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蒲宗孟《欒宗顏字序》

蒲宗孟 文字研究 2021-10-27


欒宗顏字序

聖人之道,有以一言而可盡者,中而已矣。六經之書,皆中之說也。求合於聖人,必歸於中。中之道,如人之立焉,立於東,西方爲遠,其近者東也;立於南,北方爲遠,其近者南也。求其均,而四方無少差者,合於中爲至焉。中之道不遠於人,然而人常遠之;中之用不難其舉,然而人常難之。非中之難也,人不勝其力也,情與慾汩之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人莫不知中庸之可蹈也,[1]鮮能行於世也。甚哉,此道之重也!昔者孔子之門人爲多,其能舉而用者獨聞有顏氏而已。顏氏之於中庸,非自得而自誠也,好學而後至,[2]博求而後明,[3]得一善而拳拳服膺。[4]使其不失死,且以至六七十,則聖人安有“不幸”之歎哉!顏子之好學,不惟口誦臆記而得之。蓋亦充之於心,復之於性,好之而不厭,樂之而不倦,知之而不忘,行之而不息,如是焉而已矣。及其久也,怒而不遷於人,過而不貳於心,望聖人若不甚遼遠。故孔子在《易》之《繋》,獨推其德,以當復之說,以爲顏氏之子其殆庶幾。[5]則不及顏子者,何止游、夏之徒也。游、夏之徒,日月至焉而已矣。[6]求其淳深渾恢,肆而不失,固而得其源,安而由其途,喜怒死生,一平於心,而無所動焉者,皆若不可仿佛顏氏一二。[7]將仕郎欒君名宗顏,舊字公哲,屬予以更之。余字之曰“幾復”,又攄其餘以告之,而爲之言曰:顏氏之學,皆復而得之者也。子能宗乎顏氏子矣,又能予顏氏子幾而復之,則吾道不待顏而皆可進焉。道進於內而不自改,性充於情而不自遷,誠之於心而不自惑,移之於事而不自亂,子爲君子儒矣。[8]不改則不惑,不遷則不亂。不亂不惑者,性與道兩立而充之也。果能此道矣,雖柔必強,雖愚必明,[9]況欒君之特然者乎!



本文注釋共九則

……

……

……


【相關閱讀】


【名字文獻】的注釋重點


【唐、五代】

001.李隆基《皇太子諸王改名敕》

002.李豫《禁割貫改名敕》

003.李純《論唐武改名謂崔元略口諭》

004.李炎《爰擇嘉名制》

005.李炎《敕溫沒斯改名李全忠制》

006.李炎《賜受耶勿改名李弘順制》

007.李忱《名同御名奏改敕》

008.朱晃《受禪改名令》

009.朱瑱《即位改名制》

010.李亶《改名制》

011.李亶《賜鳳翔節度使李蕋改名詔》

012.李亶《賜吳越國王錢鏐不名詔》

013.李亶《御名二字不連稱不得迴避敕》



【宋】

001.柳開《名系》

002.柳開《字說》

003.趙湘《名說贈陳價》

004.釋智圓《敘繼齊師字》

005.穆修《張當字序》

006.范仲淹《南京府學生朱從道名述》

007.宋祁《王杲卿字說》

008.石介《歸魯名張生》

009.石介《宗儒名孟生》

010.石介《呂虞部士龍字序》

011.歐陽修《章望之字序》

012.歐陽修《鄭荀改名序》

013.歐陽修《張應之字序》

014.歐陽修《尹源字子漸序》

015.歐陽修《胡寅字序》

016.釋契嵩《與月上人更字敘》

017.釋契嵩《周感之更字敘》

018.李覯《敘陳公燮字》

019.李覯《敘張延之字》

020.李覯《敘陳司理字》

021.李覯《復說》

022.蘇洵《名二子說》

023.蘇洵《仲兄字文甫說》

024.祖無擇《連席秀才字序》

025.祖無擇《進士魏舜元字序》

026.蔡襄《姪至夫名字序》

027.蔡襄《名說》

028.陳襄《何秉字序》

029.文同《道士袁惟正字行之序》

030.文同《夏佾字德卿序》

031.司馬光《諸兄子字序》

032.司馬光《越州張推官字序》

033.曾鞏《王無咎字序》

034.曾鞏《謝司理字序》

035.章望之《薛宜字序》

036.劉敞《衡字公甫序》

037.劉敞《鄭野甫字序》

038.劉敞《斁字序》

039.劉敞《劉景烈字解序》

040.劉敞《張誨字辭》

041.蘇頌《李惟幾改字說》

042.王安石《石仲卿字序》

043.強至《盧君字序》

044.強至《吳三班字序》

045.強至《劉君仙尉字序》

046.王无咎《暨陽葛君字序》

047.呂陶《呂希述字說》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