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全面解析

2016-11-09 战略前沿技术

本文由现代军事(ID:xiandaijunshi)授权转载,作者:岳松堂  童  真


随着中俄等国军事实力不断提升,美国认为自身军事优势正在被逐步削弱。为夺取新一轮大国军事竞争的绝对优势地位,从2012年逐步走出伊拉克和阿富汗反恐战争泥潭的美国,于2014年推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发展“改变未来战局”的颠覆性技术群为重点的第三次“抵消战略”。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克近期宣布,将在2017财年投入120亿~150亿美元用于支持第三次“抵消战略”,并明确驱动此轮“抵消战略”的五大关键技术领域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提出

2014年8月5日,美国国防部常务副部长罗伯特·沃克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演讲,提出美国需要制定新的第三次“抵消战略”以维持技术优势。

9月,国防部长哈格尔宣布美国将制定第三次“抵消战略”。

10月20日,美国政府对外宣布正式启动《超越抵消:美国如何保持军事优势》项目,探讨美军如何通过保持技术优势以弥补国防预算大幅削减造成的经费不足。

10月底,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公开发布了《迈向新“抵消战略”:利用美国的长期优势恢复美国全球力量投送能力》的研究报告,详细阐述了新“抵消战略”的基本内涵、整体构想与具体措施。

2014年11月15日,国防部长哈格尔在里根国防论坛发表演讲时,明确提出以第三次“抵消战略”为内涵的“国防创新倡议”。

第三次“抵消战略”是在美国加速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提出的,旨在通过发展新的军事技术和作战概念以“改变游戏规则和未来战局”,使美军在未来几十年内与主要对手的新一轮军事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主要针对中俄等国日益提升的军事能力,特别是所谓的我军“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反介入”即防止敌人将美军阻挡在作战区域之外,“区域拒止”即防止敌人在作战区域内限制美军的行动自由)。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突破之一是作战概念创新突破,突出信息主导,推出“作战云”概念、“水下作战”概念以及“全球监视和打击”(GSS)概念。图为美国空军一架RQ-4正在测试新的监视能力 


与前两次“抵消战略”的异同分析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共提出过3次带有“抵消”性质的战略。第一次是面对1953年朝鲜战争后的财政危机和苏联威胁,美国提出以核技术优势抵消苏军压倒性常规军力优势的“新面貌”战略。但随着苏联核能力的提升和苏美核均势的形成,第一次“抵消战略”失去了作用,实际上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针对越南战争后的困境,特别是苏联的常规军力优势,美国提出以精确打击技术为龙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抵消战略”。美国依靠在技术和工业领域内的优势地位,大力投资研发新信息技术以实现“技术赋能价值”,通过运用卫星侦察、全球定位、计算机网络、精确制导等技术,大大提升已有武器平台的作战效能,开启了第二次“抵消战略”,同时也促进了科技创新。第二次“抵消战略”被认为成功加速了苏联的战略衰退,并导致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美军三次“抵消战略”的相同点是,这三次“抵消战略”的思想一脉相承——都是在战争结束初期,国力相对下降、大国挑战加剧的背景下,谋求以技术创新来支撑并拉大军事优势的长期竞争战略。但与前两次相比,第三次“抵消战略”自有其鲜明特点。

一是战略对手不同。前两次都是明确针对苏联,旨在赢得美苏争霸,而第三次“抵消战略”是在全球战略格局深刻变化、国际安全环境日趋复杂背景下提出的,名义上针对所有可能对美国构成威胁挑战的大国,实际上主要瞄准中国。

二是更加强调主动战略预置。虽然三次“抵消战略”都带有战略预置性,但前两次“抵消战略”提出时,美苏军力对比美军并不占优势甚至略处下风,不得不被动扭转局面。而第三次“抵消战略”却是在美国军力明显优于对手背景下提出的,更加突显其着眼于未来长期竞争以确保绝对优势地位的前瞻性和危机感。

三是运用的技术形态层次更高。如果说前两次“抵消战略”的实质是核技术优势和信息技术优势,那么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实质则是谋求凭借能够“改变未来战局”的颠覆性技术群优势制胜。

四是战略目标有别。美国在前两次“抵消战略”中谋求的是全面超越对手,而第三次“抵消战略”则更聚焦于对对手的相对优势实施精确对冲,利用非对称手段使对手“长板不长,短板更短”。

以计算机、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是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在技术发展领域谋求的创新性突破。图为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头盔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主要内容

美军第三次“抵消战略”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发展,运用非对称手段抵消对手的相对优势,增加对手军力发展成本,特别是全面破解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以确保在大国军事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技术为先——研发颠覆性先进技术武器

美军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核心是通过综合集成创新发展颠覆性先进技术武器,主要抵消对象是中国和俄罗斯,具体体现为四大突破:

一是作战概念创新突破,突出信息主导,推出“作战云”概念、“水下作战”概念以及“全球监视和打击”(GSS)概念等。

二是技术发展创新突破,以计算机、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推动定向能武器、电磁轨道炮、士兵效能改造、自动化无人武器系统、智能武器、高超声速武器等新概念武器发展。

三是组织形态创新突破,以新技术、新作战概念与新作战样式牵引编制体制优化,建设一支更加精干、高效的联合部队,采取更多组合模式,以科技装备创新发展催生更多的新质作战力量。

四是国防管理创新突破,在国防预算持续削减背景下,更加注重战略规划与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军工企业改革创新,确保国防工业基础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利用最优秀的思想和尖端技术推进国防部的创新及运作方式。具体措施包括:改进国防部使用多年的“计划、项目、预算和执行系统”;制定包括机器人、自主系统、小型化、大数据和3D打印等在内的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长期研发计划;推出“更优购买力计划3.0版”,优化采办流程;在武器装备研发、采办和运用过程中,注重模块化和开放式系统架构,通过军民一体化方式推动对新武器和新技术的研制等。

美军以第三次“抵消战略”为内涵的“国防创新倡议”表明,美军试图率先进入军事革命新阶段,由此掌握军事竞争的主动权,继续占据优势地位。

战略升级——多手段生成复合式威慑能力

“国防创新倡议”表明,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军事竞争战略有了新发展,虽然本质上仍然是追求绝对优势的战略,手段上仍然是非对称抵消,但思维上有了新变化。

一是新的威慑思路。即改变以往基于直接攻击威胁、通过传统联合作战行动实现目标的常规威慑战略,更多强调“拒止式威慑”和“惩罚式威慑”。

首先,明确对手和目标。美国并没有试图寻找一种普适型的“抵消战略”来应对美国及其盟国所面临的每一种可能威胁,而是量身订制,将战胜潜在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作为其明确目标,将恢复和保持美国的常规力量投送能力作为威慑基础。

其次,从“劝阻式威慑”战略向“拒止式威慑”和“惩罚式威慑”战略转变。为提升常规威慑力,美国改变传统的威慑战略,转而选择发展使对手知难而退的能力,以及通过威胁对手进行非对称报复性打击,增加对手发动战争的预期代价。“拒止式威慑”强调具备生存能力和可靠作战能力的前沿存在以及全球反应能力,而“惩罚式威慑”则被称为“伤害”能力,要求有能力和意愿来发现并摧毁高价值目标,不论该目标身处何地、防御如何。

二是新的联盟作战思路。与一直以来美国注重盟国参与有所不同,第三次“抵消战略”强调的是对盟国的保护。一方面,要求日本和澳大利亚等美国亚太军事盟友必须在维持稳定的军事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更加强调打造美军自己的GSS力量。美军强调在威慑框架失效的情况下,通过快速打击来阻止对手的进攻行动。

三是与核战略相配合。尽管美国官方宣布将减少对核武器的依赖,但哈格尔在“国防创新倡议”中宣布将全面改革核力量,包括实施耗资巨大的大规模核力量战备程度维持、建设与发展计划。改进核战略配合新“抵消战略”,形成了一个新型复合式威慑战略,或将成为未来美国国防战略的重心。

能力生成——大力构建全球监视与打击网络

卡特认为,潜在对手正在部署自己的侦察和打击网络,以挑战美军的力量投送方式。第三次“抵消战略”的直接目的,是利用美军在无人作战、远程空中作战、隐身空中作战、水下作战、复杂系统工程集成与运用等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将地理上分散的多种平台(如长航时无人机、远程隐身战机和水下系统)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全球监视和打击(GSS)网络,以破击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网络,为美军的力量投送消除障碍。GSS网络具有四大优势:

一是平衡性,由适应各种威胁环境的低端和高端平台组合构成;

二是适应性,可在地理上分散部署,最低程度依赖抵近基地,最少限度触及敌方防空措施;

三是响应性,可在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实施监视和打击;

四是可拓展性,可同时在全球多个地方扩大规模并影响局势。


第三次抵消战略技术创新发展的领域之一,是人工智能。美国防部还制定了包括机器人、自主系统、小型化、大数据和3D打印等在内的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长期研发计划 



美军高层强调通过第三次“抵消战略”

增强常规军事威慑能力


本文由国防科技要闻(ID:CDSTIC)授权转载

作者: 申淼

10月28日,美国防部副部长沃克、美军参联会副主席塞尔瓦等在“评估第三次抵消战略”论坛上表示,第三次“抵消战略”可确保美国的军事优势。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意图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最初目的是利用人工智能和自主能力等先进技术,以实现作战效能的阶梯式飞跃,从而增强美国的常规威慑。沃克认为,该战略包括技术进步,但实际上是基于条令、训练和演习等的作战与组织构想,使美军可利用这些技术进行作战并获得优势。该战略也与机构战略相关,即组织国防部在新的动态环境中作战。

围绕第三次“抵消战略”开展的工作

①成立战略能力办公室。战略能力办公室于2012年成立,是第三次“抵消战略”中的重要组织机构。该机构通过对原有军事系统进行改造或改变其用途,以一种创新的方式进行使用,从而发挥出“颠覆性”的作战效能。

②开展作战试验。塞尔瓦称,技术和理念要通过作战试验转变为战术、技能、流程以及学说。作战试验首先从设计概念改开,然后在作战游戏中试验并最终在演习中进行试验。美国必须采用正确的战术、技术和程序来开展试验,必须通过学说向所部署的军力、合作伙伴、盟国和朋友进行宣传。

③重视人工智能和自主能力。沃克强调,国防部需重视人工智能和自主能力,需要将人工智能和自主能力纳入作战网络,并重点关注五个方面:用于处理大数据并判断范式的自主学习系统;实现更及时相关决策的人机合作;通过技术辅助(如外骨骼或可穿戴电子设备)实现辅助人员作战;先进的人机作战编队,如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系统联合作战;网络使能的武器和高速武器,如定向能力、电磁导轨炮和高超声速武器等。

④寻求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潜能。塞尔瓦表示,希望那些人工智能和算法的支持者能够为国防部提供更多支持。目前,军方还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机构在人工智能和算法方面的创新能力来解决广泛的军事问题。几年后,国防部应带着有关第三次“抵消战略”潜能的问题来开展工作。例如,是否有其他更好的形式;人工智能能否辅助作战;应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哪些方面来替代士兵做基础工作,以及用于哪些更能增值的领域等。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预见2016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