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送我上青云》导演滕丛丛: 荒诞和幽默,是这个时代的礼物

良箴 拍电影网 2020-02-12



《送我上青云》大概是8月上映的电影中气质最为独特的一部了。


这是一部以女性视角切入,讲述她们在面对生死、情感、家庭、社会等种种困惑和挫折后,如何努力勇敢解决和找寻出路的故事,同时展现了当下独立打拼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境遇。它探寻女性更隐秘的世界,很鲜见地关注于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双重层面的健康问题。


姚晨所饰演的女主角盛男,在寻求自我之旅中,一次次碰壁,虽然摔得鼻青脸肿,但依旧能够用自己的勇敢、幽默、毒舌、坚强,继续与生活斗下去,最终抵达自己的内心彼岸。盛男仿佛是千万个在城市中打拼的年轻人的缩影,她的经历抚慰和温暖每一位独孤的个体。


正如导演滕丛丛对片名的诠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也是一种气魄,虽然微不足道,但我独一无二,在见多人生疾苦之后,知道可能这些事情本身是不好的,但依然可以凭风借力上青云。”女主角盛男在卸下自己沉重外壳之后,也明白了该如何向上努力地活着。


导演 滕丛丛


《送我上青云》作为初出茅庐的新人导演滕丛丛的银幕处女作,创作阵容颇为强大,集合了著名演员姚晨、摄影指导林良忠(《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驴得水》)声音指导温波(《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剪辑指导张一凡(《太阳照常升起》《疯狂的赛车》)等华语资深影人。在前辈们的帮助下,身为女性导演的滕丛丛从自己的体悟出发,以诙谐荒诞的表现方式,在影片中探讨了生与死、爱与性、文明与荒芜等多元而深刻的主题。影片高质量完成之外,还完整地保留了导演的作者化表达。


在影片上映之际,拍电影网(Pmovie)有幸专访导演滕丛丛,向她了解《送我上青云》的幕后创作故事。

 


Pmovie:您为什么会选择创作这样的故事来作为自己的银幕处女作。


滕丛丛:大多数的创作者,第一部作品可能跟自身都有关系。我30岁的时候,其实对于未来,还有很多迷茫和想要表达的东西。对自己又有很多想法和要求,而这些想法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有种求而不得,想明白的事情我明白不了的感觉。我很努力,但总觉得很徒劳,所以想从中国电影作品或者是书里去找这样的女性,她们是如何解决和度过自己的的迷茫时期,不过却找不到。


那我自己是不是应该来创作这样一部电影,关于在中国当下城市里独立打拼的三十几岁女性,她们对人生的一些困惑和迷茫是去如何解决的故事。最开始,我有点想写一个都市小品。但是随着年纪和阅历的慢慢增长,其实内心的(对想要表达的)疑问在不停地在扩散,有一部分得到解决,另外一部分没有解决的疑惑却更加深刻。


剧本是从14年才刚开始写的,其实到了第七稿之后,我就只用日期来命名了,因为已经很难分清楚具体是第几稿了。写剧本的3、4年时间里,我对电影的口味也有了一些变化。这其中,杨德昌导演的的《一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也是在讲人与人之间非常复杂的关系,但是叙事方法更高级,更冷峻,更客观。

 


Pmovie:片名《送我上青云》是如何来?


滕丛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红楼梦》里薛宝钗所作的诗句。《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不过也喜欢毛姆的《人生的枷锁》。《人生的枷锁》讲的是个人的成长,而《红楼梦》,则更像是一个社会,有着复杂的人脉关系和中国人的人情世故在里面。几乎每两三年,再拿起来重读,我都会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我很喜欢薛宝钗,她身上有种豁达和明白,这种通透是我没有的。我常常感到人生很困惑和迷茫,以及有思而未果纠结的时候。但是薛宝钗你看她,那么年轻的一个女孩儿,她身上似乎没有这样的苦恼。她那种见过人间疾苦之后的豁达,就好像是在面对周遭世界很多不好或者不堪的时候,依然可以从浑浊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有句话这样讲: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当认清这个世界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的人!这样的人,大概是我想要讲述的。所以那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也是一种气魄,虽然微不足道,但我独一无二,在见多人生疾苦之后,知道可能这些事情本身是不好的,但依然可以凭风借力上青云。


盛男本身是很愤怒的,对于很多事情她会从自己主观角度出发,对这个世界也有非常多的意见和批判。但在经过这一路的生命之旅后,她能够明白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也不可能因为她而变得更好。在遭遇很多不如意和挫折失败之后,她终于明白,自己依然微不足道,但是可以凭风借力。

 


Pmovie:片子是从什么时间开拍的,大概拍多久?创作过程中有什么特别难的地方吗。


滕丛丛:拍摄是从2017年12月开始,到次年1月杀青,一共拍了39天。 当我完成剧本后,就开始考虑合适的主创来组建拍摄团队。监制姚晨老师,也是这部戏的主演,邀请来了摄影指导林良忠、剪辑指导张一凡、声音指导温波。张一凡和温波老师都是和大姚在《找到你》中合作过的,她非常欣赏他们。


我作为一个新人导演,很多临场经验都是欠缺的。不过幸运的是,与前辈们一起工作,他们会给我很多建议。老师们都非常专业,他们各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不会逾越,也不会把所认为的特别好的想法强加给我。

林良忠老师很有文人气,他看过剧本之后,给我们写了一千多字关于故事和人物的想法。他没有从摄影、影像角度上来考虑,而是首先是如何去理解这些人物,这些人都是什么样的人?林老师认为这是一部讲自我寻找的戏,关于一个人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重塑。


我们在合作过程中,林老师会给一些意见。当时写剧本的时候,正好北京有雾霾,我就想找云雾缭绕的山的景色,可以跟城市里的雾霾有一个呼应。后来我们在贵州找到想象中的山景。日本有个很有名的摄影师杉本博司,他有套作品叫做《墓碑》,拍的是“9·11事件”中的双子塔,雾中双塔就好像两个墓碑一样。我跟林老师说,希望片子里所呈现的城市也能有这样的效果。


最后我们是在贵州完成的这一部分,当时阴雨天,水汽下沉,雾气上升,只要在后期调色时候往画面里加一点黄,就变得特别像雾霾了。对于拍雾,林老师很兴奋,他认为贵州景色跟他去过的很多地方都不一样,特别好。



剧本修到最后一稿之前,我带了一个助理,支了3万块钱,从北京一路南下去找我心里面想要的山景。杭州、江西、桂林等等都走过了,最后只有到了贵州,才觉得这个地方特别对。因为其他一些城市都已经被开发了,旅游的痕迹太重。贵州,有一种非常原生的、野的东西在那。它的大山大水,雾气蒙蒙,还有很多当地人习以为常的很漂亮的奇异景观,也不会被圈起来去做旅游区。我觉得这个地方特别好,很鲜活的,但人又很俗,那个俗不是不好的俗,而是接地气的俗。


不过选这样的景,其实对我们制片组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有场戏,是盛男的第一次去山上见李老。那个山是我们特地去找的,真的是浓雾,来回车程得6个小时。对于我们来说,剧组一天工作时间是12-15个小时,然而车程和上下山就占用了很大部分时间,所以真正用来拍摄的时间大概只有四五个小时。在没有看到场景的时候,我们制片人其实很不理解的,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拍这个场景。而当我们真正到了之后,每个人都很兴奋,觉得值了。因为浓雾之中那种感觉是很奇异的,在一个很高的山上仿佛是仙境一样。

 

Pmovie:对于盛男这个角色,您是如何与姚晨沟通的。作为新导演与一位极有表演经验的优秀演员合作,有压力吗。


滕丛丛:我认为导演和演员的关系是,你既然选择了她,就要相信她,她一定会很好的完成角色的。我和大姚老师的沟通从前期就开始了。在剧本围读会上,我和她详细聊了盛男这个角色,所以到后面拍摄的时候就放手让她去演了。因为大姚她已经很喜欢这个角色了,并且内心中有很多想法想要去诠释。她会在人物对白和故事的基础上,把自身的一些状态和理解融进去演,并且设计一些自己的动作。


导演滕丛丛与姚晨在片场


有一场戏,大姚的表演特别震撼我。盛男跟妈妈吵架的这场戏,拍完之后,在监视器后面的大家都感动哭了,包括我,因为我在现场一般都是很冷静的。这场戏里,大姚的鞋子被扔到河里去,是演员表演即兴发挥的。即兴的这条我们都觉得非常好,妈妈扔掉了她的鞋子,盛男还特别舍不得,又往栏杆旁边看了看,试图想看看鞋子掉哪了。这个细节,大姚处理的非常好。因为像盛男这样一个人,其实就算吵架你把鞋子扔掉了我还是有点舍不得。这种人物的舍不得还有点小幽默。


这段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声音指导温波老师加了一个鞋子掉进水的声音。其实现场下面就是一片草地。这个噗通的水声出来,效果就更足了。我们这个片子,是大家各自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汇聚而成的。

 

Pmovie:开拍之前会画分镜吗?


滕丛丛:是做了分镜,但是说实话像我们这样一个体量的片子,它不是那种科技大片,有特效,必须要严丝合缝,按照分镜来,因为差错一点,就要改动很大。《送我上青云》 某种意义上是比较人文的,主要讲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拍摄还是要以演员为主。现场的表演是最重要的,如果演员觉得这样演比较舒服的话,那分镜会按照他来改。画分镜对于我来说是心里有个底,但是到了现场,往往会根据表演、机位等等有很大的调整,我尽量争取能在现场拍到最好的戏。

 


Pmovie:这部电影的影像风格比较有诗意和意境。您是如何与摄影师林良忠老师合作,确定影像风格的。


滕丛丛:其实最初我想要比较多的运动镜头,在分镜中也画了很多。但是到最后因为各种原因以及制作成本的控制,我们没有匹配移动组,甚至连轨道都用的很少。再加上很多场景都是山地,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是有充足的的人力和财力,镜头想动起来是很困难的。


初衷的改变,让我在前期拍摄,度过了一个不太适应的阶段。于是我经常会问林老师该怎么拍。林老师他是一个伯格曼迷,天天都在聊伯格曼。他会拿出很多伯格曼的电影剧照,就像点菜一样,给我们看,想要什么样的构图,想要给顾客卖了什么东西。我们从大师的一些影像当中去汲取灵感,经过沟通,现场再做摆布和调动。


Pmovie:片子由盛男出发,不过似乎不是通过她的视角去看周遭,而是散点视角分别写其他人物。叙事视角的变化您是如何考虑的?如何看待荒诞和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


滕丛丛:我感觉,荒诞和幽默的东西越是当下的就越有意思。我们社会现在发展得太快了,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发生,这其中就充斥着非常多的荒诞和幽默,这就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的礼物。


我觉得当下的故事最鲜活、最具备力量、最能够跟现在观众产生共情和互动的。未来你也不知道如何,但电影已经发展这么多年了,要说还有什么故事没有拍过,那就是当下的故事没有拍过。


其他人物视角的出现,是因为我自己也不想局限于只讲一个女人在30岁这段生命历程,当然这段历程也很重要。片子当中虽然有很多的配角,但是唯一一个成长型的人物就是盛男,我们也是一路以她的视角把这些人和事物串在一起。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除了给你的成长一些功能性的作用之外,每个人物也应该是独立的个体。我觉得一个负责的创作者,不能说塑造的人物,因为是个配角,他就是片面化的。

 


Pmovie:片子中所出现的男性,感觉上讽刺的笔墨更多,更狠,与女性角色也是很对立,却又能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度”,使他们不至于一无是处,并非单纯的令人讨厌。您是如何把握这个“度”的?


滕丛丛:我感觉这个不是“度”,而是一种对现实的临摹。生活中就是有这样的人。他们真的存在的话,我们的电影为什么不可以讲。因为我们市场有太多的男性视角的电影,从男性角度看男性,但我觉得不客观,是不是得看看女性是怎么看待的。女性的心理是怎样的,我觉得那才是旁观者清。不应该是排斥或者拒绝不同的声音和视角,而应该是去慢慢的接受。或许有些人会觉得不太舒服,但我们希望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我即便是对这些男性进行了讽刺,但是有写他们可爱的一面。每一个角色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都有可爱的和可恨的。包括妈妈和盛男,她们两个也不是完美的,两个人身上各自有很大的毛病,甚至是不让人喜欢的地方。人性都是复杂的,没有单一的好人或坏人。所以我觉得大部分的观众接受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Pmovie:影片中有很多“无”和“空”的景观意象,比如无人的图书馆、漂流的棺材、大火烧尽后的荒野。


滕丛丛:剧本里面本来就是要这样讲的,因为你所要探讨的东西,一定要把它给表象化,或者意象化,它才能够更明确一些。我不想给观众那么大的压力,但也要把画面呈现给他们,让他们能看到这些东西,然后多少产生一点联想。片子中所付出的很多的心思和想法,如果观众能理解60%或者70%,我就已经很开心了。

 


Pmovie:两位主要男性角色的出现,对于盛男有怎样的影响。


滕丛丛:他们俩给盛男挺大的影响,但其实片子里每个人物都是盛男成长变化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包括李老和他的儿子、她的母亲,甚至她的父亲。在感情上,刘光明和四毛是两个极端。比较浅显的讲,其实盛男最后的快乐和愉悦是自己给自己的,她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去找四毛,也去找刘光明,但都得不到。不管是人家不愿意给还是盛男自己,哪怕到最后跟四毛有一场性爱之后,最后的快乐还是源于自己。我们简单外部看一个人是没有用的,要往内在看。

 


Pmovie:关于疯子角色的安排。


滕丛丛:我觉得片中有两个很自由的人物,一个是疯子,一个就是李老。疯子他是一个功能性和意向性的人物。


他们是两个极端的自由。李老是得到世俗的成功之后,有随心所欲的权利,所以大家对他进行赞同或者说不予评价,没有人能够约束他了,他很自由。疯子是活在世俗约束之外的,不受道德规范的。这两个极端的自由是盛男都得不到的。人生有非常多的束缚和压力,她想得到别人的尊重,想有一笔钱想活下去,她甚至希望别人能够爱她,得到爱,这都是她活着的束缚和欲望。

 


Pmovie:盛男的服饰其实是随着情节发展而变化的。做了怎样的设计考虑。


滕丛丛:服饰这块,其实大姚自己有很多想法。她是一个对自己所塑造的角色有非常多要求的人。我们也会去尝试看如何设计比较合适。你看到,其实刚开始,盛男的衣服就像她的铠甲一样,皮衣、夹克、马丁鞋、大背包和帽子,都是这类的,好像要把自己武装起来一样。后来慢慢的,她的帽子摘掉了,衣服变成比较柔软细腻的质地,鞋子也换成了普通的球鞋。服饰的设计是一种对盛男放掉自己强硬外壳,变得可以和接受现实的过程的诠释。

 

Pmovie:给新人创作者的建议。


滕丛丛:去写一个好的剧本吧,这样你就有这块敲门砖了。如果你一直很懒,一直对自己狠不下心写剧本的话,就算你得到一笔投资或是一个创作的机会,这个过程也会很艰难的,中间也会发生很多的问题。很多人在拍自己第一部片子之前,都在过一种生活就是一边赚钱养活自己,一边在创作。赚钱养活自己很重要,但重心一定是放在剧本上的,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只要你有好故事,你就不会被人埋没。当时我这个剧本其实在第二、三稿的时候,就有人想投资要拍了。那个时候给个三四百万就可以去投拍。但我觉得还不够好,还是想希望它更好,所以坚持了一下。然后才有了后面更好的资源和演员进来。

想拍片,就一定要写剧本,要对自己够狠,一定要把剧本做到一个高度,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好的演员和更多的投资,因为现在市场对青年导演非常友好的。谢谢。



-FIN-


 更多专访 



杨占家 胡金铨  鲍德熹 芦苇 侯孝贤 姜文 

王家卫 杨德昌 伍迪·艾伦 是枝裕和 张艺谋

贾樟柯 李安  许鞍华 陈国富 吴宇森 陈凯歌

乌尔善 昆汀 罗宾·威廉姆斯 忻钰坤 石挥 徐克

梁朝伟 周星驰  王劲松 姜广涛 桑林 希区柯克

王博学 梅峰 钟伟 宫哲 顾小白 韩景龙 吴秀波

马丁·斯科塞斯 莫里康内 罗杰·狄金斯 林超贤

崔岷植 邢健 徐浩峰 周荣扬 许宏宇 张冀 李淼

杨超 马修 谢君豪 任长箴 程工 金培达 李丽华

刘苗苗 陈果 祖峰 秦博

入群/合作/投稿:pmovie-learn(微信)

课程咨询:pmovie_peixun(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