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通史》第六十八集:西夏兴亡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  第六十八集:西夏兴亡





解说词







第六十八集:西夏兴亡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经过宋太祖、太宗的努力,形成了统一的中原王朝,公元982年,夏州党项主动向宋太宗示好,推首领李继捧进京,将其所辖的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献给北宋,宋王朝全部接管五州城。这一件事导致而来一个大的变故,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并不认可此事,打算与宋王朝做最激烈的武装对抗。在他的带领下,一支只有数十人的队伍离开了他所在的银州城,避开宋军的重重包围,直奔三百里外的地斤泽。谁也没有想到,这支小小的力量,会成为西夏王朝的源头。

唐朝初年,世居青藏高原的党项人,因为吐蕃入侵而逐步内迁,这个以游牧为主的民族,是古羌族的一支,在内迁过程中,党项人逐步安定下来,建立自己的家园,形成了几个比较大的部落,尤以李继迁所在的拓跋部势力最为强大吗,李继迁离开银州,直奔地斤泽,也就是今天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北一带,这里是党项人内迁的聚居地之一,这支小小的队伍选择了地斤泽,正是希望借助这里党项人的力量,聚集人马与中原王朝对抗。在这里,李继迁郑重悬挂起一张画像,他相信有了这张画像,就能取得地斤泽党项人的拥护。画像里的人叫拓跋思忠,唐朝末年,因为感恩唐朝对内迁党项人的帮助,他和担任夏州党项部落首领的哥哥拓跋思恭一起,集结数万党项人,加入了平定黄巢起义的大军。惨烈的战斗,让拓跋思忠不幸战死,党项军队悲愤交加,一鼓作气,反败为胜,因为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唐王朝赐性党项部李氏皇姓,从此,拓跋思恭以统万城为治所,割据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分散的党项部落基本得到统一,一个独立王国初具雏形,也正是这个原因,拓跋思忠成为了世代党项人心中民族精神的象征,当李继迁拿出这张画像时,党项人恢复五州的激情即刻被点燃。


史金波: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种这个部落、部族啊,都互相之间有关系的,所以这个民族,就是在那个时代很讲究这些东西,他们就服从他,因为他是正支啊,这个民族讲究这个东西。


对抗中原王朝,恢复五州之地,李继迁在地斤泽一呼百应,公元984年,李继迁率众轻取夏州西北的王庭镇,士气大振,随后四面出击。然而,正当李继迁的势力迅速扩张之时,他却遭受了一次意外的打击,宋军突袭了地斤泽,李继迁的母亲和妻子被俘,李继迁狼狈逃出,处境急转直下。受到重挫之后,李继迁清醒地意识到,以自己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与宋王朝直接对抗,而北面的辽国也在快速崛起,西面和南面,强悍的回鹘、吐蕃虽不如宋、辽强大,但军事实力也远超党项,所以,在收复五州之前,李继迁先要解决的是要党项力量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在他苦苦思索对策的时候,一个绝好的机会悄然降临,公元986年,宋太宗发动大规模伐辽战争,史称雍熙北征,宋太宗志在必胜,辽国正面临着一场大战,两大强国的对峙了,让李继迁找到了机会,他及时派出亲信出使辽国,主动请求归附,辽圣宗大喜,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辽建立起联盟。随后,李继迁与辽携手,重挫宋军,就在党项军队屡屡获胜之时,李继迁却再次派出宋史前往宋朝上表请降。


白滨:他没有什么章法,有什么程式,有什么东西,只要对我有好处,对我有帮助,对不对,我这几天可以跟你结亲,明天我反过来我就可以打你,对不对,他不讲究这个,他就是为了扩张、发展自己的势力。


其实,李继迁与宋交好,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重新获得处于宋朝控制之中的五州之地,而此时宋与辽的拉锯战,也分外焦灼,得到李继迁的支持,对宋朝来讲也显得格外重要,宋朝廷当即封李继迁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战争中无法获取的五州之地,如今不费一兵一卒重新回到党项人的手中。在与宋、辽两国的斡旋之中,李继迁实现了恢复家园的梦想,也让党项部获得了几年的休养生息,力量不断壮大,然而李继迁非常清楚,周旋于两大强国之间,只能暂获安宁,要想真正摆脱威胁完全独立,就必须向外扩张,从跟本上壮大自己的实力。既然无法与宋、辽两国对抗,那就索性将目标对准正在分裂转弱的回鹘、吐蕃。


白滨:在李继迁的时候,他有个设想,除了跟宋朝打以后了,他已提出一个东西的,叫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然后长驱南牧,然后往南边打。


要实现这一战略构想,李继迁首先要拿下的是处于宋军控制中的河西走廊,而这一通道的重要门户就是灵州。灵州一战,李继迁出动强兵,锐不可当,就在把守的宋军举棋不定之时,李继迁已大兵压境,灵州被轻易攻克,李继迁就此打开了西进的大门。公元1002年,李继迁改灵州为西平府,正式在此建都,他豪情万丈,称我将籍此为进取之资,成霸王之业。


白滨:有了这个灵州,占了灵州这个地方以后,他定都,他都准备好了,他准备好要当皇帝。


史金波:;李继迁肯定是一个军事家,在跟宋朝的打仗交往当中,他逐渐成熟,但是他有一条,就不服宋朝,我要建立一个以党项族为主的政权,这个我想他脑子会有的,因为他采取实际行动了,从后来的行动来看,也,明他确实有这样一种雄筹大略。


打通西进的大门之后,李继迁的矛头直指吐蕃,历史上曾逼迫党项内迁的吐蕃人,此时已无力阻挡强大的党项军队,李继迁势如破竹,一举南下潘罗支占据的西凉府,吐蕃首领潘罗支被迫投降。大获全胜的李继迁再次让党项人扬眉吐气,连续征战的部队也终于可以稍作休整,返回西平府,然而,就在大军返回的路上,致命的危机却突然降临,原来潘罗支投降只是缓兵之计,在李继迁返回西平府的必经之路三九井地,吐蕃人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毫无防范的党项军队乱作一团,李继迁被流失击中,返回西平府后不久,李继迁箭伤发作,临死之前,与宋王朝斗争多年的他,却再三叮嘱儿子李德明,无论如何要与宋结好。


白滨:这个李德明继位以后,果不其然,与宋朝友好,跟辽朝也友好,他三十年有耕无战,那他就和平发展,积聚势力。

公元1004年,李德明继承了王位,澶渊之盟让辽宋两国由战争转为和平,李德明两面示好,为党项赢得了发展良机。然而,他并没有忘记父亲统一西北的心愿,为彻底控制河西走廊,李德明历时近二十年,与回鹘军队惨烈厮杀,终于拿下甘州,凉州争夺战更加激烈,党项、吐蕃、回鹘间相互攻杀,凉州几易其手,历时二十八年后,李德明牢牢控制了凉州,至此党项势力直抵玉门关,占据了整个河西走廊,党项人西扩的梦想终于实现,一个可以与辽宋帝国相抗衡的新势力真正崛起。51岁的李德明将兴州定为都城,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他的关键一步,建国称帝,然而就在巅峰时刻即将到来之时,死神再次降临,李德明也和父亲一样,突然去世,父子二人的立国大愿,落在了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肩上。公园1972年,宁夏的荷兰山下,解放军兰州军区某部正在兴建一座小型机场,施工过程中,几个战士挖出一些残破的建筑构件,还有几块残碑,残碑上纂刻着几行酷似汉文却又无法释读的神秘文字,经过宁夏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勘测,一座庞大的墓葬群逐渐展现在荒漠之上。


王昌丰:在这个偶然的过程中,才发现并确认,这就是西夏帝陵,那么通过确定了以后,宁夏考古工作者,这个大概在60年代中期,对整个西夏陵做了一个初步的调查,在这次调查过程中,为了深慎重起见,编了15个帝王陵,然后有70多个陪葬墓。


经过之后的多次勘察,考古工作人员最终确定了九座帝王陵和253座陪葬陵,在这座号称东方金字塔的墓葬群中,唯有三号的规模最为宏大,尽管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大家普遍,认为它很可能就是李德明的儿子元昊的泰陵,墓葬规模远超自己的父亲和祖父,这是否意味着元昊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统治者呢。距离西夏王陵仅三公里的黄河边,一场华丽的歌舞剧正准备上演,这是一场以元昊统治时期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创作的演出。奇异的发饰、服装略显夸张,但主创人员却介绍说,演员的造型是他们根据历史记载真实呈现的,独特的发型,奇异的服饰,如此彰显的民族特色,都和元昊有着直接的关系。


元昊继位后,对党项文武官员和平民的服饰装束,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改定了礼乐制度,规定全国悉用藩礼,违者诛杀全族,他要凸显党项人的特点,成就帝业。公元1033年,元昊将兴州改为兴庆府,营建宫殿,公元1038年十月十一日,元昊举行登基加冕仪式,正式宣告建立大夏国,自号大白高国,史称西夏。


白滨:李元昊他这个民族意识非常强,我是主权国家,我是独立的,我要的定我自己的文字,所以汉文也不用,什么也不用,我的来往公文,我跟你们来往都是西夏文。


史金波:从一定程度历史上来讲,一个民族强大了以后,他要建立政权,所以也说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了到一定阶段,才有了这种想法,有了这种作为,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强烈的民族意识,不断强大的西夏国力,成为元昊对外扩张的动力,他与吐蕃、回鹘展开激战,迫使河湟吐蕃政权西移到历精城(青海西宁),随后大败回鹘,占领了瓜州、沙州、肃州,彻底控制了河西走廊,此时的元昊已经不再满足于称雄西部,而是希望自己能与宋朝皇帝平起平坐,希望宋王朝承认大夏国的主权。这对向来强调君臣大义的宋政权来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于是,元昊决定主动发动战争,最大程度的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对宋朝,小则恣意讨掠,大则侵夺疆土。公元1040年开始,元昊对强大的宋朝发动了战争,公元1040年延州附近的三川口之战,宋军大败,1041年,六盘山地区的好水川之战,宋军将士战死者达万余人,1042年,定穿哉之战,宋军再次被围,十六名大将战死,九千于名将士、600余匹战马均被西夏所获,三次战争元昊大获全胜,踌躇满志的元昊宣称要直捣中原。


白滨:因为宋朝不承认,就不承认他,就不想承认他,李元昊非得叫你要承认我,无论如何得承认我,要不我就打你,然后就跟宋朝打,所以他这个疆域就是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


然而,尽管如此,宋朝依然拒绝承认西夏国的地位,双方军事上的攻防和政治上的谈判交叉进行,宋朝成为元昊摆脱不掉的梦魇,在与宋的战争中,西夏即使获胜,也始终改变不了整体的局面,对于疆域辽阔、经济富庶的宋朝而言,与西夏的战争不过是局部的消耗,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而对西夏这样的小国而言,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却是致命的。几次大战之后,西夏已被折磨的财力匮乏,怨声四起,锐气渐消,长期延续下去,元昊只能是弹尽粮绝,国破家亡。面对严峻的现实,雄意、果敢的元昊不得不冷静下来,他终于理解了祖父李继迁、父亲李德明的政治智慧,鉴于地理位置和综合国力,西夏注定要在大国的夹缝和矛盾中生存。宋庆历四年,元昊最终在一向坚持的名分问题上,向宋做出了让步,宋夏双方达成著名的庆历合盟,暂时休战。


公元1044年,元昊在元曲之战中击败了辽兴宗亲自率领的十万精兵,大胜之余,元昊主动请和,再次与辽结盟,宋、辽、夏三分天下的格局由此形成。与宋、辽媾和后,西夏得到了和平发展的空间,对于国家而言这是非常有利的,然而对于胸怀大志的元昊来说,委曲求全,再次向宋辽称臣,成为压在他心底的最大耻辱,常常借助酒色宣泄自己的郁闷,在妻妾成群的情况下,他还将太子宁令哥选定的妻子据为己有,他甚至与已亡大臣野利遇乞的美艳妻子幽会,生下一子,然后废黜了皇后,而废黜的皇后正是太子宁令哥的母亲,这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公元1048年元宵节,太子宁令哥在国相的怂恿下刺杀元昊,西夏的开国皇帝竟惨死在自己的儿子刀下,死时年仅46岁。


史金波:宋夏和盟以后,后面这几年的时间里面呢,他可能就是感到自己已经有一个和盟了,你再打宋朝也打不动了,从这个历史文献简略的记载来看呢,他弄得乱七八糟事情挺多,包括他跟大臣的关系处理不好,自己的家庭处理不好,还有不少绯闻,所以这样的话呢,看到元昊的这一面说明这个人在后面这几年的时候,跟以前判若两人,这对西夏来说当然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元昊死后,宁令哥也因弑君之罪被处死,但这一切并未让西夏王朝的文明停止前行,公元1048年,西夏的第二位皇帝夏毅宗继位,与元昊不同,夏毅宗对先进的中原文化十分仰慕,继位之后,便废行藩礼,改为汉仪,在他看来,繁衍生息在黄河边的党项人始终没有离开过汉文化的滋养。在今天的甘肃省张掖市,有一座西夏时期的著名寺院,大佛寺,这也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为数不多的西夏建筑,大殿中央,安放着国内最大的卧佛,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然而,就在这座被西夏奉为国寺的著名寺院里,无论是建筑还是塑像,甚至是彩画,都难以找到党项人的遗迹。虽然建国之初,元昊以激烈的手段贯彻其民族意识,但是,在与汉族杂居的过程中,西夏已深受中原先进文明的影响。元昊选拔人才,参照了中原的科举制度,他建立的中央官制体系,基本模仿宋朝,特别时西夏的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五十五年的夏仁宗,更是痴迷汉文化,他设立了国学教授汉文化,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学校,尊奉孔子为文宣帝,用西夏文翻译了大量儒家、佛家经典。


白滨:西夏里面有个很著名的故事,我们在圣彼得堡,发现这个西夏的东西里面有,有木雕版印刷,这是比较普遍的,但是有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是宋朝的时候才有的,活字印刷就跟我们以后用铅字印刷一样,过去人们都不知道,我们在圣彼得堡发现了,西夏里面有活字印刷。

这便是神秘的西夏文字,西夏立国之初,元昊命野利任荣借用汉字,采用六种合成法,汇编字书十二卷,颁布全国,从此成为了对吐蕃、回鹘、西域的往来文字。而今天,随着人们对西夏六千多个单字的解读,璀璨的西夏文明也开始逐渐展露,在西夏立国的将近200年中,汉文化和吐蕃、回鹘文化,共同滋养着西夏文明,形成以儒家典章制度为核心的政治王国和佛教王国,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王朝,这样一个丰富灿烂、光彩夺目的文明,却突然间神秘的消失了,以至于之后的七八百年间世人对西夏知之甚少。


这里是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达来呼布镇,保勒大妈依然和她的先祖们一样,过着简单的放牧生活,和保勒大妈一样,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族牧民们世世代代都在恪守着一条神秘的古训。


不能靠近不远处的那座古代城堡,黑水城,无论是黑水城,还是保勒大妈居住的地方。700多年前都是西夏的属地,黑水城还是西夏西北部的军事门户,黑水镇燕监军司所在地,而关于黑水城的神秘古训,还和他的祖先成吉思汗有着直接的关系。公元13世纪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大军在漠北草原快速崛起,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开始发动对外扩张的战争,直至70多年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灭西辽,夺取中都,大军直至金都汴京;公元1220年,纵横中亚的汗国花剌子模也被成吉思汗划入蒙古汗国的版图;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东归,锐不可当的蒙古大军开始对没落中西夏王朝展开攻势。


白滨:成吉思汗对西夏进行了六次征讨,他过去到哪,打南宋,打哪都是一下子秋风扫落叶一下就过去了,打西夏呢,打了六次都打不下来,所以他对这个西夏特别记恨,西征以后回来没有打掉,回来又来打。西夏不听他的,他不打了西夏,他是心病。


保勒大妈正在准备一场危险的旅程,因为年事已高,她就要结束了牧民的生活了,这是最后一次放牧,她要跨过黑水河,穿过胡杨林,前往十几公里以外的那个神秘古城,黑水城,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的大军也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向黑水城进发,当时黑水城已被围困数月,水源断绝,但守城的将士依然不畏强敌,顽强抵抗,蒙古大军的决心以更强大的兵力向黑水城发起决战。也许,先祖的警告,冥冥之中仍有神力,就在驼队快要到达黑水城时,风沙突然吹起,保勒大妈的旅程无法再继续。然而,700多年前,同样是在这样的风沙里,强悍的蒙古大军却并未停下脚步,黑水城经历了最为悲壮的一场战争。蒙古大军在黑水城遭遇了最为顽强的抵抗,由于实力悬殊,黑水城最终还是被蒙古大军攻破,惨烈的厮杀中,黑水城守城将士和城中百姓死伤惨重,一时间,黑水城亡灵无数,冤魂四起,狠毒的诅咒使城中阴气森森。也许正是从那时开始,当地的蒙古人便口口相传着一条古训,不能进入黑水城。黑水城的故事传说并没有终结,多年之后,另一则关于黑水城的故事也开始神秘流传,明朝时期的一位将军,在于敌军的一次战斗中惨败,临死前杀掉了自己的妻儿,并将他们与巨大的财宝一起,埋藏在城中的一座深井里,从那以后,黑水城渐渐被风沙覆盖,很多人称它为死城。然而神秘的传说,宝藏的诱惑,几百年间都在流传着,这座荒凉和充满恐惧的古堡,引发着无数人的遐想和欲望。100多年前,也就是1908年四月的一个黄昏,一支神秘的驼队出现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深处,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来到了黑水城,这位受俄国皇家地理学会委托进行地理考察的探险家,当他打开城中的一座佛塔心室时,眼前的景观一下子让他惊喜万分,因为他看到了比财宝更为珍贵的宝藏。


白滨:打开这个佛塔,大概是广用骆驼用了14头,驼队一箱一箱给驼回去,那里面不只是文献,大量的佛画、唐卡,麻布的木版画,非常精彩。


史金波:科斯洛夫从中国的黑水城,拿走这些东西,价值非常高,可以说是无法估量,因为他拿走的是一个王朝的历史文化遗产,因为这里面的东西太多了,有些实物,不仅仅是填补西夏的空白,在当时那个时代,宋、辽、金,都没留下这些东西。

黑水城遗址


科兹洛夫在圣披德堡展示了他从黑水城带来的文物文献,黑水城,从此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也吸引了来自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他也从黑水城带走了大批文物文献,黑水城文物的大量出土,让古老的西夏文明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一个新的学科,西夏学,也从此产生,而在此之前,史书中对于这个存在了将近二百年的王朝却没有完整的记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如此灿烂的西夏文明在七百年间都不为人所知呢。就在黑水城门户打开之后,西夏王朝直接面临消亡的危险,公元1227年,蒙古大军围攻西夏首都中兴府,双方展开了最后的决战,皇帝李德旺忧惧而死,其侄李现继位,激烈的战争持续进行着,中兴府被围攻达半年之久,西夏军民决心以死相抗。然而,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六月,强烈的地震突然间在中兴府爆发,紧接着疾病蔓延,恐怖的氛围笼罩着整个西夏首都,夏末帝被迫请降,但他提出一个要求,投诚时间宽限一个月,并要谒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答应了夏末帝的请求。然而,一个月之后,当中兴府的大门打开之时,夏末帝却直接被杀,屠城的一幕再次在中兴府上演,夏末帝到死也不明白,成吉思汗为何食言,自己献城纳降换来的却是蒙古大军如此的残忍的杀戮,之后的史料记载给出了答案。原来,就在夏末帝刚刚请降不久,成吉思汗便病死与军帐中,临死前,他还下令死后秘不发丧,等待夏末帝出城投降。成吉思汗之死,让蒙古大军对西夏充满了仇恨,当中兴府大门打开之后,屠城的一幕再次上演,西夏灭亡。然而政权的灭亡还不是终结,攻占西夏之后,蒙古人建立政权,并下令不将西夏的任何历史写入史书,这一做法,使得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无法完整的理解存在了近200年的西夏文明。不为西夏修史,也许才是蒙古人给予西夏最残忍的报复,从此西夏神秘消失。
史金波:原因吗,就是一个是成吉思汗打过来的时候,破坏了不少的西夏文化,这是原因之一,另外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元朝修前朝史的时候,修了宋史,金史,辽史,没有修西夏史,它对于宋来说,对于辽来讲,还是对于后来的金来讲,它都是蜀国。


西夏王朝立国一百九十年,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统一和西部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元朝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它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当我们一步一步走近、并深入研究时,便会发现,这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神奇宝藏,这里面埋藏了太多的历史,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谜团,太多的智慧。这是西夏博物馆,陈列着许许多多的西夏文物,这是壮观的统万城遗址,这是宏大的莫高窟,其中有八十二个西夏洞窟,这是榆林窟,里面的壁画精美绝伦,描绘出西夏各个阶层的生活场景。这座位于黄河岸边的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时期,后经元代僧侣的扩建完善,佛塔壮丽宏伟,仍保留着当年的风貌,茫茫的西北大漠,一段璀璨的文明已经销声匿迹。然而,沉寂的王陵,莫高窟的壁画,黑水城的宝藏,神秘的西夏文库,则永远成为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一简对多繁汉字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文言文的修辞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72 《左传》(十一、十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通假字与同源字(全集)
古汉语常用字典、辞书、虚词(全集)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全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全集)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17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二)16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一)15 怎样判断入声字14 古文标点的要诀13 古书注解常用术语辨析12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11 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武汉大学| 说文解字导论
“人”类基础字形讲析
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动物类基础字形讲析
植物与庄稼类基础字形讲析
自然界基础字形讲析





【古代文学】《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纪录片《中国通史》100集 (视频、文字)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19 《荀子》18 《庄子》的艺术成就17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16 《孟子》15 《老子》14 《墨子》13 《论语》12 诸子散文概说11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 《战国策》的内容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5 《诗经》的内容(二)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国学精品课|《左传》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北大课堂| 《孟子》精读课程说明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一)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九)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一)


原典《左传》 10 重耳出亡始末

《左传》 09 子鱼论战

《左传》 08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07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06 齐桓公伐楚

《左传》 05 曹刿论战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03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 02 周郑交质

《左传》 01 郑伯克段于鄢

《诗经》 08 召南 小星

《诗经》 07 召南 摽有梅

《诗经》 06 周南 汉广

《诗经》 05 周南 芣苢

《诗经》 04 周南 桃夭

《诗经》 03 周南 卷耳

《诗经》 02 周南 葛覃

《诗经》 01 周南 关雎






中国古典文献学16 《四库全书》15 清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14 《永乐大典》13 胡应麟与辨伪学12 元明文献学特征与成就11 宋四大书10 宋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9 唐代佛经翻译08 隋唐五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7 魏晋图书编纂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纪录片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第6集 劫难
第5集 歧途第4集 称霸第3集 受挫
第2集 觉醒第1集 初生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第六集 天下至宝
第五集 翰墨情怀第四集 华夏心灵
第三集 霞光万道第二集 高天长河第一集 人类奇葩



~●~●~●~●~●~●~




延伸阅读: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 (珍藏版)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歷史有幾種讀法“词学”源流演变考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欢迎加入QQ群    
古代汉语文学[1]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此群已满,请加古代汉语文学[2]QQ群:314120068)


QQ群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古代汉语文学[1]:933201038QQ群二维码(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古代汉语文学[2]:314120068QQ群二维码(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以下为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