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谬误不死,危机不止:大萧条的教训

槛外记 2023-11-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谬误不死,危机不止
大萧条的教训
文:杨小凯  编:先知书店

2022年的全球经济:美国衰退、欧盟停滞、日本未知.....为了缓解两年前美元大放水带来的通胀,今年美联储疯狂加息;同样大放水的欧元坚持不住,最近狂跌不止,兑美元已经跌破1比1;日元则更是多年来一直贬值不断......饮鸩止渴的经济刺激模式,让整个世界都淹没在货币的汪洋大海之中。而危机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拖延中一再放大。

危机的影响,不仅波及经济民生,更会引发思想市场的震荡。事实上,当市场经济每每遇到危机时,人们总是会怀疑自由市场经济机制,更有甚者会主张抛弃自由市场,开启大政府模式,这种声音常常带来焦虑甚至恐慌:

2018年7月起,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触发全球经济的大地震。

2017年,欧洲经济在主权债务危机和英国脱欧等事件的影响下,不断衰退。欧洲民众对全球化和贫富差距扩大越来越不满。在随后的各国大选中,左翼社会主义势力明显抬头。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西方社会重新开始关注马克思的《资本论》。
 
19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时代,凯恩斯主义在欧美大行其道,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备受推崇,法西斯主义在德意日三国抬头。米塞斯、哈耶克的思想备受冷落。
 
历史从不重复,但却总是惊人的相似!那么,未来会向何处去?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19到20世纪的经济史及其教训。



自由市场造就繁荣
乌托邦主义带来毁灭
 
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在他的著作《发展经济学》中指出:如果人们不理解早期英国和西欧成功的发展经历,以及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那么原先犯过的错误将会一再重复,悲剧将会反复重演!
 
对经济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的鼻祖,他所创立的“古典经济学”所研究的核心就是“发展经济学”。

他认为,“在一个国家从最低级的蒙昧状态向最大程度富裕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其实什么也不要做,只需维持和平、宽松的税收和公正的司法管理,所有余下的事情都应该顺其自然。”
 
在斯密思想的指导下,英国进一步完善了现代政治制度,限制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完善了法律制度,对私人财产权、技术专利等进行了保护。此后,英国经济进化出了更加复杂的分工和更大的市场规模,并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此后,英国的技术和制度不断被欧洲各国模仿,全球市场开始形成,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开始向全世界蔓延。
 
▲工业革命让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打断了自由市场经济的传播。大萧条导致自由贸易条件彻底崩溃,各国经济陷入严重衰落,各国反对自由市场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呼声与日俱增。

在美国,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罗斯福总统宣布新政,全面干预经济以拯救危机;在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主义兴起,主张对内进行集权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以转嫁经济危机;在苏联,斯大林开始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彻底消灭了私有制和自由市场。
 
此后,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快速完成了工业化,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工业国,而德国在纳粹国家资本主义的治理下快速走出了大萧条,并具备了发动世界大战的能力。
 
而相比之下,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英法等国依旧深陷经济大萧条的泥沼,对自由市场进行有限干预的美国经济半死不活,使得人们不得不怀疑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并加快了经济学理论偏离古典发展经济学的趋势,主流经济学界开始转向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以及投资决定论,更有甚者主张彻底彻底废除自由市场经济,转向中央计划体制。
 
▲苏联航天领先世界,曾让西方一度怀疑自由市场

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战败了,法西斯主义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人们对计划经济和国家干预依旧情有独钟。战后的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大多偏左,企业收归国有,价格进行管制,主张福利政策,限制贫富分化,重新分配土地,加强计划管理。然而这样做的弊端很快暴露出来,经济增长失去了动力,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英美等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滞胀。
 
这时候,人们才想起了自由市场经济,首先是里根革命和撒切尔主义强调全方位的经济自由主义,减少政府干预,砸烂大锅饭,英美等国的经济才重新开始复苏,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技术进步开始出现,西方世界开始重新焕发活力。


乌托邦主义是如何走向毁灭的

与此同时,苏联在其看起来仍然强大无比的时候,几乎在一夜之间崩溃了。
 
提起苏联,人们都会问: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国为何在短短的69年终就彻底崩溃?
 
答案竟然是:它崩溃的原因就是它崛起的原因!
 
1921年,苏俄内战刚刚结束,列宁决定实行市场经济式的新经济政策。美国商人哈默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来到了苏联并引进了西方大量先进的工业设备。

一开始,他无法想象苏联的工业落后到什么程度,工人们完全用手工操作来进行挖掘,三天才能挖出一个像样的坑道,当他从美国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电动钻的时候,机械化的威力成为了当地轰动一时的新闻。
 
当他发现苏联工人还在用锯子伐木时,就引进了美国最先进的电动据,几分钟就完成了之前一周才能完成的伐木工作。方圆50里的苏联人都来看热闹,想看看餐刀切奶油般的电锯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猫腻。
 
当他从美国引进50台拖拉机的时候,甚至引发了极大的恐慌,苏联人误以为是帝国主义的坦克入侵了。
 
▲苏联1930年代的宣传画

然而,大规模的技术扩散带来了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高速工业化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储蓄,在严重缺乏外国资金的情况下,工业部门开始向农业索取劳动力、粮食和原材料。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封锁造成的恶劣环境,苏联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轻工业无法向农民提供消费品来交换他们的粮食,这导致大量农民开始拒绝这样不平等的交换,工业化一度面临倒退的风险。
 
斯大林上台后,认为市场经济政策无法不足以支撑工业化的积累,于是开始搞大规模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通过剥夺农民的土地和财产来支撑苏联快速工业化道路。之后,苏联凭借几个五年计划迅速完成了工业化的转型,一跃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苏联从此崛起!
 
但是,成功的道路上却埋下了日后灭亡的种子。
 
虽然集体农庄制度给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储蓄和投资,但是,农民却没有得到任何回馈,他们宁愿杀掉牲畜也不愿无偿交给农庄。尽管苏联坐拥欧洲面积最大的良田,但是农业却始终成为它的心腹大患。一个沙俄时代的粮食出口国,在苏联时代竟然沦为了一个粮食进口国。

▲乌克兰大饥荒饿死数百万人
 
为了缓解粮食危机,苏联开始大规模出口石油以换取外汇,并以外汇进口粮食。到70年代中后期,苏联粮食进口规模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威胁到苏联经济的稳定。
 
与此同时,曾经强大的工业体系也已耗尽了技术模仿所带来的发展潜力,杨小凯认为,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是一个由政府设计的体制,它不是从市场竞争和参与者自愿交易的市场体系中演化而来的。所以,它根本没有自我创造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能力的能力。
 
一旦模仿的潜力被耗尽,被高速经济增长隐藏的各种隐患逐渐暴露出来:
 
1985年,石油价格出现暴跌,苏联的石油出口创汇收入随即跌入深渊,对东欧各国的援助无法持续下去,东欧各国立即陷入经济衰退并引发政治巨变。苏联数千万吨粮食进口希望瞬间化为泡影,食品的短缺加剧了民众对执政党腐败和特权的愤怒,并引发社会动荡。

与此同时,曾经倍受世人推崇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苏联的工业体系在耗尽技术红利后,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员工慵懒、产品质量极差。如果没有出口创汇以进口西方工业设备,则整个工业体系就难以为继。
 
最终,1991年,曾经不可一世的苏联帝国,在饱受内在经济病痛和政治腐败的折磨中,彻底崩溃了。

杨小凯认为,苏联乌托邦主义试验的失败证明:如果国家权力被垄断,如果个人的私有产权不受保护,不能在自由市场中进行公平交换,那么这样的体制和国家注定会走向崩溃。

换句话说,落后国家一旦用技术模仿来替代制度模仿,将会拖延现代政治制度的转型,短期的经济增长和技术红利不可持续,最终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德国、日本和苏联快速崛起又迅速崩溃的历史,其实就是后发优势破灭的全过程!

而“亚洲四小龙”,抛弃专制政体,完成现代政治制度转型,并实现经济腾飞的事实,则再度证明了自由市场经济的有效性。

此时的主流经济学界才恍然大悟,发展经济学理论走了一段大弯路,一大批主流经济学家重新回归古典发展经济学。其中,布坎南发展了对宪法规则的寻租效果,及发达国家中影响经济发展的国家机会主义的研究。科斯关于产权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再度为自由市场经济正名!

▲布坎南与杨小凯


杨小凯的警告依旧振聋发聩
 
通过对20世纪经济史的研究,早在20多年前,杨小凯对许多国家发出了明确的警告:
 
如果市场经济出现问题就转向国家干预或者乌托邦主义,虽然能在短期内挽救经济,但是,就长期而言只会助长政府的机会主义;政府和官办企业会与民争利,损害社会利益。最后,非但私人企业无法发展,国家的整体活力也必然被蚕食!在这种制度下,官办企业效率越高,越不利于长期的经济发展。
 
如今我们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经济危机、贫富差距,社会板结等现象让全世界焦虑不安。这种焦虑情绪往往会蒙住人们的眼睛,导致全世界病急乱投医,进而选择在错误的思想上越走越远。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由美好的愿望铺砌而成的。然而,人们只有在付出高昂的代价之后,才会猛然想起先知的警告,从而追悔莫及。


走进杨小凯的思想世界

本文主要内容编选自“杨小凯学术文库”,《发展经济学》一书相关章节。

今天,伴随着越来越剧烈的经济下行,焦虑和恐惧,正像病毒一样蔓延:穷人和富人,都缺乏安全感;民众和精英,都失去方向感;社会道德失范,底线屡屡被洞穿;整个世界似乎也陷入了癫狂……

是时候重新审视思想、制度与国运的基本逻辑了。如果危机已经无可避免,那么,重温哈耶克、杨小凯等先知的思想和世纪预言,却可以让我们在危机面前保持清醒,看的更长远一些,熬过漫漫寒冬。因此,我们向您再次推荐“杨小凯作品集”(4卷本)。

作为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生前学术成果丰硕,出版了多部重量级中英文专著。但因特殊原因,杨小凯的多数著作早已绝版,他的思想,随着他的英年早逝也逐渐被遗忘。

为纪念这位杨小凯,满足书友们阅读、收藏杨小凯作品的愿望,先知书店为您奉上“杨小凯作品集”(4册),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在“思想改造”下,知识分子的脊梁是如何一步一步弯曲的
历史留给人类的教训——文明不是被设计出来的
人类最大的灾难,是坐视灾难的发生
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
自由为何如此命运多舛
从费孝通的30句话里读懂中国
“吃人文化”:历史比“封神”更加惊心动魄
我们仍需一场理性的“洗礼”
王笛:洪灾背后的水利集权政治——方法的博弈也是权力的博弈
如何才能建立一个人有尊严的社会
王小波:牺牲不一定崇高,吃苦未必有益
许倬云:前所未见的巨变时代,我们将何去何从
被牺牲的“局部” :“苛政猛于虎”,水患何以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易中天:鸦片战争中,没有不撒谎的官员和将领
包刚升:好政治的六个特征
为众人燃灯者,不应让其沉寂于暗夜
张维迎:真正发达的国家,会不计成本地做三件事
孟德斯鸠:论“十恶”
秦制两千年——走不出的历史循环
书生报国无他物:什么是西南联大最重要的思想遗产
为什么杀了魏忠贤,大明朝还是垮了
被刀郎写进歌里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帝国的覆灭:大清国为什么会败给“小日本”
俞可平:影响帝国兴衰的六大决定性因素
雷颐:天朝体系和条约体系的碰撞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
忆钱穆:学者不能急于自售,为时代风气所卷
许倬云:中国文化到了今天只剩皮毛,不见血肉,没有灵魂
国民党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
“长安不止三万里”:唐长安城的盛世潜流
没有国家可以在孤立中存在和发展
萧功秦:中美关系或正处于“珍珠港”前夜
陈寅恪盛赞傅斯年:天下英雄独使君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无法被文字记载的历史:1844-1879年镜头下的中国
张维迎: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
索尔仁尼琴:如果权力无所不能,那么正义将一无所成
郭嵩焘谈晚清外交: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发现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一段被湮没的历史
鲁迅和胡适,为何渐行渐远?
内藤湖南|清朝政治的特色
张鸣:土匪军阀比思想家更能创造历史
晚年胡适的知人论世
被遗忘的民国传奇女性:在荒诞中反抗,在绝望中坚持
陈丹青:我们与鲁迅成为彼此的异类
从“鲁迅”到“胡适”:他什么都没完成,却开创了一切
顾维钧:美国对华的三大特点
“走西口”一部隐藏的世相百态:前面多有趣,后面就有多沉重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
所谓的“大时代”,对小人物来说,可能是最糟糕的“坏时代”
野夫:人生如戏,“一切皆在情理中,一切皆在意料外”
余下只有噪音:大音乐家马思聪,当年是怎么“润”出去的
生前赫赫、身后寂寞——近代史上的“失踪者”
史学界的拓荒者赵俪生:一个人的劫难,有时也是时代的一曲悲歌
温家宝:忆耀邦(情真意切,相当感人)
鲁迅:面具戴久了,会长在脸上
刘震云:我们这个民族不缺聪明人,缺笨人
命运的钟摆:1977年恢复高考
木心: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廖信忠: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查建英:那是一个烟火与情怀迸发的时代
白先勇:得到的全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王鼎钧: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偌大的燕园,为何容不下一个司徒雷登
关于“文革”的在线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邓晓芒:我的妹妹残雪
林贤治:重读鲁迅的八个理由
阿城丨我们为什么学不了张爱玲
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
王德威:渡不过的《巨流河》
易中天:劝君莫谈陈寅恪
波伏娃的激荡人生
葛剑雄:很多人的青春无悔其实是青春无奈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怼天怼地”傅斯年:知识分子的血性与勇气
张鸣:学生告老师的前世今生
在糟糕的时代里,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
读书无禁区:五本不宜多作介绍的好书
中国女性的命运:一个女人的苦与疼
一群没用的迂腐文人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罗翔被围攻,是时代的悲哀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陈寅恪的三重悲剧:最是文人不自由
阎连科:我是我们县“最不受欢迎”的人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邓小平逝世26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面子”与“圈子”的背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
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