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丨商乐维:1979年早春的青春圆舞曲
老编的话: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新三届大学生即77、78、79级通常被视为一个群体,聚集了“文革”十年被耽误的人才。新三届以平均6%的超低录取率,成为中国当代史上难以复制的一代。
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事?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本号特辟“卌年”和“校园”专题,征集新三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岁月。
作者简介
商乐维,北京大学化学系77级毕业生。现居美国。
原题
青春圆舞曲
大概是1979年,北京大学开始举办交谊舞会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非常新鲜的事,所以很好奇,想看看这交谊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舞会举办是有限制的,不但次数很少,而且需要票。这票也不知道是哪里发的,外面也没有卖的。反正我从来没有得到过票,不过就是给我票,我也不会跳。从小就被教育,跳舞是资产阶级的东西。
不过作为年轻人,对于这种神秘的交谊舞还是很好奇的。记得办舞会的时候,有节奏的舞曲从由餐厅装饰成的舞厅传出,吸引了一些没有票的同学趴在窗户上往里看。我虽然没有爬上窗口,但也多次在窗口边上驻足观望。发现里面其实看的人多,跳的人很少。因为真正会跳的不多,而且大家还很胆怯。就是进了舞场的人,真正下舞池跳的就是三四对,其他人都站着看。
老实说,潜意识里,我也想跳舞,大部分同学也想。只是不会,也没有那个胆量,也没有那个机会。所以大家只是好奇地看,不指望自己会跳。
可能是1979年冬的一天,记得天气很冷。我们都穿着棉衣绒裤。那天在二教上课以后,我们班的文娱委员吴晓兰站起来宣布:二班的同学留下有事情要讲。等其他班的同学走了,她说让大家跟着,去一个地方,做什么没有说,说到时候就知道了。我跟着大家走,觉得有点神秘。问其他同学,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别问了,到了就知道了。”
我们一路走过化学楼,那时地上还有雪,我穿着北京那时很流行的黑灯芯绒面,塑料鞋底的老棉鞋。一路上大家一言不发,很是奇怪。还注意到大部分同学穿上了只有正式场合才穿的中山装(那时还没有人穿西装),甚至穿上了皮鞋。那时是冬天,天气还很冷,地上还有冰雪,大家都穿老棉鞋或大头靴,所以穿皮鞋很打眼。我心里就很纳闷“这是去干吗呢?”
到了图书馆左侧的一教,我们上了二楼的一间教室。一进门,很多同学就将桌椅移到墙边,还是没有人说话,大家表情很严肃,气氛有点压抑。
这时吴晓兰走出来了,对大家说:“我参加了学校交谊舞的培训班,学了一些舞,今天来教教大家学跳舞。”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一些同学穿得那么正式,而且穿上了皮鞋。
吴晓兰开始做示范,就是三步与四步。她边说边做,“一,二,三,左,右,左”。做了两遍以后,要大家跟着她一起做,她在前面领。结果没有一个人上去,大家都站着看,不动窝。她喊了几次,也没有人动。大家都害羞,不敢上。
刚开始,我奇怪这事怎么没有人通知我而有点不愉快,加上自己的大棉衣,厚绒裤,加老棉鞋,根本就不适合跳舞。想看看那些穿得笔挺,脚蹬皮鞋的同学跳。我没有跳过,就连爬在窗台上看也才两次,还没有看清楚。所以很想看看这舞到底是怎么跳的。
那些穿得“全副武装”却不敢上“战场”,把吴晓兰晾在上面,成了“光杆司令”,很是尴尬。我觉得这可真不好,有什么羞可害的,我就一身“土八路”的行头就上去了,还对大家说:“站着干吗,来了不就是要跳的吗?”我一个人穿着老棉鞋跟着吴晓兰踩起舞步来了。见有胆大的带头,慢慢地开始有人也上来了。吴晓兰身后跟的人越来越多,几轮下来,大家都跟着吴晓兰学起舞步来了,气氛终于轻松起来。
以后班里又举办过几次学舞,大家逐渐开始掌握三步、四步舞的基本步法了。而且学舞的劲头越来越高涨,参加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时周末还找教室办舞会。记得那时跳得很多的三步舞曲是《青年圆舞曲》:
蓝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样,
广阔的大路上尘土飞扬,
穿森林过海洋来自各方,
千万个年轻人欢聚一堂.
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
让我们唱一支友谊之歌。
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舞曲,但是却是很欢快,很有活力,我们非常喜欢。过去男女同学之间很拘谨,经常跳舞以后就没有那么拘谨了。大家苍白的脸也变得红润,人也精神多了。后来大家都穿着皮鞋跳舞,只有我没有皮鞋。一直穿老棉鞋、解放鞋、塑料布鞋跳舞,比较打眼。
开春后,我们出去郊游,有时在公园僻静的地方的土坪上跳,记得有一次春天的周末,气温很低,我们去八大处游园。爬到山背面无人的树林深处野餐,吃完了跳舞。大家棉衣,绒裤,加解放鞋或布鞋。穿得很厚,有点像大熊猫,在山风中随着“蓬恰恰,蓬恰恰”的音乐在土坪上跳舞,尘土飞扬。像极了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褚琴他们跳舞的样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舞兴逐渐降低,跳得就少了。
我毕业以后,分配到湖南农学院。第一次发工资后去买了一双皮鞋,终于穿上皮鞋了。虽然买皮鞋主要不是为了跳舞,但后来确实穿上它跳过很多次舞。感觉还是比穿老棉鞋跳要轻松多了,也自信神气多了。
原载《南方都市报》2017年06月01日
版权事务请与编辑联络
北大新三届阅览室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