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昔年丨余琼琼:何日君再来之妻离子散

余琼琼 新三届 2019-06-26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余琼琼,1951年生,重庆市人、1983年考入原四川财经学院会计系(现西南财大)。中国注册会计师,从事财务工作多年,退休后笔耕。


原题

忆任叔



作者:余琼琼



任然先生应该是个老革命了,因为我听妈妈说,他1957年被遣返回乡前是重庆市歌舞团第一任党组书记,那么肯定是1949年前投身革命的老党员了。


他是怎么被打成右派的,当年妈妈不能告诉我,文革中妈妈去世了,后来平反时我才知道了妈妈冤屈的来龙去脉,由此也推演出了任然的冤案。


任然叔叔和我妈妈他们都是刘雪庵先生的学生,任叔叔还是刘先生的外姪。


反右斗爭中,刘先生因"何日君再来"这首歌被打成右派,号称"中国音乐界头号大右派",在全国音乐界进行批判。妈妈作为“炸弹”肯定是重点揭批对象了,可是无论怎么动员,我妈妈都是一言不发。


不左即右,于是我妈妈被划为没有右派言论的"内划右派",需要内部控制使用,下放到当时颇为偏远的寸滩中学任音乐教师。可以想象,任然叔叔被开除公职、开除党籍、遣返回乡是犯了多大的"罪"啊!肯定是为他的老师、舅舅做无罪辩护了。


"历史将证明我们无罪",这是当年一个大右派的名句,最终一语成谶。1978年后右派们全部平反,(只有六人未平反,以保留物种,证明只是扩大化,而不是彻底错了)很多还都官复原职,然而,如不是亲眼所见,常人是无法想象这二十几年的日子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我有幸和任然叔叔见过两面,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大约是1961年春节前后,任叔叔来到寸滩中学看望我妈妈。记得到家时饭点巳过,食堂打不到饭菜了,妈妈就用煤油炉、小锑锅给焖了一锅饭,妈妈说这叫"随水干"。起锅前又用一个小碗倒点酱油,挆了一坨猪油在碗中,放在锅中心将猪油气化。鍋上桌后,我立即拿碗准备给任叔盛饭,只见他已迫不急待地端过锑锅,把油酱油倒在锅里,边搅拌边进嘴了。


原来他已有好久没吃过白米饭了,什么是狼吞虎咽我算是见识了。这个原本非常儒雅的作曲家,在饥饿面前,只能不管不顾了。那时正是饥荒年时期,他们家乡永川已饿死好多人了。


"日子真的没法过了。"1957年任叔被打成右派,妻子离了婚,女儿跟了妻,他一个人回到原籍永川乡下。妈妈说这是当时他们一家人最好的选择:把影响降到最低,给妻女留条活路。


其实这真的是一厢情愿,据我所知,没有哪个右派家庭因为离婚而拯救了子女命运的。即使离婚了,也叫右派子女。任叔说,老家的乡親们很朴实,回乡后精神上反而还没什么压力了,没有人把他当坏人,劳动中还对他时有照顾。只是哪里太苦、太穷,太落后了,日子过得很艰辛。


因为下午还要上课,短短一面任叔就要离开了。我看见妈妈用一个布包装了一瓶猪油,一包白糖,还有一些点心,(那时叫高级饼干)又在信封里塞了一叠钱,装进包里。我们把任叔送到校门外的山坡上,妈妈把包交给任叔。边告诉他包里有封信,下山前拿出来放身上不要搞丢了。一边示意我推着任叔往外走。我知道,妈是不想让任叔尴尬,更怕听他当面说谢谢。


望着任叔下山的身影,妈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什么也没有说。后来任叔来过几封信,妈妈回信时总是夹带元把钱,聊做邮资。任叔来信说:"不要寄钱,钱我忍不住要拿去換胡豆吃。我想给你们写信,请给我寄邮票吧。"看着真的让人好心酸。


1968年春节后,任叔又来我们学校了。他告诉我们,文革中他很幸运,因为这十来年他改造得很好,他们那里很偏僻,乡亲们还没有"疯",造反派对他这个"死老虎"没有兴趣,他还可以自由行动。心里实在放心不下我妈妈,就想过来看看。


这次他带来了一大袋红苕、一大包豆豉。他说红苕是他亲手挖的,豆豉是他远亲做的。他的担心是对的,这次是我妈妈遭罪了。文革中,妈妈的罪名是"叛徒、内奸",关牛棚、被批斗、扣工资。每月只发二十元生活费。每天在学校打扫卫生。没有人身自由,有事虽然可以请假外出,可必须在身上缝上黄色的三角形,以示为"牛鬼蛇神", 便于让广大革命群众监督。完全效仿法西斯对犹太人那套。


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文革开始以来,妈妈就没有见过任何朋友了,原来以为这次运动中任然叔叔会更惨,见他无羔真心替他高兴。


午饭后妈妈出去扫地了,我们已停课,没事干,我就在家陪任叔。那时重庆分为"8.15""反到底"两大派,观点针锋相对,全民都参与,天天吵翻天。任叔说永川也分为什么"保皇派""红旗派",两大派。我问任叔:"你是那派?""我没有四大。"他平静地说。

 

我一震,我理解他的说法,明白他指的是:因为他是右派,没有大鸣、大放、大批判、大字报的权利。我赶紧解释道:"哦,我是麻五类子女,也没有参加派系的资格,不过,因为打得太热闹,对他们各派的观点也可以有自已的想法噻!""我不能有想法。"他依然平静地说。

 

这一下我的心颤抖了。我老实又可怜的任叔吔!你这些年过的是什么曰子哟!居然被逼得来连思维的权利都不敢有了。记不得是哪位哲人说的:"人之异于禽兽,就在于有思想、有感情。"在任叔身上,我再次看到当年的反右斗争给那批曾经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知识分子留下了多么残酷的阴影。


刘雪庵(左1)与郭沫若、于立群(左2、3)夫妇1940年间在重庆张家花园

 

最近几年,我常看到一些介绍右派生活的文章,好多人都没能熬到1978年。任叔的舅舅刘雪庵先生坐牢二十多年,熬瞎了双眼,出狱九年后,直到1985年才平反。同年去世,盖棺论定,评价非常高,好寃啊!特别是最近,接触到了《夹边沟记实》和那里的右派们相比,我又不得不为我的任叔感到庆幸,他终于熬到了平反,恢复了工作。没能恢复原职但庆幸的是身体还没有垮掉。

 

1980年代初,我得知任叔平反,又回到了重庆市歌舞团,夫妻复婚,全家团聚。可惜我远在成都,不能当面祝贺,我写了一封祝贺信寄去。任叔回信说,写得真好,活泼,幽默,好暖心。


任叔找到了我哥哥,还约了金砂叔叔和哥哥见面,金砂叔叔是他的表弟,刘先生的内姪,也是刘先生的学生,歌剧《江姐》的作曲者之一。


三个刘先生的门徒聚在一起,真有聊不完的话题。任然叔叔和金砂叔直接师承于刘先生是师叔,我哥哥由我妈妈口授心传,得真传衣钵,在作曲上也颇有建树,他们戏称他为徒孙。他们一起聊了好多过去的故事,一起探讨作曲的心得,感悟不易的人生。


1985年哥哥调到成都工作,大家都因为忙于生计渐渐失去了联系。近几年退休后有了闲暇也时有思念,曾拜托人打听过,因为年代太远久,都说不知道他的情况了。


最近结识一位笔友,是任叔单位管老干部的老人了,从他那里得知任然叔叔巳经去世多年,尽管也在意料之中,难免还是心中慽慽。逝者已矣,生者只有自责,这些年过得稀里糊凃,都没回去看望他们。悔之晚也!乌呼!聊以此文寄托哀思!

 

2016年秋于成都


后排右4为任然先生,前排左2提红包者为照片提供者李定祥先生,摄于1996年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昔年反右运动祭

李大兴:刘雪庵与他的《何日君再来》

张林:我认识的几位“右派分子”

程石:难忘老乡帮我度难关

吴传斗:一个右派的“饥饿改造”

高华:1950年代知识分子的累与痛

余习广:归国留美博士"右派"董时光之死

田小野:温小钰老师的生前身后事

林昭挚友倪竞雄:她是那么鲜活的一个人

杜欣欣:母亲的歌

吴兴华:“失踪”半个世纪的天才诗人

吴同:怀念我的父亲吴兴华

吴同:追忆钱锺书伯伯的点滴往事

李榕:舅舅的故事

吴一楠:四叔的故事

渝笙:我到劳改煤矿寻访右派二舅

陈梦家:我不能再让别人把我当猴耍

彭波:悼一群寻梦人的“老板”

杨大明:悼丁望

朱启平,日本战败投降的见证者

潘公凯:血墨春秋——寻找林昭的灵魂

彭令范:我的姐姐林昭

彭令范:林昭案卷的来龙去脉

爱说爱笑爱美食的北大女生林昭

甘粹:林昭与我的苦命爱情

吴昊:我所知道的林希翎

于光远前妻孙历生是谁害死的?

王友琴:于光远为何避谈前妻?

王世浩:10岁那年我差点成为小右派

戴煌:巫宁坤先生回国落难记

戴煌:胡耀邦平反的第一个“右派”

李南央:我有这样一个母亲

丁东:大"右派"葛佩琦上访记

梅长钊:我的右派姐夫陈天佐

孟小灯:追忆父亲,

我能写成一本厚厚的书

陈小鹰:我的母亲亦父亲

李大兴:七号大院的青梅竹马

李大兴:谁记得一甲子前的北大今天?

汪朗忆汪曾祺:老头儿“下蛋”

尹俊骅:父亲的右派档案

张海惠:花溪水赤城山——怀念父亲

何蓉蓉:母亲,我心中那盏不灭的灯

贺越明:“另册”里的三六九等

邓晓芒:这就是我的母亲

潘虹:父亲的自杀让我超越痛苦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