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联达系列报告1:施工业务独家详细解读(深度)| 计算机文艺复兴

李博伦 计算机文艺复兴 2022-12-04


公司深度系列


— 作者:李博伦 —


1. 施工业务增速围绕30%展开拉锯


1.1. 2018年公司整合施工业务,如今形成了“平台+组件”业务体系


公司从2010年开辟了施工业务线,丰富产品线的同时收入实现高增长。公司于2010年末与梦龙公司合并重组,整合双方优势,推出了项目管理软件业务,也就是公司施工业务的前身。2011年,公司“五三”规划的开局之年,项目管理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收入2808.22万元,同比增长371.97%。公司施工业务线从零散的岗位级应用入手,引入阿米巴经营理念,将过去公司的管理者变成经营者,展开内部市场化竞争。到2017年前公司的产品线得到了极大地丰富,施工业务收入也在低基数下呈现出高增长。



2018年公司整合施工业务条线,收入增速受到了一定影响。2018年公司对原本的是工业无线进行整合,打破了多家子公司独立运作的模式,将原来的各自为战模式收缩成统一的业务线,融合组织、人员、产品和渠道。受此影响2018年公司施工业务实现收入6.59亿元,同比增长17.97%,收入增速降到30%以下。



2019年发布“平台+组件”形式,施工业务有实质性进展。2018年施工业务整合后,公司发布了“BIM+智慧工地”平台,实现平台+组件的业务形态。其中平台可以理解为施工现场的BI看板,将施工现场的各个组件整合到平台上,实现统一数据、统一BI、统一入口、统一技术标准,为施工企业实现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化、决策智慧化。


1.2. 行业渗透率低,短期增速有向上空间


施工业务增速波动较大,围绕30%增速反复拉锯。近年来施工业务增速季度数据波动较大,在2018年业务线整合完成之后,市场一致给予公司施工业务30%的预期。2019年各个季度公司的施工业务收入围绕着30%这个数值反复拉锯。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以及建筑公司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规划处于观望状态等因素,公司在2020年三季报电话会议上也将全年的增长预期修正至20%。



理论上来说公司的收入增速应该持续向上。施工业务理论上渗透率还很低,按照S型增长曲线的理论,随着渗透率的逐步提升,行业的增速应该是向上的。而目前这个行业没有出现规模性的竞争对手,排除2018年业务线整合的特殊情况,理论上公司的收入增速应该至少回到2017年的60%左右,然而近年来一直在30%附近徘徊。


探究施工业务短期的驱动因素很有必要。我们认为,短期施工业务的成长路径可能不是S型,在早期存在一定的波动。因为目前施工业务收入驱动因素,可能不是施工企业对降本增效的诉求,而是有别的原因,因此探究施工业务短期的驱动因素很有必要。


2. 施工业务一旦克服困难,就将进入星辰大海


2.1. 建筑行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价值难以量化


渠道的规模化能力和产品的价值提案是施工业务收入实现策略。公司施工业务收入拆解可简化为量价模型。从价的角度而言,需要对业主对价值量的有效判断。而对于量而言,公司将逐步建立规模化的渠道能力,包括产品的推广能力和实施服务能力,这是在“八三”阶段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我们判断,近期公司仍将在营销渠道上有较大的投入以快速实现对建筑信息化市场的控盘。



上述公式中,项目数没问题,服务费有问题。若经济不出现大幅波动,项目数本身变化不会很明显,而项目使用广联达的产品的转化率,也可以通过高强度的销售渠道铺设而保证。最大的问题,在于上述公式中服务费背后隐含的价值。理论上来讲,软件企业面对的市场空间是帮助客户省下来的钱,但如果能帮客户省下来多少钱这个数字无法量化或者很难估计,则产品的推进或将遇到障碍。我们认为,目前施工业务的主要障碍就是在于客户无法准确量化公司产品带来的好处。


信息化程度低导致难以收益难以量化,在早期不存在主动购买。不同于工具类属性的造价业务,施工业务的属性更偏向于管理类属性。对于造价软件来说,使用者是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效率提升的。但施工业务需要靠施工过程中积累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抽取出有价值的内容以指导未来的工程进展,使用者很难短时间内感受到效率的提升,反而会因为要额外操作系统而增加工作量。在一个信息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内,让使用者自然接受管理类属性的软件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只有在超大型项目、政府、央企标杆项目中,会用到全套的BIM,其他项目更多的只是使用一些模块。


2.2. 施工业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驱动力是政策


市场预想的施工业务,是施工业务的终极形式。公司的施工业务在提出时,就有了明确的定义,即:工程施工业务的总体价值主张为“智慧工地”,广义指工地信息化。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进行精确设计和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安全监控、智能化生产等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最终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简单来说就是三维模型加工期和成本两个维度,实现建筑过程的数字孪生,用造火箭的方法去造房子。然而精密制造业与建筑业在信息化程度上差距巨大,我们认为,市场理解的施工业务,是施工业务的终局形态,和目前的施工业务形态有较大的差别。


目前的施工业务,还停留在以集成为主的早期阶段。建筑行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很多工地上甚至不具备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直接上BIM是有难度的。任何行业信息化的初始阶段都是从采购信息化基础设施开始的,因此公司目前针对工地现场的施工业务和政府提倡的“智慧工地”较为重合,大多是一些监管类,提高生产安全性的产品,以硬件集成为主,并提供能够汇集各路数据的软件平台以及看板。而集成为主的模式硬件占比较高,因此公司施工业务毛利率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



“智慧工地”政策要求的都是监控类的产品。根据目前来看各地制定的“智慧工地”实施标准中,主要是安监类和环保类检测的系列产品。以江苏省智慧工地实施指南为例:包括现场安全隐患排查、人员信息管理、扬尘管控视频监控、高处作业防护预警、危大工程监测预警等。又以深圳住建局的《进一步推进“建设工程智能监管平台”运用工作的通知》中为例,智慧工地配备的硬件包括视频监控系统、起重机械检测系统、实名制与分账管理系统、用电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车辆识别系统、综合网关系统七大系统。强制执行政策主要涉及领域还是偏施工安全以及环保。



这一阶段施工信息化的主要驱动力是政策。目前的智慧工地产品更多的偏向安全管理类,安全类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并不能为企业降本增效,它更像是一个保险,能够降低施工企业在生产中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因此此类项目的推进更多的靠的是政府的强制措施。近年来各地政府针对“智慧工地”推出了各种政策,总结下来就是定试点、定方案、定日期,从2019年开始各省陆续进行“智慧工地”试点并形成一套可标准化的方案,并向全省普及推广,一般来说要求在2022年之前实现全省“智慧工地”全覆盖。



广联达目前的产品可以完美对接施工方的需求。公司已经形成了相应的智慧工地配套软硬件产品集群,包括智能硬件设备、业务管理系统、岗位工具应用三大类。其中智能硬件设备、岗位工具应用对接业务管理系统的各管理模块是为组件,汇总至BIM5D平台,形成“平台+组件”产品体系,目前产品已基本能够完成监管的各类要求。



3. 我们坚定看好公司施工业务未来前景


3.1. 行业仍然积极向上


建筑业信息化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行业内部的 大会小会,以及监管层对行业信息化的态度,都是完全积极正面的。一是因为建筑行业单位能耗较高,管理较为粗放;二是因为信息化在各行各业渗透,建筑业也不能落后。未来信息化在建筑行业持续渗透的方向不会改变,我们不会看到建筑业舍弃信息化去走粗放的老路。


建筑业信息化的市场空间仍然很大。仅仅讨论施工领域,空间有多大呢?正向计算的话,全国每年新开工项目数超50万,每个项目的施工信息化投入超20万的话,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反向计算,建筑行业总产值直逼30万亿,若建筑信息化投入水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千分之三,则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也是千亿级水平。


随着政策推动强制提升信息化程度,未来收益更为明显时施工业务渗透率将大幅提升。建筑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时,需要靠一些政策的强制推进使得第一批人开始试用信息化系统,并形成一定的积累。在头部企业做出示范效应后,信息化收益无法量化的难题将迎刃而解,收益更为明确时,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长期来看,随着行业渗透率的提升,行业增速会逐渐加速,且硬件的占比会逐渐降低。



3.2. 公司的龙头地位不会改变


对于目前的业务,竞争压力存在,但品牌优势明显。目前公司智慧工地类业务存在一些本土的竞争对手,例如品茗软件等。根据我们产业调研,大型建工企业对广联达品牌的认可度较高,愿意支付溢价购买广联达的产品。然而一些小型建筑商会选择价格低廉的竞争对手产品,亦或是有些地方存在费市场化竞争。行业竞争压力存在,但公司产品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对于成熟期的施工业务,公司已实现产品、渠道、品牌的三重卡位,未来胜出概率高。产品力方面,目前国内主流使用BIM引擎都是国外的,而广联达具有自主引擎。且三维图形平台方面,基于海外二次开发的应用将数据存储在国外服务器是有风险的,目前只有三家有自主三维图新平台,分别是广联达(有自主引擎)、鲁班、PKPM(引擎是国外的,平台自主研发,数据库在国内)。渠道和品牌方面,广联达经过多年的高额销售费用投入,基本覆盖全国各大小甲方、施工方等客户,行业口碑已经建立。未来随着施工业务产品形态的逐步演进,软件占比逐渐提升,行业门槛也会越来越高,公司提前卡位大大提高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的概率。


合规声明:本文节选自国泰君安正式研究报告《施工业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如需报告原文PDF请后台留言。


企业级服务相关报告

1. 复盘与展望:中国ERP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 电子合同,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里

3. OA江湖,谁主沉浮?

4. 用友网络:以NCC的名义进攻

5. 以史为鉴:复盘SAP四十七年历史变迁和估值体系

6. 复盘:云计算时代,Oracle能否基业长青?

7. 关注IT服务厂商的一些边际变化|国君计算机

8. 埃森哲:卖人头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9. 赛意信息:智能制造打开向上成长空间

10. 华为携WeLink参战以后,中国企业级服务市场格局怎么变?

11. 飞书:字节跳动的toB生意经

12. 钉钉:阿里商业闭环的最后一块拼图

13. 企业微信:打通B端C端,连接工作生活

14. 从Slack看办公协作大时代的到来

15. Workday:SaaS巨头成功的秘诀——向大客户进军!

16. 云HCM市场潜力巨大,Workday后劲十足

17. 用友网络:展望2020,柳暗花明又一村

18. 用友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详解 | 产业调研

19. 金蝶国际:云ERP先驱的2019答卷

20. 以金蝶为例,揭秘云ERP厂商客户成功体系 | 产业调研

21. 告诉你大型企业是怎么规划IT支出的(独家案例)| 产业调研

22. 你所不知道的事: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推动企业IT国产化 | 产业调研

23. 中台,下一个企业级服务主战场(深度)

24. 明源云:单挑SAP,称霸地产管理软件行业(40页PPT)

25. 产业调研:做个to B销售,真的很难

26. SAP二季度财报透露出的管理软件行业现状(附PPT)

27. 透视腾讯千帆计划:鹅厂能干好企业级服务的苦活累活吗?(深度)

28.明源“云客”详细解读

29.用友VS金蝶,国产ERP龙虎斗(深度)

30.中国软件国际: 中国埃森哲(深度)

31.中望软件:工业软件当自强(40页PPT)

32.从ERP到BIP,用友网络想表达什么(两万字纪要)

33. 金蝶国际:上半年大涨的原因(附PPT)

34. CoStar:美国房地产SaaS服务龙头,十年十五倍大牛股(深度)

35. Autodesk:美国工业软件大佬示范订阅制转型的标准姿势(深度)

36. 中控技术:工控软件领导者(40页PPT)

37. Veeva:生命科学与制药行业SaaS服务商(深度)

38. RealPage:全球领先的物业SaaS管理软件供应商(深度)

39. Datadog:性能监测之王(深度)| 计算机文艺复兴


  - end -  


欢迎加入行业交流群!

欢迎所有对计算机产业研究和投资感兴趣的盆友(包括云计算、网络安全、医疗IT、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行业交流群(不收取任何费用)。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产业研究框架,提高整个A股的IT行业研究水平,减少韭菜数量,普度众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