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双方签完后,没有寒暄、没有握手、没有讲话,甚至没有看对方一眼。
这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生的错误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著名史学家沈志华老师说:“如果不是斯大林批准金日成采取这场军事行动,朝鲜战争不可能爆发。而根本原因是,苏联为了获得在朝鲜的出海口和不冻港。”
所以,朝鲜战争能停战,最关键的原因也在这里,除了美国换了主张结束战争的总统艾森豪威尔,另一个关键就是同年3月,斯大林因为中风,病逝了……
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为了顾及中苏同盟而被绑上战车。事实上,美国当年根本没想到中国会参战。
这场战争极度残酷,比想象得更惨烈,能打成平手,成功的秘诀也只有一条:以人力和精神抵消了西方的技术优势。
三年的战争泥潭,让对立双方精疲力尽,最终达成协议,回到起点,恢复作战前的势力范围。彼此似乎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其实都没得到。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70年过去了,老兵凋零殆尽,这场“有苦难言”的战争也处在被遗忘的边缘。然而,当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头上时,历史的教训不能忽视,真相更不容掩盖。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对东亚影响最深的战争:有了战争物资需求,日本经济起死回生;朝鲜战争也救了国民党于存亡之间;美、中、朝、韩、苏的关系纠葛,都可以追溯到这场战争……
可以说,这场战争虽然已经结束,硝烟却弥漫至今。然而,对于朝鲜战争,我们知道的史料公布和逻辑梳理不多,认知误区倒是不少。
朝鲜战争为什么爆发?强大的美国怎样一步步陷入泥潭的?今天的远东国际局势,在多大程度上依旧受这场战争影响?种种真相,仍鲜为人知。
某种程度上,我们看到的历史,大部分是有误解的。这个历史过程到底发生了什么?也许,透过美国视角来看朝鲜战争,可以弥补我们对这场战争的认知不足,看到英雄赞歌之外的另一种真实。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普利策得主大卫·哈伯斯塔姆的心血之作《最寒冷的冬天》。作者酝酿40多年,耗时10余春秋,全面剖析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一系列关乎历史和未来的新结论,颠覆大多数人熟知的叙述。
本书没有美化谁也没有丑化谁,言必有据,800多条材料出处首度呈现,是一部融合军事、历史、政治、外交、传记的巨著,曾被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列入给特朗普总统准备的必读书单,是影响美国对朝战略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