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 | 郑克强:“东北土匪”

郑克强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郑克强,1949年11月出生,1968年11月下放江西进贤县池溪公社南阳大队洪源生产队。吉林大学法律系毕业,南昌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已退休


原题
“东北土匪”





作者:郑克强



作者插队前照片


五十一年前的1968年11月4日,我来到进贤县池溪公社南阳大队插队,不想下放第二天就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故事。 


南阳大队不通公路,地处池溪公社最偏僻的角落,离池溪街上约有20里路,到进贤县城有25里路,由大队经公社去县城就得走60多里路了。我们所在村叫洪源村,村旁的洪源渡口是附近几十里的人去县城的必经之路,隔着湖的对面一座大山巍然耸立,名曰“乌石山”,山下可见的那个小村庄叫“李家”。乌石山下和李家村周围长着一片片枫树林,隔湖远远望去,秋风染红的树叶身披着斜射过来的亮丽霞光、湖面上倒映着农舍和袅袅升起的炊烟,一番生气盎然的景象。


时值十一月,正是秋收大忙时节,几位初中女生特别正统,第二天一大早就跟着社员们去割稻子了。我们自诩高中毕业,毕竟比她们多吃几年饭,又是男生,思量刚到一个新地方,还是得先了解一点情况,熟悉一下环境,不打无准备之仗嘛。林彪(那时叫林副主席)在大战来时都要先反复侦察了解地形地貌,然后认真谋划作战计划,琢磨每一个细节,一旦战斗打响就要“猛冲、猛打、猛追”,决策慢、行动快是他常打胜仗的重要原因。我和铁力、笑难三个高中生一拍即合,决定先绕全大队巡视一番,看看这个也许要待上很长时间的地方究竟是啥模样?未想一出门就看见有只小船停在村口的河边,三米来长、一米多宽,双桨也没有卸下,于是决定划着它先到湖对面的李家去看看。


船到李家,栓绳登岸,除了偶闻鸡犬之声,这里显得非常安静,房屋造型、布局与洪源村也没有什么不同。村后一带的枫树林蛮倒蛮有意思的,我们便打算到那里再去看看。就在这时,忽见有一位老妇不声不响地走到我们身后,拿下船上两只桨转身就走。哎,这是怎么回事啊?铁力见状反映迅速,大喝一声:“站住!不许动!”冲上去就把老妇手中的桨给夺了过来。那老妇不依不饶,发泼一样大声呼喊:“哪里来咯鬼子喔,且们(进贤话“他们”之意)抢船了噢!”

刚才还是安安静静的李家村一转眼间就跑出许多男男女女,他们指指点点、吆吆喝喝围了过来。我们恰如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他们,下乡前曾听说过鄱阳湖边的村民民风彪悍,经常发生械斗事件,看那架势来者不善,惹不起总躲得起,还是走为上策吧,笑难果断地一挥手:“撤!”我们赶紧跳回船上,离开岸边。

作者插队的池溪公社街景

这时,四面八方围到岸边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愤怒地挥舞着手臂、嘴里呐喊着……可我们心里越是着急,就越是不会划船了,尽管我和铁力拼足了劲划桨,那船却摇摇晃晃、扭扭摆摆,老在湖面上打转,不肯快行。蓦地,笑难面露惧色,向后望去:“不好,他们划船来追了!”只见两只小船上各坐四人,手持扁担、锄头、铲子、鱼叉,气势汹汹地朝着我们冲来。“我们到水里跟他们干!”凭着曾在赣江里练过的游泳功夫,三人忙脱下衣服,赤着身子,准备着一场“殊死搏斗”。

船很快被他们追上了,但奇怪,人家没来用家什招呼我们,只是伸手拉住船,要我们随他们回李家去。这怎么成?船是我们从洪源划来的,怎么能随便让李家人抢走?于是,湖面上三船人扯着嗓子叫着、拉扯着,进贤的方言一时也听不懂,而我们的普通话他们大概也如听天书,气氛越来越紧张。

就在这时,从洪源渡方向划来一只小船,上面站着两位洪源村的老乡。原来,他们正在对面烧窑,看见湖中那幕情景,便知事情不好,赶来解围的。他们告诉李家人,这几个是刚从南昌来的学生,又告诉我们,先同他们回李家,保证安全,大家说清楚就行了。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们被灰头土脸地带回李家。这时,几乎全村老少都云集而来,他们人人怒目而视,一位貌像丑陋的老者手里拿着一根长绳子,比划着要捆住我们,几位年青人也摩拳擦掌,摆出要打架的跃跃之势。此时,铁力和我只能竭力做着解释,笑难却还嘴硬,“嘭!”——那老者一拳打在笑难的面颊上,把他吓了一大跳。

周围“捉起东北土匪!”“把他们捆起来!”“杀啵切(进贤话“杀了他”之意)!”的喊叫声,一浪高过一浪,那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人民战争”场面,特别是看着那老者(可能是那老妇的老伴)精瘦的躯体、愤怒的眼神,我心里不禁打着寒颤:他会不会下“五百钱”(江西一带一种能致人死命的点穴功)啊?心里盘算着,万一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就直往后山上跑,因为我此时已知道,翻过那座乌石山就能跑到县城。


还算好,事情终于弄清楚了。原来那船确实是李家的,洪源的女婿借着刚划过去,恰巧又被我们划了过来。李家人从来未见过我们这等人:笑难戴着顶呢子毡帽,铁力戴着顶军用棉帽,我戴着顶狗毛帽,与当地人相比身材都要高出一头,且一口“官话”,岂不就是电影中“东北土匪”扮像吗?此时虽然已秋阳高照,但毕竟秋风萧瑟,我们赤条条、湿漉漉的身体还是冷得瑟瑟发抖,再加上一副泄气皮球的狼狈像,李家人的火气总算逐渐平息下来,几位妇女动了恻隐之心,“放他们回去吧,下次再来就不客气。”我们似乎也再没法鼓起先前的勇气,在巨大的挫折感中被人家放了生。


这一幕闹剧发生在刚下乡的第二天,知识青年的天真、无知,乡民们的质朴、悍猛,使我一辈子都难以忘记。也就是从这一天后,老老实实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日子正式开始了……



(本文选自南昌二中68届高一4班集体回忆录《岁月的河》,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延伸阅读
宗世良:那些年,“南昌鬼子”进村了

卌年丨邹再新:备考1978没有请过一天假

黄亚琳:大山深处的木子树
李谦:见证贫困
李谦:伐木民工的故事
李谦:1970年,终身难忘的黑暗之夜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知青岁月

钱 江:我的第一个病人

嵇伟:另类知青,我们都经历过的日子《南京知青之歌》作者任毅:写给知青朋友的一封信李薇薇:一次半道截车引发的血案余更生:影落商南,饱经人间的苦难李金声:我的插队好友郭安
刘培明:下乡插队时看过的“禁书”刘培明:竹子开花了,"一打三反"在商南沈美琴:淮北岁月,我像熬干的小油灯石明诚:上海知青在延边的历史记忆1967年六千长沙知青大逃亡始末叶志杰:我可能是全国年龄最小的知青女知青春节回家探亲记
常露莎:知青年代的“春运”往事两个女知青的艰难回京之旅
李泽骏:从延安到北京奔波跋涉的探亲之旅孙维真:春节前我被派回南京城里"偷粪"
龚凤乾:和林格尔,我心中永远的第二故乡张立生:“难以克隆”的知青婚礼石伟波:一波三折的招工返城王虹:插队的日子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