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责任的冷漠,也许就是间接的杀人凶手。”
人家说的是常识……只是,也许该把“也许”去掉。
我父亲,一个在工厂里跟机器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工程师,在我大学转专业的时候曾反对我去学文科。我问他为什么,他这个工科男也说不出个什么大道理来,只是说:“你想学的那些东西,不转专业当个爱好也能学。学了反而不好,容易被人‘卡脖子’。”可后来我没听他的,还是转了。多年之后的这几天,我突然理解了我爸当年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因为清华大学颜宁教授有关西安疫情的一些“争议性言论”。颜宁教授是谁?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年仅30岁的时候放弃海外的高薪毅然回国,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学术骨干。可是这两天,颜宁教授却在网上遭到了一帮人的围攻、辱骂,甚至被扣上了“公知”的帽子——仅仅因为她发了两条有关西安疫情的状态。至于那些攻击颜宁老师的人说了啥,孰我这里不想贴,反正无非就是那些陈词滥调:什么“西安的防疫工作已经尽力了,再鸡蛋里挑骨头,非蠢既坏!”什么“抗疫大局当前,所有爱国者都应该劲往一处使,有困难克服一下,不要动不动叫苦,给境外势力递刀!”……反正就是各种动机怀疑论,而这些怀疑论中的集大成者,是前几天西安作协主席吴克敬老师发出的——疫情当前,女孩生理期要卫生巾也是“矫情”,是“小姐做派”。但颜宁教授这条微博的犀利之处,是她用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就把这种“高论”击退了: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声呼救,这难道不是常识,是人之常情吗?就好比一个人走在大街上,突然看到有人追着另一个人,前面那人喊救命,正常人第一反应难道不是尝试施以援手吗?先保护了后者安全再说。但你不发声也就罢了。如若非但不上去帮忙,还把呼救者痛打一顿,声色俱厉的质问人家:“太平盛世,朗朗乾坤,你喊什么救命,你为什么要污蔑我们的社会秩序,说!你是不是有意抹黑我们的社会?是不是要给境外敌对势力递刀?”这种反应,就比鲁迅先生深恶痛绝的看客还不如,但凡良心或者脑子有一个能正常的人,都干不出这种奇葩事。而在如今的网上,有一帮家伙就真在做类似的事儿。颜宁教授的微博,就是把这些人的尊荣忠实的刻画了下来,并给了他们一个其实最恰当的称呼:间接的杀人凶手。按说,这伙子人被颜宁教授点破了本相,恼羞成怒之后的下一步,就应该是破口大骂、上纲上线了,说她是公知、是行走的50万、是收了境外势力的黑钱等等等等。假设,颜宁教授如果是个学文的,她这履历绝对会被这帮人咬撒上。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在普林斯顿拿的学位?那不用问啊,这人就是个被美国价值观洗脑的“公知”!可是,人家颜宁教授恰恰是学理科的,是学生物的。而我们的社会又刚好不是前苏联的李森科时代,于是这些人也就没咒念——因为他们再上纲上线,也看不懂人家的论文,没法在那上面扣“反动”的帽子——不是不想,而是他们学识和智商达不到。所以,我开始理解我父亲当年的忠告了——还是学理科好,不容易被那帮无聊、无知、无耻的家伙们卡脖子。因为一个社会只要还想正常运转,是不会纵容这帮疯子肆意对理工科人上纲上线,说某个工程师设计的齿轮是“别有用心”,说某个化学家发明的材料是“非蠢既坏”,说某个物理学家提出的公式是“给境外势力递刀”。但文科可以,因为文科就是像社会公众开放的,给人造成一种错觉是谁都可以过来插一脚。于是这里就成了一帮流氓文痞肆意撒野的场所。 比如前两天我写了篇文章谈汉文帝,说秦始皇肆意动用民力大修陵寝什么的,即便以古代的眼光看,也是暴君行为。但好像某些公号愣是出来抬杠,说什么皇帝都跟汉文帝一样现在当地旅游业还怎么发展,所以秦始皇好、汉文帝糟,西塞罗说这话就是别有用心!……对这种人,我能说什么呢?我觉得没有二十年的脑血栓或者两千年的奴才病,应该都说不出这种话来。秦始皇当年大修坟陵,是为了让你今天把他挖出来买门票吗?照你这意思,秦始皇当年应该在用力一点,修他二三十座阿房宫、始皇陵,把你祖宗都累死,方便你今天躺着去收更多的门票。哦,不对,你祖宗都死了,你还活着,那你就不知是哪来的野种了。所以建议这号人赶紧摸电门穿越回去,然后净身入宫,跟赵高搞个竞争上岗什么的,服侍你们心心念念、无比崇敬的始皇帝——反正你指鹿为马、上纲上线、颠倒黑白、吮痈舐痔的功夫,已经比他修炼的更到家了。是的,不用给我科普,我知道赵高未必是真阉人,但皇上都没了这么多年了,时下真的还有这么多死太监,也是奇葩。我父亲当年说:“你想学的那些东西,不去读文科也能学到。”现在想来,他指的那些“东西”,其实就是常识和逻辑。其实这些东西确实是不用学文、但凡受过正规教育的知识分子就都应该能明白的。你看颜宁老师,她在这场小风波中,坚持的就是这一些很常识的东西:碰见有人呼救,我们是应该先去帮一帮,帮忙呼喊?还是先去质疑对方动机?助人为乐、扶危济困、路不平则鸣,是不是一个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应该坚守的人生态度?是的,提示、普及这些常识,不需要你有多高的文理知识,也不需要多高的理科知识,只需要你良心未泯、有清醒的逻辑判断、并有说出来的勇气就好了。说这种话其实就是个“常识活”、“良心活”,它既不属于文科也不属于理科,而是人生而为人的天职,是一个正常社会每一个受过教育的公民都应该做的事情。看我号事件长了的朋友都知道,自从西安此次封城以来,我从没有在大号上写过关于此次疫情的文章。原因固然有我不想招苍蝇的缘故,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此轮风波中争论的很多问题,都太常识了。不需要我在这个想写的专业一点的大号上费口舌单说。就比如昨天我在小号上写的《我没记错的话,抗疫的目的应该是救命》,对于心脏病患者因为没有核算检测猝死、孕妇因为得不到医治流产这种糟心事儿,我们该做的判断其实非常简单,就问一句:我们花这么大力气防疫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不是为了保卫每个公民的生命安全?现在闹出的事情是政策过于一刀切,让没感染的新冠的人反而死了。当地的一些做法是不是应该反思?整改?但有些人却依然在扯什么“给境外势力递刀”、扯什么“万恶的私立医院”、还有各种“添乱论”。我真是服了。我就问一句,在这些事件中,难道家属没有尝试把患者送到公立医院去过?难道会有子女会为了“给国家抹黑”、“给境外势力递刀”让自己的父亲去死?难道被封闭的人们要吃要喝、生理期的女孩要姨妈巾、颜宁那样的教授转一下求助的微博,都不对了吗?有点常识好吗?做个人好吗?哪怕你就当个看客可以吗?拜托了!我知道,其实对于这种颠倒基本常识、指鹿为马的人,是不可以以道理喻。读者们更期待我用文科生修炼的修辞去骂他们,就像我昨天在小号上说的那样:女孩子在经期不能不要姨妈巾,但你看来是不要脸。斯文败类,无耻之尤,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此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但,骂不是我想写号的初衷,我更想让大家深想一层。所以我一直很克制,不想将这类文字发在大号上。可是我的确看到很多达公号主在发一些很反常识的东西,他们都是精明人,可能觉得常识说多了会惹祸,那就反着来,所以他们上观国际大势,下审“万恶的资本”,提出各种阴谋论,一定要把本来最朴素的常识,扭曲为他们的爆款文章。对这样的人,我很知道他们的心机。时下讲一些很朴素的道理,可能有个几万的阅读就被删稿或者炸号了,可是像他们那样从某个安全而刁钻的角度,故作惊人之语,流量破百万也不会有人找他们的麻烦。所以,说白了这都是生意,是理性人选择,他们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懒得跟他们争辩,因为他们这样做确实最能利己。说起精致利己主义者,想起昨天,我看到我的朋友张是之老师在公众号《奥派经济学》上写了一篇文章,叫《生命是别人的,而馒头是自己的》。在该文中,谈到为什么会有保安一定要卡着危重病人的时,张老师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经济学博弈论常识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对保安来说,不出事是底线,出事就可能丢饭碗(馒头)。所以对他来说,选择对一切想要进医院的人严查严管,这是低风险,稳收益的。而遇到危重病人,灵活处置、立刻放行,这个选择是高风险零收益的。是的,当选择权只在保安手里,屏除道德因素、纯粹以经济理性人进行考量的时候,你说保安会怎么选?他肯定是优先保自己饭碗,而不管你的死活。反正“生命是别人的,而馒头是自己的”,你死不死,又与我何干?是的,“生命是别人的,而馒头是自己的”,你死不死,又与我何干?但我们去体察此次西安封城中很多怪像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其实跟这个“理性人假设”中的保安无异。他们为什么沉默?为什么反常识?因为他们觉得发声是高风险(对自己)低收益的,弄不好还会把自己饭碗砸了,这犯不上。而维持颜宁老师说的“不负责任的冷漠”则是低风险稳收益的,吴克敏主席再引众怒,也不会有人把他怎么样。跟那个非要核酸检测才能放行的保安一样,无数人知道只要把立场站对,做的多极端都没关系。至于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你死不死,跟我何干?而像颜宁教授这样的人,为什么她敢于发声?我猜有一个原因也是她的身份是比较“硬”的,咬人的家伙很难用一顶“公知”的帽子就搞得她身败名裂。所以说常识,虽然对她低收益,但也低风险。她可以说。但这事儿也不一定,颜宁老师这一次看来是得罪上了一些构陷者们,有人还是给她扣上了“公知”的帽子,不知是不是正暗中整她的材料。只是颜宁教授的最终学位是在美国拿的,现在的主要教职也在美国。想整她,恐怕要比去年他们整张文宏医生更难一些——但也未必是咬不动的,被这帮人盯上,终归是一件很恶心的事。所以我们就更应该像这些敢于仗义执言讲常识的知识分子们致敬,一个社会想要不走向疯狂,常识是一定要有人讲的,这些常识最简单,但讲出它们有时需要最好的良心与最大的勇气。否则我们的社会将充斥看客,甚至一些连看客都不如的人。拉拉杂杂的写了这么多,本来是想用我爹当年的那个主张,给选文理的读者们一点建议:选文还是选理?在我爹那一代人看来,如果你不想说太多违心的话,做太多“保自己馒头而不顾他人生命”的选择。学理科可能是更安全的——因为你的专业壁垒天然能防一批小人的咬。可是写到最后我却又犹豫了,因为我看到颜宁、张文宏这样的理科权威,还是被有些人追咬——仅仅因为他们说了一些常识。我还看到一些普通人也在被这些疯子咬,仅仅因为他们表达了一些最普通的诉求:要吃饭、亲人得了急病求治、甚至来了月经要张姨妈巾。所以我觉得如果这种人在我们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你学什么、做什么,其实都不保险。只要你还是个正常人,有正常人的诉求、正常人的常识、正常人的良知。只要你还没有彻底冷血,冷到只要自己的馒头不管他人的生命。到时候我们就会希望,这帮追咬者能做回鲁迅笔下的看客,因为,至少看客不会阻人呼救。我觉得一个正常的社会里,不应该有那么多大棋党和阴谋论,而应该多一点点常识:我觉得人有遭遇困顿时呼救的权利,更有不被问呼救“是何居心”的权利;我觉得人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更有表达观点后不被上纲上线、罗织罪名的权利;我觉得爱国应该从爱每一个同胞做起,而严格防疫的目的应是维护每一个人的生命。到时,每个父母会不再为担心这种问题,而纠结让孩子学文还是学理。而那些围着她嗡嗡叫的蛆虫与蚊蝇,会少一点、再少一点。到那时,理性与常识的光辉照耀大地。而鲁迅先生,会在天堂里,欣慰的点上一根烟,撂下他的笔。
猜您喜欢(点击下方标题即可观看):
1.BBC纪录片《世界金融发展史》
2.维生素D的真相你不懂
9.美文选刊|十大经典西部片(上)
12.BBC纪录片《化学史》全3集
13.BBC纪录片《香水》全3集
14.美文选刊|中华美食行天下(上)
15.不要吝惜你的“赞”
16.止痛不用吃止痛药?修改基因或许也可以
17.美文选刊|独特的摩梭文化,你了解吗?
18.美文选刊|十大经典西部片(下)
19.美文选刊|中华美食行天下(下)
20.新研究发现:人造甜味剂会促进全身炎症和脂肪肝的发展,不过有一种甜味剂例外…
21.氟化物能防龋,到底哪种方式更有效?
22.他因科学研究被蛰了1000次
23.压力导致脱发的科学依据
24.【诺奖得主Wilczek科普专栏】要不设立一个反诺贝尔奖?
25.地磁场的两极倒转,曾推动物种大灭绝?
26.数坛上的一代“歌王”——辛格
27.“白娘子”真的有毒!
28.受哲学思想的启发导致的重要科学发现︱科学史
29.头发稀疏、脱发和秃顶的原因终于找到啦 |荣登《自然衰老》杂志
30. O
31. 治不好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在作怪
32.BBC纪录片《植物王国》全3集
33.观念的囚徒:哈耶克从未过时,却注定是少数
34.塑料不消化,吃下去大不了拉出来?不,它还跑进了人类胎盘
35.天然的广谱杀虫剂——鱼藤酮(Rotenone)
36.过去十年,考古学十大里程碑发现
37.美文选刊|为何探索火星?
38.袁靖老师说牛,真牛!
39.飞行器像蜜蜂一样避障?《Nature》发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机器学习飞行器
40. BBC纪录片《数学的故事》(全4集)
41.BBC纪录片《 科学的故事》全6集
42.BBC纪录片《植物私生活》全6集
43.BBC纪录片《生命的奇迹》全5集
44.BBC纪录片《睡眠十律》
45.BBC 纪录片 《发现中国:美食之旅》全4集
46.BBC纪录片《人类感官 》全3集
47. BBC纪录片《现代世界的天才》(全3集)
48. BBC纪录片《糖脂大战》
49. 间歇性禁食的益处再添新证:降血压立竿见影,胆汁酸或是关键!
50.BBC纪录片 《生命》全10集
51. BBC 纪录片《强迫症·心魔 》
52.BBC纪录片《健康饮食的真相》
53.BBC纪录片《维生素的真相》
54.BBC纪录片《锻炼的真相》
55.BBC纪录片《地球脉动 I 》全11集
56.BBC纪录片《人脑探险 》全6集
57.BBC纪录片《进食、断食与长寿》
58.类器官的前世今生
59.雄蝇授精后,会“看守”雌蝇,直至受精卵排到牛粪上…动物奇特的生殖方式里隐藏着怎样的演化奥秘?
60.传递快乐的分子——多巴胺(dopamine)
61.抗衰老基因疗法,是美好的前景,还是无良的骗局?
62.博物学的浪漫,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丨展卷
63.有颜色、有花香,甚至还有花蜜,为什么还不配叫花?
64.失温冻死,不仅仅在严冬,也不仅仅在室外
65. 中国古代的金矿
66. BBC纪录片《狗的秘密生活》
67. 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全8集
68.NHK纪录片《敦煌莫高窟》全2集
69. BBC纪录片《伟大的作曲家》全7集
70.闲谈美国大学tenure track制度:菲尔兹奖得主也曾挣扎
71.长寿大法哪家好?人类能否学得了?
72.端午节,为啥纪念的是屈原而不是他
73.BBC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
74.BBC纪录片《地球伟大河流》
75.BBC纪录片《德国艺术》 全3集
76.NETFLIX 纪录片《社交困境》
77.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78. NHK纪录片《血糖飙升:揭露潜在威胁》
79.颠覆性研究:早餐吃巧克力,不仅不长胖,反而有助于减肥
80.纪录片《金城兰州》全4集
81.BMC子刊:50万人大型研究,喝任何咖啡都能降低肝病风险
82.BBC纪录片《压力的真相》
83.专访理论物理学家内森·塞伯格:数学对终极物理学理论的导引
84.PBS纪录片《众病之王:癌症传》全3集
85.郑州暴雨,一句“千年一遇”不能挡住所有追问
86.BBC纪录片《生命循环:奇异的腐烂科学》
87.用一个词总结东京奥运会开幕式,那就是……
88. BBC纪录片《二战全史》全26集 (1-10集)
89. BBC纪录片《二战全史》全26集 (11-20集)
90. BBC纪录片《二战全史》全26集(21-26集)
94.BBC纪录片《古罗马:一个帝国的兴起和衰亡》全6集
96. 苏炳添这个第六名,比他真拿一块金牌更好
97. 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全10集
98. 叶檀老师:你可以舔,但别舔的这么不专业
99. Netflix 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大爆发 》全6集
100. 性侵案一出,阿里这项著名制度成了笑话
101. 热力学怎样理解生命 | 展卷
102. 从简单规则中产生复杂图案,自然是如何做到的?
104. 与病毒共存,张文宏这话说的有错吗?
108. BBC纪录片《香料之路》全3集
109. “及时雨”宋江,到底算不算个好人
110. BBC纪录片《性格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Personality )
112. BBC纪录片《乳香之路 》(全4集)
113. 2021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身体感受冷热、触觉的科学解释
114.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不对称有机催化研究获奖
117. 王羲之《蘭亭序》
118. 联合二甲双胍,四类常见降糖疗法效果有何差别?ADA重磅发表“迄今最大最长”研究
119. 手机刷视频,越刷越上头——沉迷社交媒体是病吗?
120.NHK纪录片《睡眠的科学》
121. 诺奖青睐的触觉研究是怎么做出来的?| Piezo封神之路(上)
122. 机械力如何塑造我们 | Piezo封神之路(下)
123.专访丁奎岭:化学诺奖发错了吗?合成化学的下一个突破在哪里?
131. BBC纪录片《航空发动机制造全过程》
132. 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英语:瑞士人是如何彼此沟通交流的?
133. 科学可以被统一吗?
134. 综述|药物递送进化史
135. BBC纪录片《犹太人的故事》全5集
136. 世界十大煤矿
137. 马斯克脑机接口新进展:猴子用意念打“乒乓”游戏丨环球科学要闻
138. 人口出生率正式跌破1%,我们将面临现实版的“老鼠乐园”吗?
139. 大多数人类起源的故事,都与已知的化石不符
140. BBC纪录片《佛教世界七大奇迹》
141. 纪录片《身体语言的秘密》
142. 恼人的唇疱疹又发作了……新发现揭示了它反复发病的机制
143. 《细胞》子刊:科学家首次实现胰腺导管类器官的体外建模
144.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压力大、贫穷,更容易患心脏病
145. 综述|肿瘤免疫疗法汇总
146. 信任,为什么重要?
147. 科学与哲思没有国界: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 | 展卷
148. BBC纪录片《自然界大事件》全6集
149. 别惹小人,这算不算一种胆怯?
150. 盘点咖啡与疾病的关系,喝多少最健康?
151. 从阿尔兹海默症看疫苗百年发展
152. 认知的两大陷阱:知识胶囊与有毒思想
153. 衰老研究的大问题:百岁老人的长寿秘密是什么?
154. 生活在城市,动物的体型都变了
155. 为什么你只有黑色素,动物们却有五彩斑斓的蓝?
156. BBC纪录片《与虫共存 》
157. Cell子刊:突破!无需胰岛素,也能治疗糖尿病
158. 海洋生物中的行为艺术家:多种多样的蟹老板们
159. RNA疫苗十年诞生史
160. 防不胜防的“注射式洗脑”
161. 当读书进入“美丽的新世界”
162. 时代变迁中的科学与科学家形象丨纪念霍金诞辰80周年
163. 衰老等于氧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