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 李志硕 | 产品美学视阈下北京毛猴非遗文创产品可行性设计研究
ART EDUCATION
产品美学视阈下北京毛猴非遗文创产品可行性设计研究
张岩 李志硕(张岩系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志硕系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宝藏,标志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化成就的高度,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板块,对我国当代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表明了党和国家关注并支持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也体现了民族传统技艺需要不断继承与发扬,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进一步融入当代文化和传播当代价值。因此,合理有效地实施非遗保护策略,把传统地方文化及民间工艺纳入产品设计系统,以满足广大民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迫在眉睫[1]。在技术不断更迭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为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而围绕非遗文创展开研究[2]。
毛猴是老北京独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品,也叫“中国蝉蜕”,手工艺者为了让毛猴这门技艺继续传承、发扬光大,不断在北京各区域与学校合作开展联合教学。但仅依靠传承人与创作作品,对传承与发展这项手工艺而言是远远不够的[3]。北京毛猴文创产品在给人们带来趣味的同时,也是传递文化与历史的特殊商品,具备更高的知识性、更强的文化融合力,以及更多的美学价值特征[4]。当然,北京毛猴文创产品设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产品形式和种类上还有所欠缺。本文将基于产品美学价值,结合3D打印技术,研究怎样采用创新设计的创作方式,把人文内涵重新引入到产品设计中,达到艺术功能、工艺技术、审美情趣、文化属性的统一,不断挖掘非遗北京毛猴的产品价值、人文价值,寻求文创产品设计及文创产品开发的方法,对非遗北京毛猴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建议、新路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毛猴
(一)北京毛猴概述
在旧时的北京城,面人儿、拨浪鼓、鼻烟壶和毛猴等传统民俗手工艺品被称为民俗小玩意儿。在一些民间传统的节日,许多民间技艺者会在寺庙、街口去售卖,吸引了众多消费者[5]。毛猴是小朋友最喜爱的小玩意儿之一,它取材易得,好玩而不昂贵,把玩一整天也不会感到无趣。做毛猴的过程并不繁琐,做法也非常简单,仅需要使用剪刀、镊子等生活中常见的小工具即可[6]。首先,在得到“猴料”后,需要对材料进行前期准备。因蝉蜕易碎,要小心地取下蝉蜕的头和脚放在一旁备用(图1)。再使用剪刀将辛夷的绒毛修剪整齐,之后,取出已经晾干的蝉蜕前腿和后腿,使用白芨熬制而成的胶水或直接使用手工专用白乳胶粘贴,等胶水固化之后,一件毛猴作品就制作完成了。北京毛猴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手工艺品,以其精致的手工、环保的原料、丰富的题材,以及内附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多地成为馈赠外宾的礼品选择。
(二)北京毛猴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有关非遗保护政策的颁布,北京毛猴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而毛猴多作为一种旅行纪念品,一直无法开拓销路。如果当代受众的审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很难形成购买行为,而这也正是北京毛猴文创产业面临的问题。此外,将一套优秀的毛猴题材作品制作出来需要好几天的时间,销售价格却仅有几十元人民币,盈利性较低也是北京毛猴手艺面临失传的主要问题所在。
笔者认为,北京毛猴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如下:一是北京毛猴文创产品的品牌形象没有进行较好的设计,品牌设计力量略显不足,并且没有将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品牌的开发力量有待加强。笔者通过实地体验北京毛猴制作体验店——鱼叶手工坊制作的两件毛猴文创产品,一件是“非遗北京毛猴创意冰箱贴”,另一件是北京毛猴“鼓楼中轴线上的一家人”,发现两件文创产品形式较为分散,没有经过系统、科学、专业的设计开发。总的来说,北京毛猴文创产品的开发具有一些试验性,但大多停留在传统审美产品阶段,产品种类较为单薄、形式较少,如比较多见的是将毛猴应用于单一产品——音乐盒、抱枕、冰箱贴等。二是毛猴应用于产品时其实用性未得到强化,缺乏一定的功能效应。三是受众群体的局限性导致了毛猴文创产品的销量不高,如何满足消费者的期待、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是打开非遗北京毛猴市场的关键。
二、美学视角下的产品设计策略
(一)形式美——提高品牌意识,创新传统审美阶段的文创产品
传承已久的北京毛猴手艺汇聚了匠人的手工艺精髓,这也就是北京毛猴创造精神之所在,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产品市场价值。北京毛猴文创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和手工艺精神一起留存在人们脑海中的,而产品和品牌则是大家追寻记忆的重要线索,其能促使消费者在北京本土产品类别中选择特定商品的目标对象。建立北京毛猴文创品牌的目的,便是通过创造利益价值优势,谋求通过与目标消费者之间建立长久而又稳固的经济利益关系,进而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长期文化消费偏好,确保消费满意度。
在文创产品的打造方面,法蓝瓷和朱炳仁铜器系列的成功经验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策略。引领我国传承瓷文化创新发展的文创陶瓷品牌法蓝瓷,从创建的初期就具有浓厚且鲜明的品牌意识。其重要举措有通过加入鲜明的品牌设计理念与内涵来提升法蓝瓷的识别度,其以“仁”为内核基础,加入“天地人”思想,传承“真善美”的东方美学,通过品牌内涵来传达设计所表现的人文关怀;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文化的传播;融入绿色生态文化思想,实现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法蓝瓷产品以提高本地设计人员的设计力量为基础,招募外国设计人员,共同研习设计想法,提升文创产品设计能力;主动拓宽推广与营销途径,进一步提高品牌形象的辨识度,深入研究受众群体高品位、低消费的消费心理。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朱军岷创立的铜器品牌“朱炳仁铜”,以传承复兴中国铜器文化精髓为品牌理念,全力积极拓展线下零售服务渠道,线下服务和线上销售相结合;同时对传统铜文化艺术加以继承发展与传承创新,取得了60余项国家专利,打造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艺术美学价值的文化创意产品,使传统铜文化艺术走进更多消费者的视野。
由此可见,针对北京的毛猴文化的传承发展,可以组建专门的研究队伍,提炼最具北京地域特点的历史内容,如历史民俗、传说、文化艺术遗存、生活环境变迁等主题,并深入挖掘北京毛猴文化中独特的历史人文艺术价值,丰富产品情感内容和产品内涵。同时应搭建适用于北京毛猴文创产品的视觉识别系统(VI体系),以产品标识的文化创意内容为基础,收集与产品有关的产品文化、品牌形象、企业文化等信息,并通过品牌的视觉形象引发受众群体心理与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更深层次的关联。
(二)功能美——文创产品实用性的开发
实用性和趣味性兼具的文创产品才更值得购买。很多文创设计师都专注于设计领域,对市场不甚了解,在产品开发初期,对产品需要面对的受众群体、使用痛点等都没有进行过深入思考。有些文创产品仅将纹样简单复制到产品上,产品实用性有所欠缺。很多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极易被模仿,不可替代性亟待提升。除冰箱贴、茶壶、抱枕等,生活中其他的物品也可以成为文创产品的载体。如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就推出了一套令人惊喜的茶具——四羊方罍,该产品除了可以作为杯子来使用,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就能组成“四羊方罍”的模型,趣味十足;另一件文创产品“天穹护佑——藻井伞”,是将雨伞的内饰面印上了紫禁城大殿顶部的雕花穹顶纹样,让消费者在撑伞的时候,犹如置身于皇宫室内[7]。这些文创产品的设计与构想巧妙独特,值得学习。
因此,在北京毛猴文创产品的设计上,笔者建议引入球型关节人偶的构造。球型关节人偶起源于德国,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受到许多消费者的追捧[8]。其四肢及躯干的连接处使用可活动的塑料材质制成的圆球形关节,躯干、四肢以及头部的各个连接处都是由树脂材料制作而成,用牛皮筋、S钩、粗绳、不锈钢线等材质将各个部件连接在一起,人偶可摆动形成各种姿态。北京毛猴的头部与四肢主要材料为蝉蜕,其晾干脱水后是无法活动的,只能作为静态摆件。当前,社会物质资源丰富,人们的审美、情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等需求同样需要受到重视。因此,在设计产品时,可在毛猴的四肢以及头部与躯干的连接处采用圆球形关节,减少活动阻碍,并可以让消费者根据喜好更换配件,以及修改毛猴的面部妆容。这样,在消费者和人偶的互动过程中,既满足了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实现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又提升了北京毛猴文创产品的魅力,给消费者一个毫无拘束展现自己个性的空间。
(三)材料美——突破受众群体的局限性
3D打印又叫快速成型、增材制造,是以经过智能化处理后的3D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增加材料的方式,将立体图形一层一层地“打印”出来,叠加在一起,变成立体实物的过程[9]。3D打印中熔融沉积造型技术(FDM)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技术成熟度较高,并且成本较低。FDM是将丝状(直径约1.75mm)等热塑性材料通过喷头底部设置的细微喷嘴挤压出来,同时喷嘴通过水平方向运动,将挤压出的材料与前一个层面熔结在一起。每个层面加工完成后,工作台垂直下降一个层的高度,再继续熔融沉积,就像蚕吐丝一样,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实体造型。
产品材料作为文创产品在设计端的物质载体,材料美也自然而然成为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一个必要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下,材料不同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情趣。木材、塑料、金属、陶瓷等材质,均可和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相融合,不论是天然材料还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材料都有用武之地。材料不仅具有自身的自然属性,而且可以向人们传递信息,由此会带有不同的意义。受科技条件和物质生活的影响,设计中材料的使用对产品体验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各种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也不断丰富着人们的产品美学体验。北京毛猴深受产品绿色健康理念的影响,使用的“猴料”均为天然药材,容易获得,但蝉蜕材料本身易折易碎,这也是导致其受众群体小的重要原因。因此,笔者建议将毛猴四肢及头部设计为球形关节,再结合3D打印FDM工艺,使用聚乳酸材料代替蝉蜕材料,提高四肢韧性,弥补其易折易碎的缺陷,以增加毛猴的可玩性,并延续其绿色健康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图2)。聚乳酸(PLA)又称聚丙交酯,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酯类聚合物,俗称玉米塑料,是一种具有结晶性、透明、易加工、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环保材料,拥有良好的生态兼容性、生物可吸收性以及良好的抗拉强度和延展性,同时还具有高抗菌性能、阻燃性等,相比于传统塑料,具有安全、低碳、绿色等优势,其应用领域极为广泛。
结语
综上,笔者通过分析法蓝瓷、朱炳仁铜器以及故宫博物馆推出的茶具“四羊方罍”和“天穹护佑——藻井伞”四件产品的成功之处,并依据产品美学特征,对北京毛猴文创产品可行性设计进行了研究,建议变革传统文创产品的制造方法,凸显非遗北京毛猴文创产品的形式美、功能美和材料美,这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另一种保护。笔者认为,迭代毛猴用料,增强其实用功能,树立品牌形象,是北京毛猴走入大众生活的关键步骤,对北京毛猴文创产业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END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3年6月刊||微信编辑:Fu|
AM 新媒体矩阵
(点开二维码长按关注)
李海琪 | 浅谈工艺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中的区别展示
左洁 曾菲 | 美育视域下嘉禾伴嫁歌保护与传承研究
田晴 张园园 | 舞蹈艺术·文化遗产·舞动治疗的融合性教学探索——以北京大学兰园书院美育舞蹈活动为例
雪润枝 | 民艺与儿童美育——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儿童美育体验课程的建构思考与探索实践
殷波 潘鲁生 | 传统手工艺美育赋能“国潮”设计研究
郑勤砚 贾佩玲 | 美育与博物馆可持续性发展和福祉
苗洁:培养新时代戏曲人才 传承传统戏曲艺术
刘晓静:顺应时代变化,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尹晓东:构建中国戏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
郝戎:构建中国演剧体系,以数字戏剧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郭晓 张金尧 | 文艺的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界定与历史脉络
董占军 | 优化设计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助力伟大复兴新征程
胡智锋 胡雨晨 | 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艺术教育新篇章俞锋 |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数字时代高等艺术教育的识变、应变与求变
李建宇 |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
朱尽晖 | 心怀国之大者 描绘国之大美——以西部美术高地助力实现文化强国建设
黄昌勇 | 努力开辟高等艺术教育的新境界冉常建 | 构建戏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张金尧 | 论艺术品质与艺术教育
巴图 | 关于新时代艺术院校人才高地建设的思考
高洪 | 让中华美育精神滋养青年学生在新征程上健康成长仲呈祥 | 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精神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勇担新时代新征程艺术教育的使命任务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