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伦崂山采撷之 · 穿越巨峰
作者介绍:王明伦,中国散文诗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崂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起,先后在《海鸥(青岛文学)》《黄河诗报》《山东文学》《星星》等报刊发表作品。与人合著有诗歌散文集《琴屿海风》,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崂山采撷之·穿越巨峰
文图 / 王明伦
巨峰作为崂山的制高点,数十年来我已去过无数次,虽说攀登路线不同,但每次均是原路返回,常了未免觉得单调。今年,我决定来一次穿越。
时值暮春,天气晴好,一路景色宜人,爬了约一个小时已至巨峰前麓。转过神功天成的“自然碑”,“比高崮(美人峰)”已近在咫尺。这座海拔1077米的石峰拔地而起,此刻正披满朝阳,恰似一位出浴美女亭亭玉立。石峰半腰的那株传为“仙茶”野生茶树嫩叶初发,在长焦镜头里显得青翠欲滴,确实带有几分仙气。但由于生长之处高及云霄,自古至今无人能够采到一枝半叶。
因为此行目的不在于登顶,我们便抄近道经“坤门”一路北行。过了铁索桥,路上游人渐稀,与之相伴的是各种盛开的野花:粉的、白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可惜我不能一一叫出名字。而“叽叽喳喳”的鸟鸣也逐渐替代了索道站内萦回的音乐声。清新的空气、嘤嘤的蜂语与若有若无的花香,使人仿佛进入了仙境紫府。
与热闹的前麓相比,巨峰后坡便显得冷清了许多。很多游客不待至此便已身疲力倦,心生退意。但我觉得此处的幽静更能体现出崂山独特的韵味来。精致的石阶变成了崎岖的山径,小路犹如一条褐色的山藤蜿蜒缠绕,引领游人步入荒野之中。
在新辟的一处观景台上,我们驻足小憩。此处视野开阔,四周群峰一览无余。尤其是位于西北蔚竹庵方向的“石镇狮身人面石”,由此望去更加栩栩如生。因为要继续东下,我们不敢多作逗留,随即起身踏上一条俗称“野路”的山径。涧谷中草木疯长,枝柯交错,往往需要拨开树枝方能通过。由于人迹罕至,这条山径仍呈原始状态,植被也格外茂密。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崂山野生茶树“对节子”,一株株长得枝茂叶肥,呈现出鲜艳的嫩绿色。名贵的崂山百合也随处可见,不过此时蓓蕾未绽,待其开放还得月余。山坡上倒伏的朽木每每拦住去路,这些曾傲视苍天的大树,不知是让蠹虫所害还是被藤蔓缠死?此刻渐已腐烂,并最终将化为泥土回归大地。沟壑中偶尔可见到积满落叶的小水湾,表面覆盖着一层泛着银光的水锈,水质虽浑浊不堪,却有蛙类生活其中。这些远离尘世的山之精灵,听见脚步声即遁于水里,让人无法睹其真容。
在密林中穿行了大约两个小时后,眼前出现一条涧谷。涧中全是巨大的漂砾石,这是大自然在冰川时期留下的杰作。石与石之间形成了黝黑的洞穴,如一个个深不可测的陷阱让人心悸。幸亏前人在石上凿有脚窝,我们从中迂回穿插,得以继续前行。
下至谷底,忽闻流水之声悦耳,一条山溪由巨石间穿过,粼粼碧波清澈见底。饥渴的我们先是俯下身子痛饮一番,然后在溪畔借石为桌,摆开所携带的食品大快朵颐。正午的阳光透过树丛洒在身上,带着新叶和花儿的的清香。想来山下此刻正是闷如蒸笼,而山中却是凉风习习,温煦如春,我索性躺在石上舒展腰肢,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王明伦往期作品点击欣赏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 子(相思枫叶丹)
主 编:王跃强
编 委: 雪 儿 河汉女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作家名录:文学沙龙作家诗人名录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两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发表后第四天结算,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