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潮 | 钟健夫:广州农讲所是谁创办的?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钟健夫,1978年从知青农场考上大学,专业为船舶动力装置,《真正人生从五十开始,五十到一百的人生规划》一书作者,保健畅销图书作家,CI与品牌专家,曾任中山大学、人民大学EMBA兼职教授,在众多媒体开设专栏,参加央视节目,出版十多部著作,自称“非常五十后”。钟健夫是《南风窗》杂志的创办人之一。2017年被评为天涯社区18周年“百大经典人物”,“童天一”是其笔名。
原题
毛泽东是“岭南先贤”吗?
广州过去评选“岭南先贤”(或叫“南越先贤”),早期竟将毛泽东列入“岭南先贤”。 我这个广东人看到报道后,感到严重的文化受抑。当时的评选只从政治上考虑,而不是站在广东人和湖南人的文化自信立场上划分。
湖南人可能会想,你们广东大约没出几个人物,所以拿我们湖南的毛泽东来争光。
我们广东真的没出什么人物吗?当然不是。
我不知道后来是否将毛泽东列为“岭南先贤”。在我看来,毛泽东只能算是影响岭南的先贤,而且影响巨大,甚至过大了。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作者摄于2017年8月12日
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编者注:即今日广州农讲所现址)原为明代修建的孔庙,清代更名为番禺学宫。百度百科说:1926年5月~9月间,毛泽东同志在此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1953年成立“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至今均为该纪念馆使用……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作为一个家在广州的广东客家人,我长期在北京工作,从北京坐高铁回广州,到站了,我听到高铁上的广播将“农讲所”当作广州代表性的景观来介绍。相信大部分游客是不会去的。他们在“农讲所”接受教育之后,又不能发扬革命传统,再搞农民运动,一点都不好玩。
看不到番禺学宫的历史痕迹。如果折中一下,留一半的地方呈现番禺学宫的历史原貌,是不是更好?
参观历史文物所以让游客感到快乐,是因为他们观赏和体验了地方性的历史和知识。毛泽东为主角的农讲所恰恰屏蔽了地方性的历史原貌和知识。明代孔庙、清代学宫的历史形象和地方文化的主体性,被农讲所这种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完全遮蔽了。
“番禺学宫”横匾,是历史原貌被抹除后的唯一剩余文字。图为某单位组织参观后,正集中准备离场,讲普通话的游客极少
因为学校布置了作业,两位家长为孩子特制了衣服,带孩子参观
事实上,说到中国农民运动,广东海丰的彭湃才是真正的先锋。1922年7月29日晚上,在海丰,27岁的彭湃与另外5位农民,创建了广东第一个农民协会。彭湃家庭出身工商业地主,曾经留学日本,他搞农民运动,首先是将自己家的财产给“运动”掉了。
1924年4月,29岁的彭湃抵达广州,6月30日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是第一届农讲所主任。此后办了五届,罗绮园、阮啸山、谭植棠先后担任农讲所主任。
直到1926年,毛泽东才任第六届农讲所主任并讲课。他当时只有理论,还没有彭湃那种具体的实践。虽然后来讲学的地点变了,但彭湃才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办人,是中国农民运动的真正先锋。
毛泽东及之前的四位农讲所负责人
我在1980年代认识彭湃的孙女彭伊娜,还去过她华农的家里玩,后来又认识他的哥哥彭丹。彭伊娜曾经是《南方周末》的编辑兼记者,后来听说去了澳门日报社。37年过去了,若能再次相会,我真想问问她对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看法。
总之,树立地方先贤的形象,要让当地百姓产生文化自信。用外地先贤的形象屏蔽本地先贤,既令本地人感到文化自卑和文化受抑,又让游客无法了解真实的当地历史和地方性知识。
更多阅读
原载作者微信公号“五十到一百”,本号获授权刊发
百年潮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注永远的新三届
少达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