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行业复工中,京沪江浙等各地补贴政策谁最强?

何小沁 娱理 2020-09-07


随着疫情趋向平稳,各行各业都在制定复工及促进举措,电影作为最直接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之一同样如此。身处光环背后,电影行业的大部分从业者亦是打卡上班的普通工薪族,承受着疫情带来的沉重打击。


近半个月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湖南等影视产业聚集地相继发布新政策,通过资金补贴、税费放宽、房租减免、金融扶持等措施,对制片、发行、放映等环节进行针对性扶持,显示出上下齐心对抗疫情、恢复市场的决心。


但经过梳理我们也发现,各地政策仍需进一步补充实施细则,在时效性、透明性、可操作性等方面仍有完善空间。娱理工作室对话若干业内人士,他们也从自身出发给出了真诚建议。


春天已至,希望各企业都能运用好组合政策,渡过最后的难关。

专资补贴能救活影院吗?


从1月25日大年初一至今,全国影院已经整整停业了一个多月。倘若还可以用“好饭不怕晚”来宽慰制片方,影院端的损失更为肉眼可见地惨痛。因为要承担房租、工资、还贷等硬性支出,资金链一断,恐怕便难以为继。


2月中旬,#各地协会呼吁为电影院减免租金# 


这段时间里,万达提前打包售卖低价观影电子券,还有的影院与外卖平台合作,卖起了爆米花、饮料等外卖,以求及时止损——如同有的饭店在门口摆摊卖菜一样。


“由于影院是重资产投资,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回全部投资……春节档是影院补充现金流的关键档期,随着春节档的取消,很多企业的现金流将无法维持企业持续运转。” 北京传奇奢华影院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温诚向娱理工作室表示,很多影院可能撑不过这个春天了。 


早在北京电影局2月12号发出首封公开信后,温诚便立即给电影局邮箱写了一封邮件。邮件中他从院线从业者角度提出若干真诚建议,其中他认为维持影院运营“最有效和快速的办法之一”,就是将去年收缴的电影专资尽快全部或部分返还,今年的免收或缓收。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诞生于1991年,从96年起比例固定为票房的5%,也就是说所有票房铁打不动的5%都要作为专资,按照4:6的配比上缴到中央和省里,然后再按照某些复杂的规则返还给片方和影院,先征后返。


它是“取之于电影,用之于电影”的政府性资金,是一种有历史遗留性的、微妙的资金调控方法,也是国产片的一层保护伞。


按照去年中国总票房的5%计算,电影专资正迈入30亿大关,规模和意义已不同于90年代。关于专资规则是否还适合当下市场经济,业内有不同看法。


近年来,新建影院前三年上缴的专资都可以全数返还;在鼓励国产片放映的号召下,影院全年国产片票房占总票房一半以上的,也可以全部返还;国产片份额在45%-50%之间的,可以返还80%。影院建设、设备升级等也可以申请补贴。


#2019中国内地票房破600亿# ,截图自微博@新浪电影


专资上缴速度很快,但返还的时候,从申请到拿到补贴却需要数月之久,甚至下半年才开始返前一年的。眼下疫情肆虐,影院都盼着这笔钱救急。


各地应对疫情政策均提到了专资,如“北京28条”中写到“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要求资金支持政策提前启动,提前拨付。但多地条文更像是一种总量不变的“细则优化”——提前申报和拨付,多补贴受疫情影响的、经营困难的影院,至于提前多少,多补多少,筛选标准是什么,则不甚明朗。


广东电影局果断行动,公开了其负责的中央和省级专资影院分配方案,自2月27日起公示一周时间。整整51页文件,详细列举了全省影院拿到的补贴。


广东电影局公开了其负责的中央和省级专资影院分配方案(部分)


我们看到,广东省各影院能拿到的、可以用来应对这次疫情的专资补贴,基本都是从一万到十几万不等。虽然广东的执行力和透明度令人称赞,但这笔钱对影院现金流缺口依然杯水车薪。


至于物业方是否愿意帮影院减免房租,金融机构是否能够放宽还贷期限,也是一件碰运气的事。在这样特殊时期的拉扯下,影院并不太具备谈判的资本,可能还需要更多相关政策出台。 


总之,今年的影院方,真的会很难。


制片方要紧跟政策?


今年本来会有一个“神仙打架”的春节档,可惜因为疫情胎死腹中。除了《囧妈》已经转投网络,其余六部电影仍在等待院线上映。


“北京28条”提到给予“未能如期上映的京产影片”一次性宣发补贴,给春节处于集中创作期的重点项目特殊补贴。


但严格意义上的“京产影片”究竟是哪几部,宣发补贴能有多少,什么才是集中创作期的“重点项目”,令很多人一头雾水。娱理工作室曾致电北京市委宣传部产业处和北京电影局,尚未得到答复。


除了上述疫情特殊补贴,制片方在平时可以申请的补贴有电影专资,以及其它的一些文化基金。


在2012年电影专资“新四条”颁布之前,有机会拿到专资的基本都是影院,引起了制片方的不满,2011年冯小刚就曾带头提议取消专资。“新四条”颁布之后,3D、巨幕等新技术格式且取得高票房的影片可以申请补贴,如3D《画皮2》就拿到了1000万补贴。2015年新的管理办法又将文艺片纳入专资重点补贴范畴,但对文艺片如何界定仍存在争议。


电影《画皮2》剧照


其它地方性资金的补贴办法也体现在疫情相关政策中。如“北京28条”写到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将提前启动,确保上半年拨付到位。上海的文化发展基金会2020年上半年的申报截止日期也会延长。


另外值得创作者注意的是,今年的新政策鼓励疫情相关的题材创作。那么是否该调整原先的创作方向,创作出既符合观众心理需求,又能得到政策扶持的项目?


如“北京28条”提到广泛征集反映抗议事迹的作品,择优予以扶持。上海也表态“将反映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文艺创作项目纳入选题范畴,重点加大资助力度”。


预计2020年将出现一批反映抗击疫情事迹的剧情片、传记片、纪录片等。这场疫情留给我们太多难忘回忆,确实是值得珍惜的创作题材。


疫情一线的护士和她的男友,来自韩国演员林秀晶的社交平台发布

实名制购票,可操作性如何?


2月26日北京电影局发布的复工指引明确要求,影院复工初期要在售票处实行观众信息登记,详细记录姓名、性别、住址、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观影影片及放映时间、影厅号和座位号等信息,并且隔排隔座售票,每个影厅放映后都要彻底消毒一次。


指引发布之后,引起网友一边倒的反对声,纷纷表示“免费都不看”。的确,在26号就发布复工指南,有些为时尚早。几天后北京便在发布会解释该指引只是提前做准备,目前影院仍不具备复工条件。



截图自微博@新浪电影


就算是提前做准备,这些要求的实际可操作性怎样呢?


鉴于目前主流购票方式是通过网络购票平台,娱理工作室分别咨询了猫眼和淘票票相关负责人。


猫眼品牌与市场部副总监徐若侃表示,“如果监管部门及行业伙伴向猫眼提出这方面需求(隔排隔座售票及实名登记),从平台技术上我们可以配合实现。”


淘票票方面则指出,实名购票更难操作的部分在于线下,比如影院和购票平台的对接系统里如何锁座,影院该如何核实每个观众的身份信息是否真实?


截图自微博@新浪电影


至于每天公共区域消毒8次,每场放映后消毒一次,谁来监督?多出来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如何解决?


“相比影院该怎么做,更大的难题在于观众的心理关。就算疫情平稳了,观众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敢重新走进电影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我觉得这个指南的重点偏了”,另一位院线从业者认为,“连复工时间都不能确定,有些影院已经复不了工了,要倒闭了。只要有一个病例在,密闭场所就开不了业,我觉得现在探讨复工没有意义。”


2017年地方出现过一段实名制购买电影票的新闻,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假如电影票真能实现实名制,那为何电影还分不了级呢?


截图自微博@新浪电影


复工后,如何恢复市场?


随着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病例的大幅减少,有些公共场所开始营业了。电影市场什么时候可以恢复呢?


钟南山团队的最新预测是,疫情将于四月底趋于平缓。


在病毒得到有效控制之下,确实应该尽快复工复产,经济停摆过久,造成的民生问题只会更多。第三产业普遍损失惨重,压抑的消费需求也需要合适的释放出口,电影和其它行业一样,也是很多普通人赖以为生的职业。


贾樟柯在上个月的柏林电影节上表示,他认为未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观众不会想去电影院。也许要到6月或8月,观众才会回来。“由于上半年没有收入,很多电影公司将无法生存。对很多电影人来说,上半年的业务是他们收入的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来源。”


传奇奢华影院总经理温诚更乐观一些,他说:“我觉得电影行业是可以很快恢复的。行业复工后影片如何投放,如何在最短期内恢复市场?比如可以准备把五一档打造成‘春节档’,集中火力猛攻一个档期。娱乐行业对于人民精神状态的修复、放松,是最容易、成本最低的方式。


当然,这些的前提是疫情结束,市区至少连续十天以上没有新增或疑似病例。不是所有行业都要立即复工,这是客观事实。如果四月疫情结束,五一档就可以;五一档不行,还有暑期档。”


他还提议,复工后可以先让进口大片顶上来。


如无意外,将分别于3、4、5月北美上映的三部好莱坞大片


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则提出,文艺片更适合开路:“北京电影局发电影院复工建议后,影迷们立即活跃了不少,都在猜测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在我看来,因为有隔排的要求,观众情绪也需要逐步释放,刚开始不太适宜大片开路(片方也不会乐意),温馨舒缓明亮的文艺片最好。


所以,建议商业院线还是以《小妇人》《婚姻故事》《邻里美好的一天》这类奥斯卡系片先上,我们艺术影院也可以安排《谈谈情跳跳舞》《小森林》《蛇之拥抱》《路边野餐》这类佳作开路。”


受疫情影响,《小妇人》《婚姻故事》已撤档,目前为待映状态


究竟谁更适合做复工后的第一个探路者?从春节档到三月初所有新片积压,主管部门该如何引导规划今年剩下的档期?对于撤档重映的片方,未来会是祸是福?


中国影市会因为这场疫情,失去一批好不容易培养起观影习惯的观众吗?还是会因为大家都在家憋了太久,迎来报复性消费热潮?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唯愿疫情早日平定,所有行业都能重现往日生机。



【娱理】微信号页面对话框输入【各省政策】可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

主笔专栏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击标题可阅读更多娱理精彩内容

点击一下即可阅读

锦绣未央抄袭成立   李健苏州演唱会   灯光师之死

 内地港台艺人道歉方式   艺人名誉权  星美讨薪

下一个杨超越  下一个哪吒  联合声明  版权剧

最强大脑纠纷调查   翻唱版权   密室逃脱  明星肖像权

撞死了一只羊   何以为家   风雨云   美国队长   复联4

我和我的祖国 中国机长 攀登者 双子杀手 

权力的游戏  百年孤独    甜宠剧   播放量   翻拍剧  

陈情令   我们不能是朋友  长安十二时辰    狮子王 

 九州缥缈录  全职高手  哪吒之魔童降世 FIRST三怪客

瓦尔达  仲代达矢  杜琪峰  谢飞  张艺谋  陈冲 李安

肖战   蔡徐坤  李宇春 赵忠祥  袁泉 鄂靖文 黄海波

NINE PERCENT  初代团  王源  二代团 

乐队的夏天 新裤子  幸福蓝海  刘洲案  Ella生育观

封神三部曲  X-crew  限酬令 电影民营公司   奥斯卡

电影节海报   柏林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 威尼斯电影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