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修行者如何战胜性欲?
很多修道学佛者在修行过程中,家庭、婚姻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修行者恪守着佛道的某些观念,不过性生活,或者压抑着性欲,在与天然的性欲对抗中,伤害到了配偶。“性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可是,在有些学佛修道者那里,这最基本的人权,以修道的名义残酷地损害了,受伤害的是自己和配偶。因此,家庭婚姻遇见了问题。丹道家有些流派认为,人的后天之精是“丹药”,不能浪费,所以,一些好道炼丹的人不过夫妻生活以保精气,结果,丹道未修成,身心与家庭首先出现了问题。一些学佛的人,守“戒淫”的戒律,把“淫欲”也即性的自然欲求看成生死轮回的根本,从而要断除,于是,佛道未修成,身心和家庭出现了很多问题。
性的问题困惑着多少修行人。一些是理路不清,一些是盲目迷信,一些是修法不当,一些是人道未尽,妄求佛道,一些是自己身心有问题,身的问题,是性能力上,力不从心了,心的问题,一些人可能存在者性心理上的严重问题。像有的道友,因为不敢面对两性生活而回避婚姻;有的是变态心理,更麻烦。种种原因,难以尽述。
这些人都有他们信守的“理论”和经典、想法。其实认理不清。一位道友就曾说,不完成自己的某种修道事业,绝不结婚。这样的念头本质上是个妄念,因为,事业、修道的成就与婚姻没有因果关系。这位道友到死都没有结过婚,他所谓的事业和修道的成就也成了梦幻泡影。一些道友,虽然结婚居家,但因为各自的性生活不和谐,引生了中医所谓的身心的“相火”烧心烧身,成天在烦躁不安中,便以吵架为契机,发泄内心的郁闷,因此,家庭不和谐,连带着父母或者小孩受气,受到不安宁的家庭气息的影响。
一些道友胡乱修炼各种所谓的“性修炼”的方法,同样把身心和家庭搞乱了。比如一些人传的所谓宝精不漏的“点按千金穴”的压会阴的方式,结果引生了前列腺炎或者其他毛病;一些男女,学习所谓的“谭崔”,跟其他男女乱搞,更是败坏社会风气,也损害家庭。这些“谭崔”聚众淫乱之事,网络上有爆料,也被公安部门打击。一些人函授某些骗子编造的“阴阳双修”的“丹法”,结果气脉大乱,心性大乱。
生活中,此等因为不愿意好好过夫妻生活而给家庭带来矛盾的事情很多。很多人理路不清,自惑惑人,我们就谈谈相关的理。
先从丹道说。丹家白玉蟾真人说:“此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说的很明白,丹道作为丹药的“精气神”之精,不是男女交感之精,而是来自天地的精华之气在身心中变化出来的精华,“玉皇”代表先天的、至高至纯的来自上天的精气;口中涎,指的是此气在炼丹者身心中有形有质的层面的变化,比如真正生起丹炁,必然口中会有“金精玉液”、“甘露”生起。张伯端在《金丹四百字序》里说:“故此神气精者,与天地同其根,与万物同其源。”很多想保生理之精而炼丹的人,理路上错了。古人知道后天之精与先天之精的关系,后天之精也是先天精气的转化,所以,过度的性生活往往会使身心能量受到影响,产生健康与疾病。这样会影响到修行。
但古人以及今人都发现一个道理,成熟的男女如果长期没有性生活照样会损害健康,会带来更严重的生理与心理问题。而和谐的性生活有助于健康长寿,有助于通经脉、活气血。男性的很多男科疾病,女性的很多妇科疾病、乳腺疾病,都与性生活的缺失或者不和谐有关,气血不通,身心成疾。一些女性在家里,经常有无名之火,大多与性生活不和谐有关,中医所谓的“相火内扰”即是。古人早就有“阴阳不交,伤人”之言,这个观念,在先秦时代就很流行。这在今天,已经是科学上的定论。现代人早已开始关注“你性福吗?”的问题。一些女性的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与性生活的压抑有关。曾经,一位道友的姐姐因抑郁症自杀,我说,肯定夫妻感情不好,常年没有夫妻生活。道友说他姐和姐夫分居很多年了。姐姐因为婚姻不好而修炼,结果出偏而自杀。
很多人并不了解,丹道家解决人性深处的性欲的问题,是通过炼己持心和真阳之炁来转化色身而达到的。这两者相辅相成,绝不是回避与压抑,回避与压抑,反倒给修道者的身心带来更严重的毛病。
很多男士有自慰的习惯,一些修道者虽名修道,但因为性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依然靠自慰来发泄性欲。这样对身心的能量的消耗比夫妻生活所消耗的更大,主要是孤阳不生,自慰虽然带来了性快感,但因为没有异性的参与,反而使性欲和性压抑变得更严重,更加难以解脱。我在《问答集》、《增益集》里解答过很多自慰者道友的问题,最关键的建议是,没结婚者去结婚,已婚者好好过好夫妻生活,夫妻生活和谐,预兆着身心精气神的和谐,夫妻是一对阴阳,夫妻关系和谐,体内的神气的阴阳才会和谐,只有神气的阴阳和谐,才可能炼丹成功。《悟真篇》里说:“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迷识不全。”炼丹离不开阴阳,也不会远离夫妻人伦之道,丹家说:“先尽人道,后修仙道。”不废人伦。张伯端在《悟真篇》这部伟大、究竟的丹道根本著作里批判了那些不过性生活而想成道者的错误是“休妻谩遣阴阳隔,总与金丹事不同。”夫妻阴阳不交,则阴阳相隔,与真正的丹道是不同的,甚至是不通的。
身心的精气本身是生灭法,生生灭灭,不可能凝固在身体里,丹道家正是借助这生灭的化机来转化色身,净化心灵,而达到心神本体与道本体的合一,所谓“天人合一,人天合一”,从而,从道本体不断获得能量而转化色身、精神,直到与道合真。那个能量不是肉体上能长久储存的,也储存不了,因为,这能量本身在生灭变化中,丹家借助了道的“玄牝”生化机制来促进身心的生化、变化,这是丹道的奥秘。很多人的失误就是太执着于色身以及色身上的精气,这本身会形成坚固的“身见”,成为解脱的障碍。
丹家真正要化解性欲的诱惑,绝不是压抑,而是心性的修持与气脉的修炼,心性的修持能从本性里认识性问题而没有执着;气脉的修炼则是,一旦真阳之火从生命里发动,那来自天人合一的伟大能量就会在心性修持境界的配合下,自然转化性的愿望。一是,身心的阴阳二气氤氲变化所带来的乐感、快感超越了男女性快感,人自然不会再依恋色身上的男女性快感,《金丹四百字序》所谓那种气脉的大乐胜过“夫妇之欢合”。其二,是气脉之真阳之火生起后,自然会转化色身,转化心识,人的肉体为阴,经真阳之火的冶炼,阴气阴质皆炼化成先天之气,成为所谓的“纯阳”之体,人性里的性欲自然就断除了,化尽了。这才是真正的修炼之路。前人有诀云:“真火能熔红尘念,真精能将万欲超。”这样的道果,一得永得。而这之中,心性的修炼非常重要,心性是水,真阳之炁是火,达到“水火既济”,自然身心健康,性定欲平,再进一步修炼,变化气质,脱胎换骨,人的性欲,自然就转化了。这是丹道家的秘密。
我认识的一些道友,一位男士为修道终生未婚,老年时偏瘫;一位男士,修道未婚,人道中年,因为性压抑而出偏,最后猝死;一位女士,修道而终生未婚,结果死于乳腺癌;一位女士为修道而离婚,结果儿子因为过早失去母爱,生活在父亲再婚后的家庭里,长期压抑,心理有了问题;还有一位女士,因为修道,压抑性欲,使自己出偏,神神道道,说自己有神通,能感应他人是否男女出轨。这其实是自己的性变态的投射。一对夫妻为修炼分居很多年,结果,丈夫还算正常,妻子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总觉得冥冥中有个“师父”教她以下流话骂人,她就在抗拒与发泄中进入精神分裂的世界。那下流的骂人的话,其实是内心压抑的性意象的转化,骂人也就变成了性压抑的发泄。
类似的例子太多太多。与其这样修道学佛,不如不修,过正常的日子为好。
在学佛而言,令人生死轮回的是无明,不是性生活,对于真正心灵解脱自在者,即便有夫妻生活也不会影响解脱,因为,其心于任何乐受和欲望不住,不贪,像《楞严经》里所说:“于横陈时,味同嚼蜡”。性的乐趣已经转化了,不再因为性事而引生身心对快感的执着即“住”,心不住于快感,也就不会被性欲牵引。像《维摩经》里说的,维摩诘居士有妻妾,但依然梵行清净。历代很多大居士皆如此,有妻,有儿女,有子孙,有成就,有功德,有道果。
2013年5月18,我在香港参加亚洲禅学大会,会上一位专家谈到某位德高望重的大居士时对这位大居士的修行不以为然,说这位大居士“修行不好”,原因是他结婚生子了。其实,在背后“诟病”这位大居士的佛学家他也结婚了。再往远推,释迦牟尼在没有出家前也结过婚,还生了一个孩子。这位佛学家的观念本身是错误的,还以错误的观念品评人,岂不错上加错,妄里说妄?很多人学佛,误解佛法,造成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
你即便不结婚,不过性生活,一辈子保持童男童女般的“童身”,“守身”,如果不开悟,不证知实相,依然是生死凡夫,依然不会证果。肉身一死,你所谓的“守身”的意义也就随着灭亡。何况,那个“守身”,即便守住了,你的心能守住吗?你的梦境能守住吗?即便你的行为和意识里没有任何性的欲念,那也不能得道,因为,得道在正见、功德、定慧、清净心、慈悲心,不在是否没有性念。
佛家之所以戒欲,戒男女之欲,在于性是生死轮回中投胎时的吸引力、牵引力,特别是投胎之时,灵识都是感应性的吸引而入胎。但对于心识转化了的人,这样的吸引力会自然断绝。你即便活着时保证身体上没有性行为,心理上没有性欲,但是,你保证不了中阴身不被性的能量所吸引而再次投胎。对于那些得道的成就者,且会借助性的生化力而再来人间,普度众生,佛门所谓“乘愿再来”。要乘愿再来,依然会借助父母的交合的因缘与灵识的感缘。只不过,凡夫是被业力所牵,迷迷惑惑,业障缠身;得道者是愿力使然,生死清净,这生死只是个弘道、教化、救度的方便。这是本质之言。能明此理,信此理,心行一如,则男女之事,如何能阻碍生死?一切皆道化道用。在尘出尘,在欲出于,生死与性,于解脱道何碍哉?当然,这里面有身心性命的定慧成就,绝非狂禅之流所能达到。真得清净者,八识心田里的性欲的种子都被净化了,习气也自然就清净了。乘愿再来者,随缘生化,那个得道者的清净种子会在愿力作用下,随缘现其应化身。历代很多大成就者就如此。
还要提一下,一些女士学佛,追随男性老师,日久生情,会生出对老师的情想,是男女之情、爱情之情。本来为了修道求解脱,结果连自己连老师都要拉到轮回之中去。访道二十多年中,我见到了很多人就陷到这种情愫中,这需要学佛修道的女士高度警惕,三省吾身才行,从细微的心念里去反省,要转化因为“异性相吸”所引生的男女情愫,生出清净心和菩提心,这才是最重要的。过去、现在,一些气功师门下,经常有“师生恋”引发的问题。过去有两位气功师,就是因为“师生恋”而和结发妻离婚。那些“师生恋”,都是女弟子动心,死缠烂打地追求老师,定慧不足的老师“顺水推舟”,结果,“木已成舟”,只好和结发妻子离婚。由此也引生了很多矛盾。这些事情传道江湖上,一度成了笑谈。现在,一些出家人也面临者如此考验。做学生的,做弟子的,做居士的,先管好自己的心行。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也不破坏一个修道人的道心。”三思之。人性都有弱点,尽量不要激发这弱点,更不要扩大这弱点。
(补充:此文在博客刊发后,有博友来信说:“先生您的最新文章写得太好了。我一位女性朋友,因为自己婚姻非常不和,拜一位男老师修道,谁知爱上老师,此老师不拒绝不接受,反而带着享受的心态鼓励朋友继续爱下去,让朋友进退两难,身心俱疲。请问先生:这样的情况朋友是否要另外拜师呢?”我答复说:不要拜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六根不清净,会引生很多麻烦,切记切记。六根不清净的老师,很容易在动心起念中中下不清净的种子,害人害己。也不要轻易地盲目地拜师,要考察老师是不是戒行清净,戒体清净,要拜戒行清净、戒体清净、有正见、有慈悲、有智慧的老师。老师真清净,弟子一般不会生情想,见老师会生出恭敬心、出离心。弟子对老师生出情想,往往与老师的心不清净的缘分有关。老师的心清净了,有智慧了,自然会摄受弟子走上清净觉道。老师也有智慧处理好这些问题。)
还有,一些修学佛道的男女,虽然说在修行,有信仰,但色欲关过不了,到了性滥的地步。一些修道学佛的女士和男士,性生活很乱,这样的人,修道很难成就,身体里的信息非常杂乱,气脉也难以净化,与不同的男女的性活动越多,生死轮回里的业障和牵缠越多。而一些男女的身体里的某些疾病,其实是滥交带来的信息的干扰,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信息,会因为交合而进入到你的身体里,信息越多越乱,麻烦和问题也就越多越乱。曾读张延生先生的传记,张先生会看手相,一个人和几个人发生过性关系,张先生能从手相里看出来,因为,你的身体上保留了那个人或那些人的信息。这些信息会成为修炼中的微妙的干扰。而生死轮回里的干扰与业障更是无穷无尽的。一对男女,只是有一些感情而没有性关系,生死轮回中,牵引力就很小了,一旦有了性关系,那种关系就会深深地种到八识种子里,成为生生世世无尽的牵缠。
真修道,还是要保持性的单纯,绝不滥交,绝不放纵性欲。否则,求升反堕。所以,在家居士守的是“不邪淫”戒,那些滥交之辈,犯了邪淫戒。出家人守“不淫”戒。当然,道教有“火居道士”,像正一派的道士可以结婚,但也要守“不邪淫”之戒。
“人在做,天在看”。这句话用以提醒修道人,最合适。
这修道,一定要戒行清净。拜师也要拜戒行清净的老师。一个老师,一旦是性滥之人,决不可为师,决不能拜性滥之人为师,因为,此人戒行不清净,就不能与清净的法身世界相应。不能与清净法身境界相应,很容易堕落魔道。我们经常能听到某某老师和女弟子发生关系了等传言,绝非空穴来风。
中国的那些“宗师”就不说了,像印度的奥修,因性滥而死于艾滋病,像美国的瑜伽师美国的约翰·弗兰德,自十三岁起就学习古老的哈达瑜伽,在1997年创建了“流动瑜伽”,强调“身心流动的自然优雅”。他还很重视瑜伽背后的哲学内涵,将古印度思想经典中的奥义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给学员,强调瑜伽的目标是“进入至高无上,与神圣合一”。
他的风度魅力和生动讲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流动瑜伽,使之迅速成为全美最大的瑜伽流派之一。但2012年2、3月,美国揭露出了这位导师及其瑜伽课程背后的诸多黑幕。
包括:弗兰德实际上是一个新兴宗教“巫师教”中某个分支的领袖;弗兰德与许多自己教导出来的女性瑜伽师及学生有淫乱关系;让员工和助手非法购买大麻供自己享。
万行法师:中脉通后才是修道的开始、三字明东华禅静功、莲花生动功视频
万行法师:中脉通后才是修道的开始、三字明东华禅静功、莲花生动功视频
万行法师:中脉通后才是修道的开始、三字明东华禅静功、莲花生动功视频
========== END ==========
随 喜 打 赏
长按上方赞赏码支持我们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