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据说,在一次宴席上,有人摆出了“干烧荤素”,两条干烧黄鱼摆在一个大鱼盘里,上桌后食客和宾朋一时分不出左右的荤素位置,吃起来,个个叫绝。当时是个“笑谈”,现在看来,那时八大楼的厨师手艺确实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文|王希富插画|郑莉京城勤行中的庄馆菜主要在八大堂和八大楼,而八大堂和八大楼的菜品是以鲁菜为主体的菜系。当然,任何菜系都有滑、熘、爆、炒、汆和麻、辣、苦、甜、咸。但是,不同的菜系基本是遵循行业行规的发展与本菜系的历史沿革,而各庄馆都不会有很大的“个色”。在鲁菜庄馆菜中,除了用山珍海味、鱼翅燕窝等食材烹饪的大件名菜外,也有素菜位列其中。比如锅塌豆腐、栗子烧白菜、熘黄菜、干烧冬笋等,更不必说甜菜中的炒三泥、冰糖莲子、拔丝苹果等,也是庄馆中的名菜。但是,笔者此处所说的“素珍馐”是指用素料仿制出的“荤菜”珍馐,如烧猪、烤鸭、酱汁鱼、油焖虾之类。用素料做,会大费其功,没有行里出身的手艺,是做不出来的。人们说“荤仿素,油当醋;素仿荤,功夫深”,意思是勤行里没有“荤仿素”之说。用鱼肉仿制豆腐,用鱼翅仿制粉条,这人肯定是有毛病,拿油当醋使。仿都是“往上仿”,没有往下仿的。鲁菜庄馆中的“素菜”原本就是素菜,不是用手艺仿出来的,是凭烹饪技术做出来的。如果在八大楼或者八大堂,饭座要点素仿荤的“素菜”,一般就超出了买卖本行的经营范围和手艺本事。京城勤行素仿荤的渊源早年,京城勤行“素仿荤”的渊源来自内务府的“素局”,那里是给皇上用素仿荤做菜的祖师爷所在。皇上说来一条灌汤黄鱼,要素的;皇上说要一条烤鹿方,要素的;要一只烧猪,要素的……无论如何,素局必须给做好。要是让八大堂轮上那就等着挨板子吧。京城全素斋的传人便源于素局厨师刘海泉。从“全素刘”到“全素斋”的变迁,他将素局的素菜从内务府传至京城的东安市场,不但扬名于世,家喻户晓,而且当时各大寺院所需素席多是此家所应,供应多年,并未退变。对于做素菜,必须说清楚、明白什么是素菜,是做原汁原味的素菜炒白菜、黄瓜腌葱,还是用素料做出锅烧鸭子来?对这些道理,全素斋的传承已经给食客留下了确切的概念。八大楼的厨师全知道,行里所说的素菜就是素局的素菜。头几年,京城出现了不少素菜馆。本来以为跟素局的菜一样,或者类似全素斋、功德林,进去一点菜,除了大丰收,就是人造肉(豆制品)。原来这全是误会。话说回来,当年勤行虽然规矩严格,厨师从不会跳槽到内务府去学素烧鸭子,但是家里家外的勤行老人都知道,应朋友之约,有本事的厨子真能够在本行里特意为顾客做出满意的素仿荤。如此,就连掌柜的都会高看一眼,俗称“开小灶”。开小灶不但给食客朋友提供了特殊服务的条件,还可以在特殊食客的建议下,做出有特色的菜品。例如,京城勤行曾有名菜“潘鱼”,此乃晚清翰林潘炳年在广和居吃饭时,与厨师所共同烹饪的少油鱼菜——清蒸鱼,后入菜谱,名为潘式清蒸鱼,即“潘鱼”。京城的素斋名菜笔者大哥希荣早年在润明楼时,曾与我的一位九舅学习素菜,那就是素局的素菜。外祖父家几代在内务府任厨役,这位九舅是我外祖父的得意门生,在御膳房时,对素局的菜品便了如指掌。九舅虽然不能应承整桌素宴,但所制作的素菜都是行家素菜,而且得心应手、令人叫绝。大哥希荣和九舅都在东安市场里,一个是润明楼,一个是海丰楼。润明楼早年是口子馆,后来在东安市场安身立命,一楼大堂,二楼雅座,和九舅的海丰楼临近。海丰楼除了具备八大楼的手艺和厨师,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有非常丰富的冷荤和酒菜,二是有特殊的单间小灶,可以吃上一般八大楼吃不到的“差样菜”,尤其是高档素席里的名菜。据我所知,大哥所做的素鸡、素鸭、素虾、素蟹、素鱼都是色香味形俱绝,还有素八宝、罗汉斋、赛螃蟹、四喜丸子、锅烧肘子等,都是后来京城市面上早就消失的素斋名菜,可以说是早年京城庄馆菜中的珍馐。庄馆菜虽然有品类界限和烹饪规矩,但是没有任何庄馆菜品类限制荤素。也就是说,无论是素菜或者是素仿荤,只要其烹饪技艺和用料得到行里和食客的认可,便是本帮的名菜。但是,为何在八大楼和八大堂中,很少有内务府素局那样档次的“素菜”上桌、上席呐?其主要原因还是手艺达不到那么高。素席是一个精深的行业,八大楼的厨师很难一心两用兼顾荤素,否则就是“不务正业”,掌柜的也不允许。素席使用的原料和材料,主要是油皮、面筋、豆腐、饹馇、焖子之类,配料多是冬菇、冬笋、玉兰片、口蘑、香菇、木耳、山药、南荠等。据大哥回忆,常在雅间接待的几位朋友中,有的是戏曲界的名角,有的是书画界的名家。这些人生性高雅,喜素席,又不愿意与“在礼”的外人在素菜馆里拘泥礼节,便很愿意在八大楼这样的馆子雅间里三五宾朋小聚,跟掌柜的、掌灶的熟悉,聊天吃饭,谈古论今,自然也切磋烹饪技艺、研究原料火候。故此在雅间便常做些“差样儿”的菜,其中以素菜为多。据大哥回忆,在八大楼的伙友,凡善做素菜的多是手艺精深的。除了父亲本人,还有孙文吉、王景春、马德明等不少朋友都会几道拿手的素菜。据说,在一次宴席上,有人摆出了“干烧荤素”,两条干烧黄鱼摆在一个大鱼盘里,上桌后食客和宾朋一时分不出左右的荤素位置,吃起来,个个叫绝。当时是个“笑谈”,现在看来,那时八大楼的厨师手艺确实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京城素席珍馐的派别与技艺流行在勤行中的素菜不是普通的素菜,一般都是素席里的珍馐。因此,能在八大楼显出这手的也非一般厨师,或是家中另有传授,或是另有师门。京城流行的素席大致有两个渊源。一是内务府素局,如后来的全素刘。这一派手艺来头大,资质深,做工细,口感不是一般素菜可以比拟的。原料的选择、改刀、加料及煮、烧、蒸、焖都极其讲究,依旧按御膳房的程式办理,能做到鸡、鸭、鱼、肉色香味形俱佳的四到底大型宴席。二是南派,由杭州城隍山常寂寺维均法师的弟子赵云韶创立于上海,故此常将其列为淮扬素宴。此派制作烹饪用料与素局类似,有三菇(香菇、草菇、蘑菇)六耳(黑耳、白耳、云耳、地耳、石耳、银耳)及豆腐、面筋之类,能仿鸡、鸭、鱼、肉。所制的素仿荤菜如炒鳝丝、炒蟹粉、红烧海参、焦熘鱼片等,皆能以假乱真。这两派在京城皆有声誉,故此,勤行善学者便会各选其一,用心学成几手,做买卖也能“人前显贵”,给买卖添彩。在家中,我看过大哥做素席菜品,深知其中的难度。做一条素鱼,要用二十几张油皮;外皮除了在素汤里入味,还要用丝网压出鱼鳞;将鱼肉用油皮撕碎,在素汤中入味一天,还要加油、糖、焖子、粉皮、盐、味精、香辛料等,焖透,叠层,压实,涂浆,撒粉,包裹,成型,然后过油、浇汁、蒙油,装盘。这时的素鱼便与真鱼难以区分了。那鱼鳞、鱼尾、鱼头与真鱼无异,特别是鱼眼,使用了一种扁豆籽,黑眼白边,滴上一滴香油,如真眼一般。荣华富贵班的复兴大约二十年前,大哥提起素席的勤行旧事,感叹非常,以为这些祖上留下来的东西怕是永远难以贡献于世了。我便又开始和他学习素菜。后来我的朋友在京城投资建了一座大宅院,问我有何用处。我说可以用于已经消失了的勤行旧式,如八大堂的堂字号建筑模式;还可以用于培训厨师,恢复宫廷菜、庄馆菜、满汉全席和整桌的素席。这位朋友以为是天方夜谭。后来他果然买下了一块好地,让我为他设计“八大堂”的一堂。十年以后,一座辉煌的中式酒店落成,其格局与堂字号一样,不但有殿式宴会厅御膳堂,也有坤式宴会厅漱芳斋,还设有饭庄特有的戏楼春秋阁。这里积聚了一群鲁菜和宫廷菜的“粉丝”,他们大多是京城八大楼或名楼的名厨。前后收了各地的各行当的徒弟几十人,继承上世纪二十年代京城勤行曾经开创的“荣华富贵班”,又开始了十五年之久的艰苦培训与学习,包括鲁菜、宫廷菜、庄馆菜的基本功与名菜制作;其中也有素席、素菜的制作。(往期回顾:团圆宴|荣华富贵班岁末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