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司志 | 三万字长文,起底全球七大“油霸”,国家队是怎样炼成的

2017-08-22 扑克投资家

 温情提示 "扑克投资家”技术升级啦,亲们记得再次置顶哦


整编 | 扑克财经内容运营团队 

转载请联系扑克作者君(ID:puoker)授权





虽然当年的“石油七姐妹”现今已改头换面,但世界上还流传着不少有关它们的传说。


这原来的石油“七姐妹”指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控制着中东石油资源的七大石油公司:


a.新泽西标准石油(后来的埃克森)

b.纽约标准石油(后来的美孚)

c.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雪佛龙的前身)

d.德士古石油公司(2001年被雪佛龙收购)

e.海湾石油公司(后成为雪佛龙的一部分)

f.壳牌石油公司

g.英国波斯石油公司(后来的英国石油公司)


其实“七姐妹”这一短语的提出还颇具讽刺意味。当时,由于这七家石油巨头垄断油源和市场,意大利石油业饱受控制和盘剥。意大利企业界巨头恩里科?马太在极端气愤下借用“列依阿德斯七姐妹”的神话以“七姐妹”来指代七大巨头公司。


“石油七姐妹”实现了对整个资本主义石油市场的寡头垄断。它们掌握了除美、加以外资本主义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90%以上,还控制了石油贸易,操纵着市场价格。但1970年之后,因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功,联盟逐渐走向解体。半个世纪过去了,旧的七姐妹只剩下了埃克森美孚、雪佛龙、BP和壳牌。这四家公司又和法国道达石油公司、美国康菲石油公司被并称为六个“超巨型石油公司集团”然而这些公司以往呼风唤雨的能力大大被削减,而使之弱化的力量则来源于“国家队”接连登上世界石油舞台。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国家队”——国家石油公司(NOC)。


国家石油公司是由国家控股、以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为使命的石油公司。它们肩负着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担。与国际石油公司(IOC)相比,国家石油公司有本国政府做后盾,借助国家支持和日益增强的技术、管理、人才力量,积极利用全球并购市场扩大规模,“国家队”越来越多地直接参与世界级大型油气田项目来获取资源,竞争力日益增强。如今它们控制着全球超过58%的油气产量。作为“后起之秀”,国家石油公司逐渐崛起并改写了由原来“六超大”所支配的世界石油格局。


2007年3月,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提出了石油“新七姐妹”的概念。这新七姐妹是指那些在经合组织(OECD)以外国家的最有影响力的国有能源公司。她们包括: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股份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


就这样,国际石油业构成了一幅由六大哥VS新七姐妹的壮丽画面。


这一期公司志我们就来深度挖掘石油界的新七姐妹们。


    一、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


Aramco——Energy is Opportunity


这是一家从未在商业浪潮中与其他石油巨头正面交锋的石油公司。当中石化、中石油、埃克森美孚还在争谁是世界第一的时候,有一家石油公司始终在一旁笑而不语。也许你从未在财富五百强榜单中看见它的身影,但当你拿起“全球石油公司排名”时,二十年如一日不变的榜首正是沙特阿美(SaudiAramco)。作为石油界巨型航母的存在,今日便将沙特阿美发展史为你细细道来。



谈起沙特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一个字,壕。


这么壕,钱从哪里来?沙特全国财政收入的70%来自于石油贸易。


石油,沙特的经济命脉!


作为沙特全资国有公司、沙特境内唯一进行油气勘探开发和炼油业务的公司,沙特阿美在国内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事实上,沙特政府确实对该公司拥有极大的控制权。



政府专门在该公司董事会之上设立了一个最高理事会,负贡监督董事会的活动。最高理事会最初成立于1989年3月,由法赫德国王兼任理事会主席。

最高理事会的职能包括:①批准公司的五年工作计划和投资计划;②根据董事会的推荐任命总经理;③批准董事会年度报告;④就董事会提出的所有其他问题作出决定。目前最高理事会的成员还包括石油大臣、财政和国民经济大臣等四位大臣、沙特公司总经理、两个银行和两个公司的代表及一位原来的副大臣。


作为主席,国王对一些重大政策问题,包括公司的组织、鼓励公司发展的措施、环保标准等都拥有最终决定权,甚至亲自决定汽油、柴油的价格。


在国有企业的大背景下,沙特阿美的运营经常需要服务于国家政治目标。



连续20年来,沙特阿美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公布的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稳居第一位。(注:《石油情报周刊》根据石油储量,天然气储量、石油产量、天然气产量、石油加工能力和油品销售量六项指标进行综合测算排名)


不过它确实有这样的资本:2016年统计,拥有全球最大石油产量、最大原油出口商、以高达2600亿桶石油储量位居全球第一、全球第四大天然气储量、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油田等等不胜枚举。


用数据说话,世界原油已证实储量的约66%都集中在中东,而其中26%集中在沙特阿拉伯,沙特的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又全部由沙特阿美公司控制。除了2600亿桶数量级的原油储量,沙特阿美的油气日产量为1390万桶,且据估测世界石油日耗量的约10%均来源于沙特阿美公司。因此,沙特阿美也被成为石油界的巨型航母——巨头中的巨头。


除了在石油的产储方面居世界前列,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在2006年还负责建设了世界上最豪华的大学——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该所院校2009年开始招生,到2014年,QS世界大学排名当中,其研发和引用文献记录已成为世界上最多的大学之一。但最重要的还是这所学校实在是太壕了!


壕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从官网提供的信息摘取三个方面简要看下。


1.学费全免,住房由学校提供,不论普通医疗还是牙科治疗都不用花钱,每年还给每个学生发2~3万刀的奖学金。



2.那么居住环境是怎样的呢?


单身:2-3人共享独栋别墅;有配偶:夫妻拥有独栋别墅,还可帮助解决配偶的就业和子女的学业问题。而且部分别墅为海景房。



3.娱乐设施


足球、板球、高尔夫球、游泳、潜水、钓鱼、冲浪、游艇、帆船......你能想到的海陆运动这里都有。



放眼世界,还能找到能造出这样的石油附属院校的第二家石油公司吗?


深沉而又低调,沙特阿美从来不公开其财务状况,但目前它正在严肃考虑小部分“私有化”转型的问题,沙特阿美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就是明年)登陆纽约、伦敦、香港三大证券市场以及沙特本土的利雅得证券交易所,公司预计将初步释放5%左右的股权,届时此巨头的真实业务规模也将浮出水面。


发展史


1933年,沙特政府与雪佛龙前身加利福尼亚州标准石油公司签订特许协议,开始在王国大部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同年成立加利福尼亚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CASOC)。石油事业的美好前景在沙特的东海岸展开了。


1944年,公司更名为阿美石油公司(Aramco),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


1948年,随埃克森公司和美罕公司的入股,阿美石油变为四家公司合资的公司。同年度,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陆上油田——加沃油田。


1960年,阿美的原油产量达到了6000万吨/年。这个时候,公司的总部己迁至沙特的多哈,对于沙特王国财政收入起决定性影响的原油产量和价格控制在阿美四大美资股东的手中。沙特政府盯上了阿美这块“肥肉”,派两名代表进入该公司董事会,但阿美的实际控制权仍在四家美国石油公司手中。


为了争夺对石油的控制权,沙特政府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60年,包括沙特在内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1962年11月30日,沙特政府成立了完全国有的石油矿业总公司,其目的就是使政府能够参与石油工业领域的经营,包括在阿美公司租让地的一切经营活动。


虽然石油矿业总公司自己不生产原油,但到1970年为止,它已经和各公司合资成立了许多企业,并独立经营了位于沙特吉达的一个炼油厂和位于达曼的一个化肥厂。其实在整个60年代里,沙特石油矿业总公司的发展历史就是沙特政府努力从阿美公司的四家美国合资者手中争夺石油控制权的斗争史。



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阿美公司石油产量高达3亿吨/年,并成功地提高了油价,从而提高了沙特政府的地位,使其在与美国公司的斗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同时,公司开始建设总的天然气系统。1972年,阿美公司终于同意了沙特政府的参股要求,1973年沙特政府参与阿美公司25%的股份,1974年上升至60%,1980年达到100%。至此,阿美公司正式从一家外资参股的股份公司转变为国家石油公司。沙特政府在获得阿美公司的全部股份后,阿美公司仍由美国的四家公司按照原先的租让协议继续进行经营,美国公司并负责销售沙特政府自己无力销售的原油。


1988年,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Saudi?Arabian?Oil?Company?)正式成立,接管原阿美公司全部资产和经营权,成为沙特境内唯一从事石油勘探和开发业务的公司。


1993年,沙特政府将所有国有炼油产品的经销和行销业务及政府在三家合资炼油厂中的一半股份交给沙特阿美来管理。至此,沙特阿美公司控制了整个王国除润滑油外全部的碳氢化合物产业。


1997年,沙特政府决定将Petrolube公司71%的股份和Lubere公司70%的股份转给阿美公司,使该公司正式介入了国家润滑油业。



2009年,沙特阿美达到了其连续日产原油最高值——1200万桶。(2012年,大庆日产原油81万桶,09年的沙特阿美的日产量相当于2012年大庆日产量的15倍)


2016年,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拥有超过6万名员工,且在中国、日本、印度、韩国、新加坡、埃及、阿联酋、英国、荷兰以及美国均有经营子公司或分支机构。4月份,沙特副王储宣布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的IPO计划,且计划仅出售不到5%的股份,但是这可能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场股票发行行动。


如此一步步走来,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从一口油井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它在沙特王国境内发现了100多个油田和气田,并不断在海外进行勘探拓展。其业务范围覆盖油气的勘探、开发、生产、炼制、运输和销售。


更多有关沙特阿美介绍可参考以往文章:《市场估值横扫5个苹果公司:起底全球最牛石油公司—沙特阿美》


    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


整个欧洲有近1/3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在寒冬里给欧洲中断天然气,简直是俄罗斯与欧洲国家斡旋的必杀筹码,屡试不爽。而俄罗斯70%的天然气产量来自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家全球最大采气公司吧。



俄气有三个全球之最:最大天然气储量,最大天然气产量,最大天然气运输系统(管线总长度17.14万公里)。


从产储来看,暂不说埃克森美孚、壳牌、雪佛龙这些广为人知的跨国巨头们,就算是与实力雄厚的“国家队们”横向比较,俄气的实力都是杠杠的。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产量和储量,2016年该公司在全球和俄罗斯天然气储量中所占份额分别为17%和72%,占全球和全国天然气产量的11%和66%。


它所掌握的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35万亿立方米,掌握着29.9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开采许可证,开采的天然气占世界天然气开采量的1/5,占俄罗斯全部开采量的90%。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俄经济中地位显赫,俄大众新闻媒体称其为俄罗斯经济的尖兵,它生产着俄罗斯8%的工业产值,保证了25%的国家预算。其实俄罗斯作为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由于石油和天然气产量高,俄罗斯经济增长受能源出口带动。石油和天然气的收入在2015年占俄罗斯联邦预算收入的43%。



号称“国中之国”的能源垄断巨头俄气的国有化进程也较为波折。


1989年,在继承了苏联天然气工业部的所有资产后,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康采恩成立。


1993年2月17日,俄罗斯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将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康采恩改组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1994年,公司开始私有化进程。


1996年10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美国和欧洲证券市场成功上市。


1998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举行股东大会,改名为俄罗斯天然气开放式股份公司,其企业有1.1万多家。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国家始终是这家公司的主要股东。起初,国家只占38.37%的股份,后来,根据普京的命令,国家必须牢牢控制能源企业,从2006年起俄气的国家股份增加到50.1%。且在公司高层领导人员安排方面,由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担任董事会主席。国家逐步成为公司的控股者,对企业的经营政策和方针具有决定权。目前俄气的股份超过67%属于俄罗斯联邦资产管理总局。



俄罗斯的经济高度依赖其碳氢化合物,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占联邦预算收入的40%以上。俄罗斯联邦国家储量平衡表统计的气田储量约占全世界储量的23%,主要储量(60%以上)集中在西西伯利亚盆地,而俄气的主要气田位于西伯利亚西部的鄂毕湾附近,未来的主要气田则位于亚马尔半岛。



Gazprom销售到哪里去?


Gazprom生产的天然气首先满足国内需求,2014年有51%供应给国内,剩余天然气出口。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掌握着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天然气出口合同,天然气长期供货合同的出口数量超过2.2万亿立方米。


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有个特点:管输天然气只供应欧洲国家,而LNG(液化天然气)只供应亚洲国家。


欧洲进口的天然气中,1/4是俄罗斯天然气股份公司提供的。2013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向欧盟出口1330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中大约一半经由乌克兰境内管道运输。根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数据,德国是俄罗斯最大的单一客户,天然气进口量为大约400亿立方米。


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给独联体国家


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给独联体国家,包括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除了乌克兰以外,其他国家的供气量没有明显减少,其中原来供给最多的国家是乌克兰,由于跟俄罗斯的债务和气价纠纷,供气量明显降低,从而拉低了合计量,见下表。


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给独联体国家(单位:亿立方米)


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给欧洲国家


Gazprom是欧洲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商,估计约占欧盟天然气进口量的2/3。20世纪40年代,俄罗斯天然气已经开始输入波兰,1967年开始输入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俄罗斯天然气股份公司与奥地利国家能源公司(OMV)签订合同,俄罗斯天然气开始供应给西欧。2014年俄罗斯管输天然气已经供应到30多个国家。


欧盟在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处境尴尬,担忧俄罗斯停供天然气。由于欧洲国家的经济各有不同,俄罗斯供给的天然气量忽高忽低,2013年达到最高,2014年又大幅度降低。俄罗斯输往欧盟的管线多数要经过乌克兰,结合表6看出,尽管乌克兰的天然气进口量明显降低,但欧盟国家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没有受到影响,其原因是乌克兰收取了天然气过境费,同时截断输往欧盟的天然气将会激怒欧盟。



其实,欧洲市场有两大天然气供应国。


俄罗斯没有独霸欧洲市场,俄罗斯的管输天然气销往欧洲市场,但在欧洲还有一个得力的供货国,那就是欧洲本土的挪威,其次还有德国、荷兰。自从俄罗斯与乌克兰为天然气价格之争以来,媒体出现:欧盟摆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挪威取代俄罗斯成为欧盟天然气最大供应商,挪威开始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价格远低于俄罗斯,挪威超俄罗斯成西欧最大天然气供应国。


好了,让数据来说话。表6(BP数据)说明,挪威一直在为欧洲本土供应天然气,2007年又开始提供LNG,而俄罗斯不为欧洲提供LNG,只提供给亚洲国家。虽然挪威提供的数量逐年提高,但仍然不敌俄罗斯,所以媒体出现的论调多数过于偏激片面。数据表明,挪威天然气并没有进入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乌克兰。


欧洲天然气市场的黑马是伊朗!


目前,世界上有三大供气国:俄罗斯、卡塔尔和挪威。说实话,当今世界,俄罗斯已经不能说是世界上天然气最丰富的国家了。2014年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排序是:伊朗(34.0万亿立方米)、俄罗斯(32.6万亿立方米)、卡塔尔(24.5万亿立方米)和土库曼斯坦(17.5万亿立方米)。这4个国家的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占全球的58%。


卡塔尔和伊朗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非伴生气田——南帕尔斯/北圆顶凝析气田(SouthPars/NorthDomeGas-Condensatefield),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南帕尔斯/北圆顶凝析气田地跨伊朗和卡塔尔,拥有35.7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采储量和79亿立方米天然气凝液。


35.7万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这样说吧,这块气田占全球天然气总储量的20%。照理说,伊朗给欧洲供气比俄罗斯强,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伊朗被制裁多次,当然不会给欧洲供气。制裁解除,会给欧洲供气,但因天然气必须管道进用户,伊朗大量兴建管线很困难,难以跟俄罗斯抗衡,俄罗斯仍将是主要供气国。


部分来源:俄罗斯正在失去欧洲天然气市场?(附美、俄天然气最全数据)


    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


在中国我们经常将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统称为“三桶油”,这是三家掌控着中国石油市场命脉的国有企业,我们就从这里说起。中国的三桶油势头强劲,在2016《石油情报周刊》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排名中,中石油位列第三,中石化排名为20,中海油排名为30;在2017《财富》500强榜单上三大企业更是成绩瞩目,排名分为为第4、第3、第45。



从油气业务上看,三桶油交叉较多,但也各有特色:


中石油:上游业务较强,勘探开发为主;分布多在中国北方,油气田多;炼制方面以国产油为主。


中石化:主导下游业务,炼化化工为主;分布多在中国南方,炼油厂多;多炼制进口油。


中海油:主要勘探开发海上油田气田,采油和炼化的规模较小。


总体来看,在石油天然气方面,中石油堪称老大。根据FACTS全球能源(FGE)的数据,中石油是中国的主要上游企业,分别占中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54%和77%。下面主要对中石油进行分析。



作为央企,中石油的发展史与中国石油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先来看看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占据60%以上,为我国主要能源。石油排第二,约20%,与煤炭相差甚远,天然气5%,水电8%,核能和其他清洁能源就更少了。其实我国是一个贫油国家,原油储量在世界上仅算三流水平,2016年探明储量约为25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5%,与委内瑞拉、沙特这些3000亿桶数量级国家相比实在少的可怜。


(蓝色气泡越大说明原油储量越大)


但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之于工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石油职工只有1.1万人。其中,石油地质工作者仅有20多人,钻井工程师10余人。从那时起,我国就撸起袖子加油干,立志成为“石油大国”。


1952年8月1日,是石油工业史的第一页。是日,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近8000名将士改编为“中国石油师”,集体转业到石油战线。寻找石油往往行走在荒野戈壁,加上物资匮乏技术不足,条件异常艰苦。


1960年2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石油会战,在大庆揭开了序幕。1952年奔赴祖国各方的石油师人,在大庆重新集结。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的3万退伍兵也加入到会战的行列。之后,中央军委又给大庆分配了3000名转业军官。在共和国经济发展历史上,只有石油工业是这样一直由转业、退伍军人做主力援军。或许,是因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业格外艰难。



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原来分属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管理的39个石油化工企业被划归总公司领导。


1988年8月,石油部撤销,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1998年,国务院决定实施石油石化战略大重组,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石化总公司改组为两个大型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实现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三大石油公司基本实现了从政府向企业的转变。


1993年,我国再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有意思的是,这一年,中国的石油企业第一次走出国门,中石油中标泰国邦亚区块,首次获得海外开采权益。此后,类似的“走出去”的例子比比皆是。


新中国石油工业短短65年的发展历程,从依赖“洋油”的贫油国到完全实现自给自足,再到现在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世界第一大石油净进口国。2016年石油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约为5.56亿吨,净进口量为3.56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64.4%。


(蓝色越深,原油消费量越高)


中石油是我国国产油的主要力量。2016全年中石油原油产能10545万吨,天然气产能98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它拥有的油田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中国主要油田分布图)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下属油田有:


长庆油田、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四川油田、吉林油田、青海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玉门油田、冀东油田等。


其中长庆油田目前为我国第一大油田,四川油田为我国第一大气田。


此外,玉门油田是我国最早开采的油田。大庆油田为我国的“石油长子”,1959至2017,在大庆油田58岁的漫长生命中,连续27年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连续12年突破4000万吨,累计生产原油23亿吨,占中国原油总产量的19%,堪称中国石油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假如它真的能够实现“百年油田”的计划,58岁高龄也不可避免的被划入老油田的行列,目前大庆剩余可采储量约1.97亿吨。



随国内石油需求量持续扩张,供需缺口逐年扩大,中石油也开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1993年至1996年,中国石油先后在秘鲁、加拿大、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苏丹等国试水几个小型项目。小项目投资不多,风险不大,却是瞭望塔和敲门砖。其中,中石油在秘鲁接管了开发已逾百年的塔拉拉油田。这个曾被外国石油公司放弃的老油田当时资源已近枯竭,原油年产量仅8万吨,但中石油人凭两条腿踏遍百里山丘荒漠,用罗盘测量和刨石挖土寻找废弃井停产井2428口,成功恢复617口,同时找到新断块和油藏,打出多口千桶井,仅3年时间便把年产量提高到32万吨,被秘鲁媒体称为“20世纪秘鲁石油界的最大新闻”。


自2008年以来,中石油已经在中东,北美,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购买了大量油气资产,并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投资了约730亿美元的海外石油和天然气资产。中石油近期的大部分收购项目有西非和巴西沿海的深水油田、澳大利亚的天然气和煤层气项目、以及北美的油砂和页岩气项目。


24年来,中石油从秘鲁项目起步,相继在苏丹、哈萨克斯坦和委内瑞拉取得突破,奠定了海外业务发展基础。目前,中国石油已建成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通道和三大油气运营中心。截至2016年底,公司共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油气投资业务,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执行49个油气合作项目。中石油实现海外投资项目原油作业产量12151万吨、权益产量5753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311亿立方米,权益产量232亿立方米。



除了原油的开采和生产,在管道建设上,中石油也处于龙头地位。


截至2016年底,中石油国内运营的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81191千米。其中,原油管道18897千米,占全国的69.2%;天然气管道51734千米,占全国的75.8%;成品油管道10560千米,占全国的42.3%。



目前,“三桶油”,特别是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桶油”在尝试进行上下游业务的拓展,中石油目前的战略是整合其业务部门并获得更多的下游市场份额。中国石化则力求获得更多的上游资产,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中获得更多的价值,并使其收入来源多样化。中石油和中国石化逐渐转为拥有上下游资产的两家垂直整合企业。


而负责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由于越来越多地关注近海地区和海外油气资源,公司规模迅速扩大。此外,该公司不仅增加了其在南海的勘探与开采支出,而且将其业务扩展到下游地区,特别是广东省南部。


    四、伊朗国家石油公司


伊朗,它与沙特阿拉伯仅隔一道浅浅的海峡,同是中东地带油气资源极为富饶的国家,却与沙特的经济状况有着天壤之别。尽管国家储备丰富,但国际制裁严重影响了伊朗的能源部门,并导致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出口步履维艰。作为伊朗三大国有企业之一,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的发展注定任重而道远。



国家油气概观


北靠里海,南邻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作为一个国土辽阔的中东国家,伊朗的油气资源相当丰富。


截至2015年底,伊朗已探明原油储量1584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0.6%,排名世界第四位(仅次于委内瑞拉、沙特、加拿大)。其油田主要分布在临近伊拉克的胡齐斯坦地区及波斯湾地区。


伊朗生产的原油主要是中质含硫原油,石油油层浅,开采成本低,具有很高的开采潜力。伊朗中央油田公司的CEO赛尔巴里?卡里米2016年说过:“目前,伊朗中部地区生产的最便宜原油生产成本大概是1到1.5美元每桶。”



天然气和石油几乎占伊朗总一次性能源消费的几乎全部(98%),水电,煤炭,核能和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的贡献都很少。


2015年,伊朗日产原油315万桶,原油日出口量为108万桶,凝析油等石油产品日出口量51.4万桶,石油出口额273亿美元,分别占该国出口总额的35%和国内生产总值的7%。中国、印度、日本是近年来伊朗前三大原油出口市场。


伊朗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33.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6.6%,居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南帕斯气田为其提供主要天然气来源。2015年天然气产量为2266.7亿立方米,出口量为85.4亿立方米。伊朗油气领域主要企业包括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和伊朗国家天然气公司。


伊朗石油行业的监管主体是能源部门石油部。而能源部门由最高能源理事会监督,最高能源理事会成立于2001年7月,由伊朗总统主持,由石油,经济,贸易,农业,矿产和工业部长等组成。


在石油部的监督之下,国有企业与伊朗石油化工行业一道,主宰了上游和下游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活动。伊朗所有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的所有权和监督权由石油部拥有,同时它对所有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拥有所有权和管理权。其中三大国有企业为:国有伊朗石油公司(NIOC),国家伊朗燃气公司(NIGC)和国家石油化工公司(NPC)。



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是伊朗最大的国有公司。公司下设6家子公司,分别为伊朗国家海洋石油公司、伊朗国家钻井公司、伊朗国家油轮公司、伊朗国家石油产品公司、卡拉有限公司和国家石油工程与开发公司。另外还有一家附属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的Naftiran国际贸易公司。NIOC通过其子公司控制着伊朗石油和天然气上游活动以及石油下游活动。


自1901年英国人与伊朗政府签订石油勘探开发租让协议,伊朗的石油工业已历经百年沧桑。


1951年伊朗宣布石油实行国有化,成立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后由于种种原因被迫授权“国际财团”勘探西南部。


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控制了所有的作业权,勘探活动几乎停止,石油产量暴跌。1980年1月伊朗国家钻井公司(NIDC)开始作业。受两伊战争影响,钻探工作主要集中在油田开发方面,石油产量由1980年的6575×104t逐渐增加至1988年的1.16×108t。



1988年8月两伊战争结束,伊朗实施了战后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多样化计划,恢复和扩大油气生产、加工和石油化工设施,NIOC开始了新的勘探活动。


1988年8月两伊战争结束,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开始了新的勘探活动,1990~1996年获得6个新发现。此外伊朗实施了战后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多样化计划,恢复和扩大油气生产、加工和石油化工设施。


从1990年开始至今,NIOC相继在南里海南部、伊朗南部、西南部及波斯湾海上相继获得石油天然气多个新发现。其中,2000年,NIOC在里海伊朗所属20%海域初步的地震研究获得13.7亿吨的石油地质储量,约4.3亿吨可采储量。2007年,NIOC在伊朗南部又相继发现一些新油田,储量超过36亿桶。


目前,NIOC已在该国最大陆上油田西南部的阿扎德甘地区开始作业,该油田的石油储藏量约为420亿桶,产油后的日产量将达2万桶。但是,长期受国际制裁影响,NIOC的石油产量远远未达到政府要求的水平。



伊朗全国九大炼厂都在NIOC管辖之下,总炼油能力达7000多万吨/年,各炼油厂炼制能力从年均500万吨到2000万吨不等、均为中型及大型炼厂。


在联合国贸发会议2007年底公布的世界50强石油领域企业中,NIOC以18亿桶的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五、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


“成也石油,败也石油”。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开发至今已走过近200年的风雨历程,这个国家一度依赖其极为富饶的石油资源走向繁荣,而今却也因石油陷入“资源诅咒”,接踵而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将之拉入层层漩涡。作为一家带有强烈政府职能的石油公司,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etroleoDeVenezuelaS.A.,简称PDVSA)如今深受债务拖累,深陷泥潭危机重重。这家曾经辉煌一时的拉美最大企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今日四面楚歌的尴尬境地的呢?



国有化的起航


尽管委内瑞拉有悠久的石油开采历史,但石油工业的命脉一直掌握在美国、英国、荷兰等西方石油公司手中,从外国石油公司手中夺回石油主权、保护石油资源是1960年后二十年间委内瑞拉斗争的重点。


一方面,1960年委内瑞拉与中东产油大国共同创建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中东产油国联合起来共同协调石油政策,制定原油产量和价格,采取共同行动反对西方国家对产油国的剥削和掠夺,保护本国石油资源。


另一方面,委内瑞拉政府对外国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1975年,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成立,政府开始参与石油资源开发。同时进一步改革“利润平分制”,不断提高对外国石油公司所得利润的提成,1966年提成比例达到66%,1972年达到89%。


1967年,委政府修改石油产业政策,将国内石油市场中三分之一的供给任务分配给PDVSA,1970年,委内瑞拉从美国的石油公司手中夺回了石油标价权,打破了长期以来由美国操纵石油价格的局面。1971年,委内瑞拉颁布《石油资源保护法》,规定在1983年之前把外国石油公司在委内瑞拉国内全部财产无偿收归国有。


短暂的黄金时期


两次石油危机的接连爆发推动国际原油价格直线上涨,受益于暴涨的油价,委内瑞拉政府获得了巨额财政收入,借此委内瑞拉完全拥有了本国的石油产权,石油国有化因此顺利完成。可以说,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开发进入了黄金时期。


在此阶段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已完全取代西方大公司,独立操作石油工业上、下游业务及贸易,成为委内瑞拉最大的国有企业,也是整个拉丁美洲最大的企业。然而,由于委内瑞拉石油资源开发一直依赖外国石油公司的资金、技术等,国有化也给石油工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1970年,委内瑞拉共发现57个油田,进入了鼎盛时期,产量高达13.53亿桶,出口12.66亿桶,此后石油产量开始下降,1974年降至10.86亿桶,由世界第三大产油国降至第五,石油产量仅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4%。



然而黄金时期的高油价让委内瑞拉政府沉溺于幸福之中,愈加依赖石油工业带来的红利,几乎完全忽视了农业、制造业等基础产业的发展,这导致该国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单一,目前国内70%以上的消费品需要进口,而石油出口收入在该国出口总收入中占比高达95%,与石油相关的工业产出占GDP的25%。石油成为了委内瑞拉的软肋,黄金时代即将落幕。


走向寒冬


随着非OPEC产油国的崛起和国际石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油价从高位逐渐回落,委内瑞拉的石油业也一步步走向寒冬。


1984年油价开始直线下跌,到1989年,委内瑞拉轻质原油价格已跌至每桶19.33美元,比1983年下降了近四分之三。?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油价再度下跌,严重冲击了委内瑞拉脆弱单一的经济模式。罕见的暖冬和世界石油供应的不断增加,使委内瑞拉石油对北美出口骤减。1998年,每桶原油平均价格为10.6美元,比1997年低5.7美元。1999年委轻质原油的价格已跌至每桶11.08美元,相当于1973年前的水平,几乎接近石油开发生产成本。委内瑞拉经济严重衰退。


20世纪90年代,委内瑞拉逐步对外开放石油行业。然而,自从1999年查韦斯当选以来,委内瑞拉提高了石油行业的公众参与度。查韦斯政府一上台便提高了新的和已有的项目税收以及矿产开采费的税率,并托管了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绝大部分的所有权以及全部石油项目。


2002到2003年间,因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员工和政府之间的冲突,公司爆发了反对查韦斯的大罢工,总统查韦斯将高达全国营石油公司40%的员工约18,000人开除,并且另聘没有经验的新人取代,新聘人员只问是否效忠查韦斯不在乎专业能力,从此PDVSA成为一家冗员充斥,严重缺乏技术人才的庞大无效率的组织。技术和人才的匮乏加剧了石油产量的衰减,到2003年1月,日产原油只有60万桶,石油生产和出口几乎全部中断,石油开采和炼油业务也全部停止。


深陷泥潭


2007年查韦斯再度颁布国有化条例,片面提高委内瑞拉国家公司在外资开发的油田的持股比例。这一国有化事件,对于全世界的跨国石油公司都造成很大的冲击,委内瑞拉在国际上可以说是信用破产,西方跨国石油公司从此拒绝再去委内瑞拉投资。


但是委内瑞拉仍然严重缺乏资金与技术,导致原油开采成本极高、产量落后,因此还是需要引进外资来开发其庞大的石油资源。因此在07年后引资的主要目标为欧美以外的国家,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的Lukoil公司都曾被招商引资过,但油田经开发后,营运权马上受委内瑞拉政府限制把控,卖油的利润也被独吞,外资无法回收利润,最后都选择退出项目,之后大家都不愿意去委内瑞拉投资了,委内瑞拉信用危机进一步加剧。



而另一方面,靠石油“单条腿走路”的委内瑞拉,外汇来源基本全靠卖油,油价低迷时期,国家外汇储备匮乏,无力还债,至今国家已是债台高筑,主权违约风险升级。同时政府为国民提供了过多的社会福利,像全民免费医疗,教育免费,失业补助,还靠政府补贴提供全世界最便宜的汽油:委内瑞拉的汽油每公升只要人民币三毛钱左右。


这一切都给政府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且基础消费品高度依赖进口的经济结构在油价下跌时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人民的财富急速缩水成一堆堆废纸。截至2017年3月该国广义货币总量达到13.3万亿玻利瓦尔,同比去年增长202.9%,M2增速超过200%。国家和人民都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这个国家经济的救命稻草完全依赖国际油价的上涨。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石油的价格或将会慢慢增涨,但是这个期限谁也掌控不了,也就是说,委内瑞拉的经济依赖石油价格反弹在短时间内变得扑朔迷离。现在看来,也不难奇怪这家拥有世界最大石油储量的公司,却落得如此境地。未来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能否化解资源诅咒还有待时间验证。


资源结构


委内瑞拉已探明石油储量为2965亿桶,占全球18%,在世界名列第一。除奥里诺科石油带以外,委内瑞拉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马拉开波湖地区,东部安索阿特吉洲(Anzoategui),莫那加斯(Monagas)地区和中部的巴里那斯(Barinas)以及阿布雷(Apure)等地区。委内瑞拉2014年的天然气储量为196万亿立方英尺,居世界第八位,大部分天然气为油田伴生气,约有90%的天然气与油田相关联,仅东北部帕里亚半岛有近海气田。马拉开波湖是拉美最大的湖,面积约1.43万平方公里。湖区有1.6万口油井,日产原油200万桶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80%。湖底铺设有1.4万公里的原油和天然气管道。



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创始成员,委内瑞拉是全球石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量石油收入用于政府财政和社会支出,油气行业上游再投资受到严重影响,部分老油田设施老化、新项目勘探开发投入不足。西北部的马拉开波盆地自2000年以后大部分油田产量都处于下滑中。东委内瑞拉盆地的奥里诺科重油带被政府寄予厚望,成为提高国家原油产量的重心。奥里诺科预计有2400亿桶可采储量,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在其所有项目中占多数股权,但出于政治和财政原因,大部分项目存在投产推迟或产量爬升缓慢现象。但即便如此,委内瑞拉的产量仍以562千桶/天居世界第十三位。


另一方面,因委内瑞拉国内经济危机严重,资金到付不及时,致使多个石油供应商不愿出口该国石油产品。而无法拿到用作稀释的轻质油,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也严重被限制。其原油出口的主要市场为美国、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但近年来,美国自委内瑞拉的进口量不断下滑,至今委内瑞拉仅占美国30%的原油供应量。其出口份额越来越多地向印度和中国提供,其中,自中国与委内瑞拉签署了石油换货协议之后,委内瑞拉对中国的出口大幅上涨。



据国际能源署2017年8月报告,因产能不足,委内瑞拉石油业面临融资困难及经营不善的冲击,目前日均炼油能力是50万桶,仅能发挥出57%的设计产能。


委石油在美国的业务是其整个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美国全资拥有的子公司西铁古(CITGO)石油公司就像查韦斯在美国石油市场楔入的一颗钉子,成为委内瑞拉石油出口到美国的重要战略支撑点,也是委内瑞拉石油产品在美国的重要销售网络。


西铁古在全美国拥有16座炼油厂,59座油库和16000个加油站,储油能力2400万桶,其在炼油、汽油与润滑油供应等领域分别占美上述市场份额的11%、11.1%和5.7%,委向美供应原油中的75%直接通过该公司出口。西铁古遍及美国的加油站,目前在美国的工厂每天为当地供应80万桶石油,规模较大。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PDVSA就一直控制着西铁古,然而由于近几年来委内瑞拉的严重经济危机,国内极度缺乏资金。为了向俄罗斯石油公司贷款,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在2016年底不得不拿出西铁古49.9%的股份作为抵押。如果委内瑞拉石油公司无法按时还清贷款,俄罗斯石油公司就可能完全操控西铁古——需要做的仅是再购入一点委内瑞拉石油公司的股票,超过50%的持股即可。尽管委内瑞拉石油公司不会马上资金短缺,但是到2017年底很可能由于资金短缺没有办法及时还清贷款。


PDVSA的使命


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是总统管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主要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其战略自治权和经营自主权都非常有限。实际上PDVSA所行使的就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政府职能。


PDVSA实行董事会负责制,公司各项业务的目标、战略和预算由董事会制定和实施。公司业务划分为上中下游、销售、研发、国际业务、服务等五大部门,每个部门管理一些子公司。



PDVSA的发展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委内瑞拉的国家战略,支持其社会和经济目标的实现。公司的总体战略是:坚持国有公司的经营体制,优化开发利用和掌控好本国的油气资源,使之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以资源换市场“,采取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将上游资源与下游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油气—炼制—销售”三位一体化。委内瑞拉政府为PDVSA加载了过多的社会和经济任务,制约了公司的技术发展,激励措施不当,造成人才严重流失。目前PDVSA技术能力相对较弱,不得不采用技术追随战略。


委内瑞拉重油及超重油的开发对PDVSA提出了很大的技术挑战,目前PDVSA在重油的开发利用研究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奥里乳化油产品和生产技术独具特色。但仅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模仿、跟踪和引进,难以解决委内瑞拉国内特殊地质条件下资源开发问题,所以PDVSA要提高并加快自主创新的力度和步伐,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配合。


    六、巴西国家石油公司


距离巴西人欢庆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在深海发现巨大石油资源已经过去了十年。当初,巴西兴奋地准备着一举跻身全球最大产油国的行列。但现在,这家南美最大石油公司之一,深陷腐败案和债务危机的泥潭,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破局之路何在?



历史进程


巴西的石油工业始于19世纪末期。1917年,国营机构巴西地球物理与矿业地质服务公司设立了一个部门进行石油勘探活动,但长期以来外国石油公司一直在巴西的石油勘探与生产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


1953年10月,巴西政府宣布进行石油工业国有化,规定石油资源为国家所有,10月3日,政企合一的国营企业巴西石油公司成立了,该公司不仅参与石油政策的制定、执行,还统管巴西石油的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及企业的经营管理。


1997年巴西政府宣布石油业实行政企分开,设立国家石油管理局负责巴西石油政策的制定和行业监督管理。巴西石油公司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行企业自主经营,并获得了其勘探开发生产的资源资产,该公司因此占有巴西绝大部分陆地和海上石油及天然气油田。


从油气资源来看,巴西石油资源颇丰,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估计,2015年巴西拥有150亿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排名世界第十六位。巴西早在1939年就在东部沿海的巴伊亚州萨尔瓦多市附近打出了第一口油井。然而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巴西石油工业发展缓慢,上世纪70年代以前巴西一直是石油进口国。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巴西开始抓紧陆地石油勘探和兴建炼油设施。70年代受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巴西加大了海上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投入,陆续发现大型海上油田。80、90年代巴西加快利用先进海上石油开采技术,石油产量不断增加。目前巴西94%以上的石油储备位于离岸地区,所有储量的80%都位于里约热内卢附近。


2006年,这是巴西石油跨时代的分界线。


巴西第一个盐前近海油田卢拉,于2006年底发现,该油田拥有83亿桶石油储量,是巴西第二大油田马林的三倍,迅速提高巴西的石油储备,极大降低了进口原油的需求。巴西一跃进入世界石油大国的希望不再渺茫。


2008年5月19日,微软的市值为2793亿美元,而同日巴西石油公司市值达到2871亿美元,一举超越微软。巅峰时期公司股票一度上涨到71美元一股,假设投资者在2005年6月30日以时价5美元一股的价格买入巴西石油公司的股价,持有3年,投资收益将超过1400%!


然而,随着2014年起的经济衰退,好时机并没有持续下去。然后,油价持续下滑、国家石油公司的贪腐案丑闻以及巴西政治危机的加深共同组成了一场危机风暴,巴西在2015年中遭遇三十多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个一度高歌猛进的经济体陷入了重大危机。而这也导致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濒临奔溃的边缘,公司的海上石油生产目标被几度修正。


巴西资本市场投资者协会的数据显示,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市值自2009年巅峰期至2015年,已经缩水八成,公司负债高达1250亿美元,成为全球石油领域负债第一、非金融领域负债第三的企业。曾经红极一时的巴石油近几年不得不出售资产并广泛寻找各种融资方案。


对于许多主要石油生产国,油价下跌意味着经济破产。委内瑞拉、伊朗和尼日利亚、巴西等国的主要收入来自石油,与此同时它们还需努力偿付外债、平衡并资助公共预算以及稳定本国货币。


受油气产量下降、原油价格低迷及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2015-2016年,国际大石油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投资回报率也呈下滑趋势。为应对市场挑战,各大国际石油公司更加重视价值增长,从规模扩张向提升经济效益转型,几大国际石油公司纷纷围绕优化、集约和高盈利进行资产调整,提升现有资产质量,并且加大了对深水、LNG及非常规油气等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强与国家石油公司之间的合作,石油公司从竞争到竞合的态势日益凸显。


2016年,油价在超低价位运行带来的投资减少、项目推迟、钻机减少的影响将越发明显。石油市场价格的低迷,使得巴西石油公司雪上加霜,眼下巴西石油是全球负债最高的大型石油公司,其股价暴跌,市值缩水,不少投资项目被迫搁置。巴西石油2015年年报数据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每个季度公司净资产负债率都呈增长态势,一季度是48%,三季度涨至58%;年初负债4000亿雷亚尔,三季度涨至5065亿雷亚尔。由于债务高涨和信用评级一再下降,巴西石油融资越来越难,发展遇到瓶颈。


在本轮油价下跌时,巴西石油和其他油企一样,也加入到投资预算削减大军的行列,年报显示,巴西石油2016~2019年的投资预算较之前下降了近1/4,投资回报水平也有所下降。但在相同环境下,其他公司却能挺得住,如埃克森美孚、壳牌等依然被评为3A级。巴西石油的信用评级不断下降,使得在国际资本市场以及竞争实力大幅下降。


财务指标


巴西石油公司拥有117亿桶的原油探明储藏量,在全球石油业排名第四位。如果实际的石油储量与估值相近,巴西将可能在2020年成为全球第5大石油出口国,在全球石油总产量中占据10%的份额。另一方面,在2015年中巴西经济预期GDP负增长2.5%。2014年经济负增长,而通胀率已飙升至9.32%,加之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的一桩贪腐丑闻以及政治危机导致这个一度高歌猛进的经济体陷入了崩溃局面,巴西石油公司的估值大幅缩水。



巴西石油公司自2011年之后盈利能力不断下降(见上图)。2016年3月27日公布公司业绩,去年第四季度净亏损369亿雷亚尔(约10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48%。


糟糕的四季度表现令巴西石油转盈为亏,该公司去年全年净亏损达到348亿雷亚尔(约合96亿美元),为1953年成立以来的最差业绩。这也是该公司连续第二年出现巨额亏损。2014年,其亏损额为72亿美元。业绩公布后,该公司股价未见大幅波动。



巴西石油总裁阿尔德米尔?本迪内表示:“对于石油行业来说,过去的一年是十分艰难的一年。但巴西石油的盈利能力仍很强,将有足够现金流履行对债权人直到2017年底前的还款承诺。”巴西石油目前已经是全球负债最高的大型石油公司,2015年累计债务高达1350亿美元(见上图资产负债表)。


风险因素


1、债务危机


巴西石油公司面临着一系列的严重问题。首当其中的就是公司超过1250亿美元的外债。在过去十年,由于基金成本较低,债券投资者愿意购买公司发行的任何融资产品,所以那时巴西石油公司还能较好的控制债务问题。


但现在情形已大不相同。随着美联储加息,全世界的资金成本在逐步上涨。更为严重的是,投资者对债券投资变的更加谨慎,并且更为关心未来的债务违约问题。


这是巴西石油公司最大的问题。这家公司的股票市值目前只价值200亿美元,如果没有债务市场的帮助,那么无法确定公司未来还能有多大的发展。


2、信用危机


巴西石油目前正遭遇严重的信用危机。4月初,巴西石油宣布在未来两年内拟大幅调高出售资产的数额,以偿还债务,保证巴西石油核心业务的开展。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2015年2月24日宣布将巴西石油公司的信用等级从Baa3下调到Ba2,这是巴西石油首次失去投资级的信用评级,之后标普也对巴西石油降为垃圾债券评级,国际信用危机使得巴西石油在资本市场举步维艰。


3、汇率危机


雷亚尔和美元比率一路走低(见下图),根据巴西石油2014年的年报,巴西石油主要债务都为美元,而且几乎没有使用对冲工具,70%的债务都受美元汇率波动影响,雷亚尔的贬值意味着巴西石油债务总额70%都将面临大幅上升。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雷亚尔和美元比率一路走低。对于身为金砖五国的巴西而言,雷亚尔的贬值却也过于戏剧——今年以来,雷亚尔对美元已经贬值46%,在主要新兴经济体中贬值幅度最大,远远超过了被欧美经济制裁中的俄罗斯,以及同为大宗商品输出国的马来西亚。



4、政策危机


对于所有的国际石油公司或者油气钻探公司,谈到巴西石油第一头疼的就是巴西石油的本地化要求。根据巴西石油制定的规则,参与巴西石油上游领域(钻探和生产(ExplorationandProduction))投标的所有公司,合同金额的55%--60%必须为巴西元素(巴西设备或者人工均可);虽然对于炼化和Gas&Power的领域没有明确的本地化要求,但本地化比率也是中标考核时的重要因素。



所以,巴西虽然石油储量丰富,但由于本地化的要求,很多石油和钻探公司却不能进入投标,或者如果中标的话也要支付巨额罚款,成为巴西石油石油开采的巨大阻碍。


所以,巴西虽然石油储量丰富,但由于本地化的要求,很多石油和钻探公司却不能进入投标,或者如果中标的话也要支付巨额罚款,成为巴西石油石油开采的巨大阻碍。


5、腐败危机


巴西石油腐败案2014年立案,涉案金额高达40亿美元,被称作巴西“史上最大贪腐案”。从2003年到2010年,巴西石油公司兴建了一系列石油钻井平台和炼油厂等工程项目,这些工程项目通过人为的竞标承包给巴西二三十家大型建筑公司。这些建筑公司在竞标交易中与巴西石油公司勾结起来,采取弄虚作假的办法多报了价值30亿美元的合同,其中部分回扣被公司高管私吞,但大部分拿出来用于收买巴西一些政党和主要政客,多则每人数百万美元,少则几十万美元。腐败案可怕的第一是反映了巴西石油政府内部的管理混乱,二是所有涉案企业目前都被禁止参与巴西石油的任何新项目投标,所以巴西石油目前新项目几乎是全面停滞的状态。


五年前,随着业绩蒸蒸日上,巴西石油几乎成为巴西经济腾飞的象征。但近几年来巴西经济增速趋缓,在某种程度上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或难辞其咎。巴石油目前内忧外患的局面非一日之寒,但更多是体制和人为的问题,而非天命,所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扭亏为盈,仍需时日!


    七、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



截至2017年1月,马来西亚证实石油储量达36亿桶,是继中国,印度和越南后亚太地区储量的第四位,油气资源相当丰富,几乎所有马来西亚的石油来自海上油田,而海上大陆架又分为三个生产区域,即马来盆地、西部近海马来西亚半岛和东部沙捞越、沙巴盆地,稳定产油区包括Tapis、Miri、Kikeh和Kimanis。


目前,马来西亚超过四分之一的原油都产自马来盆地近海Tapis油田,但由于油田老化,该国产油量正面临全线下滑,尤其是马来西亚半岛浅水区域的大油田。自2014年以来,该国开始从LundinPetroleum公司负责运营的新Bertam油田和Gumusut-Kakap油田等处获取石油,以抵消油田老化带来的产量下降。尽管过去十年间,马来西亚东部深水区域勘探开发活动较为频繁,但目前该国约40%的原油储量却分布在马来盆地,且多是浅海区域中轻质原油。


马来西亚已知天然气储量为42万亿立方英尺,为亚太地区第五大天然气储备持有者。该国的一半以上天然气储备位于东部地区,主要是沙捞越海上。沙捞越和沙巴的非关联天然气储量增加,抵消了马来西亚半岛石油和天然气盆地的储量下降。



马来西亚是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净出口国。该国每年一半的产油量都能用于出口,且其出口量在2016年创下8年来新高,达33.3万桶/天。且由于出产的原油质量较高,马来西亚原油几乎全部出口至亚太地区,其中亚洲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包括印度、泰国、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同时,该国也能获得较其他地区稍高的溢价。


为满足炼化和国内消费需求,马来西亚也从中东及其他地区进口成本低廉的重油。2016年,该国用于炼化的原油进口量约为20万桶/天。由于亚洲其他地区石油需求疲软,近年来该国石油产品进口增长速度已远远快于出口速度。且经济增长疲软、天然气与煤炭等其他燃料竞争等因素,也使2015-2016年该国石油需求增速逐渐放缓。


此外,马来西亚目前也是仅次于卡塔尔的世界第二大LNG出口商,大部分马来西亚的LNG都出口至日本。中国虽然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企业和马来西亚在油气上游领域合作甚少,而日本却和马来西亚在油气领域的上中下游都有广泛合作。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和本土制造业的发展,马来西亚国内的油气消耗也日益上升,目前约50%的天然气产量都由马来西亚国内消费,其中约70%都用于国内发电。这也给马来西亚的LNG出口带来不少压力。


即便如此,马来西亚依然在和诸如壳牌,康菲等一些跨国油气企业合作开发新的离岸区块。近年来,马来西亚在泰国湾,以及马控南海区域内开始了很多新的项目,都是采用产品分成合同模式同跨国企业合作,马来西亚希冀利用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作业经验来开发自己的深水区块。


介绍马来西亚的油气资源,不能不提马来西亚的国家石油公司,简称马国油,即Petronas。马国油成立于1974年,是东南亚最大的石油公司,也是东南亚最国际化的石油公司。


作为政府全资控股公司,马国油掌握着马来西亚所有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马国油自成立后,逐渐成长为综合性的国际石油天然气公司,在31个国家有业务往来。马国油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上游的石油天然气探测及生产,下游的石油提炼、石油制品营销,交易,天然气处理及液化,输气管网运营,液化天然气营销,石化制造与营销,运输,汽车工程,资产投资等。


Petronas拥有马来西亚绝大部分油气区块的股份,该公司2016年的税收、股息占全国20%以上,是该国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之一。自1974年创办以来,Petronas现已成为世界知名的综合油气公司,并与全球70多个国家上、下游企业有业务往来。同时,Petronas在马来西亚所有上游产量分成合同(PSC)中均持有股权。



马来西亚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同时,也在通过补贴形式缓解国民燃油负担。但曾经的高油价和不断上升的原油进口量使得该国政府能源补贴支出的压力倍增。对此,政府开始实行补贴改革,该举措也作为实现政府降低预算赤字、为国油减轻财政负担目标的一部分。


2010年7月,政府首次削减了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LPG)的补贴,目的是要在2015年之前逐步取消燃料补贴。但在2013年9月,马来西亚汽、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0.5%和11.1%,公众对此的不满情绪也使得改革步伐前进缓慢。2014年11月,马来西亚才正式停止对汽油和柴油进行补贴。


马国油控股的马来西亚国际船运公司旗下还有27条LNG船,是世界第二大的LNG船队。对于国人来说,马国油最著名的资产就是其总部,位于吉隆坡的双峰塔(Petronas Twin Towers),该塔一度是世界最高建筑。



马国油和马来西亚执政党巫统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巫统的钱袋子。马国油直接向马来西亚总理负责,马总理还控制了所有董事会成员和高层管理者的任命。作为马来西亚绝对的财政支柱,马国油每年大部分利润都以股息或税款的形式上缴国库,几乎贡献了整个马来西亚政府预算支出的45%,当然马国油也依靠巫统政府获得了无法动摇的油气资源垄断权。


马来西亚的能源产业是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近年来,该产业已占马来西亚GDP近20%。2010年实施的新税收政策和投资激励措施刺激了马来西亚深水和边际油田的勘探开发活动,同时也提高了能源效率、促进了替代能源的发展使用。此类财政激励措施是该国经济转型策略的一部分,马来西亚希望,到2020年,其能利用能源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亚洲顶级能源大国。


马来西亚另一战略是要将该国能源业打造成集存储、贸易、发展为一体的区域中心,并借此引入新兴技术和下游服务项目,使其有能力同亚洲其他产油国相竞争。


目前,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已经在全球约31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了国际合作业务。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的国际化业务有几个特点,即:


(1)广泛合作,以亚洲国家为主开展国际化经营;(2)扬长避短,突出和扩展优势业务;(3)合资为主,“请进来”与“走出去”兼而有之,以降低风险;(4)以卓有成效的国际化经营带动公司整体业务的迅速发展。


所以,为了方便执行各方面的任务,马来西亚国家石油集团共由上百家独资子公司、十多家合资公司、及几十家相关公司组成。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也是一家赚大钱的公司,例如在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第三季业绩中,它取得的净利为135亿4200万元,首9个月则写下530亿元的净利表现。此外,它今年首半年也取得527亿令吉的税前盈利。


环顾当前的马来西亚企业环境当中,马石油获选为马来西亚最有价值的品牌是当之无愧的了。


    总 结


石油界“新七姐妹们”各不相同,其中一些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另一些则体现了喜欢展示权力的政府的破坏性特点。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和委内瑞拉石油公司等,都拥有庞大的油气资源。中国的中石油尽管也获得大量国内资源,却是中国政府最有力的工具——确保有足够能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国有能源集团设法获得了技术诀窍,成为BP、壳牌及雪佛龙德士古(Chevron Texaco)等公司的全球竞争对手。巴西石油公司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就是两个最好的例子。巴西石油公司是全球深水钻油领域的领军企业;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则成功地将自己从全国性天然气供应商转变为一个国际性竞争对手,拥有这个劳动力紧缺行业里一些受到最好培训的员工。处于顶端的是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该公司不但拥有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中的25%,而且和很多同行不一样的是,它学会了如何最好地利用其继承下来的财富。该公司的成功有两个重要因素。第一,在20多年前将国际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后,它从这些公司身上吸收了管理该行业所必需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并且在外国人的帮助下持续投资于研发;第二,虽然最终负责能源政策的是沙特王室,但该行业的日常运作由技术专家负责。


这一切让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得以启动当代最雄心勃勃的扩张项目。未来15到20年,它将投资500亿美元,计划到2009年将原油产能从目前的每天1050万桶提高到1200万桶,并最终达到1500万桶。与此同时,该公司的炼油产能有望在未来5年内翻一番。


委内瑞拉和伊朗政府都没有追随沙特的道路,因此它们的国有石油公司都遇到了困难。委内瑞拉石油公司的产量正在缩减,因为其民粹主义总统查韦斯(Hugo Chavez)不是将该国的石油财富用在开发油田上,而是用在了国内外的社会项目上。


与此同时,伊朗仍未能妥善开发其坐拥的全球最大天然气田,该国政府紧张的国际关系和慷慨的国内燃料补贴阻碍了开发。不过,尽管委、伊两国政府不断提高门槛,但国际油气集团仍争相与这两家石油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因此它们也仍旧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俄罗斯的天然气垄断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处于沙特石油公司和其它不太成功的同行之间。过去三年,在俄罗斯政府巩固对该国油气资源权力的过程中,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一直是最大的受益者。该公司垄断着俄罗斯的天然气输送管网,最近还获得了壳牌在萨哈林2号项目(SakhalinII)中的控股权,这是壳牌最宏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但它需要投资数十亿美元来改造不断老化的管道系统,而且,由于俄罗斯政府在它当前最大的客户——欧洲和未来的最大市场——亚洲之间谋渔翁之利,分析师担心,该公司可能无法实现其长期承诺或真正潜力。


与俄罗斯和沙特的石油同行不一样,中石油没有足够巨大的矿产财富来供应迫切需要能源的祖国。中石油的力量和影响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的政府想要什么:石油和天然气。因此,中石油有中国政府的国际外交影响力和雄厚财力做后盾。它在全世界寻找资源,甚至进入到苏丹等有争议的国家——达尔富尔人权危机令其它一些公司望而却步。


与上述公司相比,即使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国际能源集团埃克森美孚的成就也显得很苍白。但风水也可能再次转向埃克森和其它大公司,因为后者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知识和能力仍强于多数国有石油公司。但业内高管承认,力量再次转移的前提是,石油价格需要大幅下降。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业内高管认为油价会大跌。但要改变力量对比,还有第二条比较渐进的方式。


随着全球变暖和能源安全问题在欧美及亚洲政府议程上的位置不断上升,核能、生物燃料、节能技术及其它油气替代品正日益受到关注。


在此环境下,下一代石油业“七姐妹”的排名将取决于哪些公司(不论它们是国家的还是国际的)能最敏捷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参考资料: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开数据

《新一代“石油业七姐妹”》,FT中文网

《俄罗斯正在失去欧洲天然气市场?(附美、俄天然气最全数据)》,庞名立

《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说》,杨虹、刘立群、袁磊

《股票百科|巴西石油公司》,赵超




扑克财经 & CME Group联合主办 

「中国企业风险管理论坛」活动正式开启!

详情请看下图,扫码立即参与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大宗·金融知识库

点击查阅

大宗业务: 套期保值 | 套利 | 套利心得 | 商品定价 | 贸易融资 | 融资方式 | 仓储 | 航运第一季 | 航运第二季 | 航运第三季 | 航运衍生品 | 油轮 | 商品风暴 | 钢贸 | 石油贸易 | 衍生品 | 公司研究 


品种系列:玻璃 | 黄金 | 菜粕 | 玉米 | 甲醇 | 甲醇第二季 | 塑料 | 钢铁 |  |  | 螺纹 | PTA | 橡胶 | 大豆 | 小麦 |  | 煤炭 | 石油 |  | 棕榈油 | 棉花 | ETF期权 | 铁合金 | 原油 | 铁矿石 | 茶油 | 沥青 |  | 天然气 | 咖啡 | 棉纱 | 白银 |  | 饲料 | 鸡蛋


公司产业:伊藤忠 | 住友 | 丸红 | 三井物产 | 亚洲粮商 | 油脂油料 | ABCD | 油脂巨头 | 中粮 | 益海嘉里 | 巨头年报 | 矿业寡头 | 四大粮商 | 大宗寡头 | 国内粮油 | 必和必拓 | 淡水河谷 | 孟山都 | 中储粮 | 鲁花 | 中纺集团 | 嘉吉 | ADM | 邦吉 | 路易达孚 | 嘉能可 | 贡沃 | 粮油争霸 | 埃克森美孚蒂森克虏伯 | 巴斯夫 | 化工第一季 | 化工第二季 | 化工第三季


宏观系列:金融危机  | 资产配置 | 投资时钟 | 非农 | 楼市 | 中国经济 | 矿产资源 | OPEC | 货币 | 美元 | 人民币 | 货币政策 | 中国金融史 | 地缘政治 | 一带一路 | 中国历史 | 中国经济 | 脱欧


金融系列:CTA基金 | 桥水基金 | 金融女郎 | 高频量化 | 对冲基金 | 资管 | 泽熙 | 股票 | 债券 | 外汇 | 期权 | 主权基金


交易系列:德州扑克 | 交易员 | 交易理论 | 交易系统 | 风险控制 | 技术分析 | 交易心理 | 个人修炼 交易书单 | 交易故事 | 均线 | 金融女郎


大宗地理:美国 | 阿根廷 | 新加坡 | 俄罗斯 | 瑞士 | 日本 | 伊朗 | 印度 | 巴基斯坦 | 巴西 | 巴拿马 土耳其 | 伊拉克


人物系列:石油大亨 | 沈文荣  | 宁高宁 | 索罗斯 | 利佛摩尔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至扑克投资家(puoke.com)

获取更多、更及时的干货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