,铁了心要向金人表示他的偏安之心,直到秦桧死后,他还不止一次地告诫,文武臣僚说:对金媾[gòu]和,是出于他本人的决策,不允许任何人趁秦桧之死,对此事再提异议,动摇既定国策。

绍兴和议,代价很大,南宋每年进贡给金朝大量财富,高宗本以为给了金人这么多好处就可以长久平安了,没想到,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这个和平的局面,只维持了二十年

赵冬梅:由于在战略思想上,高宗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警惕性,宋朝没有,我觉得宋朝甚至一直到南宋,一直是在那么强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武力压迫之下,就是这种战略警惕,宋朝一直不够,应该居安思危。宋朝在内政的居安思危上做到了极致,但是就是在外交上,对外关系上,这个居安思危实在是太差。

虞允文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亡宋之心未死的金主完颜亮,率大军气势汹汹再次南下,高宗战栗,赶紧备船,又准备逃亡,经过大臣陈康伯分析厉害,竭力劝阻之后,才暂留临安,但是仍命人暗中备好大海船,准备逃跑。此时的抗金名将刘锜已六十多岁,手中尽是疲弱之兵,宋军在两淮一败再败。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多亏临危不惧的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残部,凭借长江天险据守,成功阻止了金军渡江,加上金人内讧,金主完颜亮被杀,勉强使金军灭亡南宋的图谋归于破产。也许正是此劫,真的让宋高宗心力憔悴,于是禅让帝位,躲到德寿宫去听天由命了。

梅花碑,杭州老城一处有名的地标,它得名于明代画作梅花与石,其上还记载了南宋德寿宫的历史,只可惜原来的碑石已不复存在。现在立于杭州市佑圣观路,梅石园的这块碑,是2007年七月,根据西湖博物馆馆藏拓本复制的。他的脚下,正是南宋德寿宫的北宫墙,德寿宫规模之大,后苑园林建筑之精美,都超过了皇宫,活到了八十岁的宋高宗,在五十五岁那年禅让于宋孝宗赵昚[shèn],退居园林。据他自称,我累了。

公元1162年形势图

想当初,宋太祖千叮咛万嘱咐,子孙后代要时刻堤防武人干政,可他却忘却了更重要的一件事,当外敌来犯,则必须要保卫社稷江山,保卫家园,忘战必危,忘战必亡。在宋金之间,和与战的悲怆余音之中,历史的教训,不容忘记。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一简对多繁汉字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文言文的修辞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72 《左传》(十一、十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通假字与同源字(全集)
古汉语常用字典、辞书、虚词(全集)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全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全集)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17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二)16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一)15 怎样判断入声字14 古文标点的要诀13 古书注解常用术语辨析12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11 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武汉大学| 说文解字导论
“人”类基础字形讲析
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动物类基础字形讲析
植物与庄稼类基础字形讲析
自然界基础字形讲析





【古代文学】《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纪录片《中国通史》100集 (视频、文字)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19 《荀子》18 《庄子》的艺术成就17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16 《孟子》15 《老子》14 《墨子》13 《论语》12 诸子散文概说11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 《战国策》的内容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5 《诗经》的内容(二)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国学精品课|《左传》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北大课堂| 《孟子》精读课程说明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一)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九)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一)


原典《左传》 10 重耳出亡始末

《左传》 09 子鱼论战

《左传》 08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07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06 齐桓公伐楚

《左传》 05 曹刿论战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03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 02 周郑交质

《左传》 01 郑伯克段于鄢

《诗经》 08 召南 小星

《诗经》 07 召南 摽有梅

《诗经》 06 周南 汉广

《诗经》 05 周南 芣苢

《诗经》 04 周南 桃夭

《诗经》 03 周南 卷耳

《诗经》 02 周南 葛覃

《诗经》 01 周南 关雎






中国古典文献学16 《四库全书》15 清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14 《永乐大典》13 胡应麟与辨伪学12 元明文献学特征与成就11 宋四大书10 宋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9 唐代佛经翻译08 隋唐五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7 魏晋图书编纂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纪录片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第6集 劫难
第5集 歧途第4集 称霸第3集 受挫
第2集 觉醒第1集 初生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第六集 天下至宝
第五集 翰墨情怀第四集 华夏心灵
第三集 霞光万道第二集 高天长河第一集 人类奇葩



~●~●~●~●~●~●~




延伸阅读: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 (珍藏版)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歷史有幾種讀法“词学”源流演变考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欢迎加入QQ群    
古代汉语文学[1]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此群已满,请加古代汉语文学[2]QQ群:314120068)


QQ群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古代汉语文学[1]:933201038QQ群二维码(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古代汉语文学[2]:314120068QQ群二维码(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以下为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