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讲堂||第226讲:国际灾害治理前沿及研究进展
南国讲堂
第226讲
国际灾害治理
前沿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2021年9月16日下午,南国讲堂系列讲座第226讲(南国讲堂第225-228讲:寻找经验与理论的无缝链接)在广州大学文逸楼509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我院张惠教授作为主讲人,刘晓洋副教授作为主持人,2021级全体公共管理硕士生参加了这次讲座。
讲座伊始,刘晓洋副教授对本次南国讲堂主讲人张惠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在讲座中,张惠教授先以故事化的叙述方式表明灾害治理是一个情景复杂、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研究领域,需要以系统性思维与立体化视角来认识真实的灾害治理情景,随后分别从灾害治理背景、灾害韧性、灾害韧性研究框架、灾害韧性测量、影响灾害韧性因素、有关灾害新的观点、有待探索的问题七个方面对灾害治理的相关研究进行展示。
在灾害治理背景介绍中,张惠教授首先展示了IPCC最新颁布的评估报告相关内容并结合相关案例向同学们表明气候正以前所未有速度变暖,复合极端天气事件概率不断上升、程度愈发严重,随后展示了灾害趋势变化图让同学们进行讨论,2021级硕士生翟拉、黎明霖、王熙杰、黄燕洪分别提出自己观点。
(滑动以查看更多图片)
灾害韧性既是静态的结果,也是动态的过程,经济、环境、社会等因素都会影响灾害韧性,防灾减灾不仅是静态的工程式防灾,从管理的角度,灾害韧性也是抵御灾害能力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灾害韧性不仅体现在灾后的恢复,还体现在灾后发生的升级。对于灾害韧性测量,目前学术界存在三种路径,第一种是量化路径,常见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进行测量,第二种是质性路径,该路径将灾害韧性看作是一种过程,常用深度访谈和田野调查;第三种路径是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如参与式评估法,让当地民众参与测量过程,增进当地人对灾害认识与保护方式的理解,既是评估过程也是教育过程。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张惠教授引导同学们认识研究并非机械式的标准化生产流程,而是一个不断探索、直至真理的过程。
在讲座的最后,张惠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学界对灾害认识新观点:致灾因子与脆弱群体是构成灾害的两个重要因素,灾害并无自然属性,关键是要预防得当,对于公共管理学习者而言,灾害治理领域仍有许多待探索的问题。
文字|彭智邦
摄影|瞿小秀
编审|刘晓洋
监制|杨 芳
南国学术圣殿
公共精神家园
News
大家都在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国讲堂
公达家书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