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仲卿:导游笔记三则
观花现场,四川四姑娘山双桥沟,2019
则一:话说赏花
夏天来了,又一个高山植物赏花的季节来临。青藏高原得天独厚,一到夏天,高原上的春天就苏醒了。先是草场泛绿,接着报春花、杜鹃花、芍药、狼毒草、蒌斗菜、紫堇、大黄、绿绒蒿、雪绒花、雪莲花、龙胆等等次第开放。夏季的高原牧场,水草丰茂,各种野花在草原上肆意疯长,放眼望去,繁花似锦,好不让人心花怒放。
每当这个季节,就有成群结队的日本人,千里迢迢为了一睹高山植物的芳容来到青藏高原。在被称为东方阿尔卑斯的四姑娘山麓,你会看到这样的光景,一队队日本团蜂拥而来,大巴车上,日隆街头,宾馆饭店,双桥沟、长坪沟、锅庄坪,到处都是日本人的身影。
这些日本人多半是退休后的老人,他们手里扛着“长枪短炮”,穿着摄影背心,脚穿登山靴,腿上还绑着雪套,一个个俨然一副“好色之徒”的模样,简直称得上是“武装到牙齿”了。说起他们对于高山植物的向往,只能用“如饥似渴”来形容。
酒井先生是常常跟我一起进山的老发烧友,问他为何如此喜欢这些花花草草,他半开玩笑地回答:“这些花花草草都是我的恋人”。他前年心脏做了手术,照样还是往高原上跑。心脏不好的人到高原是很危险的,我也劝过他要悠着点,可他说如果真的死在观花途中,那是他的幸福。
尽管这些日本人惜花如命,但是他们从来不把花朵据为己有,为的是让更多爱花人也和自己一样能够分享到那份喜悦。在野外,谁要是最先发现漂亮的野花,总是把大家叫到一块儿。大家围着野花趴在地上噼噼啪啪不停地拍照,完了之后总是依依不舍与之告别,再去寻觅另外的野花,绝不会有人把花朵摘下来拿走。是的,野花是属于大自然的,它们装点了我们的梦,我们应该感恩大自然,怎能去掠夺大自然呢?
但是,只要你在山上看得见国内游客,你多半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们或采摘了野花拿到手上,或将花束编成花环戴在头顶。有日本人看到这就曾对我提出过这样的问题:“那也算是爱花吗?”我说:“那不是一种爱花的境界,只能算是一种满足私欲的行为。”真的爱花人,是懂得怜香的,更不会去糟蹋花朵。
我们的祖先可不是这样,他们对花的热爱是今人望尘莫及的,其境界也毫不输于日本人。因惜花心切,怕过了花期,他们会在夜晚秉烛赏花。白居易《惜牡丹花》写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写道:“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苏轼在《海棠》中如是写:“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被比作红妆美女,那慑人心魄的娇媚被苏轼描绘得楚楚动人。高烛照红妆,如灯下观美人,一派旖旎温馨之感。照相机虽然可以保存记忆,可文字更能让人产生遐想,如果当时有了照相机,也许就不会有这样优美的诗篇流传千古了。
赏花是一桩雅事,赏花人要有赏花的心境,惜花的情怀,护花的品德。
2011-6-7
高山芍药
绿绒蒿
则二:映秀地震的导游员
陈女士是映秀镇土生土长的人,孩子在512那年读小学时死于地震。映秀镇的居民在灾后重建后都住进了东莞援建的居民新区。居民是采用抽签方式分到新房的。新房一般三层,底楼是铺面,二三楼是居所。他们家运气不好,分到的新房比较偏僻,开客栈生意不是很好。陈女士说,映秀镇震前是阿坝州最富裕的镇之一,镇上集中了州上主要企业。那时镇上几乎没人外出打工。震后企业都毁了,很多年轻点的纷纷出去打工,其余居民主要靠旅游业营生。因为映秀是震中,如今靠地震旅游作为支柱产业。陈女士在震后有了新的小孩,没出去打工,但是为了生计,她在镇上做导游员。她说,人们喜欢听她那样的地震亲历者讲述那次地震。要不是为了生计,她才不愿干这事。她说每讲解一次都是在揭自己最疼的伤疤,因为游客会有意无意地问到她家有没有失去亲人,她是如何逃生的。看到我带去的两位日本九零后小伙,她说自己的儿子要是还活着今年就23岁了,应该长得跟他们差不多高。日本小伙问她有没有有关地震遗址的英文或日文资料,她说政府之所以没有印这些资料放这里供游客取阅,是巴不得游客到了映秀找当地人做讲解员——看得出他们都是经过政府培训的——让他们获得一份收入。游客到映秀找当地导游讲解一场,时间大约一个小时,讲解费是100元。
2018-9-2
四川,四姑娘山木骡子,2019
则三:再也不接购物团了!
近些年我多半从事日本游客个人旅游业务,很少带团队旅游的客人了。因为我熟悉高山植物,以前旅行社同事一定要我帮他们带一个去四姑娘山看高山植物的日本观花团。结束了一周的高原旅行,今天我带这个12人的日本团队回到了成都。
这些年来,日本游客来华人数与二十多年前相比不增反降。原因很多,跟我们旅行社的一贯套路也很有关系。现在总体来讲,日本人来华旅游呈现参团旅游减少,个人旅游增加的趋势。我现在的做法,也是顺应了这种趋势。尽管日本人来华旅游仍然以参团旅游为主,但日本游客现在也很少有购物或参加自选项目的热情。我发现发达国家的游客来华旅游都差不多这样了。
由于我对旅行社安排的此趟购物没有热情,在客人进店前也没心思给他们做铺垫工作(比如在车内讲解时东拉西扯跟购物商品扯上关系以吸引客人关注等等),所以进店后客人对店家的宣传也表现冷淡,最后客人什么也没买,混够了时间就上车。对于这种向店家“交白卷”的情形,虽然我不会向客人做脸做色,但我在客人面前还是感到了一种不自然。我觉得一周以来我在客人面前建立的高大形象顷刻间瓦解,客人不再认为我是一个优秀导游,只会认为我出色的表演都是为了骗他们花钱上当,而他们终于识破了我的阴谋诡计,没有中我给他们设下的圈套。从购物店到餐厅的路上,一想到这些,我竟在车上无啥可讲,让这种冷场局面持续了半个小时,直到我们抵达用餐地点。这场景好尴尬!后来又想,如果今天的情形是另一种情况,客人踊跃购物,我也拿到回扣,我是不是应该很高兴呢?恐怕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我觉得进了这个店我和客人之间就不再有那种互信关系了。旅行是人生的修行,与游客之间的互动何尝不是一种修行?你遇上我,我们一道旅行就是一种缘分,何不永葆这份福报呢?不管咋说,以后再也不接购物团了!
2019-7-26
四川,理塘格聂神山,2019
余仲卿,四川自贡人。日语专业毕业,做过图书管理员、外企管理员、大学教员、译员、导游员,目前为自由职业者,主要从事私人订制旅行服务。现居成都。
余仲卿是自然与文化的信步者,认为旅行是人生的一种修行;同时坚信读万卷书的人,一定比常人更具慧眼,在旅行中看到常人看不见的风景。作为旅游从业人员,余仲卿反对旅游业的规模化,认为大巴、团餐、黄金周扼杀了旅行之美。
图文由余仲卿授权刊登,theCreator编发。
theCreator [名字可点击]
大地影像专题
[标题可点击]
新疆
西藏
青海
甘肃、宁夏
内蒙古
黑龙江、吉林、辽宁
福建
澳门
[标题可点击]
_
• 更像文化 | theCreator
• 主编:http | thisishttp@foxmail.com
/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