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磊谈第一届高考引热议:读书很苦?那试试无知的代价

桌子先生 榴莲EDU 2022-11-30

黄磊谈1977年高考

 

最近黄磊科普1977年高考的视频在网上火了。



1977年,那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正在上山下乡的570万考生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进考场,27 余万人通过此次考试进入大学,高考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参加考试的学生年龄差别巨大,师生同台、父子上阵、夫妻一起考试都不算新鲜的事情,年龄最大的考生是37岁,但是在求知面前,他们从来不觉得年龄是一个问题。


那一届的27万人后来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40年左右的时间,高考的录取率从5%到82%,为中国的腾飞提供了巨大的人才支撑。



在结尾的时候黄磊说:高考真的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我们这一代人还需要多多努力。



很多人评论说黄磊的三观很正,说的很有道理,毕竟他当年的高考成绩也是过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


读书很苦,却不一定高薪

 

提起读书、高考很多人会觉得苦,难以坚持下来,比如说前段时间在朋友圈刷屏的三张作息时间表。

 

衡水中学的暑期作息时间表:



清华学霸马冬晗的作息时间表:



浙江大学学霸胡一捷的作息时间表:



这三张作息表有什么共同点呢?

 

所有的学习安排,都精确到分,按照作息表践行下来,一整天的学习生活都是高效、充实并且井井有条。

 

很多人看到后,都不禁感叹,自己跟学霸的差距正是从这些满满当当的作息时间表开始的。

 

但在感慨的同时,也有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作息,实在是太累了,要投入的东西实在太多。

 

你想想,从小学到初中就是9年的义务教育,从高中到大学又是7年,甚至还有的研究生、博士等等,期间还要各种培训、学习,他们觉得在教育这块花的成本太高,投入的金钱和精力巨大。

 

而且如此投入之后,也不一定能够找到好的工作,不一定能够拿到高薪,那么读书还有什么必要?


 

无非就是读书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资、读书可以获得更多的人脉和资源、读书可以过更好的人生。

 

毫无疑问,这些都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这个理论还有一个缺陷,读书和工资不是完全成正比例的,不是说你拿到什么学位,这个社会就一定要给你什么工资。

 

所以,为什么要读书,我觉得不能完全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待。今天桌子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无知的代价

读书是因为要避免自己的无知,相对于读书,无知让我们付出的代价更高。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曾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不管是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还是那些一谈到学习就叫苦不迭的人,他们往往是觉得学习和教育的成本太高,而相较之下,偷懒和放弃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愉悦感。

 

可是他们没想过的是,无知的代价,往往比他们想得要更加昂贵。

 

小说《鼠疫》里有过这样一句话:“世上的罪恶差不多总是由愚昧无知造成的,而没有见识的善良会同罪恶带来同样的损害。

因为无知导致自己最后付出惨痛代价的例子,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

 

一个青年没有读多少书,后来去了医院当氧气瓶的运输工。

 

他看到病床上的病人吸氧,自己也动了心思,他以为只要吸一口氧气瓶里的氧,人就能变得精神一些。

 

一次,他正在运输一瓶新的氧气,正巧赶上了空当,他看四下无人,于是在医院走廊里放下了氧气瓶,准备自己偷偷吸一点。

 

接下来他的操作更是让人胆战心惊,他把出气口对准自己的嘴,拔掉保险栓,直接拧开了瓶子。

 

瓶盖打开的一瞬间,极高的压力让氧气瓶像个炮弹一样飞了出去,直接撞破了医院的一道薄墙,死死地嵌在了承重墙里面,而一条走廊上的所有玻璃几乎全部被震碎了。

 

而那个可怜的运输工,头部被强大的气流撕碎,死状极其凄惨。


一个人是该有多无知才会想着偷吸氧气罐里面的纯氧啊?而且医院里面病人吸的也不是纯氧气,只是含氧量比一般的空气要高点罢了。

 

一个人在吸纯氧的状态下,也会中毒,人体的各组织均不能承受过多的氧。

我有一个朋友是医生,在医院工作了十几年,每次听他说起那些无知的例子特别揪心。

 

一个患者得了肠梗阻,然后听信偏方,生吞泥鳅,觉得泥鳅可以在肠子里面穿来穿去,这样就可以把肠子梗阻的地方穿通畅了。

 

结果泥鳅把肠子穿破了,肠梗阻的地方非但没有任何变化,反而引起腹腔严重感染。

 

一个患者得了便秘,医生问她平常有长期吃什么药吗?

 

患者答:阿司匹林肠溶片。

 

医生说:你没有高血压没有心脏病没有脑中风,为什么要吃这个药呢?(阿司匹林肠溶片是这方面常见的药物)

 

患者理所当然地说:我便秘啊。

 

医生一脸懵逼,是哪个医生给你开的?

 

患者表示不解地说:没人给我开药,我自己吃的啊,肠溶片肠溶片,能把肠子里的东西溶掉,不是治便秘的吗?

 

你看看,一个人竟然可以无知到这个程度,幸亏没有出大事,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不知者无罪,无知者当然无罪,但是你总会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

 

学习和教育的确很苦,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是比起漫漫人生中因为无知而付出的代价,真的不值得一提。

 

读书苦,还是生活苦?


在抖音上刷到过一个视频,拍摄者在对一个建筑工地上的工人们进行采访。

 

记者向其中一个工人提问:“如果可以回到以前的话,您最想回到几岁呢?

 

炎炎烈日下,这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放下手里的砖块,一边淌着汗,一边面对镜头淳朴地说:“我最想回到读书那会。



记者问他,为什么呢?

 

他回答说:“因为这个工地太累了,如果能回去能好好学知识,就能不再受苦了。


读书之美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读书?

 

很多人说是为了能混一张文凭,赚到更多的钱,但桌子觉得,读书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避免让自己成为一个无知的人。

 

有人曾经把我们知识比喻成一个圆圈,我们读完小学是这样的:

高中毕业时,了解了更多。

拿到本科学位后,有了自己的专业。

硕士学位对专业有了更深的钻研。

而读到博士学位的时候,你来到了知识的边界,并且试图推动它。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你终于推动了那么一小点。

可是就因为你推动的那一点点,让整个人类历史知识的圆圈变得不一样了。

 

而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正因为有那么多人一直在努力推动那么多个一点点,我们的圆圈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知识的海洋那么辽阔和丰富,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减少我们无知的区域,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乐趣。

 

别人看到水的时候,只知道说好多的水,而你知道:

 

莲子青如水

思君若汶水

半世浮萍随逝水

荷叶田田青照水


别人看到天的时候,只知道说好高的天,而你知道:

 

归雁入胡天

清夜坠玄天

云在西湖月在天

淡烟疏雨落花天

 


如果你觉得读了很多书,自己也没有成为一个诗意的人,那么起码像网友爱风铃说得那样:

语文课上认的那些字,除了能帮你看懂说明书,也能让你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将来向老板做汇报,给恋人写情书。 


数学课上那些公式,能让你在买房子的时候迅速算出首付、税费,是贷款还是全款更合适。 


地理课上学到的常识,让你知道哪里的鱼最好吃,哪里的咖啡最好喝。 


知识就是你活在这世界的工具,当你的工具仓库应有尽有,你一定能活得得心应手——远行你有飞机,渡河你有轮船,去郊区你有越野车。 


而如果你知识匮乏,就等于连破木船都没有,那么三米宽的河就能挡住你,百里之外的地方你一辈子都去不了。 


我不敢说你现在学的所有知识都有用,但相当大的一部分,会让你受益终生。


结语


所以,读书绝不只是为了混一张大学文凭,找一个好的工作。


读书,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学习很苦,读书很累,教育的成本很高,但相比于无知的苦闷和单调,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要抱怨学习苦,那是可以照亮你世界的灯塔。


文章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著有畅销书《你只是假装很努力》,新书《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现已温情上市!。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相关阅读:

一块屏幕火了| 美国贫困生逆袭哈佛

 这群墨西哥孩子,跨越国界去上学

 香港通识教育教科书竟然是这样的


看遍全球教育(点击即阅):

奇学校 最奇葩大学 | Alt School | 大山里的幼儿园 | 高中毕业礼 | 史家胡同暖娃养成记42HTH

神人物 哈佛尹希 | 英国男孩议会发言 曹原少年班 | 斯巴达勇士| 蒋方舟 | 谢霆锋 | 郑渊洁Ronny Chieng | 施一公 | 池莉杨紫琼 |丰田章男莫言王冠|外国人眼中孙杨

趣节目 70岁对20岁说 | 婚姻指南 | 请回答1966 | 教育部 F4 | 黄渤加盟忘不了|英国郭德纲

大咖说 北京四中石国鹏 | 施瓦辛格 | 刘慈欣 | 台大“陈果”周国平 | 杨绛 | 洪晃 | 龙应台|吴冠中|顾明远 |任正非||陶行知 |渠敬东 |稻盛和夫 |冯唐

热电影《冲破天际》|《风雨哈佛路》|《无名之辈》|摘金奇缘》| 《流浪地球》《早熟》 |《权利游戏》 | 《都挺好》|小偷家族|香港电影混剪

大事件 同济大学研究生跳楼 | 北交大3死爆炸案 | 广州孕妇携儿自杀 | 留美学生投毒案 | 教育部长谈减负 | 瑞典丢婴儿 杜克禁中文 美钓鱼执法加国13种性别 | 教育2035 | 王俊凯 | 波音 | 交大教授 | 哈佛校长访北大 | 衡中高考移民 |高考剪影 |高考志愿 |山东大学 |香港学生|孙宇晨

深挖掘 大学导师制 | 十人四追踪法 | 自闭症 | 原生家庭 华裔虎爸虎妈 | 压岁钱 | 50年代画报 |脆弱中美硬杠 | 菲律宾学英语焦虑源于家长 |留学生 |北大心理咨询 |理解儿童 |30岁

看全球 以色列 | 美国 | 韩国 | 香港 | 台湾 | 新加坡 | 日本 | 芬兰 | 英国 | 墨西哥 | 俄罗斯 |加拿大


榴莲EDU有一线老师、海归派、前高校教师及码农宝爸宝妈,我们关注全球各类教育资讯。加微信at52hz进交流社群吧,不定期教育资料分享。入群免费领取教育资料大礼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