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我执”(总第344期)
目录
1、王雪莹:《读杜课,谈我执》
2、杜骏飞:《也谈“我执”》
读杜课,谈我执
王雪莹
7月15日,杜骏飞老师在“杜课”里写了一篇文章:《“利他”不是道德,而是能力》。老师说:利他,是一种美德。如果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或行为规范,就可以称作是一种主义。
但是人为什么会自发出利他的冲动?老师给出了三种解释:
利己的利他——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制度的利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亲社会行为的利他——公共价值的最大化。
老师在文末提出了四个问题:
1、回想自己的经历,你是否有过“利他”的行为?当你做出“利他”举动时,你的动机又是什么?
2、在“自己人”身上利他vs在陌生人身上利他,间歇性利他vs习惯性利他,区别究竟在于何处?你能达到哪一种境界?
3、你相信“纯粹利他者”的存在吗?你是否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
4、为何真正的利他者会收获喜乐和安宁,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多难逃精神沦陷的宿命?
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大部分时候会采取“利他”行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
说起动机,就要思考到两个层面。一是本能因素,二是社会因素。
本能因素和老师讲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概念类似——人与群体是相互滋养相互反哺的关系,正是人类繁衍受益于团体合作,为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基因才就此遗传下来。
而从社会的角度讲,当文化出现后,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便成了人的处事原则。这种处事原则即使没有本能因素的影响,也是在后天的“规训”中形成的。甚至,这种外部的社会因素可能会影响本能的因素——当我们做了损人利己的事时会愧疚,会痛苦。兴许,这种刺激反应也可能会改变我们的基因。
因此,当我们问是谁让我们必须利他时,我们会将原因追溯到社会规范。无论是本能的还是社会的,我们都能从“利他”这种行为中获得一种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问题在于谁在定义社会规范?
道德、文化之所以出现,恰恰是从人类(即使不是所有人,也一定是某大部分人组成的群体)整体出发,制定出来的符号规则,目的正是为了整个群体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这也就是杜老师说的“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当我们再思考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在“自己人”身上利他和在陌生人身上利他、间歇性利他和习惯性利他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境界不同。
在自己人身上利他和间歇性利他,是看到了利他行为带来的正面作用,但是这种行为没有看到的是“人类”。从“人类”这样一个视角来看,“差序格局”这种境界就低了许多。当然,我们并非不重视个人的价值,而是说,人类的发展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我纠结的问题在于,当我们开始说“你个人的死活是不会影响人类整体发展进程的哦”这句话的时候,似乎就开始对个人价值毫不在意了。
而我之所以不能做到以人类福祉为志业而“利他”,是因为我过于“执着于自我”。
《菜根谭》中写道: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那么,“我”重要吗?
当我们承认个人和群体的关系是相互滋养相互反哺的关系时,就要承认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存在是为了人类延续,就意味着我们也要为这一目标做出自己的努力;反之,个体只能对抗和消沉。因此,我相信存在纯粹利他者。当有些人破除我执,把个人和群体紧密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以“群体”的繁荣发展为己任,个人的牺牲对他来说就不再是所谓牺牲。个人是“人类”这一整体中的一个小小细胞而已。
毕竟,人意识的运作是靠符号运作的。“人”这个概念是拥有“思维”和肉体的双重属性。思维是人类维持存在进化而来,肉体和精神本质都是为了人类繁衍。符号产生精神,精神产生社会文化,有时和肉体相背离。
《悉达多》中悉达多对自我的追寻,给了我一些启示。悉达多质疑自己赖以存在的冥想、斋戒和调息,道:
“什么是冥想?什么是对肉体的弃绝?什么是斋戒和调息?那只不过是在逃离自我,只不过是对自我所受苦难的一种短暂的逃避,只不过是针对生命荒谬与痛苦的一副暂时的麻醉剂。一个牧羊人在小酒馆里喝几碗米酒或椰子奶时,他也在做同样的逃离,也在用同样的麻醉剂。于是他不再感觉到自我,不再感觉到生命的苦难,于是他找到了暂时的逃避。那碗米酒使他昏然沉入睡乡,他同样找到了悉达多和侨文达在长时间修行中逃离肉体并宅于非我之境时所找到的感觉。”
承认世上的文化是一种符号,符号意味着一种游戏。那么,绝对的真实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也可能是不存在的。
正如悉达多所言:“假若它们虚幻无实,那么我自身也同样虚幻无实,它们永远与我有着同样的本质。这正是它们可爱而可敬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去热爱它们。……研究这个世界,解释它或是鄙弃它,对于大思想家或许很重要;但我以为惟一重要的就是去爱这个世界,而不是去鄙弃它。”
也谈“我执”
杜骏飞
王雪莹读了谈“利他”的拙文,写了很好的读后感,还想到了要破“我执”,这自是颇具禅意的思考。
写《听客溪的朝圣》的安妮・迪拉德,当年跑到弗吉尼亚州山谷,原是为了疗伤,不料在听客溪驻留的日日夜夜中,她发现了足证“有与无”的人生禅机。
雪莹所研讨的“我执”,是一佛教用语,它差不多算是“无明”的同义语。而无明,则是指“人不能见到世间实相”,它被看成是世人执取和贪嗔的原因。小乘佛法认为,“我执”是人一切痛苦的根源。
雪莹同学从社会心理学谈到了破“我执”,很自然。不过,真要像佛学所言那样破“我执”,说来容易,做来不易。佛经说须成就佛果后才可彻底断除我执,可见其难。
“我执”里有“人我执”,又有“法我执”。如果要简单取譬,在“我执”的范畴里:执着这个身体是自己,就是人我执,简称我执。执着一切诸法,就是法我执,简称法执。我执生烦恼障,法执生所知障。
当初,在书上读到“人我执”这一段时,心里涌起过一个更简明的譬喻:设若你是水中之一滴,执着于这一滴是自己,就是人我执。执着于哪一滴才是自己,便生烦恼障;执着于以自己之一滴能孤悬凌驾万顷波涛之上,便生种种无明。
不过,理论虽当缜密,对于修行来说,却也不必著于形迹。在这里,还想补充一下:比“人我执”更难破除的,却是“法我执”。
佛家说:我执破除了,就证得正觉了,正觉阿罗汉果。法执也破除了,就成佛了。可见,破法执是难乎其难。
《大宝积经》说:“宁起我见积若须弥,非以空见起增上慢。”增上慢,就是傲慢。这句话里有这样一层含义:人不能没开悟却自以为开悟,并看不起那些没开悟的人。这是要告诫我们谈起理论或得道时,要时刻谦卑。不管你谈的是社会心理学、是“亲社会性”,还是佛理、“五蕴皆空”。
法执,往往是执着空见。比起执著于实在的物质,执著于一个空的观念的行为更为常见,也更为顽固。执著于实在,容易放下,执著于空见,则不容易舍弃。
明朝的憨山大师说:“荆棘林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说的是:修行人未证空性前,修行中的种种虚妄好破,如荆棘丛中下足,虽然艰难,毕竟还找得到修行的目标。但是证悟空性之后,就如在明月下面一样,前后左右全是月光。何处转身,转身去何处?何处才能身离于月光?
所以,但凡我们真得了解了破“我执”,也知道了破“我执”的妙处,那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法执”的危机。
如果你已通晓了为善去恶之道,然后你的种种为善去恶,都是要获得为善去恶的利益,那就不是修“心”。
如果你已通晓了破“我执”之道,然后你的种种破“我执”,都是要获得破“我执”的好处,那就不是破“我执”。
人的理想的思想境界,不是我执,也不是以破“我执”来自我彰显。在这里,我又有一个设喻:譬如赤子情怀,是在不知不觉中证得悲悯,证道之后又绝不固执,亦不以为用。
佛教徒常说,“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介子许”。执有即便大如须弥山,其罪也远远轻于执空小如芥子许。
无论是论社会之理,还是修心学之道,或是宣佛家之言,论是都能论,说也是都能说的。然则,又有多少人能明是理,能循此行?
回到本文开头,迪拉德对禅的第一次体验,是在听客溪的一个日落时分。山谷的水塘倒影中,有云朵飘过,但迪拉德抬头一看,天上无云。后来才知,天上的偏极化光因反射大为减弱,而云的光是没有极化的,“较强的光灭去较弱的光”,云就看不到了。
由此,迪拉德领略到她称之为“纯真”的禅机:人有一种天然的移情能力,对关注的某样东西,给予忘我的理解和体悟。只是在现代社会,这种能力越来越受到物质、观念、理性的影响,渐而消弭。这些物质、观念、理性所建构起的“我执”,阻隔了人类与其他造物、与造物主之间的联系,并形成永久的分离。
本来只是要写几句赞语的,不料一路写来,已到深夜。文末,写几句偈子,权且作个寄语吧:
生在沧海波,
身如一滴尘。
无月亦无影,
无径亦无门。
【通知】杜课小助手之前出现了一些异常,导致很多粉丝未能及时进群,现在异常已修复。请想进群的粉丝重新扫码添加小助手。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当得起“风骨”二字的,大约只有他这样的奇男子了| 如何造就曼德拉?| 鲁迅先生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我们去露天上课吧?|杜骏飞:“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做沉静的飞鸟”|话说“大学90%定律”|这是你步入大学的第一门课|我们为什么不歌唱?
关注:“微博掐架定律”突然火了,作者杜老师怎么看?|杜骏飞:一个教师的自白|发现一位雅典的公民|“蚂蚁财富”做错了什么?|拉斯维加斯的枪声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青春|喜欢同一首歌,我们会是灵魂伴侣吗?|微信里的楚门世界|一个互相称“亲”、互扔表情包的时代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美|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王小蓓
责编|胡园 王静颖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