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学才:南怀瑾先生诗词意境蠡测(三)
编者
作者简介
喻学才:东南大学教授,曾任东南大学中国文化系主任,东南大学旅游学系主任,旅游规划研究所所长,国家文物局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专家,国家旅游局旅游文化与规划专家。著有《三元草堂诗词联钞》、《三元草堂文钞》、《三元草堂随笔》、《孟郊诗集校注》、《东周列国志校注》、《中国历代名建筑志》、《中国历代名匠志》、《文化遗产保护与风景名胜区建设》、《中国旅游文化传统》、《中国旅游名胜诗话》等等。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其中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南怀瑾先生诗词意境蠡测(三)
喻学才
五、风格与意境
微言而隐志其事之动于情者
南怀瑾先生的诗词风格谓何?他曾夫子自道有“微言而隐志其事之动于情者”之特点。这个特点如果分开说,则有两层意思。一是“隐志其事”。记事为史,记情也是史。这是指诗歌内容的真实性而言。二是“微言动于情”。佛陀本是多情种。先生的诗实乃真情之诗。这种真情,集中随处可见。说详后文“如来本是多情种”部分。所谓微言,即孔子作春秋所确立的微言大义之著述原则。合而言之,先生诗词所纪之事情真实,所抒发之情怀真实。所营造之境界真实,但其遣词造句则追求含蓄,一般不做直露表白。他的一些咏史诗纪实诗,言情诗。都需要结合他的身世时代,在文字之内和文字之外两个方面去多方求解。
从其自序看,他不太看重那些谈禅和论理的诗歌。但他性格又耽嗜禅道,生活中常日与之打交道且能乐此不疲。故诗集中还是自觉不自觉的保存了不少谈禅说理的作品。他说自己“性乐旁骛多门,不拘一格。”“放荡不羁于律”。可以视为南怀瑾诗歌的第三个特点。而“多杂禅道门中蔬笋语”虽为先生自谦之说,也确是先生诗最突出的特点。或者说是中国二十世纪诗人群中一个独有的特色。
先生的诗歌有相当一部分作品,特别是论史类的作品,极富此种“微言而隐志其事之动于情者”的特点。如《甲子元旦之夜》:“又是阳回甲子时,漫将世事再寻思。群言楚汉纷争史,我读天人交战诗。八十余年谁误国,百千论议半愚痴。纵横残局旁观手,收拾楸枰下子迟。”从一九二三年到一九八四年,刚好一个甲子。作者站在局外旁观,俯视楚汉纷争,但并不明白发表意见。盖因历史还正在前进途中。但“天人”二字实为春秋笔法。八十余年谁误国,这个问题留待后人去评说吧。
先生的心胸,他曾在一首题为《感事》的诗中透露说:“入世早知多俗累,绝情未必不荒唐。愿将大士瓶中露,洒作人间救苦方(注23)。”又,《辛亥母难日》(注24)诗中有句:“幸得菩提随地长,故留苦海作航船。”可见,南怀瑾先生是以弘扬传统文化,不使斯文断绝为己任,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救世的。因为二十世纪的中国,不能算治世。或者干脆说就 38 39384 38 15264 0 0 1253 0 0:00:31 0:00:12 0:00:19 3217一个乱哄哄的乱世。国民饱受战乱之苦,独裁之苦,传统文化被毁灭,民族正气遭摧残,为千古以来所仅见。如此乱世,自然呼唤救世人。南怀瑾先生选择了与自己天性相近的方式救世。
注23:《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144页
注24: 《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132页
如来本是多情种
先生乃深于情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身似空花终幻谢,情恋浮世竟难更(注25)。”“吾心何事长忧患,只为苍生感泪多。若使此心齐放下,更无遗憾看娑婆(注26)。” 他曾含蓄批评统治者“筹策每忘天下利,兴亡都在两田中 (注27)。”指出古今中外政治出问题往往在于忘却“天下利”,兴亡离不开经济(农田)与文化(心田)。“古今中外,文人多少,只有一根肠,不是悲愁没好句。些微细节写千行,这便是文章(注28)。” “独坐清斋意可通,明窗天宇有无中。个中消息无多子,情到真时恰是空(注29)。”他的诗集中经常可以读到充满深情的诗篇。如:“一自魂销那壁厢,梦回苦海总茫茫。灵山乞得无心药,便是人间离恨方(注30)。” 此即佛经中所云爱别离苦境界。“疏懒半缘尘俗累,劳愁多为故园生(注31)。”此即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之忧国忧民的情怀。《首途赴美》:“不是乘风归去也。只缘避迹出乡邦。江山故国情无限,始信尼山输楚狂。”其时先生在台北讲学,户外履满。听众中有当朝显贵,文职与武职颇多。而其时当局颇有猜忌,先生为避祸计,乃远走美国。《得蜀中故人子女信口号》:“四十年前西蜀,恩情辜负何多。干戈丛里,死生离恨,处处闻悲歌。行遍天涯我亦老,海山回首南柯。大地还生春草,人间电掣风摩。浮世泪婆娑。”《忏摩》:“七十年来春梦尘,四恩未报客心惊。云山家国愁千结,未转金轮愧此身。”其七十岁时童年好友、业师朱味渊长子朱璋寄诗贺寿。南怀瑾先生不觉旧习难改,立成四律。其自注明白说贺诗四首“但抒怅触情怀已耳”。见《丁卯六月初旬深夜治事方毕,取和朱璋筱戡世兄遥寄七十祝寿诗,不觉旧习复发,立成四律。甚矣,慧业之难除也》。
注25:《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156页《讲孟子课毕夜归静气起》
注26:《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258页《捡拾佚诗 。无题》
注27:《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258—259页《捡拾佚诗 。壬子秋书感中日断交事》
注28:《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238页《白话小品》
注29:《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44页《诗思二首之二》
注30:《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12页《有寄》
注31:《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255页《丁未岁阑酬诸方贺简》
(待续)
相关阅读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的认知》
认知生命——第五届太湖国学讲坛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简报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怀瑾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学术研究
微信:nhjxsyjh
长按二维码关注
长期征文及史料 邮箱:ws@nanss.org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本信息
纪念南怀瑾先生诞辰百年征文启事
(温馨提示:请按住屏幕上下划动)
戊戌(2018)年二月初六(西历3月22日),是南怀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为此,本会特向海内外广大读者、朋友征集纪念文章。
一、文章内容,可在但不限于以下范围:
1、读先生的书,或听先生的课,或感受先生身教言传,所受到的启迪,所作的反省,于身心修养、做人做事、生活工作、学习学术、自立立他、贡献社会,有何改善与进步。
2、对先生生平、事迹、身教、言传、学术的认知与理解,可从某件事、某个角度、某个方面谈,亦可从多角度多方面谈。
3、与先生交往的故事与感想。
4、受先生影响、启发,或发扬光大先生思想,应用在实践中,利于自他、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案例。
5、先生辞世以来,吾人在修养、行为、生活、工作、贡献社会等方面,有何反省、改善与进步。
6、其他。
二、体裁、字数不限,但希望精炼。
三、截稿时间:从即日起,至2017年底。
四、投稿邮箱:
ws@nanss.org
nanssw@163.com
五、不论用真名或笔名署名,均请附作者真实简介与联络办法。
六、所有来稿,本会将作为史料保存,并酌情在本会网站、微信平台发表。
七、投稿者,将有机会获邀参加有关纪念或学术活动。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联合发布
丁酉(2017)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