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启功:练字不是盲目的时间加数量,而是准确的重复以达到熟练

人生不长,需要懂点艺术,关注020,持续接收好文章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 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常有人问入手时或某个阶段宜临什么帖,常问“你看我临什么帖好”,或问“我学哪一体好”,或问“为什么要临帖”,更常有人问“我怎么总临不像”,问题很多。据我个人的理解,在此试做探讨。

帖这里做样本、范本的代称。临学范本,不是为了和它完全一样,不是要写成自己手边帖上字的复印本,而是以范本为谱子,练熟自己手下的技巧。譬如练钢琴,每天对着名曲的谱子弹,来练基本功。当然初临总要求相似,学会了范本中各方面的方法,运用到自己要写的字句上来,就是临帖的目的。



选什么帖,这完全要看几项条件

自己喜爱哪样风格的字,如同口味的嗜好,旁人无从代出主意。

其次是有哪本帖,古代不但得到名家真迹不易,即得到好拓本也不易。

有一本范本学了一生也没练好字的人,真不知有多少。

现在影印技术发达,好范本随处可以买到,按照自己的爱好或“性之所近”的去学,没有不收“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选范本可以换吗?

学习什么都要有一段稳定的熟练的阶段,但发现手边范本实在有不对胃口或违背自己个性的地方,换学另一种又有何不可?随便“见异思迁”固然不好,但“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语)又有何不该呢?

我怎么总临不像?

任何人学另一人的笔迹,都不能像,如果学就像,还都逼真,那么签字在法律上就失效了。

所以王献之的字不能十分像王羲之,米友仁的字不能十分像米芾。

苏辙的字不能十分像苏轼,蔡卞的字不能十分像蔡京。

所谓“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语),何况时间地点相隔很远,未曾见过面的古人呢?临学足为吸取方法,而不是为造假帖。

学习求“似”,是为方法“准确”。


碑帖上字中的某些特征是怎么写成的?如龙门造像记中的方笔,颜真卿字中捺笔出锋,应该怎么去学?

圆锥形的毛笔头,无论如何也写不出那么“刀斩斧齐”的方笔画,碑上那些方笔画,都是刀刻时留下的痕迹。

所以,见过那时代的墨迹之后,再看石刻拓本,就不难理 解未刻之先那些底本上笔画轻重应是什么样的情况。

再能掌握笔画疏密的主要轨道,即使看那些刀痕斧迹也都能成为书法的参考。

至于颜体捺脚另出一个小道,那是唐代毛笔制法上的特点所造成,唐笔的中心“主锋”较硬较长,旁边的“副毫”渐外渐短,形成半个枣核那样,捺脚按住后,抬起笔时,副毫停止,主锋在抬起处还留下痕迹,即是那个像是另加的小尖。

不但捺笔如此,有些向下的竖笔末端再向左的钩处也常有这种现象,前人称之为“蟹爪”,即 是主锋和副毫步调不能一致的结果。

应学“哪一体”?

所谓“体”,即是指某一人或某一类的书法风格,我们试看古代某人所写的若干碑,若干帖,常常互有不同处。我们学什么体,又拿哪里为那体的界限呢?那一人对他自己的作品还没有绝对的、固定的界限,我们又何从学定他那一体呢?还有什么当先学谁然后学谁的说法,恐怕都不可信。

另外还有一样说法,以为字是先有篆,再有隶,再有楷,因而要有“根本”、“渊源”,必须先学好篆隶,才能写好楷书。

我们看鸡是从蛋中孵出的,但是没见过学画的人必先学好画蛋,然后才会画鸡的!

笔画中的“力量”

还有人误解笔画中的“力量”,以为必须自己使劲去写才能出现。其实笔画的“有力”,是由于它的轨道准确,给看者以“有力”的感觉,如果下笔、行笔时指、腕、肘、臂等任何一处有意识地去用了力,那些地方必然僵化,而写不出美观的“力感”。

还有人有意追求什么“雄伟”、“挺拔”、“俊秀”、“古朴”等等,不但无法实现,甚至写不成一个平常的字了。

清代翁方纲题一本模糊的古帖有一句诗说:“浑朴当居用笔先。”我们真无法设想,笔还没落时就先浑朴,除非这个书家是个婴儿。


每天要写多少字?

这和每天要吃多少饭的问题一样,每人的食量不同,不能规定一致。

总在食欲旺盛时吃,消化吸收也很容易。学生功课有定额是一种目的和要求,爱好者练字又是一种目的和要求,不能等同。

我有一位朋友,每天一定要写几篇字,都是临张迁碑,写了的元书纸,叠在地上,有一人高的两大叠。

我去翻看,上层的不如下层的好。

因为他已经写得腻烦了,但还要写,只是“完成任务”,除了有自己向自己“交差”的思想外,还有给旁人看“成绩”的思想。

其实真“成绩”高下不在“数量”的多少。

有人误解“功夫”二字。以为时间久、数量多即叫做“功夫”。

事实上“功夫”是“准确”的积累。

熟练了,下笔即能准确,便是功夫的成效。

譬如用枪打靶,每天盲目地放百粒子弹,不如精心用手眼俱准地打一枪,如能每次射二中一,已经不错了。

所以可说:“功夫不是盲目的时间加数量,而是准确的重复以达到熟练。”








《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
主管: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岭南美术出版社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71

更多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林风眠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石鲁高剑父关山月杨善深黄胄关良陆俨少叶浅予程十发杨之光卢沉王学仲于右任高永坚林散之李苦禅刘济荣吴作人赵兽王肇民贝聿铭庞薰琹赖少其赵无极刘文西•东山魁夷•黄云陈白一•蒋兆和潘天寿•钟增亚•林丰俗•关良•吴冠中•杨福音黎明陈炳佳林墉陈新华陈金章叶其嘉徐章麦华三林蓝张志祥刘三齐范迪安梁江何婉薇罗寒蕾方楚雄杨尧刘绍荟张闯吴正斌吴山明詹鸿昌司徒绵王琨刘巨德贾博鸿刘其敏贾又福孙洪敏金城黄永玉陈衍宁杨佩璇韩书力王来文叶绿野•靳尚谊•毛焰•李劲堃•何家英•艾轩莫肇生•司徒立•方土•党禺邱大尉杨雪来•廖学军陈湘波刘春潮林峥明•侯一民•冯远•刘小东•刘革郭子良•徐芒耀黄中羊•钟涵王季华于小冬潘鹤梁器奇•曾宪锦•刘国辉•许钦松梁世雄•冷军•梵高•石虎苏华•马顺先•黎柱成•何利荣•崔小冬•徐悲鸿•郭润文•冯少协•周刚•杜滋龄•潘喜良•秦咢生•麦华三•陈丹青•八大山人•区广安•邱健彬•喻钰•商承祚•庄粒•古锦其•施大畏•周思聪•莫奈•文祯非•黎雄才•潘世勋•赵少昂•罗丹•马蒂斯•刘寿祥•黄唯理•唐晓杨沙

艺术战“疫”专题

不荒废,中国艺术家的顶级自律

共克时艰,有我在!

爱在人间,100幅!

最美逆行者,100幅!

百幅最可爱的人,看到第8幅李文亮,泪目!

80幅:除了钟南山、李文亮,他们还画了…

丹青战“疫”,100幅!

稳住,我们能赢!86幅!

爱会永恒,100幅!

全民抗疫,请你加入!

爱在人间,又100幅!

丹青战“疫”,又100幅!

艺术战“疫”图(100幅)
泪目!广州美院教授笔下的“武汉七天”
有一座山,叫钟南山!
黄唯理:笔墨为枪,绘战疫情,致敬逆行英雄
方楚雄:每天关注疫情的动向,有感而发创作《严冬过后是春天》
在家焦虑的你,应该来看看这40幅漫画
艺术战“疫”:鲁迅美术学院作品
艺术战“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品
艺术战“疫”:西安美术学院作品
艺术战“疫”:广州美术学院作品
艺术战“疫”:四川美术学院作品
艺术战“疫”:天津美术学院作品
艺术战“疫”:中央美术学院作品
艺术战“疫”:广州画院作品
艺术战“疫”:全国部分美术馆馆藏医护题材作品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2005年老饼茶(熟茶)100元/盒,点击购买在看的您正在变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