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学第一课:别让独立、责任、尊重成为口号

先知书店 槛外记 2023-11-30


9月初,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的日子。教育,是一个社会的大事,更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大事。开学第一课应该学习什么,便显得尤为重要。
梦想、奋斗、探索、未来,这些都可以成为开学第一课的内容,然而。这些“高大上”的口号,往往代表着教育的高度与目的,而并非教育最根基的本质。
教育的第一要义,永远是教会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而后才是知识、梦想、财富、科技。因此,开学第一课,或者说人生第一课,孩子更应该收获的,是关于“独立、责任、尊重”这些关乎健全人格的词汇。


· 独 立 ·
福泽谕吉说:“一个国家的强盛之道,首先在于强民,而强民的标志,是国民具有独立之心。”不同于传统时代以“依附”与“纽带”建构社会关系,在今天,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已成为共识。但是,放眼现实,溺爱、鸡娃等畸形现象仍是不断,我们仍然没有真正学会“独立”教育,而学生也没有真正获得“独立”是什么。
其实,上学本身就意味着“独立”。幼儿时,我们处在母乳与家庭的呵护中,从上学的第一天起,我们的半只脚就已经踏入外界与社会中了。
因此,在日本等一些国家,独自上学往往被认为是学会独立的第一步。独自去学校,独自背书包,然后与同学成群结队地放学回家。即使是在学校吃午饭这件小事,那些孩子也要自己搬运食物、分配食物、分类垃圾、收拾餐具、擦拭餐桌。甚至做饭用的一些蔬菜,也是自己种植的。


· 责 任 ·
人们说,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同样,责任也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争取权利”与“承担责任”却不是与生俱来的,二者都需要正确的教育。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小到对自己,对父母、朋友,大到对社会,每个人都肩负着一些责任。也只有这样重视“责任”的教育,才能建立起一个真正的文明社会。
在学校以及家中,正常的值日,定期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都是培养责任最简单的一些方式。一些国家的小学甚至还会把清洗厕所这样的事情交给学生,以此来磨砺孩子的独立能力与责任心。与之相反的,则是有些家长,孩子玩耍泥水都被视为弄脏了衣服,更不用提清洗厕所了。
比如在美国,很多学校开学的第一件事不是收心学习,而是做出本学期的计划,新的学期,想看什么书,想学到什么知识, 想要去哪里旅行, 想要尝试什么样的改变。因为学会做计划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收心,更能让孩子们懂得如何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 尊 重 · 
如果说独立是个体的,责任更多面向的是集体,那么尊重则是互相的。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所谓礼仪,其实就是一种尊重。
只不过,在当代尊重的内涵扩展的更为丰富。同龄人之间要尊重,师长与孩子之间也要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要尊重,生命万物要尊重,不同文明、文化、族群、肤色、性别都要尊重。在当代,尊重的底色不只是礼貌与教养,更关乎平等。尤其是把单向的输出,变成双向平等、尊重的交流。
上学,是每个孩子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也是每个家庭的一道分水岭。独立,责任,尊重,是开学第一课,更是中国孩子最该上的人生第一课。
然而,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把“第一课”的重任全部交给学校和老师,而忽视了家庭才是引导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的第一承担者。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和老师。正如俞敏洪所说:“父母必须要为孩子做一个榜样,孩子一定是看在眼里的。不光是做事的榜样,做人的温和、做人的定性、做人的不急不躁、和人友好相处的能力都非常重要。”


在内卷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很多父母充满焦虑,如何用父母的陪伴与教育来影响孩子独立、责任、尊重的品性,传递指导孩子学好他们的“人生第一课”,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这也是一件只有参考答案,没有标准答案的事情。而“参考答案”我们首推这部俞敏洪老师推荐的《爸爸与小孩》三部曲,正如俞敏洪老师所说:
“《爸爸与小孩》这套书有三本,分别从小学、初中、高中三段时期出发,我觉得值得所有父亲买回去认真读一读。我读了以后深受感动。我是一本一本读下去的,还做了不少笔记,这三本书的价值远大于做一个十亿的公司。”

本书作者赵洪云毕业于清华,是一位“全勤”的陪伴型爸爸,作者用一个个真实、童真的陪伴案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用自己的诚实和智慧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塑造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价值观。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者,家庭永远是教育的第一承担者,为此,在这个开学季,店长荐书诚挚推荐赵洪云的《爸爸与小孩》三部曲,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洛克|人的三个基本权利不能让渡
我们对日本,一直都不算太了解
苏联解体前,克格勃的垂死一搏
文明不会亡于衰落,只会亡于愚蠢
刀尔登:我们为什么习惯于不讲道理
1784,中美相遇;2024,中美相离
萧功秦:我们的价值观,狭隘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谁能把他们从抢盐式愚蠢中拯救出来
立场VS.逻辑: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
张维迎:有些看上去是人性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制度问题
立场VS.逻辑: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
休谟逝世247周年 | 不读休谟,不足以知人性
二十世纪的堕落:一战篇
纳粹“利维坦”:人民为什么支持希特勒
邓小平诞辰119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1984》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易中天:为何历代开国皇帝多为流氓?(完整版)
钱满素丨为什么美国没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冷漠、愚蠢、欺软怕硬:鲁迅笔下的三种看客
两种“日不落帝国”的启示:后发国家如何走出“后发劣势”
决定一个文明能走多远的,是看待世界的认知模式
白规则、灰规则、黑规则:中国社会的循环魔咒
马国川 | 是国家的政府,还是政府的国家
教育的浪费——一位经济学家眼中的教育
谬误不死,危机不止:大萧条的教训
49年以来最真实深刻的影像:人的神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好坏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在“思想改造”下,知识分子的脊梁是如何一步一步弯曲的
历史留给人类的教训——文明不是被设计出来的
人类最大的灾难,是坐视灾难的发生
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
自由为何如此命运多舛
从费孝通的30句话里读懂中国
“吃人文化”:历史比“封神”更加惊心动魄
我们仍需一场理性的“洗礼”
王笛:洪灾背后的水利集权政治——方法的博弈也是权力的博弈
如何才能建立一个人有尊严的社会
王小波:牺牲不一定崇高,吃苦未必有益
许倬云:前所未见的巨变时代,我们将何去何从
被牺牲的“局部” :“苛政猛于虎”,水患何以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易中天:鸦片战争中,没有不撒谎的官员和将领
包刚升:好政治的六个特征
为众人燃灯者,不应让其沉寂于暗夜
张维迎:真正发达的国家,会不计成本地做三件事
孟德斯鸠:论“十恶”
秦制两千年——走不出的历史循环
书生报国无他物:什么是西南联大最重要的思想遗产
为什么杀了魏忠贤,大明朝还是垮了
被刀郎写进歌里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帝国的覆灭:大清国为什么会败给“小日本”
俞可平:影响帝国兴衰的六大决定性因素
雷颐:天朝体系和条约体系的碰撞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
忆钱穆:学者不能急于自售,为时代风气所卷
许倬云:中国文化到了今天只剩皮毛,不见血肉,没有灵魂
国民党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
“长安不止三万里”:唐长安城的盛世潜流
没有国家可以在孤立中存在和发展
萧功秦:中美关系或正处于“珍珠港”前夜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