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卡片】筑梦乡村——规划师返乡推动乡村治理实践

辛丑年九月初十 乡村规划与建设 2022-08-07

全文字数 | 8733

阅读时间 | 27 分钟


专栏小卡片

乡村治,百姓安。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乡村治理作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如何使得乡村实现“治理有效”,实现乡村振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于2020年开始推出乡村治理研讨专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段德罡教授担任专栏主持人,陆续邀请学界教授、政府官员、基层干部、乡村能人等对乡村治理展开不同视角的探讨,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专栏主持人

 

段德罡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博导

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中心  主任

自200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西部地区乡村的发展、规划与建设工作,主要从事乡村规划设计与建设、乡村治理与发展、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方面的研究实践,主持参与国家级、工程院、省部级等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团队在杨陵区关于“设计下乡和村庄建设规划经验”、“共同缔造经验”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示范向全国推广。


文章作者

 

石金鹏

中交二航院国内市场开发部城市规划研究室  主任、高级工程师

2020年初开始,为家乡撰写《水湾石乡村美化行动倡议书》、编制《水湾石美丽乡村规划图》。在之后的乡村建设实践过程中,主动承担起村小组的卫生健康宣传责任,发动村里的年轻人一同开展卫生整治行动。在工作闲暇之余,帮助村民成立以“人人投资、人人受益”为原则的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


短短一年半时间内,村庄乡村振兴实践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垃圾污染问题基本解决、乡村振兴行动获得领导赞赏、土地荒芜问题不复存在、设施农业发展初见成果。合作社也开始正常运作起来,成功吸引一部分村民投资入股,并且荣获云梦县2021“十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导读

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乡村的收缩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但收缩不等于消失。中国的乡村地区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稳定器,使得我国的社会治理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使我们更加关注乡村和城市的相互关系,也让我们对城乡发展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国家在政策层面持续不断地推出乡村振兴的系列政策,“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是这个时代最能让广大农民欢欣鼓舞的伟大旗帜。


乡村振兴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在明确的国家战略指引下,如何针对性地落实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才是我们作为规划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本文作者是一名农村走出来的经验丰富的规划师,他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开始了他对家乡的乡村振兴探索:希望通过专业的规划和长期的实践,指导家乡长期稳定发展、有效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提升,形成和谐的乡村发展格局。

1

缘起

疫情防控中,思考乡村建设的意义


新冠疫情防控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20年1月爆发的新冠疫情给我们的城市和社会带来重大考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涌现出很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人。


除了战斗在抗疫一线的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积极思考着一些问题。本人也在思考着一些问题,从规划师的视角来看,疫情能够快速有效地得到控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具有良好的传承性,历经几千年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系统;

二是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系统之上,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构建了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


从疫情防控的成果来看,我国的防控体系是最为精准有效的,既有效控制了疫情又保障了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展现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在面对重大危机时具有制度优越性。


乡村社会承担着整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重任

乡村地区因为自然地理的分隔,有效地切割成以村组为单位的防控单元,按照防疫指挥的要求管控,有效避免了疫情的大规模集中爆发,个别有疫情发生的村组在及时防控干预后,传播链被迅速控制住。这是乡村社会系统和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效结合,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感染的人数和范围,降低了疫情防控的压力。


同时,乡村地区还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稳定的生活物资补给,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从乡村地区源源不断地送往城市,保障了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避免因物资紧缺造成重大社会问题,从而为降低了城市的社会系统风险。乡村地区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稳定器,使得我国的社会治理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乡村地区为我国的发展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

乡村地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起点,城市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吸收了来自乡村地区的大量人口和资源。在社会亲缘关系和土地政策的维系下,我国乡村地区形成了十分稳定的乡村社会系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广大青壮年农民纷纷到城市打工,为城市的发展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城市中80%以上的建设者都是来自乡村的农民工,他们在城市的工地上辛苦劳作、省吃俭用,就是为了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他们中一部分人经过多年的财富积攒后,在城市购房并慢慢融入了城市生活,但很大一部分人仍像候鸟一样常年往返于城乡之间。他们为城市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但城市无法为所有人提供幸福的生活。逐渐步入中老年阶段的他们将慢慢失去在城市立足的能力,农村的老家将是他们唯一的归宿。但离开多年的乡村,早已成为基础设施落后、公共配套缺失、生态环境杂乱的地方,这样的乡村如何能够承载他们回乡终老的夙愿?面对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辛劳大半生的他们如何能够安心健康地生活呢?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规划师作为公共政策的参与制定者,应该从专业的角度,重点关注乡村的发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并通过有效的规划实践引导乡村地区和谐发展。

2

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下,探寻乡村问题的根源

过去我们更多关注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的发展建设为中心,对乡村地区的发展不够重视,但实际上城市和乡村从来都不是独立的,他们之间一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城乡二元结构。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已经不适合我国的发展需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强烈。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从理论上讲,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城乡要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是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当下的农村已经没有了现代农民、没有了现代技术,更没有钱,单靠农村、农民、农业拯救不了我们的乡村!乡村振兴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那么在乡村振兴的实现过程中,又存在哪些实际的问题和困难呢?从2020年疫情期间开始,笔者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隔蒲潭镇袁联村的老家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深刻剖析乡村振兴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


乡村治理水平不足,长期缺乏规划指导

云梦县地处江汉平原东北部,是湖北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县,国土面积6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74万人(2019年)。隔蒲潭镇是除县城关镇之外人口密度第二的镇,达到988人/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31个行政村,一百多个村小组,村庄密度也非常大。这样一个村庄密集、人口稠密的乡村地区,由于资金政策等各种原因,长期以来缺少相应的乡村规划和有效统筹,乡村治理逐渐弱化。

1.

乡村治理主体弱化,农村成为无人管理的边缘区域

目前我国的乡村治理主要依靠乡镇政府及村民自治组织。在大集体时代的农村实行的是工分制,也就是集体劳动评工记分,乡村的治理相对集中和严密;分田单干早期,依然延续着大集体时代较强的组织管理,但主要是体现经济方面的管理;19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打工潮开始出现,文化层次稍高的年轻人基本都选择留在城市就业。2000年以后,乡村中的老龄化、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弱,乡村慢慢成为无人管理的边缘区域。

2.

打工经济回流农村,无序建房埋下乡村更新的隐患

打工经济使农民获得较多的经济收入,经过多年的打工积累后,农民积攒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改善农村的住房条件成为一项最重要的任务。由于缺乏有效的乡村治理和规划指引,乡村地区的更新失去了一次很好的优化机会,为乡村的无序建设和邻里矛盾埋下了众多隐患。

3.

村民思想意识滑坡,道德修养成为乡村发展的羁绊

主要表现为少数村民思想守旧,缺少奋斗拼搏意识,存在等靠要思想、倚老卖老要低保、不积极勤劳致富、法制意识淡薄、缺少公德心、攀比心理重、自私自利等心理和行为,不仅严重限制了自身发展,还给乡风文明和乡村道德修养带来巨大挑战,形成乡村振兴的无形枷锁。


乡村生态逐渐恶化,村民环保意识淡薄

以袁联村为例,根据当地村民描述及笔者亲身经历,将当地40多年的水环境变化总结如下:


40年前我们能在塘里挑水吃,

30年前我们可以在塘里游泳,

20年前我们还可以在塘里养鱼,

10年前已经污染得什么都不能做了。


水环境污染问题是很多乡村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缩影,以上关于乡村水环境污染的总结,是村民们对乡村环境污染表达的不满,也恰恰反映出了村民们对环境问题长期以来的漠视。


乡村生态环境污染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

乡村生产方式的极大转变

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延续至今,创造了无数辉煌成就。近现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诞生,工业化的产品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乡村也不例外。为了追求高效率高收益,农业生产越来越依赖化肥农药等产品,过度的使用导致广泛的农业面源污染;也间接造成了粪污不再作为天然有机肥来使用,随着雨水流溢进入水体。

2.

乡村传统生活方式改变

现在很多农民进城打工,农村居民基本上不再使用柴草作为生活燃料,因此乡村到处存在田地荒芜、杂草丛生的现象;由于农村人口流失、劳动力缺失,极少有村民因养殖畜禽而产生的粪便,生活的厨余垃圾等也没有有效的处置,成为了污染源。

3.

乡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

由于乡村地区环保宣传严重滞后,居民对于环境的认识不足,保护意识不强,垃圾到处乱扔,填满了沟塘、阻塞了水系,因此导致沟塘污染物日益累积、臭气熏天。人都快受不了,更别提乡村水体常见的泥鳅、鳝鱼、青蛙等小动物了。


乡村产业发展滞后,乡村人口持续外流

1.

乡村产业发展滞后,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袁联村位于云梦县隔蒲潭镇中部西侧,紧邻府河,离镇上4公里,到县城8公里,处于汉丹铁路和府河大堤之间的围合区域,村庄密集、土地紧缺(人均不到0.5亩)、交通不便严重限制了这里的发展。虽然早些年有村民开展养鸡、养猪等副业,但由于交通不便,土地、资金等难以获得,使得很多希望扩大养殖规模的村民不得不屈于现状,始终没有形成养殖产业。

2.

农村土地过于分散,小农意识阻碍农业经济发展

当初从大集体过度到分田单干,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较大提高。当初为了兼顾公平公正,保障各家各户所分得的土地在地力、位置等方面总体区别不大,将大片的土地打散承包给各家各户,形成现在各家各户承包土地过于零散的局面,但在随后的生产发展中,农民形成了较强的小农意识和领地意识。当农民进城务工后,家里的土地便开始慢慢荒芜,严重影响了相邻地块的农业生产。


由于零散承包导致有些种田大户无法实现农田连片承包(承租),耕地过少无法保证一家人合理的收入,因此现在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乡村文化环境迷失,社会关系逐渐疏离

1.

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乡村居民交流减少

过去大集体时代和分田单干早期,村民们都是集体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互帮互助、交流频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进城打工的越来越多,农民的价值观念开始慢慢发生变化,由于常年分散在各地打工,村民相互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同时,也随着他们各人机遇、能力和思想意识的不同,他们之间的贫富差异、人际关系也开始发生巨大变化,逐渐成为差异较大的个体。

2.

村民宗族关系日益淡化导致乡村社会的约束性降低

中国传统社会是由宗法关系形成的文化权力网络,宗族是体现身份认同的共同体。宗族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维护内部秩序、互帮互助;

二是借宗族力量参与地方治理。


宗族具有极强的延续性,通过族谱、规约、祭祀等方式和途径来维系宗族的内部秩序。但近20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传统宗族思想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新生一代更是缺少对农村宗族关系的认识与理解,宗法关系渐渐失去了对人们的行为习惯的约束力。

3.

农村丧葬和祭奠形式缺少约束导致坟墓围村现象出现

过去大集体时期,农村大都实行土葬且较少立碑长期留坟,若干年后大都尘归尘土归土,恢复成平整的耕地。原来袁联村的墓地基本上都在北面远离村庄的地方,后来经济发展进步了,人们都有一定经济实力来修缮先人坟墓,大都开始立碑祭奠,坟墓开始永久化。近些年来一些人为了方便祭奠先人,又开始将逝者就近埋葬在便于到达的自家承包地里,于是一座座墓碑慢慢地散布在村庄的不同方向,严重破坏了宁静美好的乡村氛围。

3

策略

情怀与理想碰撞,展开乡村振兴的实践

现在的农村,人口流失十分严重,空心化、老年化、房屋破败、农田荒芜等现象比比皆是。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城乡规划师,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我决心用实践来引导家乡的乡村振兴。


开展乡村环境整治,积极发动群众参与

因疫情封城、封村、封组时,大家都无法自由进出村庄,回乡过年的人大都在家无所事事。隔离满14天后,我便开始着手乡村环境整治——清除垃圾。在清理的过程中,我发现沟塘里满是几年甚至一二十年前的垃圾,仅凭一己之力很难清除干净,于是我结合之前的一些思考撰写了《水湾石乡村美化行动倡议书》,发动左邻右舍一同加入卫生整治行动。


对于乡村的环境卫生,其实村民们大都是深有感触的,毕竟过去清新自然的村庄环境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很多人在外打工也感受过美好环境的舒适和惬意。


在我的带动下,大家慢慢地也加入了行动,一起把村内垃圾、杂草、荆棘都清理干净了。

村民共同参与村庄卫生整治行动

图片来源:湖北水悦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


编制美丽乡村规划,明确规划建设目标

乡村的治理和振兴,单靠一次简简单单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长远的规划,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慢慢实现。面对像袁联村存在的低效种植、田地荒芜,沟塘淤积、污染加重,人口流失、房屋破旧等主要问题,我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家乡编制了美丽乡村规划,希望通过专业的规划引导,把家乡建设得漂漂亮亮的。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让生态回到30年前,让湾里人亲如一家人”,即以“乡村生态恢复,乡村生活回归”为目标,通过村民积极行动和政府的政策资金补助,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建设和谐乡风文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原生态美丽乡村。


“让生态回到30年前,让湾里人亲如一家人”这个目标一方面强调了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的本色,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农村社会生活的亲缘关系。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宣传栏

图片来源:湖北水悦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


构建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乡村产业升级

乡村振兴想要真正实现,必须具备合理的产业基础。通过乡村产业的发展,实现乡村资金、人力、物力的合理运转,产生稳定的经济效益,支撑乡村振兴持续推进。


袁联村所在的片区属于砂性土壤,透水透气性较好,适宜蔬菜等经济作物生长。但由于地理位置相对较偏、农田分布零散、土壤质量不高、农田数量较少等实际问题,农业发展极其缓慢低效,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任何产业。一方面是土地稀少、低效种植,另一方面因为农民进城、人地表面分离而形成的抛荒现象。


解决途径

面对这种复杂的乡村环境,我们引导村民成立股份制合作社——湖北水悦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租赁的方式把袁联村的土地资源统一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管理,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实现智力、人力、资金的汇集,并充分利用袁联村背靠府河堤的自然滨河地理优势,发展生态种植和农业休闲产业,以解决低效种植、土地抛荒等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


发展目标

充分利用袁联村现有土地和环境资源,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产品,通过先进的规划设计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打造以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村生活体验、乡村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生产与现代乡村旅游观光示范村。


功能布局

一是通过府河堤外的圩堤和泵站的建设,形成抵御一般性洪涝灾害的能力并进行土地改良,通过3-5年的农田有机化改造,使之成为生态有机示范农田,实现土地生产效益的翻倍。

二是在府河堤内外50米范围内规划建设花海绿林观赏带,通过花海、绿林、长堤吸引人气。

三是府河堤内50-200米范围内的果蔬采摘和休闲娱乐体验区,提升堤内果蔬生产效益。

四是通过3-5年的规划建设打造出1个乡村社区示范组团、1个生态乡村度假组团和2个美丽乡村观光组团,全面提升村庄居住环境,并有效拓宽村民经济来源。

五是沿西大路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打造高效农业增产增收的区域标杆。

水悦湾合作社产业发展计划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创新公众参与方式,探索乡村振兴模式

乡村振兴重点在于吸引智力、资金的回流,除了政府的支持以外,还必须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并形成长效的建设管理机制。


乡村地区分布广泛、情况复杂,各地均有不同的乡村社会特点,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成立以“人人投资、人人受益”为原则的股份制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构建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吸引一部分具有乡村情怀和奋斗精神的人才回流乡村,带动一部分在外务工农民和乡贤参与投资和生产经营管理,实现乡村智力、资金的回流是水悦湾合作社发展的起点;


通过公司化的运作方式和产业化的发展思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帮助农民实现多元化的收入增长(主要包括土地租金收入、参与农业生产的工资收入、投资分红收入以及外出务工收入等)是水悦湾合作社的主要目标;


构建和谐的乡村生产、生活场景,为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的全面振兴贡献力量是水悦湾合作社的最终目的。


乡村振兴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外,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来。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虽然提出了,但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各地政府也面临着各方面的众多短板需要补齐,资源的调配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逐步完成。在政策落地的这个空档期,乡村的发展该何去何从?作为一名规划师,我认为更多的是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自力更生、积极尝试、努力奋斗,开创一条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

实证

乡村振兴实践的成效与不足

从2020年2月开始,经过1年半的乡村振兴实践行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垃圾污染问题基本解决、乡村振兴行动获得领导赞赏、土地荒芜问题不复存在、设施农业发展初见成果。

2020年5月6日,隔蒲潭镇组织相关部门和村干部到袁联村视察

图片来源:湖北水悦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

现在合作社已经正常运作起来了,成功吸引了一部分村民投资入股,并且荣获云梦县2021“十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生产机械基本完备,大棚蔬菜基地初具规模,蔬菜产量超出预期。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扩大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并逐步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图片来源:湖北水悦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资金和人力严重不足、生产配套设施极其缺乏、乡村环境维护十分困难、乡风文明亟待提高。不过我们相信,在水悦湾合作社和村民们的不断努力下,这种集约化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模式将能产生更好的效益,成为带动村民致富、支撑乡村发展建设、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农业支柱产业。

5

结论

乡村振兴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

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从乡村振兴的战略提出,到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这期间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根据每个地方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发展路径,并持之以恒地予以实践,才能走出一条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需要政府、农民、社会精英的共同关注,政府真抓实干、农民努力奋斗、社会精英倾力而为,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特定区域的乡村振兴路径。


像袁联村这样一个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紧缺的乡村地区要实现乡村的振兴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难题。我希望用专业知识为家乡的乡村振兴谋划一副美丽的图景,用持续的实践来引导村民们亲手来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生活。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人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会将他们重新凝聚在一起,用双手实现的理想会显得更加珍贵,这对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环境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期待政策和资金能更多地落实到乡村地区的发展中,也期待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美好田园生活之地。

袁联村乡村振兴建设成效

视频来源:湖北水悦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

北斗观点

向返乡规划人致敬

伴随着乡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乡村治理的主体日益多元化,除了政府、基层自治组织、企业、高校、社会组织之外,越来越多的新乡贤也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以及乡村发展的契机下回到家乡,对于重塑农村基层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他们作为乡村这个“熟人社会”里的组成部分,熟悉本地的风土人情,重新融入乡村的阻力较小,又因血缘与宗族上的联系,与村庄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机制,因而其对村庄发展的见解或方法容易被村民接受;


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受到良好教育,接受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对乡村社会存在的问题认识深刻;同时,他们对家乡充满情怀与热爱,不以占用农村各类资源为手段获取自身利益为目的,能够较好的带动村庄及村民发展,促进村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为一位规划专业背景的新乡贤,石金鹏规划师也认识到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且多元的工作:


首先,村民是村庄的主人,应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在乡建之初应以一些见效快、耗时短、难度小的“小事”为抓手,例如发动村民从参与村庄生态环境整治开始,逐步培养村民的家园责任感,唤起村民主体意识。


其次,稳定而长效的资金来源是持续开展乡村建设的坚实基础。因此应鼓励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成立合作社,培育乡村产业等措施,使得乡村资金、人力、物力能够合理运转,进而产生稳定的经济效益,支持乡村持续的发展与建设。


另外,要想更好地发挥新乡贤的作用,还需相关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新乡贤在推进乡村建设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权益,同时加强对市场主体参与乡村建设的扶持力度,做好制度结构调整和行为主体引导的工作,构建良性的公共服务机制,以此作为多元协同参与乡村治理的基础。


最后,我们应对这类心系乡村且投身于乡村建设的新乡贤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希望有更多像石金鹏规划师这样有专业能力背景的规划人能够回到家乡,推动乡村治理,帮助乡村社会融入新的时代!

 END 

 图文:石金鹏

 编辑:杨婷、孙一休 

专栏研讨

相关回顾

乡村治理

【知识卡片】能人治理视角下的乡村发展

【知识卡片】乡村政策及其执行情况

【知识卡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治理——来自主管部门干部的思考

【知识卡片】合理布局公共服务,引领乡村格局优化

【知识卡片】乡村治理的概念内涵


乡村旅游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政策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开发组织

【知识卡片】乡村研学旅游

【知识卡片】田园综合体

【知识卡片】乡村民宿

【知识卡片】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类型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知识卡片】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术语

【乡村术语】有关乡村空间的几个基本概念

【乡村术语】村庄“国字号”头衔知多少?


海外乡村

【海外乡村】意大利朗格地区的特色农业与文化景观

【海外乡村】当代乡村空间的认知、分析与建构——评《大都市时代的乡村法国》


历史保护

【知识卡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的古诗词

【知识卡片】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知识卡片】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知识卡片】我国部分典型传统村落片区简介

【知识卡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政策梳理

【知识卡片】中国传统村落的特征

【知识卡片】历史文化名村的概念内涵

【知识卡片】“中国传统村落”的概念内涵


精准扶贫

【扶贫研讨】但文红:哀牢山故事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