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宜川|严歌苓的新著《米拉蒂》读后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歌苓读书会 Author 文/桑宜川
严歌苓新书:米拉蒂
这部长篇小说展现的场景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成都,开篇描写了米拉蒂,时任某文学杂志社的小编,去军区的某个大院看守所“捞人”的情景。被捞的人叫李真巧,是在她家里“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远房亲戚”,负责关押犯人的谢副连长看到美丽的米拉蒂前来说情,一拍脑袋就释放了“犯人”,是那个荒诞岁月才会发生的事儿,抓人和放人都在一念之间,没有法治意识可言,故事便由此演绎开来。在作者的笔下,李真巧是在小说里贯穿始终的人物形象,在她的花季少女时代,身不由己被时代大潮裹挟,作为成都知青去了云南边疆的军垦农场落户,当了一个兵团战士。
我留意到,在严歌苓的《米拉蒂》字里行间,她并不刻意表达自己的历史观,不作任何评判,而是以说书人的方式(Story Tell Manner),试图通过人物的自身遭遇来传达一种信息,或许她觉得将个人见解直白地告诉读者,并非是一种睿智的叙事手法。在早期作品《天浴》中,她有过为弱女子呐喊的声音,但后来她可能意识到若写那个年代的社会病态,写芳华岁月需要创新,道出了“再苦也不是苦,都是亲的。”可谓经验之谈。因而在这部《米拉蒂》中,看得出来她试图将悲剧故事用调侃戏谑,插科打诨的口吻来予以演绎,其中蕴含了历史见证人与亲历者的多少感喟,我以为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在严歌苓的过往作品中,细心的读者或许会发现她笔下的人物大多以女性为主角,常有大爱之心,她们可能矜持内敛,可能粗俗肤浅,可能玩世不恭,可能出于无奈,但都如同大地之母,包容着这个世界的肮脏和丑陋,她们对人对事的价值取向反衬出人间故事的复杂。
桑宜川|往事微痕:八十年代初的高考阅卷忆往桑宜川|1901年,一个加拿大年轻女性,来四川自贡竟然是为桑宜川|抗战风云:川军出川抗日将领王缵绪父子事略
桑宜川|我家邻居戴先生桑宜川|往事微痕:成都科技大学外语系忆旧桑宜川|国立四川大学校长官邸今何在桑宜川|孙中山的元配夫人和如夫人桑宜川|缅怀志愿军总司令在四川三线建设的岁月
桑宜川|朱德与六位妻子的故事
桑宜川|四川大学百二十年校庆杂忆桑宜川|藏地人文:阿觉师傅的故事桑宜川|往事微痕:四川大学校园里的那丛芭蕉树轶事桑宜川|往事微痕——消失的首都机场壁画
桑宜川|新编川剧《卧虎令》观后走笔—— 从董宣想到了海瑞桑宜川|冬妮娅, 真的好想你桑宜川|韩素音, 20世纪的文学传奇桑宜川|早期中共 总书记瞿秋白与他的绝笔《多余的话》桑宜川|纪念阿尔文·汉密尔顿,一位帮助过中国的加拿大朋友桑宜川|试论胡适对佛学研究的贡献桑宜川|四川师大与戈申学院的交流项目缘起桑宜川|四川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溯源桑宜川|纽约法拉盛的校友情桑宜川|河南电抱鸡之历史咏叹调桑宜川|贲园,老成都的百年藏书楼(下篇)桑宜川|贲园,老成都的百年藏书楼(上篇)
桑宜川|寻访上海四明邨的民国遗韵桑宜川|上海四明邨的周建人家事桑宜川|聆听民国骁将胡宗南之女侃父亲桑宜川|揭开尘封的历史——陈独秀客死四川江津的民间记忆桑宜川|那座城,那碗面——宜宾燃面的前世今生桑宜川|漫谈民国时期的成都青楼桑宜川|那年那月------ 赠开伦学兄桑宜川|辛亥革命元老,川军将领熊克武纪事桑宜川|1901年,一个加拿大年轻女性,来四川自贡竟然是为……
桑宜川|石经寺钟声 ----龙泉山佛门探秘
桑宜川 ——
加拿大华裔历史文化学者,加拿大枫叶出版社社长。四川师范大学外语系七七级毕业,曾在原成都科技大学外语系及四川大学外语学院教书多年,后赴澳大利亚留学。移民加拿大后,以治学为生,研究兴趣广泛,涉及语言学,翻译学,释义学,哲学,逻辑学,符号学,人类学,历史学,世界文明史诸领域。中英文著述丰富,撰写有历史文化散文逾600篇。现为北美多家华文报刊专栏作家。近年来与国内及港台数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常回国讲课,并受聘为客座教授。
商务合作及投稿请加微信号:sczgch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