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伶仃访谈||谢治菊:从东西部协作解读2022中央一号文件



专家解读2022中央一号文件


谢治菊:东西部协作要进一步引导

市场资源配置、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致广大而尽精微

——《中庸》



       近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强调一是要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做好省内转移就业工作;二是要深化区县、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三是要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

      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谢治菊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两个‘深化’,一个‘继续’,说明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后,东西部协作的任务、目标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

       谢治菊称,这反映了中央要求东西部协作工作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促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联系,要与脱贫地区发展乡村、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相融合,要根据脱贫地区资源禀赋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期盼进一步引导市场资源配置、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


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谢治菊教授

      劳务协作仍是东西部协作基本措施

      谢治菊表示,在2021年5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就明确了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继续强化东西部劳务协作。

     “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化劳务协作,更凸显其重要性。”谢治菊称,如今,广东东西部协作任务调整为结对帮扶广西、贵州两省(区)99个脱贫县,其中有4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3%、25%。“广东结对帮扶的脱贫县数量最多。可以说广东的任务也是最重、压力最大的。深化劳务协作,则是广东未来能够交出完美答卷的重要解题步骤。”

      谢治菊进一步指出,做好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既要发挥政府作用,又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此外,还要各方协同治理。“东西部劳务协作实践证明,形成各方合力是取得实效的关键。”


       要把握省内、省外劳务转移的矛盾

      今年一号文件指出,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还要做好省内转移就业工作。

      谢治菊表示,针对这一新要求,广东既面临大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省内劳务转移与省外劳务转移此消彼长的矛盾”。“在劳动力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既要完成国家省外劳务转移的考核任务,又要做好省内转移就业,有一定的困难。”谢治菊称,这就要求广东同时抓好贵州、广西两地劳务转移到广东及其转以后的稳岗就业,以及广西、贵州两地省内转移就业几项工作。

      具体来说,一是要精准掌握脱贫人口的务工意愿,做到分类施策。探索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创新建立东西部劳务协作综合服务平台,一方面掌握黔桂两省务工人员外出务工或就近就业的情况,另一方面跟踪好外出务工人员在粤务工情况,因人因企施策、精准对接服务。

      二是要继续打造劳务协作品牌工程,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例如目前实施的“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乡村工匠”四项工程,就为务工人员就近就地就业或创业奠定了基础。

      三是要促进协作地区联农带农产业发展,提升务工人员省内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要大力推进“一县一园”产业园区建设,扩大产业联盟,延伸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援建就业帮扶车间;在种养、加工、制造、销售、服务等方面提升农业产业生产力和竞争力。


      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进入新阶段,东西部协作也有了更广泛的外延。一号文件指出,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域要不断拓展,深化区县、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

      谢治菊认为,随着东西部协作内容的不断增加,对广东而言,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随着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广东企业面临土地、劳动力、环境成本提升压力,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待开发利用,结对帮扶让“湾企入桂”“粤资投黔”,有利于产业梯度转移和结构优化调整;而广东面临99个县的结对帮扶任务,也让广东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上比较紧张。“本身广东作为人口流入大省,在自身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也略显紧张。”

     “为此,广东更应当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勇于创新的精神,用好资本、技术、管理和服务资源。”谢治菊表示,在教育方面,就可以探索集团化办学、远程网络教学与社会力量助学,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等化;在医疗方面,则探索建立跨域医疗共同体以提供远程诊疗服务,协助脱贫地区医院建立重点科室、培训医务人才。


      典型经验与做法值得进一步复制与推广

      关于今年一号文件东西部协作提出的新要求,谢治菊表示仍可以继续复制、推广广东在过去实践中形成的经验与做法。

      谢治菊称,近年来,广东根据“国家要求、西部所需、东部所能”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公益相结合、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相结合、定点帮扶和东西协作相结合、输血帮扶和造血发展相结合,尽锐出战、久久为功,聚力助推贵州、广西乡村振兴。期间所形成的协作经验、协作模式和协作方案多次获得国家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表彰,也多次在全国推广。“广东在产业协作、消费协作和就业协作方面形成的典型经验与做法我认为是值得在全国进一步复制与推广的。”

      例如,在产业协作方面,以产业园区为平台、以企业联盟为抓手,发挥资源集聚与产业链延伸作用,引导企业到结对帮扶地区投资兴业,向企业传导社会帮扶责任。

      在消费协作方面,广东根据自身消费市场需求优势,促进广东“菜篮子”“米袋子”“肉案子”“茶罐子”等民生工程与东西部消费帮扶政策协同,着力解决脱贫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问题,从标品化生产、全流程配送到线上、线下多渠道展销,帮助脱贫地区实现资源兑现。

      在就业协作方面,广东打造了“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乡村工匠”四项劳务协作品牌工程,切实提高脱贫地区劳动力就业技能与收入水平。


研究生苑||硕士招考初试国家线(2017-2021)

研究生苑||关于研究生招考复试的38个疑问

研究生苑||关于研究生复试的若干技巧和注意事项

招生招聘||提升面试成功率的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

创新创业||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

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国际经验与拓展路径




⚪来源:南方农村报2022-03-01

⚪记者:唐瑞谦


编辑|黄燕洪
编校|劳丽璇编务|郭   明编审|李   强监制|蒋红军

News

大家都在看


院友寻踪

院友寻踪||王永标:“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得者

院友寻踪||黄思静:助力中国女篮晋级2022世界杯

院友寻踪||梁锦辉:要韧性而不任性

院友寻踪||张清梅:哪儿有需要,我就去哪儿

院友寻踪||林国康:村民“知心人”,扶贫“指路人”

院友寻踪||周静静:全力以赴,静待花开

院友寻踪||翟春歌:做正确的事,把事做正确

院友寻踪||唐   舟:去寻找,去成长你自己

院友寻踪||赵俊威:缘于兴趣,忠于热爱

院友寻踪||黄想标:好运藏在努力里

院友寻踪||陈毅锋:港澳青年需融入湾区发展

院友寻踪||钟   炜:扬起风帆,乘风破浪

院友寻踪||刘明珠:不负当下,不畏将来

院友寻踪||蚊倩柔:用行动诠释“一扶”故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伶仃访谈||蔡一村:厦门卫视年终回望应邀访谈台海局势2021

伶仃访谈||李   强:男孩偏好如何影响长姐健康?

伶仃访谈||董石桃:红星新闻谈全面从严治党

伶仃访谈||王枫云:广东首试首席数据官制度的经验借鉴

伶仃访谈||王枫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谈首席数据官制度

伶仃访谈||谢治菊:脱贫攻坚铸就中国扶贫精神

伶仃访谈||谢治菊:脱贫攻坚铸就中国扶贫精神

伶仃访谈||谢治菊:《南方》杂志乡村善治专访

伶仃访谈||谢治菊:讲好中国扶贫故事,创新扶贫育人体系

伶仃访谈||蒋红军:交通秩序整治需要破解“四个怪象”

伶仃访谈||钟金娴:拿出万分努力,总有百分惊喜

公达评论||董石桃: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性的实践逻辑

公达评论||谢建社:合力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公达评论||程   潮:构建人性化精准化的外来工服务机制

公达评论||谢治菊:多举措构建脱贫攻坚育人体系

公达评论||谢治菊: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心理服务体系

公达评论||谢治菊:您因乡村而精彩,乡村因您而振兴

公达评论||刘建义:数字中国建设的现实意义和行动支点

公达评论||刘建义:大数据驱动政府监管方式创新

公达评论||王枫云:首席数据官制度为政府治理赋能

公达评论||王枫云:重视学术共同体精神的积极功能

公达评论||王枫云:美国首席数据官制度及其功能

公达评论||王利兵:从区域视角看海疆治理

公达评论||王利兵:南澳岛,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公达评论||周利敏:人工智能助力灾害治理

公达评论||李利文:借助大数据改善社会治理

公达评论||姚华松:重寻乡土性助力乡村振兴

公达评论||姚华松:让单身者轻松地回家过年

公达评论||姚华松:乡村振兴不能小觑“老婆孩子热炕头”

公达评论||姚华松:高桥之下的隐秘空间何以扭转乾坤

公达评论||张   惠:加强国际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网络韧性建设

公达评论||李双龙:2020年社会学SSCI期刊JCR排名简评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