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丨坑爹呀,文革里读完5年大学没给文凭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苏兆瑞,南开大学1968年毕业,退休前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上虞学院任教,曽获评全国电大优秀工作者。高级讲师,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参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二、三卷(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表科普、科技史、人物传记等作品近百篇。
原题
大学毕业12年后补发文凭
文凭:学历证明书
无论你从小学、中学或者大学毕业,学校总要发给你一份证书,证明你在她那儿上过学,这就是“毕业证书”或称“毕业文凭”。其中,大学文凭是比较重要的。现在是讲究学历的时代,文凭反映了你的受教育程度,在应聘工作、安排岗位、评定职称、确定薪资时都不可或缺。
早先大学文凭的式样就是如同奖状的一张大纸,解放后发的文凭都制成小本子式样,便于携带和保管。
我见到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学文凭,都是红色绸面的硬本本,封面上的字是烫金的。有的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毕业文凭》,内页才有具体校名;有的则干脆就在封面直接给出校名,如《XX大学毕业文凭(或证书)》。内页上有毕业生照片,加盖钢印或公章。还写上毕业生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所学专业和入学年份。当然少不了虽千篇一律却是最关键的一句话:“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老五届毕业时没发给文凭
我是1963 年考入南开大学的,五年制本科,1968年毕业分配工作。
1966~70届这五届大学生被称为“老五届”,由于文革,其中66~68三届都推迟到1968年下半年才先后分配。我们毕业时是没发毕业文凭的。
当时分配的方针是“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号召大学生去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走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有一种说法是,你到底够不够大学毕业资格,学校说了不算,要在你接受“再教育”后由工农兵他们说了算。这样,离校时我们自然拿不到文凭。
不过,那时我们一点没为此纠结:学历资格在档案里记着,工作是包分配的,身份是待转正的“国家干部”,享受着大学毕业生试用期工资待遇,就连到接收单位去报到的差旅费都由学校预发,因此对于有没有文凭这张硬纸片根本无所谓。
同学们在办好毕业离校手续,领取了学校发给的“派遣证”和每人60元的差旅费后,就纷纷出发各奔前程了(差旅费到接收单位报到后结算,多退少补,一般花不完,记得我只用了20多元)。
12年后补发毕业文凭
全国高校1966~1970这“老五届”毕业生的文凭,是从1979年才开始补发的。
那时我在河北省邢台市工作。5月份接到老家母亲来信,她说,在订阅的《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一则广告,是北京化工学院“关于补发毕业证书的通知”,通知要求化院1966至1970这五届毕业生与学校联系,寄上照片,以便补发毕业证书。接着全国各大学都在报纸上陆续刊登类似的广告。于是我便急忙给学校写信,寄上照片,要求补发文凭。
等呀等,到1980年4月,终于收到了母校挂号寄来的《南开大学毕业证书》,心中十分高兴。这是我的正式学历证件,又是一件永久性的纪念品,后来在办理职称评审、职务聘任等诸多事情时,都用到了这张文凭。
《证书》大小为64开本,红色塑料封套,内页的左边贴着照片,盖着钢印。右边是我的姓名、性别、籍贯、专业、入学年月等各项信息,最后是校长杨石先的签字戳和发证年月(一九八O年四月)。
这里有一点挺值得注意:文凭上没有写“成绩合格,准予毕业”,而是写“修业期满,准予毕业”。原因是由于文革中师生停课参加运动,我们没有学完应学的各门功课,如果写“成绩合格”就不合适了。这一点做得十分实事求是。
全国这五届大学生,毕业时不发文凭,到十一二年之后才集体补发文凭,这在中外教育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事吧?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记忆:文革反思录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