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榜样领航||林国康:在社会发展坐标轴看个人发展

2020年4月10日下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主题为“榜样领航——在社会发展坐标轴看个人发展曲线”的校友访谈。本次访谈很荣幸地邀请到2008年毕业于社会工作专业、现任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派驻梅州市悦来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的校友——林国康,为学生分享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为2020届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面试技巧。学院党委副书记何瑞豪、本科生党支部书记谢玲和全体学生党员参与了此次访谈。

 林国康的个人简介

林国康:中共党员,2008年本科毕业于广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2008.02-2010.01就职于深圳市罗湖区司法局;

2010.02-2019.2担任共青团系统-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部长、党支部书记;

2019.3至今任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派驻梅州市悦来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负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曾获广东省第一届社工之星、广东省社会工作评估金奖、2011.02-至今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年度考核的先进个人、优秀个人称号、广州市直机关派驻梅州、清远扶贫年度考核优秀等




一、何瑞豪副书记致辞


何瑞豪副书记对林国康校友参与此次访谈表示感谢,并期待林国康校友从党员、社工的视角,给师弟师妹带来新的感受和收获。



二、谢玲老师主持


谢玲老师提到,学院自2004年创办以来,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得到了高度认可,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有用之才,他们分布在全国各个行业,拥有丰富的资源,了解行业现状,掌握着前沿的社会需求信息。校友们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工作经验对在校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导向力,是学院建设发展、学生就业的重要支持力量。并向各位介绍了“榜样领航”系列活动及本次访谈嘉宾林国康校友。



三、校友访谈



 谢 玲 老 师 提 问 

最难就业季中,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该怎样改变?

 林 国 康 校 友

做任何事情的关键前提是个人对未来人生清晰的规划,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一,明确自身目标,坚守自身专业,抓紧专业实践的机会;第二,思想与行动上保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需求。


谢 玲 老 师 提 问 

各种招聘中,毕业生如何做好求职面试的准备?

林 国 康 校 友 

首先是简历的制作,凸显自身特点,美观简洁,表明自身端正认真的求职态度;

其次是妆容,妆容理应匹配工作职位的需求,做好适合的搭配;

招聘面试中,表达也有技巧,比如“123方法”,即10秒通过简单介绍个人情况设定基本印象,20秒介绍特长与兴趣,30秒表达对工作的认知以及未来的期望。其中关键核心是围绕招聘公司的文化内涵及其特色做好面试准备。


 谢 玲 老 师 提 问 

如何选择工作地点?驻守广州还是其他二线城市?

 林 国 康 校 友

关键是了解行业的在不同地方的发展前景,符合自身专业实践。第一,留在大城市是美好的愿景,但要分析自己当前情况,考虑是否适合,比如是否有足够的平台与资源,这是可以驻守大城市的前提,若其他地方有更好的晋升平台,勇敢尝试。第二,协调好生活与工作的关系,要充分给予自己摸索的时间,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定期反思自己目前行走的路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往后又该如何选择。


 谢 玲 老 师 提 问 

您觉得对于目前的大学生而言,选择职业最缺乏的能力是什么?

 林 国 康 校 友 

部分毕业生目标不够明确,决断力不够,不知道选择工作岗位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在职业选择过程中,若决定去尝试,不妨给自己一个期限,确定好自己想要什么,确定好前进的方向。在尝试过程中,学会慎独与自我反思,定期对工作、前进的路径进行反思,才能够走得更好,更好的谋划未来。


 谢 玲 老 师 提 问 

假如让您重新过一遍大学生活,您会如何规划您四年的生活?

 林 国 康 校 友

专业是立足之本,即使未来工作与目前专业不同,专业所学到的职业素质、思维素质等都会对未来的职业有重大的影响

如果可以重新开始大学生活,我会选择更加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专业基础,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更好的运用,因此大家要好好珍惜大学的宝贵时间,学好专业课,不断的充实自己。


 谢 玲 老 师 提 问 

您从社工专业毕业后,一直坚持社工一线,现在还是梅州驻村第一书记。在您工作多年后,觉得在大学学到的最宝贵的是什么?

 林 国 康 校 友

在大学期间就对未来有较明确的规划,大学让我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学会社会交往,历练品德修养和社会实践。大学四年,我认为最宝贵的是和同学、老师结下的深厚情谊,是在大学中学到的专业知识,这些极大的影响了我思考问题、为人处世的方法。


 谢 玲 老 师 提 问 

请分享您驻村后感受最深的事情?

 林 国 康 校 友 

感受最深的是在激活贫困户的脱贫动力时,他们真正去改变自己的时候,感觉到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中,我发现贫困是有原因,并非所有人都有动力去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有些人会安于现状,有些人找不到致富的门路或渠道。我的工作改变不了所有人,但能改变大多数。运用专业知识和个案的方法,通过相关政策和给予资金等协助,我们希望能够尽最大力量让贫困户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令我非常具有成就感,它冲淡了我一开始的不安与不适应。我的工作并不伟大,很平凡,但它是值得的。





 学 生 党 员 邹 彤 彤 提 问 

在疫情期间,作为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您是如何应对此次疫情的?

 林 国 康 校 友

在广东省发生第一例确诊病例时,我便及时、迅速转发通告,并第一时间从家里回到对口扶贫点,开展相关的疫情防控工作,在上门排查村里的湖北籍村民过程中,为了减少村民的反感,我与其他村委一起入户排查,打破了与村民之间的隔膜,收集村民的实际情况。联系相关上级领导,尽可能的筹集口罩、消毒药水等防疫物资,派发给有需要的贫困户与村民,保障他们的安全。


 学 生 党 员 徐 瑾 提 问 

作为一名党员,如何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的兼顾党员的信仰与个人发展呢?

 林 国 康 校 友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每一名党员都要根据党的部署,尽到自己的责任。学无止境,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提升自我,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牢记党员身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访谈尾声,林国康校友还对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党员寄以厚望,希望大家时时刻刻不要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党员不仅是一种身份上崇高的象征和认可,更是品格上的认同;并表示要具备奉献精神,为党员的身份负责,随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最后,谢玲老师作总结发言:在党中央的坚持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坚决夺取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真诚地期待应届毕业生能够克服困难,转危为机,开启更加精彩的人生旅程。





编辑:陈嘉雯

排版:张粤

审核:谢玲




珠江会讲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9期:疫情之下的海外乡愁
珠江会讲||第10期:疫情之下的化危为机
珠江会讲||第11期:疫情之下的纽约观察
珠江会讲||第12期:疫情之下的田园网课
珠江会讲||第13期:疫情之下的舆情治理
珠江会讲||第14期:疫情之下的北京观察
珠江会讲||第15期:疫情之下的国际合作珠江会讲||第16期: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珠江会讲||第17期: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护
珠江会讲||第18期:疫情之下的全球治理
珠江会讲||第19期:疫情之下的瑞典观察
珠江会讲||第20期:疫情之下的韩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1期:疫情之下的罗马观察
珠江会讲||第22期:疫情之下的美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3期:疫情之下的狮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4期:疫情之下的英伦观察珠江会讲||第25期:疫情之下的加州观察
珠江会讲||第26期:疫情之下的澳洲观察
珠江会讲||第27期:疫情之下的雪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8期:疫情之下的社工行动
珠江会讲||第29期:疫情之下的志愿行动
珠江会讲||第30期:疫情之下的社区行动
珠江会讲||第31期:疫情之下的弱势关怀
珠江会讲||第32期:疫情之下的北美观察


疫期资讯

疫研征稿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公告||《南方治理评论》辑刊征稿启事

疫期阅读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疫期课程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谷琶课程||电影《极度恐慌:致命的病毒》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谷琶课程||邬贺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谷琶课程||王绍光:《中国体制的优势》

谷琶课程||李芒:《疫情之中话教学》

疫间有话

谷琶特辑||肖栩:推进线上教学迈向新高度

谷琶特辑||黄鑫:坚持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不误

谷琶特辑||黄鑫:NCP疫情防控的GUPA进行时

南边报告||黄鑫:粤港澳大湾区疫情防控前期报告

南边评论||陈潭:强化制度治疫技术治疫全民治疫

谷琶特辑||林曼曼:把课堂和论文放在疫控第一线

南边评论||何瑞豪:彰显疫情治理的中国力量

谷琶视点||何瑞豪:这场战疫没有旁观者

谷琶视点||姚华松:一位黄冈乡村小组长抗疫的一天

谷琶视点||姚华松:一位黄冈籍学者的九点抗疫呼吁

谷琶视点||谢建社:社工在疫情防控中的角色和优势

战疫者说

公管青年||张青:抗疫者说

公管青年||江焱:疫情有感

公管青年||马熠:一路有你,共待花开

公管青年||邵杰:等“春”来,人间万物鲜

公管青年||佚名:激荡湖面下的平静思考

公管青年||张颖:樱花烂漫时,愿春暖疫尽

公管青年||谭世杰:同心战“疫”,破晓拾希

公管青年||徐婉荧:明日当歌,期待再相逢

公管青年||孙嘉源:守望相助,情暖荆楚

公管青年||姜函希:坚定信心,拥抱生活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