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烙印丨马雅:他差点成了我的小朋友

马雅 新三届 2021-11-30

原题

他差点成了我的小朋友





作者:马雅



读到一篇文章,提起两小无猜的小同桌,突然间翻脸不认人,恶狠狠地对待她……这勾起了我的一桩往事。

出了幼儿园,我特别盼上小学,盼望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后来想上中学、上大学,甚至出国留学。

原因是我特别想摆脱幼儿园里”王”。我和其他的小朋友们必须把自己的好吃的、好玩的,通通“进贡”给“王”,不然就得被派来的狗腿子们暗地里打骂。我相信,到了一个新环境,我一定是个好学生;我盼着,上学以后,我会活得自由自在,快快乐乐。

放暑假时,妈妈带我去中山公园的交易会,替我扯下两米雪白带绿点点的泡泡纱,然后请裁缝给我做了一身漂亮的布拉吉:裙子的领子和袖口都鑲上花边,前胸两侧添加的层次像小翅膀,身后的腰带扎起来就是一支大蝴蝶结。


1955年9月1日,我一蹦一跳地走进校园,一蹦一跳地迈进教室。我觉得自己特好看,这不止因为我有新裙子,更因为我真的爱上学。

这是一所是机关的子弟小学,家长都是“老”干部或是解放后毕业的大学生,同学之间没觉得有多大的区别。当时小学生还分男女界线,男生一拨,女生一拨。

我跟小明合得来。她有人缘,当了班长;我学习比她好,当了学习委员。女生们跳皮筋儿呀,欻拐呀,都围着我俩转,我俩是核心。男生那边,大宝的学习拔尖,而全子不但学习不错,体育也好,人还长得漂亮。别以为我这是瞎说。人说男孩儿精神,多半指的是气质;而在七八岁时,说谁漂亮就是唇红齿白,身材匀称,举止得当,全子那会儿就是这样。他和大宝是男生里的孩子王。

我上课时,喜欢回答问题,还爱提问题,成为了老师的“宠物”,在同学中也有“威信”;甚至并不擅长唱歌跳舞的我,表演节目时,还屡屡被邀请当主角儿。而全子在操场上,会冷不丁地纵身一跃,显摆“绣球”(投篮),可一“绣”一个准。你看他穿着海魂衫,多帅啊!小明赞叹。要不帅,谁敢穿海魂衫呀?我笑着。

渐渐地,同学间的男女界线模糊了。我和小明爱听他们男生聊科幻,吹封神演义;全子和大宝他们也爱远观我们跳皮筋……

天真无邪的年华,平静如水的岁月。


然而,那天我一进教室,就觉得不对头。男生们照例围着全子扎堆儿,可一起向我投来冷漠的目光,好像我是个怪物,尤其全子,竟鄙夷甚至仇恨地盯着我……我没弄明白怎么事儿,想前去问问。不料他肩膀一甩,给了句:谁希得理(读lei, 北京土话)你!声音大得谁都能听见。我惊住,不知所措,一屋子霎时静悄悄。

别有什么误会吧?我莫名其妙。可这种的敌意的气氛持续了好几天,教室里没了往常的喧笑。可终于,全子和几个男生又聚在一起,一见我,突然爆发出一阵阵怪叫。然后,我听见骂人的话。虽听不懂,可知道那是冲着我来的。他们说了好些“这这”“那那”的,我只记住了“骚货”这一个词儿。他们继续嘀咕,但见我没啥预期的反应,便无趣地散伙。

回家以后,我问妈妈什么是“骚货”?妈妈有点惊讶地看了我一眼,说就是作风不好,尤其是指女的。我憋得满脸通红,手出冷汗,赶紧跑开了。奇怪的是,刹那间,我不再像刚才那么难过了,因为我开始明白,全子根本就不是我的朋友。

可事儿还没有完。第二天放学,在我和小明回家的路上,猛地发现几个男生在路口的墙犄角堵我,好像全子不在里头。这回是由李四带头,冲我吐口水,扔石子,骂骂咧咧。我马上想起幼儿园里“王”的跟班玲玲,她欺负起小朋友来,比主子还欢实。李四学习成绩差,又总拖着根绿鼻涕,在班上抬不起头。可现在机会来了,紧跟“领导”,可以翻身啦!

小明说,他们是嫉妒你学习好,甭理他们!我俩继续往前走,可他们追上来了。我转过身,站住不动,用眼睛瞪他们,他们反倒给吓跑了!肯定做了亏心事,要不然干嘛躲躲藏藏,还跑?有本事,到教室里折腾呀!

回家以后,我把这事告诉了妈妈。第二天,妈妈就带我去了学校,找班主任谈话。在她们谈完之后,班主任秦老师慈爱地摸着我的头,向妈妈保证,这种事不会再发生了。果然,这种事再也没有发生过。

可当晚,妈妈跟我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谈话,就像我是大人一样。这是当年,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跟我谈高岗。

她告诉我,全子他们对我这样,是因为爸爸犯了错误。我只知道爸爸调了工作,到一个建筑工地去了,我好久没见到他了。

我问爸爸犯了什么错误?妈妈说是因为在高岗下面工作。我问高岗不是国家领导吗?妈妈马上制止我!

当时,已经是1956年,“高饶事件“已被定性两年了。可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都没人告我,要不是全子跟我撕脸,我还蒙在鼓里呢!回想小学六年,老师校长都没有跟我们谈过“右派”“右倾”“阶级斗争”“地主资本家”什么的,念书就是念书。当然,我1961年就毕业了。再往后,哪都一样。

我真记不得妈妈是怎么跟我谈的高岗,反正她没说“罪该万死”“一定要划清界限”等等,也没说“坚决拥护“啥啥。只记得她说,你还小,不懂事,等长大以后再慢慢说。回想起来,妈妈真的没有什么废话。

可是,高岗在我家一直是一个禁忌的话题。爸爸妈妈从不谈起,我们也不问,因为这会让大家都难过。


话又说回来,就在那当口,我爸爸又调回中央机关。原来是李富春、薄一波“器重”他,愿意拿他当“笔杆子”,就像当年高岗用他一样。爸爸虽主持了国家经委的政策研究室,但上头有人反对,所以正式的任命始终没下来,在经委干了十年,都算是“借调”吧。

在此期间,因爸爸参与了“七千人大会”的文件起草,又领导了“工业七十条”的基础调研,更上了某要人的眼,终于被强行调离经委。这是后话。

而社会上一些人,当初见爸爸“卷土重来”,也不知来头有多大,却估摸这后台总不好惹,于是蔫了下来。之后的运动又接二连三,人们的注意力很快转移。于是,我家和我的日子也松了些。

当时在班上,有好几个同学的父母都是部级和司局级干部,都曾在高岗下面和我爸爸共事过。平心而论,他们对我的态度没怎么变,我照样去他们家玩,借书、看画册……只有全子和他的腿子李四,外加两三个在班里不起眼的偻㑩,对这事热度不减,就连全子的铁哥们大宝,也没入他们的伙儿。

全子的父亲是位较年轻的局长,在我们入小学前刚去世,他的家庭影响只可能来自于母亲。至于全子在他家里都说过我什么,以至于他妈必须给他“消毒”,以至于第二天他在班里,判若二人,明确表态,跟我划清界限,我不得而知。

往后的几十年,尤其在“文革”中,夫妻间、父子间、密友间、同事间、师生间……以各种不堪入耳、不堪入目的方式,“明确表态”“划清界线”,已成常态。可我当时,还在上小学二年级。

小学几年念完,我考上女附中。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快到文革了。

在妈妈眼里,我已然是大姑娘了。她像十年前一样,又一心一意地,给我做了一条连衣裙。这回,用的是她闺蜜覃珍阿姨从苏联带回的一块丝绸:蓝红相间的小花成团成簇,仿佛彩带般轻柔地飘落,而米黄的底色仍是基色,总的给人是春花待放而不是夏花盛开的感觉。我的个子高,腿又长,套上裙子转了一圈,还蛮是那么回事。


平时,我总穿白衬衫,配深蓝的女附中校裙,如今换上这一身,有点不好意思。可妈妈鼓励我,现在不穿,还要等到当老太婆!?妈妈,你也真会说。所以,那个星期天,我像所有那个岁数的女孩,自我感觉良好,满面春风地出了门。

大院门口,正好有一辆刚要启动的13路公共汽车,司机见我赶来,便停下来等候。车上的人不多,座位多半是空的。一位相貌英俊,身姿挺拔的青年忽然起身,冲我微笑。似曾相识?我一时懵住,而那标记性的海魂衫提醒了我……我定了定神,没上前,没坐下,也没有移动,只把头微微扭向前方,凝视窗外。

本来去西单买书,我应在西四倒车。可到了南礼士路,我便提前下车转车,连头都没回。十年前向我微笑,那是纯真的友好。而现在,会比从前更好?

不久就是“文革”。全子和李四他们,不管在哪学校,以我估计,当不了头头儿,也误不了赶趟,从小看到老。

由于七八岁时就被人划清界限,所以,我一直对“划清界限”高度警觉,多少有些心得:

凡是划不清界线的人,一般都比较善良。他们一来不忍心突然对别人翻脸,二来觉得自己这样做也太没脸。可这样的人不多。

凡是不肯划清界线的人,都比较勇敢诚实,有胆量承担。这样的人却很少。

而愿意划清界线的,不是胆儿小就是愚昧,这种人最多,而且永远是最多。

主动划清界线的,俗称”正统”。他们常有冠冕堂皇的借口,其实最自私。遗憾的是,这种人还真不少。


马雅专列

马雅:我在北海幼儿园学到了什么
马雅:我的小学老师赵谦光
教导主任说我不像干部子弟
云中之鹤,革命时代的另类少年
马雅:郭路生和他的朋友们
父亲马洪,他帮助推开一扇门
母亲站在高处,向着未来招手
马雅:妈妈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马雅:记李力群阿姨二三事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出身的烙印

彭小莲:晚上八九点钟的月亮
温大勇:关于“出身”的记忆,
家庭成分撕裂的中学同学
葛剑雄:从"学生政审"看政治运动无情
王智娜:大地深雪,埋葬了太多无辜
蒋海新:杜鹃啼血子归鸣
杨魁元:你还记得当年的家庭成分吗?
 冯印谱:"黑五类分子"生存状况一瞥
董小军:他为"黑五类"子女
争得平等的高考权利
蒋蓉:爷爷地主外公赴台湾,
我居然成了知青先进典型

陈永济:中学里的阶级斗争
王友琴:15岁女同学在学校死于非命
王友琴:她的名字叫关雅琴

1968年1月遇罗克被捕入狱
张承志:纪念遇罗克,
他的故事挟带着血腥
刘心武:遇罗克一家的故事
赵永智:“文革”前老知青,
出身原罪下的灵肉煎熬
李云斌:家庭出身地主,
求学之路艰辛屈辱
王宗禹:村里的那些黑五类"贱民"们
冯印谱:一个黑五类子女的大学梦
俞京:我的松江缘,
一个“右派”子弟的运动史
李其容:右派爹给右派舅画张画
何蜀:少年宫画梦录,
一个右派子弟的悲欢岁月
郑晶星:“强奸犯”之死,
昏黄路灯下的罪恶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追师长……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