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陈果丨快节奏的“艺术片”导演

翰光 拍电影网 2020-02-12


与王家卫将历史背景虚焦化不同,同为香港导演的陈果总是与时代议题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的“妓女三部曲”(《榴莲飘飘》《香港有个荷里活》《三夫》)和“香港三部曲”(《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细路祥》)皆是以微观的视角窥见宏大时代的某种真实气象。

他的电影不曾拥有豪华的演员阵容,但他挑演员的眼观非常独到,周迅、秦海璐、郝蕾和曾美慧孜等一众文艺片女神都曾担任电影的女主角。他不仅将原本“不温不火”的曾美慧孜一举推向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宝座,还让秦海璐主演第一部电影(《榴莲飘飘》)便拿到金马最佳女主角奖。

《三夫》,讲述了一个奇特的妓女在香港的一条船上生活的故事。她有着超乎常人的性欲和三个丈夫,她将自己献身于她的工作。

而他本人,除了拿遍金马和金像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还曾三次获得金马最佳剧本奖,是原创编剧能力极强的导演。但他自称写剧本总是很快,并没有过多打磨,更多的创造性发生在片场的拍摄过程中。因为他追求那种灵感突现后迅速投入拍摄的实验性

前段时间陈果受邀参加第八届香港主题影展,带着自己的影片《细路祥》和监制的影片《沦落人》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进行了放映交流。从香港片场锻炼出来的他,对该影展的主题“师徒传承 前辈后生”有很深的体会。早年跟着前辈导演所做的各种各样的片场工作,让他在执导筒时更能控制整个场面,“什么都管”的同时,还能保证把电影拍好。

拍电影网(Pmovie)有幸在影展期间采访了陈果,向他了解新片《三夫》的幕后故事以及他游走在“艺术”与“商业”这两块领域的独特创作经验。

角色本身决定演员的表演


Pmovie:前段时间内地影迷非常关注您的新片《三夫》,尤其是扮演女主的曾美慧孜,她凭此片获得了金像影后,给人的感觉是“横空出世”的。我很好奇,您是如何选中她当该片女主角的?

陈果:其实是这样,因为《三夫》这个名字,或者说这个故事本身在我脑海里面已经沉淀了快二十年。在拍完《香港有个荷里活》之后,想要继续完成“妓女三部曲”,但那时候突然间我找不到演员去演,后来拖了两年后,又碰到了2003年非典。于是这个计划又搁置了。不过这些年,我一直没间断过找这个合适的女演员。工作人员经常也会推荐一些女孩让我casting或者见一面,但都没成。

因为《三夫》里这个角色不是那么容易演,特别是在情色方面比前面两部要狠一点。《榴莲飘飘》《香港有个荷里活》是比较含蓄的拍法,而《三夫》要多一点真实性的东西,不能总是躲避地去拍。找来找去,还是会有女孩愿意牺牲一些东西来演,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都不是那种一看就对的感觉。

所以一直搁置,不知不觉就过了十八年。拍完《九龙不败》后,因为后期制作时间太长了,我就想是不是应该趁漫长的后期制作时间里,把《三夫》拍完。我请北京的朋友再帮我打问,是否有女孩子愿意演。第一个见的就是小美,当时说了什么我忘了。在见了其他人之后,最终考量一下,决定再打电话给小美约见面。

《苹果》中的曾美慧孜

那这一次见,我就直接跟她说故事是什么样的,我没有剧本,但是你要有心理准备,要牺牲很多。而且这个承受能力她是一定要有的,因为将来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现在观念还好一点,世俗的眼光比以前有进步了,以前的演员走上这条路,是多多少少有些非议的。所以这一点我先跟演员讲清楚,后果可能会怎样。还有,即便是你为了片子付出比较多,跟你的收获会不会成正比,我也不敢保证。讲完这些后,小美基本上二话不说,好,来吧,做。我说这么勇?而且我还有一个非常大胆的要求是,可能会来真的,她说,无所谓。我都蒙了。

接触小美之前,我看过《Sunmer Palace》,她在里面的表演是很稚嫩的小女孩的感觉,但是我觉得很自然。对于她参演的其他影片,像《苹果》和《冥王星时刻》我是没看过的,只是凭《Sunmer Palace》的记忆去跟她谈。Casting小美的时候,我们甚至没有放机器,没有让她试演,也没有问她演技怎么样,说你愿意就来,就这样。

《Sunmer Palace》,娄烨和曾美慧孜

Pmovie:所以在拍摄过程中,您给她表演的空间是比较大的?

陈果:主要是这个角色本身是有先天性残缺的,她不会说话,没有很多台词。我告诉小美,你要观察这类人的生活状态。老实讲,对于这个角色,我也没有什么reference(先例)给她去参考。最多会让她参考类似的电影,例如法国电影《我的左脚》(My Left Foot)、李沧东的《绿洲》。但这两部电影主角的缺陷和小美饰演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小美不能直接学这两部,而是需要自己去感受。

到实际开拍的时候,我们还是要的经过一个反复讨论的过程。比如小美先演一遍,多的时候我会让她收一下,不够的时候再放一点。开始我们都没有底,这样反复拍了几天后,感觉找到了一条对的路径,于是大家就同意向这个方向走了。这个角色很难演,很容易演过了,或就是太弱。

《三夫》

由于情节动作和对白很少,这个角色没有显露演技的一个东西,所以这种演技我们认为尽量能自创一点,主要还是通过现场去摸索

但我们拍摄周期太短了,没法每次给小美很多时间去酝酿情绪。所以她觉得我们拍摄节奏太快,快到很难去适应。但是我说,这就是香港电影,不可能给你慢慢地来。

Pmovie:除了曾美慧孜,秦海璐也因主演您的电影获封“影后”。周迅、郝蕾也曾担任您影片的女主角。对于这些内地女演员的演出,您各有什么样的看法?

陈果:我觉得国内的演员真的是厉害,按道理小美应该也要拿金马影后的。

当然作为演员,小美饰演的角色赋予她表演的机会还是比普通角色多。她不是一个母亲这么简单,也不是一个女警察角色,或者说office(职员)。她是处在社会最低层,最卑微的人物。所以我觉得只要一个演员,能碰到一个好的角色,就都有机会去撞出这种火花我觉得这是角色本身的功能决定的,不是我教出来的结果。不过就这么多年的经验来讲,对于不好的表演,我会提出你这样演好像不太对。小美在《三夫》里的表演,如果放到别的片子里,可能就不太合适,照这样演一定会给人骂的。

《榴莲飘飘》《香港有个荷里活》《三夫》

演员,如果你看完剧本里的角色,它对你来说不是一个新的东西,可能真的是有一点点失望。她会觉得既然角色还是老样子,那我就用老样子的演法给导演了。但是《三夫》这种电影不一样。你做过吗?这不是方法演出(注:方法派表演),没有方法。你只能信导演,和导演一起探索。

秦海璐当年去香港演《榴莲飘飘》的时候,她的第一站不是在香港,而是去了深圳。我带她去了一个人称“二奶村”的地方,里面都是一些女孩子在做生意的,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了。那里晚上的景象,被叫做“人肉市场”,就是女孩子走来走去。我要求秦海璐一定要仔细观察她们的走路方式、穿着打扮,包括她们吃饭的样子。不过这种体验生活的方式现在听说不流行了,没有人愿意花一个月,或者像以前那种,好几个月去进入角色的生活状态。但是我还是希望带她去看,虽然短短一天半天,我希望她能了解那种状态。

《榴莲飘飘》

周迅更难拍。在《香港有个荷里活》中,她就是一个是很开心的少女,来来去去,怎么会颠覆了那帮猛男的心情。她这个角色,剧本里没什么东西给她,所以更难演。这种东西就是越简单越难拍,等于电影没有激情,怎么拍?

所以我觉得还是角色本身带出一些层次,使演员更加地去投入,演出一些她们没有机会演过的,甚至以后她们都没有机会演的角色,这是很重要的。

三部曲,每一部都是不同的拍法


Pmovie:《三夫》以及整个“妓女三部曲”都是关注女性性工作者的,您作为男性导演是如何理解这一块的? 

陈果:对比与前两部,《三夫》这个角色是反过来写的。如果《三夫》还是写那种东西,它就重复了。

前面那两部所表现的女性状态,其实是社会的发展形成的问题。因为当时内地发展得太快,很多人在市场经济里面没完全调解过来,还是走回那种很原始的讨生活的方式。面对社会的突然转变,她们没有足够的文化水平去支撑她们的未来。

而“三部曲”的第三部重要的是改变这种方式,不是原来的拍法或者角色。小美那个角色是反过来,是她反而要需求这种东西。

《三夫》

Pmovie:我注意《三夫》在色彩方面有个特点,就是在影片第一场戏时,画面是非常鲜艳的,但到了结尾,画面慢慢变成了黑白。这样的处理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陈果:本来写剧本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只不过后来剪片的时候,觉得节奏太快,如果没有把它分成三部分的话,节奏就是像我以前的电影那样快了。但这个其实主要是文学性的问题

它整个故事的灵感来源是沈从文很多年前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丈夫》。小说写的是他的老家凤凰古城的故事。我为了这个故事还跑去凤凰古城看吊脚楼,就是跟香港现在的大澳(注:香港现存最知名的渔村)一模一样。看过之后就觉得这个故事在香港可以拍。

《三夫》

回到我刚才说文学性。我是把“海”、“陆”、“空”三个概念放进影片,把影片变成三个部分,让节奏缓了一点。但这只是一个文学性的分野而已,那影像怎么办呢?影像就慢慢地变“空”,“空”是什么?在我们中国人里面“空”不是天空的空,不是老外讲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所以到最后连颜色都没有了,空”的意境就来了。这样就有了它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比“海”、“陆”还要沉重,还要来得有意义。

《三夫》

Pmovie:“妓女三部曲”中您个人最满意哪一部?哪一部最难拍?

陈果:很多人都这样问,其实你要分开来讲,因为三部曲都是不一样的形式感。

第一部《榴莲飘飘》是很写实的一种拍法,完全自然,没有剧本的,跟着人物走。但是如果你第二部还是按这种东西走,就已经不好玩了,我觉得没有挑战性。所以《香港有个荷里活》是一种魔幻性的拍法,因为除了实景,基本上里面的东西都是不写实的。

《香港有个荷里活》

到了第三部我又想换了。不过第三部的魔幻性还是有的,不过我也把它减到最低。用民间一个故事形态作为背景,把它支撑起来。所以它的拍法还是没有那么cinematic(注:电影性的,注重电影本身的技法)。就是说没有贵在影像,去做太多技术性的东西,而是老老实实地拍,我甚至连一个轨道都没有用。因为我以前是忍不住的,就爱拿个轨道来慢慢地推一下。

这部戏拍得非常控制。首先,我让摄影师不要乱运动镜头,另外,因为我也掌一部机器,所以我跟摄影师说,如果你发现我乱动的话,你要提醒我别动。我们两个人就你拍你的我拍我的,都不动,让演员动。拍摄场景太小,虽然也能放小slide(轨道),但是我觉得这个电影不要玩这些东西,老老实实讲故事就行。

所以这次在颜色方面做了很多功夫,把电影提升了一点。如果你颜色没有调整,没有“海”、“陆”、“空”这个文学性的段落的话,我觉得还是欠缺了一些东西。

《三夫》

很难说我最喜欢哪一部,因为每一部都有它的实验性,或者说,我觉得实验性对我蛮重要的。我拍第一部的时候,刚好在拍《细路祥》,拍拍拍,突然间有人问,喂,那帮女孩在街上面,九龙、旺角,走来走去,拍吧,好看。然后就去拍了,也没有掌握什么东西就去拍了,那种实验性是非常强的。而且我拍了“香港三部曲”之后再拍《榴莲飘飘》,之后的《香港有个荷里活》又是不一样玩法。我每一次都挑战一些所谓的风格。

要说最难拍,《三夫》最难拍。因为它故事太简单,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按道理没有故事的时候,你就会心虚,你知道吗?拍电影没有故事怎么拍?怎么跟?跟不了。但还好,因为这个角色跟那三个男人的关系还是有吸引力的,而且这种病态也让影片更丰富些。我们有时候看到外国很多片故事很简单,但那张力很厉害,所以我们很羡慕。我想我能不能做一次这样的东西。

艺术有时候也是挺吓人的


Pmovie:其实您在拍艺术片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拍一些商业片,这两种工作之间您是怎么协调的?

陈果:商业片就不一样,你要跟投资者交代,这是最难的。

但问题是我也是做主流电影出生的,只不过我中间叛变了,跑去拍艺术片。所以我有“分裂症”,希望影迷看我的电影时候不要骂我,你也要带分裂症的心情看。商业片是赚钱的,是生存的,艺术片才是很自我的东西。

拍艺术片时,我找到我的乐趣,找到最想表达的东西,非常享受这个过程,所以跟拍商业片还是不一样的。但是好像有点宿命,命中注定是不给我拍商业片的,好像死都要叫我拍艺术片。啊,我说拍艺术片太小众了。所以我希望将来中国的艺术电影院能多开几家,我这种电影能找到一个生存的空间,当然是最好的。所以你知道我们这种导演多难,很难的……

Pmovie:您如何看内地艺术电影圈的现状?

陈果:最近FIRST不是在举办吗?我看到很多他们的信息,不过我不知道那些参展电影是怎么拍的。当然这几年我也看了一些参展电影,比如《过春天》。

其实不是我个人看法,而是内地有些人对比了香港和内地的电影人,他们觉得香港导演还是比较能多方面关照,对老板也好,对自己也好,没有那么“装”。他们都觉得内地导演还是只想到艺术层面。《过春天》则相反,我觉得非常好看,虽然故事简单,但它起码没有那么“装”。我不想得罪年轻导演,我觉得他们还是有自己的东西比较好

我跟一个国内导演讨论《罗马》,我说这个电影我不是不喜欢,我就是不太喜欢他那么主流的拍法。主流拍法就是,大家都是这样慢吞吞地一个镜头拍下来。但这也是电影节造的孽,你不这样拍的话,他就觉得你不如做商业片吧。

另外我还看了《第一次离别》,就是在新疆拍小孩子那部,也是拍得非常好。它在香港电影节上拿了一个奖,我看了之后觉得那种拍法非常好导演王丽娜本来是拍纪录片,但是拍完之后,觉得里面太多好东西,而且她跟片中的小孩子混熟了,说不如来写一个故事,于是用里面的材料或者主题去把它延伸成一个剧情片。她说拍了两年,我说怪不得那么自然,非常好,有点像最近票房很好的《何以为家》。所以我觉得《过春天》跟这部非常好,没有那么“装”,他们该怎么拍就怎么拍。所以关于艺术片的问题,有时候也是挺吓人的。

“师徒传承”是永恒的基础


Pmovie:您刚才提到香港电影人有一些跟内地电影人不一样的地方。其实我了解到您是从香港的片场锻炼出来的,做过场务、灯光组小工、副导、制片等各种各样地工作,那么这些经历如何影响您现在的导演工作?

陈果:这个跟我们主题“师徒传承”有点像。因为我们不是学院派,我们真的是靠片场锻炼和看电影来学会拍电影的。我比一般主流的电影人多了一个东西就是,我喜欢看艺术片,但是我也喜欢看商业片。

如果我没有那十年八年的幕后经验的话,我的拍法或想法会很不一样。因为我是艺术跟商业两种特质加在一块,所以基本上我没有那么“装”。我在现场的调整非常快速,心理状态非常稳定。因为我们做副导演的时候,跟过很多前辈导演,学会他们怎么处理一些危机,处理演员、调度以及电影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那个东西是很珍贵,是教不来的。我可以跟你讲,但讲完之后你就忘了。现在的年轻人一出来就要做导演,但除非你跟过几部工业级别的电影,你还算是有一些叫片场经验,不然很难入行。

陈果

虽然现在机器比较小,拍电影比较容易了,但还是有一些经验需要在片场学习。比如在现场怎么去承受那么多工作人员多包围你的压力,你要有决定,而且什么事你都要管,不止要管,还要把电影拍好,这个很难。

我觉得现在这种“师徒传承”基本上是没有了。你看日本为什么还保留“师徒传承”这种经验?他们社会发展到这个程度,还是有这种传统文化,证明他们这种文化变成了一种永恒的基础,如果没有了,我觉得那个社会将更快崩溃。所以现在我们社会走得太快也未必是好事。

Pmovie:您在片场的时候,其实参与的大多是商业片,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您决定拍摄《香港制造》这样的“艺术片”,转身成为“艺术片导演

陈果:香港那时候没有艺术片这个名词,只能叫实验电影。我那时候经常跑去看电影节的电影,像香港电影节已经举办了43届。每次看完电影回来,前辈导演都问我,你看什么电影了,我说看侯孝贤了。他说,哇,那是艺术片啊,你很高级啊,讲这种话讽刺我。我也知道香港是商业社会,但我回答说,看这类电影,从中学到一些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艺术片处理一个吃饭的戏,它可以一个镜头到底,但是商业片就会剪很多镜头出来嘛,所以两者的处理手法是有区别的。

侯孝贤的《童年往事》

艺术片为什么这么拍?我要找出原因,于是看了很多访问,明白了导演的意图。靠这些方面的积累,我才懂如何拍“艺术片”,这种熏陶对我来说是特别猛的

从片场出来后,我拍了两部电影。《大闹广昌隆》是第一部,那也是无缘无故地把我推上导演这个舞台,其实我小时候并不觉得当导演有什么好处。然后又拍了一部青少年电影《五个寂寞的心》,拍完之后就觉得没有什么好玩的。所以我才180度,360度这样转变,想不如拍个我自己喜欢的东西。刚好那时候是回归,我就想不如拍关于“九·七回归”。

《香港制造》

因为香港人一直对政治是非常冷漠的,但回归算是香港的大事,而且是世界的大事。我记得96年开始,已经有很多世界各地的媒体集中在香港,在记录这个改变的时刻。我想为什么香港主流电影界没人去拍一个,关于回归的电影。好吧,我决定去拍。所以找了刘德华当制片,再收集废弃胶片,我就开始写剧本。当时写这个剧本时,我就是问自己什么叫“回归”?为什么要拍个“回归电影”?想完这些,剧本自然就出来了。

前年香港回归20年,《香港制造》又被重新放映。我重看了一遍后,非常感慨。我那时候为什么这么冷静?竟然能拍一部关于回归的电影,而没有让主题盖过电影本身……因为如果主题太突出,这个电影就完了。是影片里中的人物和生活质感打动人,才能支撑它这么多年不被遗忘,现在看来还算是一个经典。

Pmovie:其实您的作品当中还有不少恐怖类型的电影,恐怖是您喜欢的类型吗?

陈果:惊悚片在香港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主流类型。

陈可辛抓我去拍《饺子》。他问我,拍不拍鬼片?跟韩国、日本导演合作,我负责香港的部分。我说,咦,你为什么找我拍?他说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找你拍,你拍不拍?后来才知道,他其实最先想到的不是我,是刘伟强,但刘伟强突然间接了《头文字D》,就把这个项目转给我了。我问他,能不能把给刘伟强的剧本给我看看。他说,对不起,没写。哇,没写,那就是从头来过。这么紧的时间,而且韩国和日本已经在拍了,香港还没拍。陈可辛说,那怎么办?要我们找故事给你吗?我说不一定合适。那我就找李碧华,我说给一些短篇给我看一下。她介绍了很多给我看,而《饺子》就在里面。我把《饺子》给陈可辛看,他说这个好啊,OK,可以拍。才这样开始拍。《饺子》后来的成绩也非常不错,其实可以继续拍下去。

但后来跑去好莱坞拍了《不许向上看》,唉,那部很惨,就跟这次《九龙不败》的痛苦是一模一样的,完全不能掌握投资者那种多变的欲望,所以我拍完之后就没有拍下去。

前几年有人找我拍了《迷离夜》,也是李碧华的一个故事,那个拍得也很过瘾。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拍惊悚片了,只是觉得拍着还蛮好玩的,其实是可以继续向这方面发展的。但因为这类电影在内地不能上映,而它们的成本比较高,只能在香港放或东南亚放的话,那就容易亏本。所以现在香港这个类型也慢慢地消失了。但是我告诉你,我真的喜欢拍,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拍。 

越想伟大就越渺小


Pmovie:您大多数电影都是自己当编剧,而且您得过三次金马最佳剧本奖,可以说是非常会写的导演。那么您是如何写剧本的?

陈果:我是按部就班地写,没有太多计算,当然如果说计算,写之前已经计算好了。比如说《三夫》这个故事,我构思了很多年。那是18年前的故事,如果我今天再写,要怎么办?我需要与时俱进,一定要跟当下的社会拉上关系才行。就是说,18年前的故事形态,已经不适合18年后的社会形态了。

但是我也写得很快,我三个星期左右就写完了。写完我又改了几稿,跟人谈了之后,对了几搞就拍了,我没有回去再揣摩。我最近拍了一部也是这样,写完之后就拍了,我没有太多沉淀在剧本里,就是一写好就拍那种。所以我是不是应该停下来慢慢地琢磨一下,调整一下,把它做成一个伟大的作品?哦不,你越想伟大就越渺小,千万不要这样想。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最近我监制的《沦落人》票房不错,口碑也很好。所以,我自认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如果你来问,我可以用经验来教你该怎么做。未来我希望尽量去帮一些年轻人,给他们做监制。现在年轻人虽然起点很高,不太想跟师傅学习,但整体上,还是需要有人跟他们说一些真话的,我觉得应该是这样。


采写:元刀

鸣谢:百老汇电影中心



7月18日至8月4日,第八届香港主题电影展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和北京百老汇影城apm店举行。全国巡展也从北京开启,去到济南、天津、重庆、无锡、沈阳、杭州、大连、成都、上海、深圳、昆明、广州、武汉、宁波、长沙共16个城市的百老汇影城。今年的主题为“师徒传承 前辈后生”

2019年恰逢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十周年之际,作为百老汇电影中心年度最重要的文化艺术活动,第八届香港主题电影展的策展思路也受到10周年时间节点——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启发,别具一格地从银幕之外香港影人“师徒传承”、“前辈后生”的有趣联结出发,以几组优秀香港师徒影人(导演师徒们,编剧师徒们,摄影师徒们、配乐指导们)为展映单元结构,通过展映他们的精选电影作品,在聚焦银幕上香港电影风格与流派的接力和传承的同时,用群体凝聚的传统文化视角去解析香港电影历久弥新的魅力来源。




 推荐阅读 



杨占家 胡金铨  鲍德熹 芦苇 侯孝贤 姜文 

王家卫 杨德昌 伍迪·艾伦 是枝裕和 张艺谋

贾樟柯 李安  许鞍华 陈国富 吴宇森 陈凯歌

乌尔善 昆汀 罗宾·威廉姆斯 忻钰坤 石挥 徐克

梁朝伟 周星驰  王劲松 姜广涛 桑林 希区柯克

王博学 梅峰 钟伟 宫哲 顾小白 韩景龙 吴秀波

马丁·斯科塞斯 莫里康内 罗杰·狄金斯 林超贤

崔岷植 邢健 徐浩峰 周荣扬 许宏宇 张冀 李淼

杨超 马修 谢君豪 任长箴 程工 金培达 李丽华

刘苗苗 林家栋 祖峰 秦博

入群/合作/投稿:pmovie-learn(微信)
课程咨询:pmovie_peixun(微信)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