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寅恪盛赞傅斯年:天下英雄独使君

槛外记 2023-11-30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

英年早逝的傅斯年,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无法回避的人物。
陈寅恪视他为挚友,感叹“天下英雄独使君”;胡适视他为最得意的弟子,赞其“无论何处,都是一个道义力量”;国学大师毛子水说他“一生代表的是浩然之气”,著名教育家罗家伦称他是“天地间的一种正气”。他一生怼人无数,以“大炮”“老虎”等外号闻名天下。
有人赞他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知识分子典范。

这个人,就是历史学家傅斯年。

▌乱世书生:以一人之力挫败腐败权贵
1941年冬,日军攻占香港。隆隆炮火逼近,陈寅恪携家人匆忙赶到机场,准备乘机逃难。却被人拦了下来。
孔祥熙的女儿——孔二小姐也要乘坐这趟飞机,她指挥着家仆,将老妈子、洋狗、马桶和床板塞进飞机,撇下绝望的陈寅恪一家和滞留此处的各界要员,扬长而去。
此时,遥远的重庆,有人正焦急地等待消息,当他得知国宝级大师被迫给高官的家眷和洋狗让位,滞留战区,生死未卜,这位体型彪悍、一身霸气的山东大汉,暴跳如雷,怒吼:“杀孔祥熙以谢天下!
此义愤者,正是傅斯年。
这人是响当当的“学术大鳄”,17岁入北大,24岁赴欧留学,32岁建成一流的研究所。然而个性上却是不折不扣的斗士。
作家游宇明说:“看过傅斯年的照片,每一张都是紧绷着脸,一副随时准备跟人决斗的模样。”
这次,斗士傅斯年对上了“官霸”孔祥熙。
孔早就臭名昭著。任政府要职的11年里,光贪赃枉法的大案就有6起,利用职权,侵吞国家财产。人人恨他牙痒痒,却也毫无办法。
孔祥熙背景太硬,与蒋介石连襟,又是行政院院长,位居是国民政府的首脑,高官中的高官。
孔家又是民国一等一的权贵,掌管国家经济命脉,权倾天下。

傅斯年一介读书人,单枪匹马,无权无势。但他却霸气笑谈:“我何曾惧过?”


曾任民国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的孔祥熙

傅斯年两次上书蒋介石,言辞一次比一次激烈,蒋介石都不予理会。但他却毫不气馁,一面搜集证据,一面准备以提案方式,上呈国民参政会。
蒋介石托秘书陈布雷从中斡旋,陈晓之以理:“先生若果真以提案弹劾孔氏,只怕世界各国认为中国官员贪污舞弊,不给予抗战支持,怎么办?”
抗战事大,但是贪污也不是小事。傅斯年换了种方式,将提案改成质疑案,继续揭发。
陈布雷没辙了,找到了老师胡适。
胡适从美国写信苦劝傅斯年:“蒋公的意思,你还不明白吗?再说,世间多少不平事,咱们哪能管过来,这件事太危险了,不要惹祸上身!”
傅斯年反问:“我一读书人,既不能上阵杀敌,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好吧,连胡适都拦不住了。
傅斯年为了避免被人暗算,就将证据装进小箱子里,寸步不离,睡觉时也放在枕头下。
万事俱备,傅斯年在国民参政会会场上,一阵炮轰,震惊朝野。
蒋介石坐不住了,邀请傅斯年吃饭,想替孔说情。
席间,蒋问:“孟真先生,信任我吗?”傅答:“当然信任。”
蒋说:“你既然信也该信任我所用的人。”
傅正色道:“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
此语一出,周围的人都惊呆了:能怼到这份上,傅大炮,太牛了!蒋介石被怼得开不了口,便不再争辩。
不久,孔祥熙就卷铺盖走人了。
两千多年前,曾子问孔子:“什么是大勇?”孔子的回答掷地有声:“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反躬自问,只要正义站在我这边,纵然面对千万人的阻拦,我也义无反顾。于傅斯年而言,任尔东西南北风,义之所在,无惧无悔。


傅斯年与蒋介石

▌梅开二度:将权势熏天的宋子文拉下马
孔祥熙下台后,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接替了他的位子。
一开始,宋赢得了众人的好感。但没多久,原形毕露,比孔有过之而无不及。
傅大炮又坐不住了,连发三篇讨宋檄文:《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宋子文的失败》《论豪门资本必须铲除》,一路炮轰,痛斥宋的罪行:
古今中外有一个公例,凡是一个朝代,一个政权,要垮台,并不由于革命的势力,而由于他自己的崩溃……
“国家吃不消他了,人民吃不消他了,他真该走了,不走一切就垮了……”
傅斯年的声讨引得群情激愤,各界声援者不断,甚至有报纸大呼“傅斯年要革命”。

在舆论压力下,宋子文也灰溜溜地下了台。


接替孔祥熙任行政院长及财长的宋子文

一位知识分子曾说傅斯年:“先生说出了四万万五千万人,所欲说而不能说又不敢说的话,既高明又勇敢,更热情。”
乱世一书生傅斯年,没有一兵一卒,却将两个权势熏天的大贪官拉下马,纵观整个民国,堪比者,何人哉?

如果一个人,对公平正义抱有最大的热忱,有胆量,能担当,敢发声,心之皎皎,至刚至正,那么,他就是一个强大到不可战胜的人。

▌文人骨气:代理校长,重振北大风气
1945年5月的昆明,微雨绵绵。教授们聚在西南联大,商量着胜利后,北大重建的事。
当时的情况,派系斗争激烈,当校长是个苦差事。而且北大需要保持“学术独立”,必须排除从政官员。
教授们想来想去,“暴脾气”傅斯年好像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于是,傅斯年收到一纸聘书:代理北大校长一职。
收到聘书后,傅斯年振衣而起,神情肃然:胡适不敢做的,我替他做,胡适不敢得罪的,我替他得罪。我在这几个月给他打平天下,他好将北大办下去。
当时的北大,早已面目全非。
原来的师生护着“文脉”南下,汉奸文人却留在北平,奴化青年。北大的自由之风和文化骨气,荡然无存。
战争胜利后,伪教员们的去留成为很棘手的问题,期间牵涉着太多人的利益。
可是新校长是谁?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傅斯年。
他可不管什么利益,什么人情,身在重庆,就向北平开炮:“北大复校,绝不延聘任何伪北大之职员!”
他到达北平机场时,陈雪屏教授前来迎接。傅斯年劈头就问:“你和伪北大教员,有来往吗?”陈雪屏不知所措:“只在必要场合有过。”

傅变色道:“汉贼不两立,连握手都不应该。”


傅斯年、胡适与胡祖望

而这边收到消息的伪教授们也没有坐以待毙。先是以集体罢课相要挟,接着,联合起来向高官请愿,四处搬来救兵,或上门抗议,或登报辩护,逼傅斯年就范。
朋友纷纷劝他妥协:“树敌太多,有什么好处?”
傅斯年怃然叹道:“如果我同意了,如何对得起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他们不就白白做出牺牲了吗?”
于是,面对伪教授们的漫天叫骂,傅斯年的态度坚定:“我的职务是叫我想尽一切的办法,让北大保持一个干干净净的身子!正是非,辨忠奸!”
傅斯年的老师周作人,仗着自己是师辈,在信里摆架子骂他:“你今日以我为伪,安知今后不有人以你为伪!”
周作人大概是忘了,傅斯年在北大做学生时,就因教授讲课错误,将他们怼得丢了饭碗;新文化运动时,他又朝着要传他衣钵的黄侃等“老顽固”猛烈开炮;抗日时,还差点因胡适袒护政府而与之绝交……任凭你是再厉害的角色,又能如何?
果然,傅斯年将信撕得粉碎:“今后即使真有以我为伪的,那也是属于党派斗争的问题,却决不会说我做汉奸;而你周作人之为大汉奸,却是已经刻在耻辱柱上,永世无法改变了。”
结果,周作人再也未能跨进北大。

与日本占领者合作的周作人
处理完老师,那伪学生怎么处理?
傅斯年却一反之前的战斗姿态说:“青年何辜?现在的二十岁的大学生,抗战时不过是孩子,只要伪教员不用,对学生就是有利的。否则下一代的青年不知所取,今天负教育责任的人,岂不都成了国家的罪人?”
傅斯年主持北大的短暂时期内,挨了许多骂,但也是他在任期间,北大风气重振。
傅斯年怼人,不是义气之争,更不是派系之斗,而是为文人的骨气斗争。

知识分子如果不知坚守,不重名节,风起时,就站不稳,风继续刮,只会四散倒下,这样的人,能教育出独立思考、敢挑战权威的年轻人吗?
▌顶天立地:招生不论贫富,护校不顾生死
后来,傅斯年到了台湾。常年的辛劳奔波,身体渐渐不支,又性格刚烈,常年患高血压,成了医院的常客。
然而,他又拖着病躯接下了一个烂摊子——任台大校长。
到台湾后的傅斯年
国民党政权迁台后,学生数量一下子暴涨,台大收容不了这么多人。为了取得入学资格,一些官员显贵凭着手中权力,搞得学校乌烟瘴气,贫寒人家的孩子被堵在门外。
傅斯年上任后,立刻制定规则:无论贫富,一律按招生标准录取。
一些人不死心,想尽办法找他说情。傅斯年重拾年轻时的“大炮”风姿,继续开怼。
他在办公室门口竖块牌子,上书大字:“有为子女入学说项者,请免开尊口。傅斯年”
接着,傅斯年开始整顿校风。学术水平不达标的教授,开除;专业不过关的医护人员,开除;混日子的职员,开除。
他得罪的人太多了,带来了一堆麻烦。这些人四处攻击,在报上污蔑他。
恰在这时,台大和师范学院爆发学潮。
当军警包围台大时,傅斯年态度极强硬,警告总司令彭孟缉:“我有一个请求,你今晚驱离学生时,不能流血,若有学生流血,我会跟你拼命!”
彭孟缉倚仗权势,一向不把人放在眼里,但面对傅的以死相搏,却被震住了,脱口而出道:“若有人流血,我便自杀!”
结果,台大避免了惨剧发生。

被傅斯年搭救的台大学生所书感谢函
几十年后,台大师生在说起这起事件时,均赞叹傅斯年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他的大义凛然,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保护了很多人的生命,也维护了大学的学术独立。至今台湾军警都不得随便进入台大校园。
▌傅斯年之死:为正义站着倒下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像往日一样,参加教育会议。其间,突然蹦出来一个参议员郭国基,人称“郭大炮”。
但与“傅大炮”的正直果敢不同,郭大炮是个无赖,最擅长挑事。他连番质问傅斯年台大经费去处,惹得傅斯年大怒,两人争辩起来。
傅斯年越说越激动,吼道:“我们办学,应该先替学生解决困难,使他们先有安定的生活环境,然后再要求他们用心勤学。你们,能不能把学生当人看?”

话音刚落,傅斯年突然趔趄着晕倒在地,闭上了双眼。一代书生意气,一代知识分子的脊梁,就此与世长辞。
巴顿将军曾说:“一个士兵最好的归宿,是在最后一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
一个真正的的斗士,最高贵的死亡姿势,便是在斗争中站着倒下,为正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正如胡适所说:“他坚持原则决不妥协,具有一丝不苟的彻底精神;他方正刚直,体现着一种正义感和责任感,而且他能把正义感直接化为责任感,使伸张正义成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陶希圣为之怆然:“傅斯年活着时,人们怕他,可是等他一死,遇到事情要争道理时,才发现,已没有人出来为你争了。”
傅斯年是学者、政治家、社会批评家以及学界领袖,他对近代学术体制的推动与建设功不可没,而他所秉持的知识分子之人格,亦值得所有国人肃然铭记。
但很可惜,身处大陆的我们却差不多遗忘了他;而在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值此傅斯年先生诞辰127周年之际,先知书店特向大家诚荐《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一书。
本书作者王汎森师从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而本书正是在余英时指导下完成的。本书资料翔实、视野开阔,是历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此外,我们还可通过岳南的《陈寅恪与傅斯年》这本书,对比陈寅恪全面细致地了解铁骨铮铮傅斯年,探究他俩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若想了解傅斯年背后的整个大时代,那么岳南的《南渡北归》也可一读。《南渡北归》多次绝版,再版不易。

见证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请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一键拥有“读懂傅斯年”三书。

无法被文字记载的历史:1844-1879年镜头下的中国
张维迎: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
索尔仁尼琴:如果权力无所不能,那么正义将一无所成
他们点亮了灯,我们才开始恐惧
郭嵩焘谈晚清外交: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发现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一段被湮没的历史
鲁迅和胡适,为何渐行渐远?
内藤湖南|清朝政治的特色
堪比《白鹿原》的“四棵杨”:直面动荡、复杂、禁忌的30年
徐晓:半生为人,无题往事
寻梦与归来:王道士之死
张鸣:土匪军阀比思想家更能创造历史
晚年胡适的知人论世
被遗忘的民国传奇女性:在荒诞中反抗,在绝望中坚持
陈丹青:我们与鲁迅成为彼此的异类
从“鲁迅”到“胡适”:他什么都没完成,却开创了一切
顾维钧:美国对华的三大特点
“走西口”一部隐藏的世相百态:前面多有趣,后面就有多沉重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
所谓的“大时代”,对小人物来说,可能是最糟糕的“坏时代”
野夫:人生如戏,“一切皆在情理中,一切皆在意料外”
余下只有噪音:大音乐家马思聪,当年是怎么“润”出去的
生前赫赫、身后寂寞——近代史上的“失踪者”
史学界的拓荒者赵俪生:一个人的劫难,有时也是时代的一曲悲歌
温家宝:忆耀邦(情真意切,相当感人)
王瑞芸:懂得了人心,也就懂得了艺术
鲁迅:面具戴久了,会长在脸上
林贤治:时代的转折如“悬崖上的树”——苦难的见证,也是顺从的见证
白先勇:母亲命运的起伏,跟父亲的一生荣辱息息相关
刘震云:我们这个民族不缺聪明人,缺笨人
命运的钟摆:1977年恢复高考
木心: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廖信忠: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暗夜传灯人:“南渡北归”之后发生了什么?
查建英:那是一个烟火与情怀迸发的时代
白先勇:得到的全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王鼎钧: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老照片欣赏|上海滩一个世纪的风流
偌大的燕园,为何容不下一个司徒雷登
关于“文革”的在线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邓晓芒:我的妹妹残雪
陈丹青:因为艺术,罪恶好像被历史原谅了
林贤治:重读鲁迅的八个理由
阿城丨我们为什么学不了张爱玲
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
王德威:渡不过的《巨流河》
易中天:劝君莫谈陈寅恪
波伏娃的激荡人生
葛剑雄:很多人的青春无悔其实是青春无奈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怼天怼地”傅斯年:知识分子的血性与勇气
张鸣:学生告老师的前世今生
在糟糕的时代里,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
读书无禁区:五本不宜多作介绍的好书
中国女性的命运:一个女人的苦与疼
一群没用的迂腐文人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罗翔被围攻,是时代的悲哀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陈寅恪的三重悲剧:最是文人不自由
阎连科:我是我们县“最不受欢迎”的人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邓小平逝世26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面子”与“圈子”的背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
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