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与动态问题(3)——中考备考系列[尖子生之路]
说明:
2.(同样适用于平时的期中期末月考等考试)
3.如果你想学几何画板,请关注本公众号,进入后,输入"1",即可获得本人录制的622分钟免费视频教程观看地址.
4.本人主编或编著的书的购买途径:扫描文章末尾的“微店”二维码,即可进店购买,如有团购可直接联系或留言“客服”!
5.输入"搜索文章"可得到如何快速查找本公众号的文章(如同百度搜索,方便快捷!)……
矩形与动态问题(3)
——中考备考系列
【试题8】
问题呈现:如图1,点E、F、G、H分别在矩形ABCD的边AB、BC、CD、DA上,AE=DG,求证:2S四边形EFGH=S矩形ABCD.(S表示面积)
实验探究:某数学实验小组发现:若图1中AH≠BF,点G在CD上移动时,上述结论会发生变化,分别过点E、G作BC边的平行线,再分别过点F、H作AB边的平行线,四条平行线分别相交于点A1、B1、C1、D1,得到矩形A1B1C1D1.
如图2,当AH>BF时,若将点G向点C靠近(DG>AE),经过探索,发现:2S四边形EFGH=S矩形ABCD+S矩形A1B1C1D1.
如图3,当AH>BF时,若将点G向点D靠近(DG<AE),请探索S四边形EFGH、S矩形ABCD与S矩形A1B1C1D1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结论是:
请直接应用“实验探究”中发现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4,点E、F、G、H分别是面积为25的正方形ABCD各边上的点,已知AH>BF,AE>DG,S四边形EFGH=11,HF=根号29,求EG的长.
简析:如下图示:
(2)如图5,在矩形ABCD中,AB=3,AD=5,点E、H分别在边AB、AD上,BE=1,DH=2,点F、G分别是边BC、CD上的动点,且FG=根号10,连接EF、HG,请直接写出四边形EFGH面积的最大值.
由上述结论可知,2S四边形EFGH=S矩形ABCD+S阴.当S阴面积最大时,四边形EFGH的面积最大,图形应是如下图示:
下面是本人主编或编著的书
(点击书名,可阅读相关书籍的编写说明、目录与样章)
【试题9】折纸的思考.
【操作体验】
用一张矩形纸片折等边三角形.
第一步,对折矩形纸片ABCD(AB>BC)(图①),使AB与D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图②).
第二步,如图③,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C落在EF上的P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G,折出PB,PC,得到△PBC.
(1)说明△PBC是等边三角形.
简析:如下图示,
由折叠的性质得:EF是BC的垂直平分线,BG是PC的垂直平分线,得到:PB=PC,PB=CB,所以PB=PC=CB,
因此△PBC是等边三角形.
【数学思考】
(2)如图④,小明画出了图③的矩形ABCD和等边三角形PBC,他发现,在矩形ABCD中把△PBC经过图形变化,可以得到图⑤中的更大的等边三角形,请描述图形变化的过程.
简析:如下图示:
先绕B点旋转得到△P1BC1,再以B为位似中心,进行放大使点C1的对称点C2落在CD上,得到△P2BC2.
(3)已知矩形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acm,对于每一个确定的a的值,在矩形中都能画出最大的等边三角形,请画出不同情形的示意图,并写出对应的a的取值范围.
解析:根据矩形长、宽和正三角形的边长不同,可分下列三种情形,其中特殊情况如下图示:
【问题解决】
(4)用一张正方形铁片剪一个直角边长分别为4cm和1cm的直角三角形铁片,所需正方形铁片的边长的最小值为 cm.
解析:正方形的边长不变时,所得到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最大值,反之,当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不变时,就是正方形的边长的最小值。——这个结论也可从前面的解题得到的相关结论中得到启发:即当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落在边上时,所需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最小。如下图示,
再由勾股定理,得:
(4x)2+(4y)2=42,
所以(3y)2+(4y)2=42,解得y=4/5(负值舍去),得到4y=16/5.
反思,此题操作性强,思维量大,同时融入动态变化、分类讨论,旋转、相似等相关知识,需耐心细致地画出相应的图形才能准确得到相应的答案。
【试题10】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AB=4,AD=m,动点P从点D出发,在边DA上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运动,连接CP,作点D关于直线PC的对称点E,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若m=6,求当P,E,B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对应的t的值.
(2)已知m满足:在动点P从点D到点A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有且只有一个时刻t,使点E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3,求所有这样的m的取值范围.
【图文解析】
(1)如下图示,
(2)下面分两种情形求出m的特殊值.
①如下图示,当点P与A重合时,点E在BC的下方,点E到BC的距离为3.
不难得到:CF=DG=根号7,进一步得到tan∠1=(根号7)/7.
②如下图,当点P与A重合时,点E在BC的上方,点E到BC的距离为3;
【反思】解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特殊位置(极限点)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
[相关文章]中考复习系列文章
纯(代)函数压轴系列汇总(1)
中考压轴题复习教学体会系列
8.
7.
你的点赞和分享,就是给予我信心和动力!
关注本公众号,进入后,
输入"book"或"样章"或"教辅"(均不含双引号)可得到本人主编和编著的相关书籍的详细编写说明、目录和样章.
输入"尖子生"或"培优系列"(均不含双引号)可得到相应的"尖子生之路"和"培优系列"各个按年级汇总的所有文章.
输入"abcd"可得到:所有关键词与对应的输出结果(陆续更新中)
您的点赞是对我的鼓励和肯定,
您的分享和转发是我坚持的信心和动力!
扫描下列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